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孙思邈

诊气色法第一

2025-09-07 10:20 读医

夫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为未尽要妙也。故曰∶上医察色,次医听声,下医脉候。是知人有盛衰,其色先见于面部,所以善为医者,必须明于五色,乃可决生死,定狐疑。故立候气之法冠其篇首焉。

肝受病色青;心受病色赤,脾受病色黄;肺受病色白;肾受病色黑。(皆先视于本色。)春,面色青,目色赤,新病可疗,至夏愈。

夏,面色赤,目色黄,新病可疗,至季夏愈。

季夏,面色黄,目色白,新病可疗,至秋愈。

秋,面色白,目色黑,新病可疗,至冬愈。

冬,面色黑,目色青,新病可疗,至春愈。

论曰∶此四时王相本色见,故疗之必愈。夫五脏应就五行,若有病,则因其时色见于面目,亦犹灼龟于里,吉凶之兆形于表也。

扁鹊云∶病患本色青,欲如青玉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如青蓝之色。若面白目青是谓乱常,以饮酒过多当风,邪风入肺络于胆,胆气妄泄,故令目青。虽云夭,救不可复生矣。

病患本色赤,欲如鸡冠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赤如赭土。若面赤目白,忧恚思虑,心气内索,面色反好,急求棺 ,不过十日死。

病患本色黄,欲如牛黄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黄如灶中黄土。若面青目黄者,五日死病患着床,心痛气短,脾竭内伤,百日复愈,欲起彷徨,因坐于地,其亡倚床。能治此者,是谓神良。

病患本色白,欲如璧玉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白如垩。若面白黑无复生理也。此谓酣饮过度,荣华已去,血脉已尽。虽遇歧伯,无如之何。

病患本色黑,欲如重漆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黑如炭。若面黑目白,八日死,肾气内伤也。

病患色青如翠羽者生,青如草滋者死。

赤如鸡冠者生,赤如 血者死。

黄如蟹腹者生,黄如枳实者死。

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者死。

黑如鸟羽者生,黑如 煤者死。

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皆不死。

病患目无精光及齿黑者,不治。

病患面失精光,如土色,不饮食者,四日死。

病患及健人面色忽如马肝,望之如青,近之如黑,必卒死。

论曰∶夫五色者,五脏之华也。故天晴明时,睹万物,辨白黑,审长短。若五色不分,长短乖错,此为错乱。故人亦然。

黄帝问伯高曰∶察色知病,何如?伯高曰∶白色起于两眉间,薄泽者,病在皮肤;唇色青黄赤黑者,病在肉;荣气需然者,病在血脉;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尘垢者,病在骨。问曰∶病状如是,取之奈何?伯高曰∶皮有部,肉有柱,气血有输,筋有结,骨有属。

经曰∶皮部在于四肢;肉柱在于臂 诸阳分肉之间及少阴分肉之间;气血之输在于诸经络脉,气血留居则盛而起;筋部无阴阳左右,唯疾之所在;骨之属骨空之间,所以受津液而溢脑髓。若取之者,必须候病间甚者也,间者,浅之少之,甚者,深之多之。随变而调之,故曰上工。经言∶知一脏为下工;知二脏为中工;参而知之为上工。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六,下工十全三,此之谓也。

雷公问曰∶人有不病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黄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

雷公问曰∶病少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黄帝曰∶赤色出于两颧上,大如拇指者,病虽少愈必卒死矣。黑色出于颜貌,大如拇指者,必卒死。颜貌者,面之首也。(颜当两目下也,貌当两目上、眉下也。)扁鹊曰∶察病气色,有赤白青黑四气,不问大小,在人年上者,病也,惟黄气得愈。年

上在鼻上两目间。如下黑气细如绳在四墓发及两颧骨上者,死。或冬三月远期至壬癸日,逢年衰者不可理,病者死。四墓当两眉坐直上至发际,左为父墓,右为母墓,从口吻下极颐名为下墓,于此四墓上观四时气。

