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孙思邈

崩中第一

2025-08-31 11:20 读医

方三十六首

治妇人五崩,身体羸瘦,咳逆烦满少气,心下痛,面上生疮,腰大痛不可俯仰,阴中肿如有疮之状,毛中痒,时痛,与子脏相通,小便不利,常头眩,颈项急痛,手足热,气逆冲急,心烦不得卧,腹中急痛,食不下,吞酢噫苦,肠鸣漏下赤白黄黑汁大臭如胶污衣状,热即下赤,寒即下白,多饮即下黑,多食即下黄,多药即下青,喜怒心中常恐,一身不可动摇,大

鳖甲散方∶

鳖甲(炙) 干姜(各三分) 芎 云母 代赭(各一两) 乌贼鱼骨 龙骨 伏龙肝白垩 皮(炙,各一分) 生鲤鱼头 桂心 白术(各半两) 白僵蚕(半分)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散,以淳酒纳少蜜。服方寸匕,日三夜二服。久病者十日瘥,新病者治妇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往来无常,小腹弦急,或苦绞痛,上至于心,两胁肿胀,令人倚坐,气息乏少,食不生肌肤,腰背疼痛,痛连两脚,不能久立,但欲得卧,神验。

大慎火草散方

慎火草 白石脂 鳖甲(炙) 黄连 细辛 石斛 芎 干姜 芍药 当归 熟艾 牡蛎(熬) 禹余粮(各二两) 桂心(一两) 蔷薇根皮 干地黄(各四两)

上一十六味,捣筛为散。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稍增至二匕。若寒多加附子及椒,用椒当汗,去目闭口者;热多加知母黄芩,加石斛两倍;白多加干姜白石脂;赤多(一方云青黑)加桂心、代赭各二两。

治妇人崩中及痢,一日夜数十起,大命欲死,多取诸根煎丸,得入腹即活。若诸根难悉得者,第一取蔷薇根,令多多乃合之。遇有酒以酒服,无酒饮服。其种种根当得二斛为佳。

蔷薇煎方

蔷薇根 柿根 菝 悬钩根(各一斛)

上四味,皆锉,合着釜中,以水淹使上余四五寸,水煮使三分减一,去滓。无大釜,稍煮如初法,都毕会汁煎如饴,可为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丸,日三服。

伏龙肝汤

治妇人崩中去赤白,或如豆汁,伏龙肝汤方∶伏龙肝(如弹丸大,七枚) 赤石脂 桂心 艾 甘草(炙,各二两) 生地黄(切,四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熟艾汤

治妇人崩中,血出不息,逆气虚烦,熟艾汤方∶熟艾(一升) 蟹爪(一升) 淡竹茹(一把) 伏龙肝(半斤) 蒲黄(二两) 当归(一两)干地黄 芍药 桂心 阿胶 茯苓(各二两) 甘草(五寸,炙)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九升煮艾,取一斗,去滓纳药,煮取四升,纳胶令烊尽,一服一升,一日令尽,羸人以意消息之,可减五六合。

地榆汤

治妇人崩中漏血不绝,地榆汤方∶地榆根 柏叶(各八两) 蟹爪 竹茹(各一升) 漏芦(三两) 茯苓(一两) 蒲黄(三合)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地榆根,减三升,纳诸药,更煮取四升。分服,日三夜一服。

甘草芍药汤

治妇人产后崩中去血,逆气荡心,胸生疮,烦热,甘草芍药汤方∶甘草(炙) 芍药 当归 人参 白术(各一两) 橘皮(一把) 大黄(半两)

上七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相去一炊顷。

榉柳叶汤

治妇人崩中下血,榉柳叶汤方∶榉柳叶(三斤) 麦门冬(去心) 干姜(各二两) 大枣(十枚,擘) 甘草(一两,炙)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榉柳叶取八升,去滓,纳诸药,又煮取三升。分三服。

蓟根酒

治妇人暴崩中,去血不止,蓟根酒方∶大小蓟根(各一斤,切)

