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朱东润

第二十二 柳冕 柳宗元 李翱皇甫湜 李德裕

2025-08-30 15:34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貞元、元和之間,文風極盛,分道揚鑣,途徑不盡似,派别不盡同也。柳宗元《與楊京兆憑書》曰:自古文士之多莫如今。今之後生爲文,希屈、馬者可得數人,希王褒、劉向之徒者又可得十人,至陸機、潘岳之比,累累相望。若皆爲之不已,則文章之大盛,古未有也,後代乃可知之。其言足令人想象當時之盛矣。今録其時文學批評之論於後,自韓愈外,凡四家,柳冕、柳宗元、李翱、皇甫湜,附以李德裕之論。

一、柳冕字敬叔,河東人,博學富文辭,累官太常博士,德宗朝罷爲婺州刺史,兼福建觀察使。敬叔之論,好言文章與道之關係,與韓愈同,然有根本不同者,愈之所重在文,而冕之所重在道。故愈推重司馬相如、揚雄之文,而冕則認爲文多用寡,是爲一技,君子不爲。合而觀之,可以知矣。

柳冕之論,首言文章之本,本於教化,教化所發,系於性情。此言于《與盧大夫書》《答鄭使君書》《與徐給事書》等屢言之:

夫文生於情,情生於哀樂,哀樂生於治亂,故君子感哀樂而爲文章,以知治亂之本。(《與盧大夫書》)

文章本於教化,形於治亂,系於國風,故在君子之心爲志,形君子之言爲文,論君子之道爲教。(《與徐給事書》)

蓋言教化發乎性情,系乎《國風》者謂之道,故君子之文,必有其道。道有深淺,故文有崇替,時有好尚,故俗有雅鄭,雅之與鄭,出乎心而成風。(《答鄭使君書》)

敬叔所懸之鵠的,在乎文與道合,至於文多道寡,則斥之爲藝,斯爲下矣:

故在心爲志,發言爲詩,謂之文,兼三才而名之曰儒。儒之用,文之謂也。言而不能文,君子恥之。及王澤竭而詩不作,騷人起而淫麗興,文與教分而爲二。以揚、馬之才則不知教化,以荀、陳之道則不知文章,以孔門之教評之,非君子之儒也。夫君子之儒必有其道,有其道,必有其文。道不及文則德勝,文不及道則氣衰,文多道寡,斯爲藝矣。語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兼之者斯爲美矣。昔游、夏之文章,與夫子之道通流,列於四科之末,此藝成而下也。(《答裴尚書書》)

冕之論文,所重在道,故批評標準以此爲轉移,遂與韓愈之説相左:

屈、宋以降,則感哀樂而亡雅正,魏、晉以還,則感聲色而亡風教,宋、齊以下,則感物色而亡興致。教化亡則君子之風盡,故淫麗形似之文,皆亡國哀思之音也。自夫子至梁、陳,三變以至衰弱。(《與盧大夫書》)

自屈、宋以降,爲文者本於哀豔,務於恢誕,亡於比興,失古義矣。雖揚、馬形似,曹、劉骨氣,潘、陸藻麗,文多用寡,則是一技,君子不爲也。昔武帝好神仙,而相如爲《大人賦》以諷,帝覽之,飄然有凌雲之氣。故揚雄病之曰:諷則諷矣,吾恐不免於勸也。蓋文有餘而質不足則流,才有餘而雅不足則蕩。流蕩不反,使人有淫麗之心,此文之病也。雄雖知之,不能行之,行之者惟荀、孟、賈生、董仲舒而已。(《與徐給事書》)

敬叔《答楊中丞書》,亦稱形似豔麗之文興而雅頌比興之義廢,豔麗而工,君子恥之,此文之病也。大抵敬叔之論,重道而不重文,重質雅而不重豔麗。皇甫湜爲《韓文公墓銘》,稱其淩紙怪發,鯨鏗春麗,自敬叔觀之,正其所病也。唐代之古文家,其議論之不相同者如此。

柳冕論文亦及氣字。《答楊中丞書》首言學文而不知道,爲有才者之病,繼之即曰:故無病則氣生,氣生則才勇,才勇則文壯,文壯然後可以鼓天下之道。此言與退之所謂氣盛言宜者近似,而敬叔之言較爲深入。

二、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與韓愈齊名。宗元《答韋中立書》,亦以此自許。韓愈評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其餘不足多也。

宗元《答韋中立書》,稱文者所以明道,與愈説同,《楊評事文集後序》稱文有二道:

作於聖,故曰經,述於才,故曰文。文有二道:辭令褒貶,本乎著述者也;導揚諷諭,本乎比興者也。著述者流,蓋出於《書》之謨訓,《易》之象繫,《春秋》之筆削,其要在於高壯廣厚,詞正而理備,謂宜藏于簡册也。比興之流,蓋出於虞、夏之詠歌,殷、周之《風》《雅》,其要在於麗則清越,言暢而意美,謂宜流於謡誦也。兹二者考其旨義,乖離不合,故秉筆之士,恒偏勝獨得,而罕有兼者焉。厥有能而專美,命之曰藝成。 [1]

