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朱东润

第四十三 李夢陽 何景明 徐禎卿附李東陽 [1]

2025-08-30 17:11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明代文壇派别之紛雜,與兩宋相類似。自弘、正後,迄于隆、萬,其時主持壇坫者,則有前後七子,一呼百應,奔走天下,譽之者謂爲盛唐復生,漢魏不遠,而詆之者呼爲贗體,爲古人影子。此中諸人亦有異同,何、李有隙末之歎,李、謝有反唇之稽,則派别之中,復有派别矣。當後七子鼎盛時,震川伏處荒江,不爲所懾,專力古文,孤芳自賞,其論與唐、茅諸人相出入,則又有古文家之論焉。萬曆間崑劇興盛,而王伯良、吕勤之,皆於時成書,亦足以備一派之説。自是而後,竟陵、公安之派大張,論詩論文,漸入歧途,迨乎雲間燃王、李之死灰,虞山發茶陵之舊説,則滿族入關,明社亦屋矣。今總其大凡,略述於次。

前七子之説盛於弘治、正德間,而爲之卵翼者,則有李東陽。東陽字賓之,號西涯,茶陵人,天順八年進士,官至大學士。自明興以來,宰臣以文章領袖縉紳者,西涯一人而已,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西涯于詩,大抵祖滄浪之説,故云:唐人不言詩法,詩法多出於宋,而宋人於詩無所得,所謂法者,不過一字一句對偶雕琢之功,而天真興致,則未可與道。其高者失之捕風捉影,而卑者坐于粘皮殢骨,至於江西詩派極矣。惟嚴滄浪所論,超離塵俗,真若有所自得,反覆譬説,未嘗有失。又嘗舉詩有别材之説,而曰論詩者無以易此。

西涯論詩在虚字上用功夫,如云:

詩用實字易,用虚字難。盛唐人善用虚,其開合呼唤,悠揚委曲,皆在於此。用之不善,則柔弱緩散,不復可振,亦當深戒。此余所獨得者。 [2]

李夢陽字獻吉,慶陽人,弘治進士,官至户部郎中,有《空同子集》,與何景明、邊貢、徐禎卿,稱爲弘正四傑。四人又與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爲前七子。王士禛云:明弘治間,李、何崛起中州,吴有昌谷爲之羽翼,相與力追古作,一變宣正以來流易之習,明音之盛,遂與開元、大曆同風。

空同雖以復古爲幟,然對於詩人本原,識之不可謂不真,其言見於《詩集自序》,而得之于王叔武:

曹縣蓋有王叔武云,其言曰:夫詩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今途咢而巷謳,勞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之謂風也。孔子曰:禮失而求之野。今真詩乃在民間,而文人學子顧往往爲韻言,謂之詩。夫文人學子,比興寡而直率多,何也,出於情寡而工於詞多也。夫里巷蠢蠢之夫,固無文也,乃其謳也,咢也,呻也,吟也,行呫而坐歌,食咄而寤嗟,此唱而彼和,無不有比焉興焉,無非其情焉,斯足以觀義矣。故曰,詩者天地自然之音也。李子聞之懼且慚曰:予之詩非真也,王子所謂文人學子韻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詞多者也。

《潛虬山人記》亦空同作,其論大抵歸於漢無騷,唐無賦,宋無詩,曰:夫詩有七難,格古、調逸、氣舒、句渾、音圓、思沖,情以發之,七者備而後詩昌也,然非色弗神。宋人遺兹矣,故曰無詩。其他如《缶音序》亦曰:黄、陳師法杜甫,號大家,今其詞艱澀,不香色流動,如入神廟,座土木骸,即冠服與人等,謂之人可乎?夫詩比興錯雜,假物以神變者也。難言不測之妙,感觸突發,流動情思,故其氣柔厚,其聲悠揚,其言切而不迫,故歌之心暢而聞之者動也。宋人主理,作理語,於是薄風雲月露,一切鏟去不爲,又作詩話教人,人不復知詩矣。空同之薄視宋人,要爲明代之常言,其批評論之較爲重要者,在其與何景明往復諸書中見之。