上二味,以酒一斗渍五宿,服之,随意多少。

禹余粮丸

治妇人崩中赤白不绝,困笃,禹余粮丸方∶禹余粮(五两) 乌贼鱼骨(三两) 白马蹄(十两,炙令黄) 龙骨(三两) 鹿茸(二两,炙)

上五味,捣筛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服,不知,稍加至三十丸。

大牛角中人散

治妇人积冷,崩中去血不止,腰背痛,四肢沉重虚极,大牛角中人散方∶牛角中人(一枚,烧) 防风(二两) 干地黄 桑耳 蒲黄 干姜 赤石脂 禹余粮 续断附子(炮,去皮) 白术 龙骨 矾石(烧) 当归(各三两) 人参(一两)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散,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知,渐加之。

调中补虚止血方

治妇人崩中下血虚羸少力,调中补虚止血方∶泽兰(熬,九分)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七分) 代赭 本 桂心 细辛 干姜防风(各一两) 干地黄 牡蛎(熬,各一两半) 柏子仁浓朴(炙,各三分) 当归 芎甘草(

上一十七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十丸,日三服,渐加至二十丸,神效。(一方用白芷龙骨各三分,人参七分为二十味。)

切痛不止方

治妇人崩中下血,切痛不止方∶桑耳(赤色) 牡蛎(熬令变色,各三两) 龙骨(二两) 黄芩 芍药 甘草(炙,各一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稍增,以知为度。

治妇人伤中崩中绝阴,使人怠惰,不能动作,胸胁心腹四肢满,而身寒热,甚溺血。

桑根煎方

桑根白皮细切一斗,麻子仁三升,淳清酒三斗,煮得一斗,绞去滓,大枣百枚去皮核,饴五升,阿胶五两,白蜜三升,复煎,得九升,下干姜末,浓朴阔二寸,长二尺末,蜀椒末三味,各一升,桂心长一尺二寸,甘草八两, 米末一升,干地黄四两,芍药六两,玄参五两,丸如弹丸,日三枚。

又方∶小蓟根叶(锉) KT 母(各锉十斤)

上一味,以水五斗,合釜中煮烂熟,去滓,纳铜器中,煎余四升。分四服,一日令尽。

(“KT ”字未详,不敢刊正。)

治妇人崩中方

白茅根(二斤) 小蓟根(五斤)

上二味,切,以水五斗合煎取四升,分稍稍服之。

丹参酒

治妇人崩中去血及产后余病。丹参酒方∶丹参 地黄 忍冬 地榆 艾(各五斤)

上五味,先燥熟舂之,以水渍三宿,去滓,煮取汁,以黍米一斛,酿如酒法,熟。初服四合,稍增之,神良。

治妇人崩中去赤白方∶取倚死竹蛭,烧末,饮服半方寸匕,神良。

治妇人崩中漏下方

取梧桐木长一尺,烧作灰,捣筛为散。以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治妇人白崩中方

芎 (二两) 干地黄 阿胶 赤石脂 桂心 小蓟根(各二两)

上六味, 咀,以酒六升,水四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烊尽,绞去滓。分三服。

(《千金》有伏龙肝如鸡子大七枚。)

治妇人白崩中马通汁方

白马通汁(二升) 干地黄(四两) 芎 阿胶 小蓟根 白石脂 桂心(各二两) 伏龙肝(如鸡子大,七枚)

上八味, 咀,以酒七升,合马通汁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烊尽。分三服。

小牛角散

治妇人带下五贲,一曰热病下血;二曰寒热下血;三曰月经未断为房室,即漏血;四曰经来举重伤妊脉,下血;五曰产后脏开经利。五贲之病,外实内虚,小牛角 散方∶小牛角 (五枚,烧令赤) 龙骨(一两) 禹余粮 干姜 当归(各二两) 阿胶(炙)续断(各三两)

上七味,捣筛为散。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有赤小豆、鹿茸、乌贼鱼骨,为十味。)治妇人缦下十二病绝产,一曰白带,二曰赤带,三曰经水不利,四曰阴胎,五曰子脏坚,六曰子脏僻,七曰阴阳患痛,八曰腹强(一作内强),九曰腹寒,十曰五脏闭,十一曰五脏酸痛,十二曰梦与鬼为夫妇。

