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讲义 / 章太炎

第五章 结论——国学之进步

2025-08-30 13:44 国学讲义

中国学术,除文学不能有绝对的完成外,其余的到了清代,已渐渐告成,告一结束。清末诸儒,若曾国藩、张之洞辈都以为一切学问,已被前人说尽,到了清代,可说是登峰造极,后人只好追随其后,决不再能超过了。我以为,后人仅欲得国学中的普通学识,则能够研究前人所已发明的,可算已足,假使要求真正学问,怕还不足罢!即以考据而论,清代成就虽多,我们依着他们的成规,引而申之,也还可以求得许多的知识。在他们的成规以外,未始没有别的途径可寻,那蕴蓄着未开辟的精金正多呢!总之,我们若不故步自封,欲自成一家言,非但守着古人所发明的于我未足,即依律引申,也非我愿,必须别创新律,高出古人才满足心愿。这便是进步之机。我对于国学求进步之点有三:

1. 经学 以比类知原求进步。

2. 哲学 以直观自得求进步。

3. 文学 以发情止义求进步。

毕竟讲来,文学要求进步,恐怕难能呢?

清 张之洞隶书五言联

清代治经学较历代为尤精,我在讲经学之派别时已经讲过。我们就旧有成规再加讲讨,原也是个方法。不过温故知新,仅足以为师,不足语于进步。我们治经必须比类知原,才有进步。因前人治经,若宋、明的讲大体,未免流于臆测妄断;若清代的订训沽,又仅求一字的妥当,一句的讲明,一制的考明,擘绩补苴,不甚得大体。我们生在清后,那经典上的疑难,已由前人剖析明白,可让我们融会贯通再讲大体了。

从根本上讲,经史是决不可以分的。经是古代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断代史,我们治史,当然要先看通史,再治断代的史,才有效果,若专治断代史,效果是很微细的。治经,不先治通史,治经不和通史融通,其弊与专治断代史等,如何能得利益?前人正犯此病。所以我主张比类求原,以求经史的融会,以谋经学的进步。如何是比类求原?待我说来!经典中的《尚书》《春秋》,是后代编年纪传两体之先源。刘知几曾说记传是源于《尚书》,编年是源于《春秋》。章学诚也曾说后代诸史皆本于《春秋》。这二人主张虽不同,我们考诸事实,诸史也不尽同于《尚书》《春秋》,而诸史滥觞于彼,是毫无疑义的。所以治经:对于制度,下则求诸《六典》《会典》诸书,上以归之于《周礼》《仪礼》。对于地理,下则考诸史及地舆志,上以归之于《禹贡》及《周礼职方志》。即风俗道德,亦从后代记载上求源于经典。总之,把经看作古代的历史,用以参考后世种种的变迁,于其中看明古今变迁的中心。那么,经学家最忌的武断、琐屑二病,都可免除了。未来所新见的,也非今日所可限量呢!

中国哲学在晋代为清谈,只有口说,讲来讲去,总无证据。在宋、明为理学,有道学问、尊德性之分,自己却渐有所证。在清代,专在文字上求,以此无专长者,若戴东原著《孟子字义疏证》,阮芸台讲性命。陈兰甫著《汉儒通义》,也仅在文字上求、训诂上求,有何可取!要知哲理非但求之训诂为无用,即一理为人人所共明而未证之于心,也还没有用处的,必须直观自得,才是真正的功夫。王阳明辈内证于心,功夫深浅各有不同,所得见解,也彼此歧异,这也是事实上必有的。理,仿佛是目的地,各人所由的路,既不能尽同,所见的理,也必不能尽同;不尽同和根源上并无不合呢。佛家内证功夫最精深,那些堕落的就专在语言文字上讲了。西洋哲学,文字虽精,仍是想象如此,未能证之于心,一无根据,还不能到宋学的地步,所以彼此立论,竟可各走极端的。这有理论无事实的学问,讲习而外,一无可用了。近代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渐注重直觉,和直观自得有些相近了。总之,讲哲理决不可像天文家讲日与地球的距离一样,测成某距离为已精确了。因为日的距离,是事实上决不能量,只能用理论推测的,那心像是在吾人的精神界,自己应该觉得的。所以,不能直观自得,并非真正的哲理,治哲学不能直观自得便不能进步。