宗元對於古代之文,尤推重西漢,與弟宗直搜討排比,爲《西漢文類》,宗元爲之叙曰:

殷、周之前,其文簡而野,魏、晉以降,則蕩而靡,得其中者漢氏,漢氏之東,則既衰矣。當文帝時,始得賈生,明儒術,武帝尤好焉,而公孫弘、董仲舒、司馬遷、相如之徒作,風雅益盛,敷施天下,自天子至公卿大夫士庶人咸通焉。於是宣於詔策,達於奏議,諷於辭賦,傳於歌謡,由高帝訖于哀平,王莽之誅,四方之文章,蓋爛然矣。

《答韋中立書》于文章之途徑,言之至爲詳贍,宗元文章之所自出,於此可以見之:

故吾每爲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弛而不嚴也;未嘗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昧没而雜也;未嘗敢以矜氣作之,懼其偃蹇而驕也。抑之欲其奥,揚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節,激而發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恒,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參之《穀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公》以著其潔,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爲之文也。

三、李翱字習之,元和初爲國子博士,後官至山南東道節度使,嘗從韓愈學爲文章,辭致渾厚,見推當時。唐人稱習之退之侄婿,似不肯相下,雖退之强毅,亦不敢屈以從己,弟子之者,惟籍、湜而已。

翱之持論,見於《寄從弟正辭書》,及《答朱載言書》。《寄從弟書》中,力辟輕視文章之論:

汝勿信人號文章爲一藝。夫所謂一藝者,乃時世所好之文,或有盛名於近代者是也。其能到古人者,則仁義之辭也,惡得以一藝而名之哉。仲尼、孟軻没千餘年矣,吾不及見其人,吾能知其聖且賢者,以爲讀其辭而得之者也。後來者不可期,安知其讀吾辭也,而不知吾心之所存乎?亦未可誣也。夫性於仁義者,未見其無文也。有文而能到者,吾未見其不力於仁義也。由仁義而後文者性也,由文而後仁義者習也,猶誠明之必相依爾。貴與富在乎外者也,吾不能知其有無也,非吾求而能至者也,吾何愛而屑屑於其間哉?仁義與文章生乎内者也,吾知其有也,吾能求而充之者也,吾何懼而不爲哉?

習之此論,分由文章而仁義,與由仁義而文章爲二層,而以性、習分别系之,其言較韓愈爲醇正。宋人謂習之學識,實過韓退之,其言指此。《答王載言書》,首分别六經之旨與六經之辭言之:

列天地,立君臣,親父子,别夫婦,明長幼,浹朋友,六經之旨也。浩乎若江海,高乎若丘山,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綴章稱詠,津潤怪麗,六經之詞也。創意造言,皆不相師。故其讀《春秋》也,如未嘗有《詩》也;其讀《詩》也,如未嘗有《易》也;其讀《易》也,如未嘗有《書》也;其讀屈原、莊周也,如未嘗有六經也。故義深則意遠,意遠則理辯,理辯則氣直,氣直則辭盛,辭盛則文工。

當時之言文章者六説,習之於書中列舉之:其尚異者,則曰文章辭句奇險而已。其好理者,則曰文章叙意苟通而已。其溺于時者,則曰文章必當對。其病于時者,則曰文章不當對。其愛難者,則曰文章宜深不當易。其愛易者,則曰文章宜通不當難。習之於此六者,皆認爲情有所偏,滯而不流,未識文章之所主。其所立爲文章之準則者凡三。其言曰:

故義雖深,理雖當,詞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傳也。文、理、義三者兼併,乃能獨立于一時,而不泯滅于後代,能必傳也。

四、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仕至工部郎中。持正之論本於退之,其言文章以奇麗爲尚,與李翱之説異,大指見於《答李生》兩書中:

夫意新則異于常,異于常則怪矣。詞高則出於衆,出於衆則奇矣。虎豹之文不得不炳於犬羊,鸞鳳之音不得不鏘于烏鵲,金玉之光不得不炫于瓦石,非有意先之也,乃自然也。(《答李生書》)

夫謂之奇,則非正矣,然亦無傷於正也。謂之奇即非常矣,非常者謂不如常者,謂不如常乃出常也。無傷于正而出於常,雖尚之亦可也。此統論奇之體耳,未以文言之失也。夫文者非他,言之華者也,其用在通理而已,固不務奇,然亦無傷於奇也,使文奇而理正,是尤難也。夫言亦可以通理矣,而以文爲貴者非他,文則遠,無文即不遠也。以非常之文,通至正之理,是所以不朽也。(《答李生弟二書》)