龙骨散方

(“缦下”《千金》作“淳下”)∶龙骨(三两) 白僵蚕(五枚) 乌贼鱼骨 代赭(各四两) 半夏(洗) 桂心 伏龙肝 干姜黄柏(各二两) 石苇(去毛) 滑石(各一两)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散。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多白加乌贼鱼骨、白僵蚕各二两;多赤加代赭五两;小腹寒,加黄柏二两;子脏坚,加姜桂各二两。各随疾增之。服药三月,有子住药。药太过多,生两子。当审方取药。寡妇童女不可妄服。

治产后下血不止方∶菖蒲(五两,锉)

上一味,以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阿胶散

治妇人下血阿胶散方∶阿胶(八两,炙) 乌贼鱼骨(二两) 芍药(四两) 当归(一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蜜溲如麦饭。先食,以葱羹汁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一方桑耳一两。)治诸去血蛊方∶鹿茸(炙) 当归(各三两) 瓜子(五合) 蒲黄(五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知稍增。

鲍鱼汤

治妇人漏血崩中,鲍鱼汤方∶鲍鱼 当归(各三两,切) 阿胶(炙,四两) 艾(如鸡子大三枚)

上四味,以酒三升水二升合煮,取二升五合,去滓,纳胶烊令尽。一服八合,日三服。

白垩丸

治妇人三十六疾,胞中病,漏下日不绝。白垩丸方∶邯郸白垩 牡蛎(熬) 禹余粮 白芷 乌贼鱼骨 干姜 龙骨 白石脂 桂心 瞿麦大黄 石苇(去毛) 白蔹 细辛 芍药 黄连 附子(炮去皮) 钟乳 茯苓 当归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黄芩 甘草(炙,各半两)

上二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五丸,日二,不知渐加至十丸。

治妇人漏血不止,大崩中方∶龙骨 芎 附子(炮去皮) 芍药 禹余粮 干姜(各三两) 赤石脂(四两) 当归桂心(各一两) 甘草(五分,炙)

上一十味,捣筛为散。以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稍加至二匕。白多更加赤石脂一两。

马通汤

治妇人漏血,积月不止,马通汤方∶赤马通汁(一升,取新马矢绞取汁,干者水浸绞取无赤马凡马亦得) 当归 阿胶(炙)干姜(各一两) 生艾(一把) 书墨(半弹丸大)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清酒二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纳马通汁及胶,微火煎取二升。适寒温,分再服,相去一炊顷饮之。

马蹄屑汤

治妇人白漏不绝,马蹄屑汤方∶白马蹄(炙令焦,屑) 赤石脂(各五两) 禹余粮 乌贼鱼骨 龙骨 牡蛎(熬) 干地黄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治妇人漏血不止方∶干地黄 大黄(各六两) 芎 (四两) 阿胶(五两) 人参 当归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七味, 咀,以酒一斗,水五升合煮,取六升,去滓,纳胶烊令尽。一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马蹄丸

治妇人白漏不绝,马蹄丸方∶白马蹄(四两,炙令黄) 乌贼鱼骨 白僵蚕 赤石脂(各二两) 禹余粮 龙骨(各三两)

上六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不知渐加至二十丸。

治妇人漏下慎火草散方

慎火草(十两,熬令黄) 当归 鹿茸(一作鹿角) 阿胶(炙,各四两) 龙骨(二分)

上五味,捣筛为散。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蒲黄散

治妇人漏下不止,蒲黄散方∶蒲黄(半升) 鹿茸(炙) 当归(各二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酒服半方寸匕,日三服,不知渐加至一方寸匕。

治妇人胞落不安,血漏下相连,月水过度,往来或多或少,小腹急痛上抢心,胁胀,食不生肌方∶蝉甲(三两,炙) 禹余粮 干地黄(各六两) 蜂房(炙) 蛇皮(炙,各一两)皮(一具,炙) 干姜 防风 乌贼鱼骨 桑螵蛸(炙) 虫(熬)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酒服十丸,日三服,渐加至二十丸

