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朱东润

第七 陸機 陸雲

2025-08-30 14:20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太康之初,中國復由分裂而歸於一統。聲教文物,一時稱盛,迨夫機、雲入洛以後,三張二陸,兩潘一左,集於都下,遂成當時文人一大結集。在此期中負重望者,要當以陸機爲最,自文學史方面論之,繼兩漢之風雅,開六代之聲色,卓犖敻絶,一人而已。

機之成就,在文學批評方面,亦擅一代。自機以前,先秦兩漢之斷章散句者無論矣;子桓《典論》,《論文》特其一篇,持論雖高,其説未盡;子建之書,殊嫌凡近。獨機《文賦》爲能深得文義,蕭梁以前,莫能方駕,兹摘其要點言之:

一、論文學之重要:

伊兹文之爲用,固衆理之所因。恢萬里而無閡,通億載而爲津,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濟文武於將墜,宣風聲於不泯。

二、論理爲文幹:

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於形内,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

三、論文之聲色:

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四、論文之剪裁:

或仰逼於先條,或俯侵于後章。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考殿最於錙銖,定去取於毫芒。苟銓衡之所裁,固應繩其必當。

五、論文繁者重在扼要: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衆辭之有條,必待兹而效績。

六、論文必己出:

必所擬之不殊,乃暗合乎曩篇。雖杼柚於予懷,怵他人之我先,苟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

此中文之聲色一節,開沈約之音韻論;文必己出一節,開韓愈之文章論。至其論文章之病,列舉唱而靡應、應而不知、和而不悲、悲而不雅、雅而不豔五者,尤深得評文之真義。其言云:

或託言於短韻,對窮跡而孤興,俯寂寞而無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獨張,含清唱而靡應。

或寄辭於瘁音,言徒靡而勿華,混妍蚩而成體,累良質而爲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

或遺理以存異,徒尋虚以逐微,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猶弦幺而徽急,故雖和而不悲。

或奔放以諧合,務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固聲高而曲下,寤防露與桑間,又雖悲而不雅。

或清虚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闕大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清泛,雖一唱而三歎,固既雅而不豔。

賦中論及神感,備言文思之開塞,語特警闢,如云:

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紛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擬,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流,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於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雖兹物之在我,非餘力之所戮,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

《文賦》之論文體,列舉詩、賦、碑、誄、銘、箴、頌、論、奏、説十項,在當時未必求其盡備,然後代論者每滋紛紜,或以未列傳記,疑其自成史體,不在文内,此則言者之過矣。十體之説云: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悽愴,銘博約而温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説煒曄而譎誑。

詩爲文之支流,然派别既分,泱漭浩渺,遂與幹流争趨,故緣情綺靡之説,後人于此遂多論述。言中國詩者,大抵可分爲二:温柔敦厚者爲一派,其説出於《戴記》;緣情綺靡者爲一派,其説出於陸賦。中國一統,儒教思想足以支配全社會之時,則温柔敦厚之説盛,兩漢之間,唐代以後是也。國家分裂,儒教思想不足支配全社會之時,則緣情綺靡之説盛,晉宋六代之間是也。然人情所在,出乎天性,自有爲名教所不能盡者,緣情之作,遂見之于樂府,於五代北宋之詞,於元明之散曲,此則又廣義之詩也。機之言詩,其影響亦巨矣。清朱彝尊譏之,以爲專以綺靡爲事,一出乎閨房兒女子之思,而無恭儉好禮、廉靜疏達之遺。此則拘墟之見,無足論也。 [1]

陸雲與兄機同時入洛,俱以文采爲當時所重,然二人性情迥别。機之爲人,體氣清剛,雲則温厚弘靜,文弱可愛,故時人比之顔回。今《陸士龍文集》中,有《與兄平原書》若干則,其中論文者大半,往復迴環,足以想見其爲人。

機、雲兄弟論文,首貴清綺,故雲書云:文章當貴輕綺。其推重乃兄,亦云:省《述思賦》,流深情至言,實爲清妙,《文賦》甚有辭,綺語頗多。《文賦》亦言:藻思綺合,清麗芊眠,炳若縟繡,淒若繁弦。