何景明字仲默,信陽人,弘治進士,正德間官至陝西提學副使,號大復山人,有《大復集》。大復初與空同相得甚歡,名成後互相詆諆,然天下語詩文,必並稱何、李。大復自述其詩源淵漢魏、初盛唐者,見於《海叟集序》,如云:

景明學詩,自爲舉子歷宦,於今十年,日覺前所學者非也。蓋詩雖盛于唐,其好古者自陳子昂後,莫如李、杜二家。然二家歌行近體,誠有可法,而古作尚有離去者,猶未盡可法之也。故景明學歌行近體,有取於二家,旁及唐初、盛唐諸人,而古作必從漢魏求之。

在此序中,大復對於李、杜歌行,尚認爲可法,至《明月篇序》,則更進一步對於少陵歌詩,加以批評:

僕始讀杜子七言詩歌,愛其陳事切實,布辭沈著,鄙心竊效之,以爲長篇聖於子美矣。既而讀漢魏以來歌詩,及唐初四子者之所爲,而反復之,則知漢魏固承《三百篇》之後,流風猶可徵焉,而四子者雖工富麗,去古遠甚,至其音節,往往可歌。乃知子美辭固沈著,而調失流轉,雖成一家語,實則詩歌之變體也。夫詩本性情之發者也,其切而易見者,莫如夫婦之間,是以《三百篇》首乎雎鳩,六義首乎風,而漢魏作者,義關君臣朋友,辭必托諸夫婦,以宣鬱而達情焉,其旨遠矣。由是觀之,子美之詩,博涉世故,出於夫婦者常少,致兼《雅》《頌》,而風人之義或缺,此其調反在四子之下與? [3]

兩人往復論詩之書,今《空同集》存兩篇,《大復集》存一篇,度當時必更有多篇,今已删佚。空同始則以柔澹沈著、含蓄典厚諸義,進規大復,以救其俊亮之偏。大復覆書首言二家之别曰:空同子刻意古範,鑄形宿鏌,而獨守尺寸。僕則欲富於材積,領會神情,臨景構結,不仿形跡。《詩》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以有求似,僕之愚也。空同貶清俊響亮,而明柔澹沈著、含蓄典厚之意,此詩家要旨大體也。然究之作者命意敷詞,兼于諸義,不設自具。若閑緩寂寞以爲柔澹,重濁剜切以爲沈著,艱詰晦澀以爲含蓄,野俚輳集以爲典厚,豈惟謬于諸義,亦並其俊語亮節而失之矣。

大復《與空同論詩書》又謂:今爲詩不推其極變,開其未發,泯其擬議之跡,以成神聖之功,徒叙其己陳,修飾成文,稍離舊本,便自杌 ,如小兒倚物能行,獨趨顛僕,雖由此即曹、劉,即阮、陸,即李、杜,且何以益於道化也?其他以古人影子,以摇鞞鐸譏空同者,尚不一。至於書中論詩文不易之法者,則其言尤爲突兀:

僕嘗謂詩文有不可易之法者,辭斷而意屬,聯類而比物也。上考古聖立言,中徵秦漢緒論,下采魏晉聲詩,莫之有易也。夫文靡于隋,韓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于韓。詩溺于陶,謝力振之,然古詩之法亦亡於謝。比空同嘗稱陸、謝矣,僕參詳其作,陸詩語俳,體不俳也,謝則體語俱俳矣。未可以其語似,遂得並例也。

大復菲薄陶、謝、昌黎,以爲詩文古法,自兹而亡,雖自申一家之説,不求共曉,然以辭斷意屬、聯類比物爲法,淺薄已甚,故空同詰之曰:

