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毒第二
2025-09-05 10:25
读医
论一首 方七首 炙法一首
论曰∶亦有以蛊涎合作蛊药,着食饮中与人者,惟此一种令人积年乃死。
治人中蛊,人有行蛊毒以病患者,若服药蛊主姓名,当使呼唤将去方∶凡中蛊之状,令人心腹切痛,如物啮,或吐血下血,不急治食人五脏尽则死,验之法,唾至水中沉者是也,取败鼓皮烧作末,水服方寸匕,须臾自呼蛊主姓名,可语令知则愈矣。
治人有中蛊毒,腹内坚如石,面目青黄,小便淋沥,变状无常方∶牡羊皮(方广五寸) 犀角(一两,屑) 芍药(一两) 黄连(一两) 栀子(七枚,擘)荷(四两半) 牡丹皮(一两)
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治蛊毒方∶槲木北阴白皮一大握,长五寸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空腹服之,即吐出。
又方∶烧 皮灰,以水服方寸匕,瘥。
又方∶槲木 北阴白皮 桃根皮(各五两) 皮灰 乱发灰(各方寸匕) 生麻子汁(五升)
上五味,先以水浓煮槲皮、桃根,取汁一升,和麻子汁着灰等一方寸匕,令病患少食讫,服一大升,行百步,须臾着盆吐出水中,以鸡翎掷吐水盆中,当有如牛涎犊胎及诸蛊形并出,即愈。
治猫鬼方∶烧腊月死猫儿头作灰末,以井花水服一钱,匕,日一,立瘥,大验。
治猫鬼方∶相思子(一枚) 巴豆(一枚,去皮) 蓖麻子(一枚) 朱砂(半两) 峭粉(三分)
上五味,捣作末,以蜜蜡和为丸,带之即不着人,先着者,酒服麻子大一枚,良。
又方∶多灸所痛处千壮,自然走去,甚妙。
《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宋代印本在明代以前失传了,所幸印版保存了下来,明朝万历年间,翰林院纂修官王肯堂奉万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