雲之論文,其初先辭而後情,故曰:往日論文,先辭而後情,尚勢而不取悦澤。然論《述思賦》則歎其至情,其後論《答少明詩》則云:亦未爲妙,省之如不悲苦,無惻然傷心言。一則以情深而歎其工,一則以無惻然之言而怪其拙,則其重視文辭與情感之關係,概可見矣。

《與平原書》中,稱揚阿兄之處極多,比之王粲,則云:仲宣文如兄言,實得張公力。兄詩多,勝其思親耳。比之蔡邕,則云:蔡氏所長,唯銘頌耳,銘之著者亦復數篇,其餘平平耳,兄詩賦自與絶域,不當稍與比較,張公昔亦云,兄新聲多之,不同也。比之古今作者,則云:古今文兄所未得與校者,亦惟兄所道數都賦耳,其餘雖有小勝負,大都自皆爲雌耳。張公父子亦語云,兄文過子安雲謂兄作《二京》,必得傳無疑。此則皆就比較立言,自見精核。

陸機之文,病在蕪累,故後世有披沙簡金之譏。士龍於此,一再爲指出之,皆足以見其識力:

兄文章之高遠絶異,不可復稱,然猶皆欲微多,但清新相接,不以此爲病耳。

兄文方當日多,但文實無貴於爲多,多而如兄文者,人不厭其多也。

兄文章已顯一世,亦不足復多自困苦,適欲白兄,可因今靜,盡定昔日文,但當鉤除,自易爲功力。

士衡文辭之長,在於清綺,在於新奇。士龍之評,尤執定新之一字稱之。又云:

《漏賦》可謂清工,兄頓作爾多文而新奇乃爾,真令人怖,不當復道作文。

古今之能爲新聲絶曲者,無有過兄。兄往日文雖多瓌瓅,至於文體,實不如今日。

綜機、雲二人之論觀之,其重在文辭之聲色情思者,大致可見。雲之所論,雖無專篇,而與乃兄諸書,足以見其見解之縝密。度士衡當日定有往復之論,然機集久佚,今之所存,出於綴輯,固不得與士龍之全集尚存者爲比也。

* * *

[1] 1932年講義下云:機於時人之評,有與弟雲書一則云:此間有傖夫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此言以譏左思,失於貌取,固無當也。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猜你喜欢

  • 第十二章 明清戏曲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这一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从明太祖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1368),到清代鸦片战争(1840),这五百年间,中国历史上构成一个特定的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存在,而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

    5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一章 元代文学 [1]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概况元代文学是很有成就的一个时期的文学。在这时,是从列宁所说两种文化看来,富有人民性的文学压倒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的时期。在这时,是最鲜明地说明伟大的现实斗争是文学作品的动..

    88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章 宋词的发展

    第一节词的兴起及发展的原因词在初期的面貌作为中国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词,就其存在的作品的一般内容 论,又系具有和传统的诗有显著的不同的特色的词,是起源于中唐,发展在五代,而特别流行于两宋的。这是什么..

    64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九章 唐代的传奇文学

    第一节近古文学的序幕及其历史背景在我们讲唐代诗歌的时候,曾说天宝之乱是唐代政治的转折点(见第八章,第一节 ),并说天宝之乱是唐代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水岭(见第八章,第六节 ),其实这几..

    4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八章 唐代的诗歌

    第一节这一个时期文学发展大势及其背景唐代的诗歌是前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诗歌的继续发展,但又有了更高的成就的时期。我们说它是前一时代的诗歌的继续发展,这是因为前一代所创造的格律为唐代所承袭了,前一代对于诗..

    4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文学批评

    第一节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和文学发展大势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以前,亦即从公元2世纪到6世纪,这四五百年间,在社会状况上和文学发展上都成为一个具有若干特点的段落。它不同于以前的周、秦、西汉,也不同于后来的隋..

    4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六章 汉代的散文和词赋

    第一节在统一帝国形成后的几次伟大起义在屈原死后55年(前 222),楚国灭亡了。次年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秦统一全国。秦的统一是有它的贡献的,它的政治制度不但是为汉代所承袭了 [1] ,而且给后来很多的统..