持正評論時人,亦多見精彩,評元結詩文,則曰: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然長於指叙,約結多餘態。《韓文公墓銘》曰:茹古涵今,無有端涯,渾渾灝灝,不可窺校,及其酬放,豪曲快字,凌紙怪發,鯨鏗春麗,驚耀天下,然而栗密窈眇,章妥句適,精能之至,入神出天。其他評論,具見《諭業》一篇,文繁不備。

五、李德裕字文饒,敬宗時爲浙西觀察使,武宗時由淮南節度使入相。文饒不以文名家而其持論有特出者。著《文章論》言文氣,其語較韓柳諸家爲深入:

魏文《典論》稱文以氣爲主,氣之清濁有體,斯言盡之矣。然氣不可以不貫,不貫則雖有英辭麗藻,如編珠綴玉,不得爲全璞之寶矣。鼓氣以勢壯爲美,勢不可以不息,不息則流宕而忘返,亦猶絲竹繁奏,必有希聲窈眇,聽之者悦聞;如川流迅激,必有洄洑逶迤,觀之者不厭。從兄翰常言文章如千兵萬馬,風恬雨霽,寂無人聲,蓋謂是矣。

篇中又論聲律之蔽曰:夫荆璧不能無瑕,隋珠不能無纇,文旨既妙,豈以音韻爲病哉!其言得之。文饒復有光景常新之説,其言曰:

世有非文章者曰:辭不出於《風》《雅》,思不越於《離騷》,模寫古人,何足貴也!余曰:譬諸日月,雖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此所以爲靈物也。

文饒嘗舉其《文箴》云:文之爲物,自然靈氣,惚恍而來,不思而至,杼軸得之,淡而無味,琢刻藻繪,彌不足貴,如彼璞玉,磨礱成器,奢者爲之,錯以金翠,美質既雕,良寶斯棄。要之自其見地論,文饒之言,不可忽視也。

* * *

[1] 1933年講義下云:序中對于唐代文人,獨推重陳子昂,以爲足以稱是選而不怍,次則稱燕文貞以著述之餘,攻比興而莫能極,張曲江以比興之隙,窮著述而不克備。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猜你喜欢

  • 憎王孙文

    猿、王孙居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猿之德静以恒,类仁让孝慈[1]。居相爱,食相先,行有列,饮有序。不幸乖离,则其鸣哀。有难,则内其柔弱者。不践稼蔬。木实未熟,相与视之谨;既熟,啸呼群萃,然后食,衎衎焉..

    1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1],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2],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3],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4]。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5],折竹箭,扫..

    1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1],闻水声,如鸣佩环[2],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3],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5],参差披拂[6]。潭中鱼可..

    28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愚溪诗序

    灌水之阳有溪焉[1],东流入于潇水[2]。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3],今余家是溪,..

    12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鞭贾

    市之鬻鞭者[1],人问之,其贾宜五十[2],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3],则伏而笑[4];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有富者子,适市买鞭[5],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6];..

    1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永某氏之鼠[1]

    永有某氏者,畏日[2],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3];鼠,子神也[4],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5],悉以恣鼠[6],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7],..

    16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黔之驴[1]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2]。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3],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

    1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1],得麋麑[2],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3]。自是日抱就犬[4],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5],抵触偃仆[6]..

    11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三戒

    吾恒恶世之人[1],不知推己之本[2],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3],出技以怒强[4]。窃时以肆暴[5],然卒迨于祸[6]。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注释】[1]恒:常常。[2]推己之..

    29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蝜蝂传

    蝜蝂者[1],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2],卬其首负之[3]。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4],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5]。人或怜之[6],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7]。又好上高,极其力不..

    13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童区寄传[1]

    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自毁齿已上[2],父兄鬻卖,以觊其利[3]。不足,则盗取他室[4],束缚钳梏之,至有须鬣者[5],力不胜,皆屈为僮[6]。当道相贼杀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7]。..

    9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郭子仪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此图出自〔清〕上官周绘《晚笑堂画传》。【注释】[1]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公元783年,泾原士兵在京发生哗变,唐德宗仓皇出逃..

    9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段太尉逸事状[1]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2]。王子晞为尚书[3],领行营节度使[4],寓军邠州[5],纵士卒无赖[6]。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7],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8],..

    14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罴说

    鹿畏貙[1],貙畏虎,虎畏罴[2]。罴之状,被发人立,绝[3]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4],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5],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6..

    9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封建论[1]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

    1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1],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2];其旁,出堡坞[3],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

    1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梓人传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1],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2],家不居砻斫之器[3]。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

    1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箕子碑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1],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

    12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桐叶封弟辨

    古之传者有言[1]: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2],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3]。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耶,周公..

    11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驳《复仇议》

    臣伏见天后时[1],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2],且请编之于令[3],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4]。臣闻礼之大本[5],以防乱也..

    12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