訓民正音
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爲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
ㄱ,牙音,如君字初彂聲。並書,如虯字初彂聲。
ㅋ,牙音,如快字初彂聲。
ㆁ,牙音,如業字初彂聲。
ㄷ,舌音,如斗字初彂聲。並書,如覃字初彂聲。
ㅌ,舌音,如呑字初彂聲。
ㄴ,舌音,如那字初彂聲。
ㅂ,脣音,如彆字初彂聲。並書,如步字初彂聲。
ㅍ,脣音,如漂字初彂聲。
ㅁ,脣音,如彌字初彂聲。
ㅈ,齒音,如卽字初彂聲。並書,如慈字初彂聲。
ㅊ,齒音,如侵字初彂聲。
ㅅ,齒音,如戌字初彂聲。並書。如邪字初彂聲。
ㆆ,喉音,如挹字初彂聲。
ㅎ,喉音,如虛字初彂聲。並書,如洪字初彂聲。
ㅇ,喉音,如欲字初彂聲。
ㄹ,半舌音,如閭字初彂聲。
ㅿ,半齒音,如穰字初彂聲。
ㆍ,如呑字中聲。
ㅡ,如卽字中聲。
ㅣ,如侵字中聲。
ㅗ,如洪字中聲。
ㅏ,如覃字中聲。
ㅜ,如君字中聲。
ㅓ,如業字中聲。
ㅛ,如欲字中聲。
ㅑ,如穰字中聲。
ㅠ,如戌字中聲。
ㅕ,如彆字中聲。
終聲,復用初聲。ㅇ連書脣音之下則爲脣輕音。初聲合用則並書,終聲同。ㆍㅡㅗㅜㅛㅠ附書初聲之下,ㅣㅏㅓㅑㅕ附書於右。凡字必合而成音。
左加一點則去聲,二則上聲,無則平聲。入聲加點同而促急。
(漢音齒聲有齒頭正齒之別。ᅎᅔᅏᄼᄽ字用於齒頭。ᅐᅕᅑᄾᄿ字用於正齒。牙舌脣喉之字通用於漢音。)
朝鲜最初的文字方案,由李朝世宗命集贤殿郑麟趾、崔恒、朴彭年、申叔舟、成三问、姜希颜、李垲、李善老等于1443年12月所创,1446年颁布推行。是一种具有方块字特征的拼音文字,读起来是拼音,写成后是方块字形。原共28个字母,元音字母11个,辅音字母17个。训民正音的创制,在朝鲜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宗皇帝在《训民正音》开场白中说:“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训民正音”音韵理论渊源于汉语音韵学,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结合了朝鲜语的特点。简单易学,有很多优越性,能准确表述朝鲜语,“训民正音,虽风声、鹤唳、鸡鸣、狗吠皆可得而书矣”,为朝鲜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