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孙思邈

心风第五

2025-09-04 10:03 读医

方一十四首

茯神汤

主五邪气入人体中,见鬼妄语,有听见闻,心悸跳动,恍惚不定方∶茯神 人参 茯苓 菖蒲(各二两) 赤小豆(四十枚)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人参汤

主风邪鬼气,往来发作,有时或无时节方∶人参 防风 乌头(炮,去皮) 黄芩 附子(炮,去皮) 远志(去心) 桔梗 秦艽五味子 前胡 牡蛎(熬)细辛 石膏(碎) 芎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牛膝 泽泻 桂心 山茱萸 竹皮衍 橘皮桑根白皮(各三两) 干姜 泽兰 狗脊 石楠(各半两) 白术(一两半) 大枣(十六枚,擘) 麻黄(一两,去节) 茯苓 独活 甘草(炙,各五分)

上三十二味, 咀,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服。

补心汤

主奄奄忽忽,朝瘥暮剧,惊悸,心中憧憧,胸满不下食饮,阴阳气衰,脾胃不磨,不欲闻人声,定志下气方∶人参 茯苓 龙齿(炙) 当归 远志(去心) 甘草(炙,各三两) 桂心 半夏(洗,各五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二十枚,擘) 黄 (四两) 枳实(炙) 枳梗 茯神(各二两半)

上一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五合。令熟,去滓纳药,煮取四升,每服八合,日三,夜二服。

镇心丸

主风虚劳冷,心气不足,喜忘恐怖,神志不定方∶防风(五分) 甘草(二两半,炙) 干姜(半两) 当归(五分) 泽泻(一两) 紫苑(半两)半) 桂心(三两) 白蔹(一两) 远志(去心,二两) 附子(二两,炮,去皮) 桔梗(三分) 大豆卷(四两) 薯蓣(二两) 石膏(三两,研) 茯苓(一两) 人参(五分) 大枣(五十枚,擘) 麦门冬(去心,五两

上二十三味,末之,炼蜜和为丸,酒服如梧子大十丸,日三服,加至二十丸。

续命汤

治大风,风邪入心,心痛达背,背痛达心,前后痛去来上下,或大腹胀满微痛,一寒一热,心中烦闷,进退无常,面或青或黄,皆是房内太过,虚损劳伤,交会后汗出,汗出未除或因把扇,或出当风而成劳,五俞大伤,风因外入,下有水,因变成邪。虽病如此,然于饮食无退,坐起无异,至卒不知是五内受气故也,名曰行尸,宜预备此方∶麻黄(六分,去节) 大枣(十枚,擘) 桂心 防风 细辛 芎 甘草(炙) 芍药人参秦艽 独活 黄芩 防己 附子(炮,去皮) 白术(各三分) 生姜(五分)

上一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三升,先煮麻黄一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五升,去滓。纳枣煎取三升,分为三服。老小久病,服五合取汗,忌生葱、海藻、菘菜、生菜、猪肉、冷水、桃

镇心丸

治胃气厥实,风邪入脏,喜怒愁忧,心意不定,恍惚喜忘,夜不得寐,诸邪气病悉主之方∶秦艽 柏实 当归 干膝(熬) 白蔹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芎 (各三分) 泽泻(一两) 干地黄(六分) 防风 人参(各四分) 甘草(一两,炙) 白术 薯蓣 茯苓 干姜(各二分) 麦门冬(去心,二两) 前胡(四分)

上一十八味,捣下筛,炼蜜和为丸,如桐子,先食,饮服十丸,日三,不知稍增之。忌海藻、菘菜、芜荑、桃李、雀肉、酢物等。

定志小丸

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忧悲不乐,忽忽遗忘,朝瘥暮极,狂眩方∶远志(去心) 菖蒲(各二两) 茯苓 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二丸,日三,加茯神为茯神丸,散服亦佳。

补心治遗忘方∶菖蒲 远志(去心) 茯苓 人参 通草 石决明(各等分)