文学如何能求进步?我以为要发情止义。何为发情止义?如下述:发情止义一语,出于《诗序》。彼所谓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所谓义是礼义的义。我引这语是把彼的意义再推广之:情是心所欲言,不得不言的意思,义就是作文的法度。桐城派的文章,并非没有法度,但我们细读一过,总觉得无味,这便因他们的文,虽止乎义,却非发乎情。他们所作游记论文,也不过试试自己的笔墨罢了。王渔洋的诗,法度非不合,但不能引人兴趣,也因他偶到一处,即作一诗,仿佛日记一般,并非有所为而作的。清初侯方域、魏叔子以明代遗民,心有不平,发于文章,非无感情,但又决无法度。明末大儒黄梨洲、王船山,学问虽博,虽有兴亡感慨,但黄文既不类白话,又不类语录,又不类讲章,只可说是像批语,王船山非常生硬,又非故意如此,都可说是不上轨道的。所以文学非但要止乎义,还要发乎情。那初作文,仅有法度,并无情,用以练习则可,用以传世则不可,仿佛习字用九宫格临帖,是不可以留后的。韩昌黎自以为因文生道,顾亭林对于这话有所批评。实在昌黎之文,并非无情无义,若《书张中丞传后》,自是千古必传的,可惜他所作碑志太多,就多止于义不发于情的了。苏东坡的史论,有故意翻案的,有不必作的,和场屋文一般,也非发于情之作。古文中非无此流,比较的少一些,诗关于情更深,因为诗专以写性情为主的。若过一处风景,即写一诗,诗如何能佳?宋代苏、黄的诗,就犯此病。苏境遇不佳,诗中写抑郁不平的还多,而随便应酬的诗也很多,就损失他的价值了。唐代杜工部身遇乱世,又很穷困,诗中有情之作,可居半数,其他也不免到一处写一首的。杜以前诸诗家,很少无情之作,即王、孟也首首有情的。至古代诗若《大风歌》《扶风歌》全是真性情流出,一首便可传了!

诗文二项中:文有有法无情的,也有无法有情的;诗却有情无法少,有法无情多;近代诗虽浅鄙,但非出乎轨外。我们学文学诗,初步当然要从法上走,然后从情创出。那初步即欲文学太史公,诗学李太白的,可称狂妄之人呢!我们还要知文学作品忌多,太多必有无情之作,不足贵了。

二三十年前,讲文学,只怕无情,不怕无义。梁任公说我是正统派,这正统派便能不背规则的。在现在有情既少,益以无义,文学衰堕极了。我们若要求进步,在今日非从发情止义下手不可。能发情止义,虽不必有超过古人之望,但诗或可超过宋以下诸诗家,文或可超过清以下诸文家!努力!

《国学讲义》是一部收录了太炎先生1913年~1396年间,于北平、上海、苏州三地开展的国学讲演纪要,内容涉及国学概论、国学派别、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内容,充分梳理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发展传承脉络。其中,书中收录的先生关于对白话与文言之关系、读经史儒之利弊等问题的探讨文字,更将对生活在文化大发展的今天的我们,对重读经典的我们,有深深地启发。

猜你喜欢

  • 第五章 勇毅

    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衡人者,但求一长而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材。苟于峣峣者过事苛求,则庸庸者反得幸全。 事会相薄,变化乘除,吾当举..

    23 曾胡治兵语录 2025-09-01
  • 结论【114】

    本书的重新评价展现了王安石作为官僚理想主义者的一面,他支持这样一种理想,即以一个在专业性上训练有素、在行政上控制良好的官僚体系作为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的主要手段。同时本书也将他描述为一位制度的改革者,他..

    51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第五章 新政与政府运作【80】

    吏役次官僚制吏役次官僚制(clerical subbureaucracy)值得引起注意,因为它经常被忽视尽管实际的政府运作,在接触民众的范围内,通过吏来开展。在宋代,吏的重要性明显远超前代。行政程序尤其在财政和法律事务上变..

    52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第五章 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第一节关于战国晚期政治形势的说明作为一个坚定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家的屈原之时代背景我们讲过古代神话,把古代神话储存得最多而应用在文艺创作上最多又最好的就是屈原;我们讲过《诗经》,《诗经》的最大价值是它的..

    4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八類分門別類話頭

    分門別類話題(天空類)天亮天光天晴好天天陰天暗凉快凉爽暖和好暖好冷的天天極冷好熱的天天極熱 北呼好熱極天太陽日頭 北話亦有照呼好大太陽好猛熱頭 北照呼太陽地日晒之處北話呼日頭地其餘呼太陽北話皆呼日背陰日..

    28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七類成段話法

    第七類 成段話章國語講義 歇了三天 沒得分派 這不過是印刷不起 我估到各位們 心裏頭 總是 有點不安的囉 但是這一樣事 還不打緊 還有一樣可恨可痛的事 我實在不想來講 的 又不可不講的 這樣事 是甚麼事呢 聞得這幾天 ..

    22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六類雜話談法

    雜話談法太陽劖眼 實在是怕的 你既然不怕太陽劖眼 你卽管在這裏站嗎我來告訴你 總要留心店上的事務纔好 不要整天在那个大地空來耍 (大空地)係大 䃮嘅空地(空)官去聲我想在這裏站站 那裏是爛泥地 站不得的 (爛泥..