春见青气节尽,死。

夏见赤气节尽,死。

夏秋见白气节尽,死。

春见白气至秋,死。

夏见白气,暴死,黑气至冬,死。

秋见赤气节尽,死,冬至后甲子日,死。

冬见赤气,暴死,见黄气至长夏,死。

论曰∶凡病黄色入鼻从口入井灶,百日死。井在鼻孔上曲中是。灶在口吻两旁上一寸是。若入者,丙丁日死。

凡人死色易验。但看年上有黑色横度者,此人不出百日死。若天中从发际两墓皆发黑色,此人三年死。天中,当鼻直上至发际是也。若颧骨上发黑色应之者,二百日死。

目下有黑色横度年上者,不出三十日死。黑色入口应天中者,不出一年死。

若天中发死色,年上命门上并黄色者,未好半恶也,以天中为主,五年内死。天中发黑色,法三年内死。所以然者,有二处得主,故五年内死。

凡天中发黑色两颧上发赤色应之者,不出六十日兵死。若年上发赤色应之者,不出三十日死。若命门上发赤色应之者,不出百日市死、妇人产死、兵死。同气从命门入耳、年上、死。

赤色从眉冲下入目,五日死或丙丁日死。

黑色在左右眉上,一日死或壬癸日死。

若白色亦死,或庚辛日或二三日死。

赤色入口,三日死,远期丙丁日死。

黑色从天中及年上入目,三日死或壬癸日死,或二三日死,或百日半年死。

青色如针在目下,春死或甲乙日死。

黄色入目匝四边,戊己日死。

黑色准上行或入目,期壬癸日死,远期二十日死,若入耳鼻三日死。(准上者,当鼻上也,行谓在寿上年上下降接相次。)黄色横两颧入鼻,一年死。

黑色如拇指在眉上,不出一年暴死。一云三年。

赤色如马,黑马如乌,见面死。(在口傍左右也,右名马,左名乌。)黑色从眉绕目,死。

赤色在口两旁,死。

黑色如深漆绕口,或白色,皆死。

黄帝问扁鹊曰∶人久有病,何以别生死,愿闻其要。对曰∶按《明堂》察色,有十部之气,知在何部,察四时五行王相,观其胜负之变色,入门户为凶,不入为吉。白色见冲眉上者,肺有病,入阙庭者,夏死。黄色见鼻上者,脾有病,入口者,春夏死。青色见人中者,肝有病,入目者,秋死。黑色见颧上者,肾有病,入耳者,六月死。赤色见颐者,心有病,入口者冬死。所谓门户者∶阙庭,肺门户;目,肝门户;耳,肾门户;口,心脾门户。若有色气入者,皆死。黄帝曰∶善。

问曰∶病而辄死,甚可伤也,宁可拯乎?对曰∶脏实则腑虚,腑实则脏虚。以《明堂》视面色,以针泻调之,百病即愈。鼻孔呼吸,气有出入,出为阳,入为阴,阳为腑,阴为脏,阳为卫,阴为荣。故曰∶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周于其身,漏下二刻,荣卫之气行度亦周身也。

夫面青者虚,虚者实之,补虚泻实,神归其室,补实泻虚,神舍其墟,众邪并进,大命不居。黄帝曰∶善。

五实(未见)六虚者,皮虚则热,脉虚则惊,肉虚则重,骨虚则痛,肠虚则泄溏,髓虚则惰。

仲景曰∶鼻头色青者,腹中冷,若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白者无血,色黄者胸上有寒,色赤者为风,色青者为痛,色鲜明者有留饮。

又仲景曰∶病患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言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言声啾啾细而长者,头中病。(一作痛)

《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宋代印本在明代以前失传了,所幸印版保存了下来,明朝万历年间,翰林院纂修官王肯堂奉万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

猜你喜欢

  • 肝病第一

    五十一法治眼目法∶攒竹,主目视不明,KT KT 目中热痛及 ,针入一分,留二呼,泻三吸,徐徐出之。忌灸。宜出血涂盐。肤翳白膜覆瞳仁,目暗及眯,雀目冷泪,目视不明, 肉出,皆针睛明,入一分半,留三呼,泻五吸。冷..

    0 读医 2025-09-08
  • 第二十七 针灸中

    肝病第一胆病第二心病第三小肠病第四脾病第五胃病第六肺病第七大肠病第八肾病第九膀胱病第十

    0 读医 2025-09-08
  • 疟病第十

    法一十三首疟,灸上星及大椎,至发时灸满百壮。艾炷如黍火粒,俗人不解,务大炷也。又觉小异,灸百会七壮。若更发,更七壮。极难瘥,不过三灸。又灸风池二穴三壮。又灸肾俞百壮。又灸三间,在虎口第二指节下二寸,三..

    0 读医 2025-09-08
  • 黄胆第九

    法一十一首唇里正当承浆边,逼齿断针三 ,治马黄黄胆。颞 在眉眼尾中间,上下有来去络脉,是针灸之治疸气温病,夹人中火针,治马黄胆通身并黄,语音已不转者。灸钱孔百壮,度乳至脐中,屈肋头骨是,灸百壮治黄胆。夹..

    0 读医 2025-09-08
  • 时行法第八

    法四首初得一日二日,但灸心下三处∶第一去心下一寸。各巨阙。第二去心下二寸,名上管。第三去心下三寸,名胃管,各灸五十壮。然或人形小大不同,恐寸数有异,可以绳度之。随其长短寸数最佳。取绳从心骨鸠尾头少度至..

    0 读医 2025-09-08
  • 诸风第七

    法六十九首 论一首肺中风者,其人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者,肺风之证也。视眼以下鼻上两边,下行至口色白者尚可治,速灸肺俞百壮,小心减之。若色黄者,此为肺已伤、化为血矣,不可复治。其人当妄言掇空指地,或..