《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宋代印本在明代以前失传了,所幸印版保存了下来,明朝万历年间,翰林院纂修官王肯堂奉万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

猜你喜欢

  • 陆序

    三家医案者,叶天士布衣,薛生白征君、缪宜亭进士之所作也。青囊一肩,紫书三卷,壶公待用无遗;牛溲马勃,收藏不弃。盛以竹节,量以刀圭。赤箭 于云根,红盐拂于灶上。明珠耻其价,金镜惭其形。杏林之树,以董奉而..

    14 读医 2025-10-14
  • 伤寒正名论

    今人见发热数日不凉,即混名之曰伤寒。而不辨其为风、为寒、为湿、为热、为温,一例以豆豉、豆卷、牛蒡、沙参、生地、洋参、石斛投之,此大谬也。不知此数病者,虽隶于伤寒门类,皆由伤寒传变,不得混名之曰伤寒,而..

    13 读医 2025-09-25
  • 暑病有宜用参者论

    盛夏酷热,烁石流金,汗出过多,未有不伤气者。内经云:热伤气。又云:壮火食气。故治之必顾气分,补气之药,孰有过于参哉?孙真人生脉散,东垣清暑益气汤,丹溪十味香薷饮,皆人人共见之方,未有不用参者。至人参白..

    32 读医 2025-09-25
  • 喉证亦有阴寒论

    治喉证者,不敢用温药,与血症同。不知喉证之因乎风热者十之七,因乎郁火者十之三。果系郁火喉痛,自宜用寒凉之品以折之,挟风者,即当兼散其风。自有白喉忌表之说行,并祛风之药亦不敢用,因豆豉之为害,而误会牛蒡..

    17 读医 2025-09-25
  • 血证不尽属火论

    人有感暑伤气,忽然吐血盈碗者,有劳力受伤,逢节吐血者,有伤怒伤肝,冲口而出,一时昏晕欲绝者,有脾不统血,血不归经,溢入胃而吐出者,有感冒风寒,咳呛破络,由肺咯出者,皆为可治之症。惟有房劳过度,思虑伤神..

    27 读医 2025-09-25
  • 阴证忌用寒凉说

    内外两证,皆分阴阳。阳证实热,阴证虚热。实热易治,虚热难疗。若以治实热者治虚热,未有不误者也。然而治虚热者,往往以实热之药误人而不悟。何故?盖实热者,表里皆热;虚热者,表热而里不热。人但见其表之热,即..

    32 读医 2025-09-25
  • 夹阴证邪说害人论

    炳按:小儿之病,亦难言也。余十五年前,治朱姓子,半夜来请,小儿五岁,面赤身热,脉数大汗,舌亦红,有白虎证见象。但余在外房拟方,(连余一日内七医诊视,六用清凉。)问药曾吃过否?曰:拣两方已各吃一帖矣,无..

    28 读医 2025-09-25
  • 小儿难治之症有四说

    小儿气体结实,感受风寒,因而发热,热盛生风,风盛生痰,忽然痉厥,不省人事,此谓急惊,外治用针用刮,用推用拿;内治用清用泻,用消用开,即能清醒。如阵云四合,雷雨大作,霹雳一声,云开雨止,转瞬睛明,其来也..

    16 读医 2025-09-25
  • 为虚弱人及幼孩治实证遇当用克伐之药者宜早宜重说

    世为虚弱人及幼孩治实证,往往当克伐之药而不敢用,即用亦必踌躇再四,不敢重其分量,药不胜病,同于未用,自以为谨慎,此大误也。不知虚弱人当初病时,其正气尚可支持,不于此时用重药以直攻其病之所在,而一二剂荡..

    16 读医 2025-09-25
  • 产后以甘温退虚热说

    产后之有寒热,因于感冒风寒者十之二三,因于气血两虚,气虚则阳衰而外生寒,血虚则阴竭而内生热,寒热交作,虚风自动,而痉厥不止者十之七八。果系风寒外感,则必头疼脑胀,项背牵强,畏风无汗,食物变味,当于四物..