上六味,捣筛为散,食后水服方寸匕,日一服,酒亦佳。

槐实益心智方∶以十月上辛日,令童子于东方采两斛槐子,去不成者,新瓦盆贮之,以井华水渍之,令淹合头密封七日,去黄皮,更易新盆,仍以水渍之,密封二七日,去其黑肌,择取色黄鲜者,以小盆随药多少,以密布次其黄夏密布其上,以盆合头密封,纳暖马粪中三七日,开视结成,捣丸如梧子,日服三丸,大月加三丸,小月减三丸,先斋二七日乃服,三十日有验,百日日行二百里,目明视见表里,白发更黑,齿落再生,面皱却展,日记千言,寻本知末,除六十四种风,去九漏冷 癖虫毒魇魅。

开心肥健方∶人参(五两) 大猪肪(八枚)

上二味,捣人参为散,猪脂煎取凝,每服以人参一分、猪脂十分,以酒半升和服之,一百日骨髓充溢,日记千言,身体润泽,去热风冷风头心风等,月服二升半,即有大效。

孔子枕中散方∶龟甲(炙) 龙骨 菖蒲 远志(去心,各等分)

上四味,为散,食后水服方寸匕,日三,常服不忘。

镇心省睡益智方∶远志(五十两,去心) 益智子 菖蒲(各八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以淳糯米酒服方寸匕,一百日有效,秘不令人知。

止睡方∶龙骨 虎骨(炙) 龟甲(炙)

上三味,捣筛为散,水服方寸匕,日二,以睡定为止。

治多睡欲合眼则先服以止睡方∶麻黄(去节) 白术(各五两)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以日中时南向捣筛为散,食后以汤服方寸匕,日三服。

《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宋代印本在明代以前失传了,所幸印版保存了下来,明朝万历年间,翰林院纂修官王肯堂奉万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

猜你喜欢

  • 痰饮第四

    方一十四首治痰饮头痛,往来寒热方。常山(一两) 云母粉(二两)上二味,捣筛为散。热汤服一方寸匕,吐之,止,吐不尽,更服。杜蘅汤主吐百病方。杜蘅 松萝(各三两) 瓜蒂(二七枚)上三味,切。以水酒各一升二合..

    0 读医 2025-09-04
  • 水肿第三

    方二十六首,并五不治证凡水肿有五不治∶一面肿苍黑,是肝败不治;二掌肿无纹理,是心败不治;三腹肿无纹理,是肺败不治;四阴肿不起,是肾败不治;五脐满肿反者,是脾败不治。猪苓散主虚满,通身肿,利三焦,通水道..

    0 读医 2025-09-04
  • 淋病第二

    方二十首治血淋、热淋方以韭七茎烧令热,以手熟 热掩尿处,冷即易之,可六七度,瘥。治热淋方白茅根(四斤)上一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二。治石淋方车前子二升,绢袋贮,以水八升煮取..

    0 读医 2025-09-04
  • 消渴第一

    方二十二首葵根汤主一年渴饮一石以上,小便利,若饮酒渴、伤寒渴,皆悉主之方。霜下葵根皮(一握,长四寸)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取瘥止。又方栝蒌根 甘草(炙,各二两) 黄连(一升)上三味, 咀。..

    0 读医 2025-09-04
  • 卷第十九 杂病中

    消渴第一淋病第二水肿第三痰饮第四癖积第五寒冷第六饮食不消第七杂疗第八

    0 读医 2025-09-04
  • 压热第六

    方一十三首 论一首金石凌主服金石热发,医所不制,服之立愈方。上朴硝(一斤) 上芒硝(一斤) 石膏(四两) 凝水石(二两)上四味,熟沸水五升渍朴硝、芒硝令消,澄一宿,旦取澄硝,安铜器中粗捣,寒水石、石膏纳其..

    0 读医 2025-09-04
  • 胸中热第五

    方二十七首寒水石汤主身中大热,胸心烦满毒热方。寒水石(五两) 泽泻 茯苓 前胡 黄芩(各三两) 柴胡 牛膝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杏仁(二十粒,去皮尖、双仁)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分三服。治热..