    2 读医 2025-09-07
  • 香港脚第六

    法三首 论一首初灸风市,次伏兔,次犊鼻,次膝目,次三里,次上廉,次下廉,次绝骨。凡八穴,风市穴∶令病患起,正身平立,垂两手直下,舒十指掩着两髀,便点手中指头,髀大筋上灸百壮,逐轻重灸之,轻者不可减百壮..

    3 读医 2025-09-07
  • 舌病第五

    法二十五首重舌,灸行间,随年,穴在足大指歧中,二穴。小儿重舌,灸左足踝上七壮。又灸两足外踝上三壮。紧唇,灸虎口,男左女右七壮。又灸承浆三壮。牙齿疼,灸两手中指背第一节前有陷处七壮,下火方愈。齿疼,灸外..

    3 读医 2025-09-07
  • 小儿惊痫第三

    法二十一首曲泽,主心下澹澹喜惊。阴交、气海、大巨,主惊不得卧。阴跷,主卧惊视如见星。大钟、 门,主惊恐畏人,神气不足。然谷、阳陵泉,主心中悚惕,恐人将捕之。解溪,主螈 而惊。少冲,主太息烦满,少气悲惊。..

    2 读医 2025-09-07
  • 妇人第二

    法四十五首绝子,灸然谷五十壮,穴在内踝前直下一寸。胞门闭塞绝子,灸关元三十壮报之。妊胎不成,若堕胎腹痛,漏胞见赤,灸胞门五十壮,关元左边二寸是也。右边名子户。又灸气门穴,在关元旁三寸,各五十壮(《千金..

    3 读医 2025-09-07
  • 取孔穴法第一

    论曰∶安康公李袭兴称,武德中出镇潞州,嘱随征士甄权以新撰《明堂》示余,余既暗昧,未之奇也。时有深州刺史成君绰,忽患颈肿如数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已三日矣,以状告余,余屈权救之,针其右手次指之端,如食顷..

    4 读医 2025-09-07
  • 卷第二十六 针灸上

    取孔穴法第一妇人第二小儿惊痫第三鼻病第四舌病第五香港脚第六诸风第七时行法第八黄胆第九疟病第十

    2 读医 2025-09-07
  • 诊杂病脉第七

    热病,大汗后脉不安静者,此段死。热病,脉盛大而快,不得汗,此热发也。寒热螈 ,脉绝代者,死。热病未得汗,脉盛大者,生;细小者,死。热病多汗,脉虚小者,生;紧实者,死。热病得汗,脉常喘而热不退者,死。汗..

    2 读医 2025-09-07
  • 诊尺中脉第六

    尺中紧数而弦,下痢病。迟中浮数,小便不利,尿黄。尺中微而滑,带下病。尺中微而芤,尿血。迟中弦而细,症在脐下。尺中细而急,筋挛疼痹,不能行。尺中细而滑,妇人欲产。尺中虚小者,足胫痿、寒痹、脚疼。尺中虚者..

    3 读医 2025-09-07
  • 诊关上脉第五

    关上浮而数,胃中热。关上浮大,风在胃中,腹胀急,心下澹澹然,羸瘦不能食。(《千金》云关上浮大,风有胃中,弱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欲呕。)关上细微而绝者,腹中癖,少气,不能食。关上微而芤,唾血亦吐血。关上..

    2 读医 2025-09-07
  • 诊寸口脉第四

    寸口紧者,中风风头痛,亦为伤寒头痛。寸口沉而横者,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浮大而实,宿食不消,浮滑亦然。寸口沉而紧,寒结在心下痛。(《千金》云沉而紧,若心下有寒,时时痛,有积邪。)寸口沉滑,胸中有..

    4 读医 2025-09-07
  • 诊四时脉第三

    春,肝木王,其脉弦细而长者,平脉也,反得微浮而短涩者,是肺之乘肝,金之克木,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肝,子之乘母,为实邪,不治自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肝,母之归子,为虚邪虽..

    4 读医 2025-09-07
  • 诊脉大意第二

    问曰∶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皆有动脉,而独取寸口者,何也?扁鹊曰∶昼夜漏水下百刻,凡一刻一百三十五息,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下一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二十五度,..

    5 读医 2025-09-07
  • 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气色法第一诊脉大意第二诊四时脉第三诊寸口脉第四诊关上脉第五诊尺中脉第六诊杂病脉第七

    4 读医 2025-09-07
  • 湿热疮第十

    方三十四首治湿热诸恶疮方∶野狼牙(五两) 芍药(五两) 大黄(三两) 白芷(五两) 黄柏(五两) 丹参(五两)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以洗之,日三度。治湿热疮多汁粉散方∶芎 大黄 白蔹 芍药 黄连 槐皮 ..

    4 读医 2025-09-0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