    31 读医 2025-09-25
  • 产前以攻病为安胎说

    产前有病,以安胎为第一义,人尽知之。不知胎之所以不安者,病为之耳。病不去,则胎不安,虽日用安胎之药无效也。然则欲安胎者,必先审病之所由来而攻去之,病去胎安,其效甚捷。并非安胎之药,却是安胎之方;竟有碍..

    27 读医 2025-09-25
  • 急慢惊风辨

    急惊实热,慢惊虚寒;急惊骤发,慢惊渐成。急惊生于壮实之体,慢惊因于不足之躯。急惊之热,如火烧,必面赤口渴,喜冷冻饮料,声壮气粗,大便或闭结,或洞泄,小便短赤而热,甚至四肢厥冷,面色转青,热极似寒之象也..

    30 读医 2025-09-24
  • 附录:天保采薇汤方

    羌活 前胡 制半夏 陈皮 柴胡 赤芍 茯苓 川芎 枳壳 制川朴 桔梗 苍术升麻 葛根 藿香 独活 甘草方内柴、前、升、葛,为必用之药。湿盛者,朴、夏、陈、术,亦不可少。骨节酸楚者,风淫于内也,羌、独为主;倘已化燥,..

    15 读医 2025-09-24
  • 麻证喉痛以喉证治之必死说

    (麻证,俗名痧子,必兼喉痛。医家恫喝人曰:烂喉痧者,此也。)治麻证之喉痛,与治郁火之喉痛大异。盖麻证风热,其邪袭肺,故必鼻塞涕清,咳嗽眼红,声哑喉痛,面红花杂,身或作痒。一见此症,须用升、柴、前、葛、..

    22 读医 2025-09-24
  • 论湿温证用药之误

    人有积湿,或因脾虚不能运化,或因喜啖浓肥,恣饮茶酒之故。盖湿蕴则生热,无寒热者,谓之湿热病。先寒后热,有汗而热不解者,谓之湿温证。虽在伤寒门内,不得用伤寒方中治太阳经证之桂枝、麻黄汤,此尽人皆知者也。..

    29 读医 2025-09-24
  • 苦口婆心语

    古语云;对病发药。然则,药之当中乎病也,明矣。夫病有寒热虚实,即药有温凉攻补,汗吐和下。苟中乎病,病自去矣。从未有不究病因,不问病状,而概以不着痛痒,无甚寒温之笼统十数药,一例投之,可望去病者。乃病家..

    28 读医 2025-09-24
  • 题词

    叔和家学传三世,彦伯奇方聚一龛。垂老着书耽市隐,不将鸿宝例淮南。保赤应在养老先,人心慈孝本同然。请将彭氏延年术,并入庄家福幼编。非关人世亦炎凉,心气元来自感伤。省识性情中有药,医和医缓具真方。多君一片..

    13 读医 2025-09-24
  • 赵叙

    岁寒居士,夙好儒书,素研医术。不因人热,靡顾世非,随证处方,惟求其是,往往奏效甚奇。一日,出示所撰《医学杂着》一卷。荡涤肤辞,独标精义,针砭痛下,药石交投。虽全豹未窥,而一斑已见。余因怂恿登梨,出以问..

    17 读医 2025-09-24
  • 运气当审常变歌

    未达天道之常变,反谓气运不相应,既识一定之常理,再审不定变化情,任尔百千杂合病,要在天时地化中,知其要者一言毕,不得其旨散无穷。【注】近世医者,皆谓五运六气与岁不应,置而不习,是未达天道之常变也。时之..

    26 读医 2025-09-17
  • 六气客气主病歌

    少阴司天热下临,肺气上从病肺心,燥行于地肝应病,燥热交加民病生,喘咳血溢及血泻,寒热鼽嚏涕流频,疮疡目赤嗑干肿,厥心胁痛苦呻吟。【注】上文统论主运、主气为病,此则详言六气客气专主之病也。少阴君火司天,..

    20 读医 2025-09-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