    10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五章 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第一节关于战国晚期政治形势的说明作为一个坚定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家的屈原之时代背景我们讲过古代神话,把古代神话储存得最多而应用在文艺创作上最多又最好的就是屈原;我们讲过《诗经》,《诗经》的最大价值是它的..

    8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四章 战国时代的诸子散文

    第一节春秋到战国的基本历史事实《诗经》之后,到屈原出现以前,是辉煌的先秦诸子散文的时代。散文的成就给屈原长篇巨制的写成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或在组织形式上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散文主要是产生在战国时代。战..

    6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三章 最早的诗歌和诗歌总集

    第一节最早的诗歌最早的文学是人民的口头创作,除口头创作和神话传说之外,就是歌谣。最早的歌谣是什么样子?我们提到过的《葛天八阕》《弹歌》《蜡词》,可以帮助我们想象一部分。传说伏羲时有《网罟歌》 [1] ,神..

    109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二章 古代的神话传说

    第一节文艺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包括精神财富在内。恩格斯在1876年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开头就说:政治经济学家们肯定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确实跟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

    99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一章 导论

    导论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和方法文学史是社会科学的一部门,是历史科学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它的科学方法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所遵循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分析方法,反对..

    8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附録三

    中國文學批評史授課試題 [1]其一十七日交卷,任作一題,以二千字完篇。盛唐、大曆詩論述略。白居易論李、杜謂不得《風》《雅》遺意,果有當耶,試就《風》《雅》之旨辨之。論劉勰、鍾嶸與齊梁時代之關係。其二讀《談..

  • 附録二

    歷次講義删存及《大綱》再版後記一、1932年本講義節存題記中國文學批評史,現時惟有陳鐘凡著一種。觀其所述,大體略具,然倉卒成書,罅漏時有。略而言之,蓋有數端。荀卿有言,遠略近詳。故劉知幾曰:史之詳略不均,..

  • 附録一

    《大綱》與歷次講義章節異同表 [1](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陸機 陸雲 附摯虞,下節摯虞 李充删。②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括去。③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前擬增殷璠 高仲武。(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司空圖 附皎..

  • 第七十六 陳廷焯

    自常州派之興數十年後而有莊、譚。莊棫字中白,號蒿庵,丹徒人;譚獻字仲修,號復堂,仁和人。蒿庵叙《復堂詞》曰:夫義可相附,義即不深,喻可專指,喻即不廣。托志帷房,眷懷君國,温、韋以下,有跡可尋,然而自宋..

  • 第七十五 曾國藩

    有清叔季之間,以事業文章著者,無踰曾國藩右。國藩字滌笙,道光進士,累官禮部侍郎,丁憂歸,再起治兵事,負天下重望,以大學士任兩江總督,卒于任,諡文正,有《曾文正全集》。曾氏治古文於桐城派中衰之後,一以雄..

  • 第七十四 張惠言 周濟

    張惠言,字皋文,武進人,少爲詞賦,惲子居嘗以爲自相如、枚乘没後,二千年無此作。既而與子居同爲古文,遂爲陽湖派鉅子。其學深于《易》《禮》,嘉慶中以進士官編修卒,有《周易虞氏易》《儀禮圖》及《茗柯詩文集》..

  • 第七十三 惲敬 包世臣

    繼桐城派古文而興者有陽湖派,而爲之宗主者,惲敬、張惠言二家。惲、張之學古文,皆由桐城派入。惠言《送錢魯斯序》云:魯斯大喜,顧而謂余,吾嘗受古文法于桐城劉海峰先生,顧未暇以爲,子儻爲之乎?余愧謝未能。已..

  • 第七十二 阮元 [1]

    乾隆、嘉慶之間,主張駢體,與古文家争文章之正統者,則有阮元。元字伯元,號芸臺,儀徵人,乾隆進士,道光時官至大學士,有《揅經室集》。芸臺早歲受知于孫梅,梅字松圃,號春浦,烏程人,乾隆進士,官太平府同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