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第六
2025-09-08 10:53
读医
三十四法
治胃补胃,灸胃俞百壮,主胃中寒,不能食,食多身羸瘦,肠鸣腹满,胃胀。
灸三焦俞,主五脏六腑积聚,心腹满,腰背痛,饮食不消,吐逆。寒热往来,小便不利,羸瘦少气,随年壮。
又,灸心下二寸,名胃管,百壮至千壮,佳。
小肠俞主三焦寒热,灸随年壮。
治胃中热病,膝下三寸名三里,灸三十壮。
反胃,食即吐出,上气,灸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限。
又,灸脐上一寸二十壮。
又,灸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有穴,三壮。(《外台秘要》云一指。)灸胸胁胀满法∶胪胀胁腹满,灸膈俞百壮,三报之。
胀满水肿,灸脾俞随年壮,三报之。
胀满雷鸣,灸犬肠俞百壮,三报之。
胀满气聚,寒冷,灸胃管,在心鸠尾下三寸,百壮,三报之。
胀满绕脐,结痛坚,不能食,灸中守百壮,在脐上一寸,一名水分。
胀满瘕聚滞下疼,灸气海百壮,在脐下一寸,忌针。
胀满气如水肿状,少腹坚如石,灸膀胱募百壮,在中极脐下四寸。
胀满肾冷,瘕聚泄痢,灸天枢百壮。
胸满,心腹积聚痞疼痛,灸肝俞百壮。
灸干呕法∶干呕不止,所食即吐不停,灸间使三十壮。若四厥,脉沉绝不至者。灸之便通,此法起死人。
又,灸心主尺泽,亦佳。
又,灸乳下一寸三十壮。
凡哕,令人惋恨,灸承浆,炷如麦七壮。
又,灸脐下四指七壮。
治卒哕,灸膻中、中府、胃管各数十壮,灸尺泽、巨阙各七壮。
灸吐法∶吐逆不得食,灸心俞百壮。
吐逆不得下食,今日食,明日吐,灸膈俞百壮。
卒吐逆,灸乳下一寸七壮。
吐变不下食,灸胸膛百壮。
又,灸巨阙五十壮。
又,灸胃管百壮三报之。
又,灸脾募百壮,一名章门,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三报之。
呕吐宿汁,吞酸,灸神光,一名胆募,百壮,三报之。(《甲乙经》云∶日月,胆募也,在期门下五分。)呕吐咳逆霍乱吐血,灸手心主五十壮。
噫哕膈中气闭塞,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壮,神良。
噫哕呕逆,灸石关百壮。
《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宋代印本在明代以前失传了,所幸印版保存了下来,明朝万历年间,翰林院纂修官王肯堂奉万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