辭斷而意屬者,其體也,文之勢也。聯而比之者,事也。柔澹者思,含蓄者意也。典厚者義也。高古者格,宛亮者調,沈著雄麗,清峻閑雅者,才之類也,而發於辭。辭之暢者,其氣也。中和者,氣之最也。夫然,又華之以色,永之以味,溢之以香。是以古之文者,一揮而衆善具也。然其翕闢頓挫,尺尺而寸寸之,未始無法也,所謂圓規而方矩者也。

空同又言不泥法而法常由,不求異而其言人人殊,其言似矣。然其與周祚書,又稱學不的古,苦心無益,則影子之譏,不爲無據。牧齋《列朝詩集》評爲粗材笨伯,乘運而起,雄霸詞盟,流傳訛種,蓋有所見。 [4]

徐禎卿字昌穀,吴縣人,弘治進士,官至國子博士,少與祝允明、唐寅、文璧齊名,號吴中四才子,登第後與李、何遊,詩境一變,名亦相亞,年三十三卒,有《迪功集》、《談藝録》。漁洋《論詩絶句》曰:文章煙月語原卑,一見空同迥自奇,天馬行空脱羈靮,更憐《談藝》是吾師。即指是書。其書述詩理,語簡言賅,誠爲吾國文學批評中有數之傑作,固非空同、大復之論可得比擬也,略舉數節於次:

朦朧萌拆,情之來也。汪洋漫衍,情之沛也。連翩絡屬,情之一也。馳軼步驟,氣之達也。簡練揣摩,思之約也。頡頏累貫,韻之齊也。混沌貞粹,質之檢也。明雋清圓,詞之藻也。高才閑擬,濡筆求工,發旨立意,雖旁出多門,未有不由斯户者也。至於《垓下》之歌,出自流離,煮豆之詩,成於草率,命詞慷慨,並自奇工,此則深情素氣,激而成言,詩之權例也。

郊廟之詞莊以嚴,戎兵之詞壯以肅,朝會之詞大以雝,公宴之詞樂而則,夫其大義,固如斯已,深瑕重累,可得而言。崇功盛德,易誇而乏雅;華疏彩繪,易淫而去質;干戈車革,易勇而亡警;靈節韶光,易采而成靡,蓋觀於大者神越而心遊,中無植幹,鮮不眩移,此宏詞之極軌也。若夫款款贈言,盡平生之篤好,執手送遠,慰此戀戀之情,勖勵規箴,婉而不直,臨喪挽死,痛旨深長,雜懷因感以詠言,覽古隨方而結論,行旅迢遥,苦辛各異,遨遊晤賞,哀樂難常,孤孽怨思,達人齊物,忠臣幽憤,貧士鬱伊,此詩家之錯變而規格之縱横也。然思或朽腐而未精,情或零落而未備,詞或罅缺而未博,氣或柔和而未調,格或莠亂而未叶,咸爲病焉。

昌穀之論,大意謂漢詩爲堂奥,魏詩爲門户,其論别漢、魏七子者,語亦精整,然古人篇什,半就遺佚,摘瑕舉疵,不無少過。其言云:

漢、魏之交,文人特茂,然衰世叔運,終鮮粹才。孔融懿名,高列諸子,視臨終詩,大類銘箴語耳。應瑒巧思逶迤,失之靡靡。休璉《百一》,微能自振,然傷媚焉,仲宣流客,慷慨有懷,西京之餘,鮮可誦者。陳琳意氣鏗鏗,非風人度也。阮生優緩有餘,劉楨錐角重峭,割曳綴懸,並可稱也。曹丕資近美媛,遠不逮植,然植之才,不堪整栗,亦有憾焉。若夫重熙鴻化,蒸育叢材,金玉其相,綽哉有斐,求之斯病,殆寡已夫。

* * *

[1] 1933年講義本節題作李東陽 李夢陽 何景明 徐禎卿,1937年修訂本目録改作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附李東陽,修訂稿不存,但《大綱》已據改篇題。