    0 读医 2025-09-04
  • 吐血第四

    论三首,方三十首论曰∶凡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疽,有伤胃。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汁,或如 血凝停胃中,满闷便吐,或去数升乃至一斗,得之于劳倦饮食过常所..

    0 读医 2025-09-04
  • 黄胆第三

    论三首,方二十八首,针灸二十法论曰∶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瘀着黄,但用瓜丁散纳鼻中,令黄汁出,乃愈。即于后不复病黄者矣。常须用心警候,病患四肢身面微似有黄气,须用瓜丁散,不得令散漫,失候必大危矣。特忌酒..

    0 读医 2025-09-04
  • 疟第二

    方二首,禳法十二首,针灸法七首蜀漆丸主 疟连年不瘥,服三七日定瘥方。蜀漆 知母 白薇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 升麻(各五分) 恒山(一两半) 石膏(二两,研)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十丸..

    0 读医 2025-09-04
  • 霍乱第一

    方二十七首理中丸主霍乱临时方。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炙,各一两)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弹丸。取汤和一丸服之,日十服。吐多痢少者取枳实三枚炙,四破,水三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吐少痢多者,加干姜..

    1 读医 2025-09-04
  • 卷第十八 杂病上

    霍乱第一疟第二黄胆第三吐血第四胸中热第五压热第六

    1 读医 2025-09-04
  • 疡第四

    方一十四首 灸法一首治白癜白驳,浸淫 疡,着颈及胸前方∶大醋于瓯底磨硫黄令如泥,又以八角附子截一头使平,就瓯底重磨硫黄使熟,夜卧先布拭病上令热,乃以药敷之,重者三度。又方∶硫黄 水银 矾石 灶墨上四味,等..

    1 读医 2025-09-04
  • 瘾疹第三

    方一十六首 灸法一首石楠汤主瘾疹方∶石楠 干姜 黄芩 细辛 人参(各一两) 桂心 当归 芎 (各一两半) 甘草(二两)上一十二味, 咀,以酒三升,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大汗,慎风冷,佳。又方∶酪和盐热煮摩..

    2 读医 2025-09-04
  • 香港脚第二

    论一首 方二十一首论曰∶治香港脚顺四时,若春秋二时宜兼补泻;夏则疾成,专须汗利;十月以后少用补药。虽小变不越此法。治香港脚初发,从足起至膝胫肿,骨疼者方∶取胡麻叶,切,捣,蒸,薄裹,日二易即消。若冬月..

    2 读医 2025-09-04
  • 中风第一

    方三十五首 灸法二首 论四首小续命汤方∶麻黄(去节) 防己 人参 桂心 黄芩 芍药 芎 杏仁(去尖皮、两仁) 甘草(炙,各一两) 附子(炮,一枚,去皮) 防风(一两半) 生姜(五两,切)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

    2 读医 2025-09-04
  • 卷第十七 中风下

    中风第一香港脚第二瘾疹第三疡第四

    1 读医 2025-09-04
  • 风眩第六

    方二十七首治风眩屋转,眼不得开,人参汤方∶人参 防风 芍药 黄 (各二两) 独活 桂心 白术(各三两) 当归 麦门冬(各一两,去心)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治风眩倒屋转,吐逆,恶闻人声,茯神..

    1 读医 2025-09-04
  • 僻第四

    方四首治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缓弱不用,便利无度,口面 斜。干姜附子汤方∶干姜 附子(炮,去皮,各八两) 芎 (三两) 麻黄(去节) 桂心(各四两)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三日复进一剂..

    2 读医 2025-09-04
  • 诸膏第三

    方三首苍梧道士陈元膏主风百病方∶当归 丹砂(各三两研) 细辛 芎 (二两) 附子(去皮,二十二铢) 桂心(一两二铢)(三两二铢,研)松脂(半斤) 大醋(二升) 白芷(一两) 猪肪脂(十斤) 生地黄(二斤,取汁)..

    4 读医 2025-09-0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