    24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五類雜話名稱法

    雜話名稱傾偈談天坐吓坐坐睇戲看戲(戲字與氣字不同)睇吓看看企站埋頭(講船隻埋頭)攏岸鬧罵乜甚麼嘢東西睏睡食飯喫飯飲茶喫茶拎拿奕(入聲)按呌喊點怎樣唔係不是眞嘅眞的假嘅假的係嘅是的毋錯不錯錯嘵錯了拎翻拿..

    34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四類辨似法

    (辨似法)蛇佘 闍音蛇。城門臺也。又音都。音遮◎均城門台也◎佗蛇 䭾 背負也 鼉 水虫 哥歌 磨摩 捱涯崖 蛾鵝 俄娥 峨哦 訛� 動也 譌囮 鳥媒也 如愚 餘兪 余于 孟予 魚 雩 輿虞 娛臾 儒舁 禺於 煩凡 蕃燔 藩樊 礬..

    27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三類正聲法

    正聲法○畧舉數十字為例以下所言士音俱指廣州城土音辮○土音呌梳辮辮字平聲官音專屬去聲不得以平聲呼之拒距○土音屬上聲官音專屬去聲不得以上聲呼之恃○士音屬上聲官音去聲讀如官音士字不得以上聲呼之以上所列之字或..

    41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二類預備法

    二要預備一宜正土音二宜淸口音三宜熟四聲四宜拗土腔性拗腔之法必有字音以爲習練 方可改變 茲舉數十字以備練習金○此字官音讀如廣州城土音(箋)字之輕音便合不得讀如土普堅字之輕音。心○此字官音讀如廣州城土音(仙..

    28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一類去弊法

    一宜去弊粤人多數好習官音。轉念而又畏其難者◎亦復不少。故有志官音者。首先勿畏其難。乃不 至阻其進步。嘗見習官音者。始則銳意講求◎繼則漸次疏懶。一曝十寒之弊。十居八九。故有志官音者。 切勿使之疏間。然後可..

    23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四章 国学之派别——文学之派别

    什么是文学?据我看来,有文字著于竹帛叫作文,论彼的法式叫作文学。文学可分有韵无韵二种:有韵的今人称为诗,无韵的称为文。古人却和这种不同。《文心雕龙》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有韵者文也,无韵者笔也。范晔..

    20 国学讲义 2025-08-30
  • 第三章 国学之派别——哲学之派别

    哲学一名词,已为一般人所通用,其实不甚精当。哲训作知,哲学是求知的学问,未免太浅狭了。不过习惯相承,也难一时改换,并且也很难得一比此更精当的。南北朝号哲学为玄学,但当时玄儒史文四者并称,玄学别儒而独立..

    22 国学讲义 2025-08-30
  • 第二章 国学之派别——经学之派别

    讲国学而不明派别,将有望洋兴叹、无所适从之感。但国学中也有无须讲派别的,如历史学之类;也有不够讲派别的,则为零碎的学问。现在只把古今学者呶呶争辩不已的,分三类讨论:一、经学之派别;二、哲学之派别;三、..

    21 国学讲义 2025-08-30
  • 第一章 概论

    我在东京曾讲演过一次国学,在北京也讲演过一次,今天是第三次了。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即如历史,本是不能讲的;古人已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现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

    20 国学讲义 2025-08-30
  • 第五章 代名詞

    二十七,爲要避掉屢稱名詞底原故,就用些字來替代;那所用底字,就叫做代名詞。代名詞可分爲人稱,指事,諮詢,聯接和無定五種。甲 人稱代名詞二十八,用來代替人名底,叫做人稱代名詞。人稱代名詞有身,數,和性底..

    38 语体文法大纲 2025-08-29
  • 嶺外三州語

    1915年收錄在《章氏叢書》,附在《新方言》後。廣東惠、嘉應二州,東得潮之大阜、豐順,其民自晉末踰嶺,宅于海濱。言語敦古,與土箸不相能,廣州人謂之客家,隘者且議其非漢種。余嘗問其邦人,雅訓舊音往往而在,即..

    20 新方言 2025-08-28
  • 後序二

    黃侃夫别國之語其䋣,而化聲之情多變。變不可以致一,故陶鈞以定之;䋣不足以合契,故形名以察之。然則正名之職掌在外史,聽音之事屬諸神瞽,蓋先民之所劭乎!自子雲既沒,方言失紀。在昔遺語,莫能或通。兼文學日窳..

    20 新方言 2025-08-28
  • 後序一

    劉師培五方水土,有剛柔燥溼之異宜。地埶不同,故其語言區别。《管子》、《淮南》既宣之矣。竊疑草昧初闢,文字未䋣,一字僅標以一義,一物僅表以一名。然方言既襍,殊語日滋,或義同而言異,或言一而音殊。乃各本方..

    22 新方言 2025-08-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