[2] 1933年講義下云:其次則重音律,《懷麓堂詩話》中屢見之,如云:古律詩各有音節,然皆限于字數,求之不難,惟樂府長短句,初無定數,最難調疊,然亦有自然之聲。古所謂聲依永者,謂有長短之節,非徒永也。故隨其長短,皆可以播之律吕,而其太長太短之無節者,則不足以爲樂。詩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耳主聲,聞琴斷知爲第幾絃,此具耳也。月下隔窗辨五色線,此具眼也。五七言古詩仄韻者上句末字類用平聲,惟杜子美多用仄,如《玉華宫》《哀江頭》諸作,概亦可見。其音調起伏頓挫,獨爲趫健,以别出一格,回視純用平字者,便覺萎弱無生氣。自後則韓退之、蘇子瞻有之,故亦健於諸作。此雖細故末節,蓋舉世歷代而不之覺也。西涯之論又謂詩貴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與後代神韻之説,有可以冥合者。又論律可間出古意,古不可涉律,指摘謝靈運池塘生春草紅藥當階翻之句,以爲移於流俗而不自覺。其言亦有見地。至於逐字逐句摹仿古人,尤斥爲無以發人之情性,乃門下之李空同,反以此自憲,誠西涯所不及料也。

[3] 1932年講義下云:大復評摘少陵歌詩,一、調失流轉。二、風人之義或缺。此兩項中,或因或果,故名爲二者,實則一途。至以詩歌變體評之,認其歌行反在四子之下,此則獨抒己見,足以引起後人之疑猜。然就其主張言,詩必本諸性情而後爲風,而後爲上,與空同所謂真者相同,二人之言如出一轍。

[4] 1932年講義下云:李、何之争,中分壇坫,學士文人左右袒護,然二人持論,往往不能自圓其説。艾南英《答夏彝仲論文書》曰:古人往復辯難之書,有兩是而可以俱存者,如朱子於陸子靜之無極太極,於陳同甫之王伯,柳子於劉禹錫之《天論》,是也。有兩非是而不足存者,則近日李、何之論文,如夢中人對人説夢是也。其言或不無過當,亦何、李有以自取也。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猜你喜欢

  • 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

    尹真人 卢山人 薛玄真于涛--------------------------------------------尹真人犍为郡东十余里,有道观在深岩中,石壁四壅,有颜道士居之。观殿有石函,长三尺余,其上錾出鸟兽花卉,文理纤妙,邻于鬼工。而缄锁极固..

    12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北堂书钞卷第四十三    刑法部上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刑法惣一○刑法惣一刑者法五行「白虎通云刑者所以云云○今案白虎通五刑篇同」法者象四时「舌子云灋者法天地之位象四时之行以治天下○今案管子版法解六十六灋者作版法者陈俞本无注」..

    16 北堂书钞 2025-10-03
  • 卷第四十三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苐四十三临川危素编次 番昜刘耳校正丗谱马氏丗谱马氏之先出西域聂思脱里贵族始来中国者和禄罙思生而英迈有识量慨然以功业自期甞縦观山川形𫝑而乐临洮圡壤之豊厚辽主道宗咸雍间奉大珠九以进道宗欲官..

    12 金华黄先生文集 2025-09-14
  • 第十二章 明清戏曲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这一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从明太祖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1368),到清代鸦片战争(1840),这五百年间,中国历史上构成一个特定的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存在,而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

    28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一章 元代文学 [1]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概况元代文学是很有成就的一个时期的文学。在这时,是从列宁所说两种文化看来,富有人民性的文学压倒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的时期。在这时,是最鲜明地说明伟大的现实斗争是文学作品的动..

    6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章 宋词的发展

    第一节词的兴起及发展的原因词在初期的面貌作为中国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词,就其存在的作品的一般内容 论,又系具有和传统的诗有显著的不同的特色的词,是起源于中唐,发展在五代,而特别流行于两宋的。这是什么..

    37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九章 唐代的传奇文学

    第一节近古文学的序幕及其历史背景在我们讲唐代诗歌的时候,曾说天宝之乱是唐代政治的转折点(见第八章,第一节 ),并说天宝之乱是唐代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水岭(见第八章,第六节 ),其实这几..

    2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八章 唐代的诗歌

    第一节这一个时期文学发展大势及其背景唐代的诗歌是前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诗歌的继续发展,但又有了更高的成就的时期。我们说它是前一时代的诗歌的继续发展,这是因为前一代所创造的格律为唐代所承袭了,前一代对于诗..

    2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文学批评

    第一节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和文学发展大势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以前,亦即从公元2世纪到6世纪,这四五百年间,在社会状况上和文学发展上都成为一个具有若干特点的段落。它不同于以前的周、秦、西汉,也不同于后来的隋..

    2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六章 汉代的散文和词赋

    第一节在统一帝国形成后的几次伟大起义在屈原死后55年(前 222),楚国灭亡了。次年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秦统一全国。秦的统一是有它的贡献的,它的政治制度不但是为汉代所承袭了 [1] ,而且给后来很多的统..

    6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五章 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第一节关于战国晚期政治形势的说明作为一个坚定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家的屈原之时代背景我们讲过古代神话,把古代神话储存得最多而应用在文艺创作上最多又最好的就是屈原;我们讲过《诗经》,《诗经》的最大价值是它的..

    4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四章 战国时代的诸子散文

    第一节春秋到战国的基本历史事实《诗经》之后,到屈原出现以前,是辉煌的先秦诸子散文的时代。散文的成就给屈原长篇巨制的写成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或在组织形式上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散文主要是产生在战国时代。战..

    2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三章 最早的诗歌和诗歌总集

    第一节最早的诗歌最早的文学是人民的口头创作,除口头创作和神话传说之外,就是歌谣。最早的歌谣是什么样子?我们提到过的《葛天八阕》《弹歌》《蜡词》,可以帮助我们想象一部分。传说伏羲时有《网罟歌》 [1] ,神..

    7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二章 古代的神话传说

    第一节文艺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包括精神财富在内。恩格斯在1876年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开头就说:政治经济学家们肯定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确实跟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

    6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一章 导论

    导论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和方法文学史是社会科学的一部门,是历史科学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它的科学方法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所遵循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分析方法,反对..

    49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附録三

    中國文學批評史授課試題 [1]其一十七日交卷,任作一題,以二千字完篇。盛唐、大曆詩論述略。白居易論李、杜謂不得《風》《雅》遺意,果有當耶,試就《風》《雅》之旨辨之。論劉勰、鍾嶸與齊梁時代之關係。其二讀《談..

  • 附録二

    歷次講義删存及《大綱》再版後記一、1932年本講義節存題記中國文學批評史,現時惟有陳鐘凡著一種。觀其所述,大體略具,然倉卒成書,罅漏時有。略而言之,蓋有數端。荀卿有言,遠略近詳。故劉知幾曰:史之詳略不均,..

  • 附録一

    《大綱》與歷次講義章節異同表 [1](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陸機 陸雲 附摯虞,下節摯虞 李充删。②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括去。③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前擬增殷璠 高仲武。(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司空圖 附皎..

  • 第七十六 陳廷焯

    自常州派之興數十年後而有莊、譚。莊棫字中白,號蒿庵,丹徒人;譚獻字仲修,號復堂,仁和人。蒿庵叙《復堂詞》曰:夫義可相附,義即不深,喻可專指,喻即不廣。托志帷房,眷懷君國,温、韋以下,有跡可尋,然而自宋..

  • 第七十五 曾國藩

    有清叔季之間,以事業文章著者,無踰曾國藩右。國藩字滌笙,道光進士,累官禮部侍郎,丁憂歸,再起治兵事,負天下重望,以大學士任兩江總督,卒于任,諡文正,有《曾文正全集》。曾氏治古文於桐城派中衰之後,一以雄..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