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

2025-09-21 14:57 太平御览
○水上

  《释名》曰:水,准也,平准物也。(《广雅》同。)天下大水四,谓之四渎,江、河、淮、济也。渎,独出其所而入海也。

  《易》曰:坎为水,润万物者,莫润于水。

  又曰:水洊至习坎。

  又曰:水流湿。

  《书》曰:水曰润下,润下作咸。

  又曰: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尚书大传》曰:非水无以准万里之平,非人无以通远道重任也。

  《诗》曰: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又曰: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又曰:济有深涉,(渡也。)深则厉,浅则揭。有弥济盈,济盈不濡轨。(盈宜濡不以濡,喻淫乱犯礼者也。)

  又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又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又曰:浏其清矣,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溱与洧,方焕涣兮。

  又曰:扬之水,不流束薪。不流束楚。不流束蒲。

  又曰:泌之洋洋,可以疗饥。(言乐道也。)

  《礼》曰: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又曰:水之於人,亲而不尊。

  又曰:水为无当於五色,五色不得不彰。

  又曰:祭宗庙,水曰清涤。

  又曰:水烦则鱼鳖不大。

  又曰:小人溺於水,君子溺于口。夫水近於人而易以溺人。

  《周礼》曰:水有时以凝。

  《传》曰: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又曰: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又曰:郑子产谓子太叔曰:"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火烈,人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为难也。"

  《春秋元命苞》曰:水之为言演也,阴化淖濡流施潜行也。故其立字,两人交一以中出者为水,一者数之始,两人譬男女,言阴阳交,物以一起也。

  《论语》曰:智者乐水。

  又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尔雅》曰:水别流曰派,风吹水涌曰波,大波曰涛,小波曰沦,平波曰澜,直波曰径。水朝夕而至曰潮,风行水成文曰涟。水波如锦文曰漪。水行曰涉,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下曰溯游,亦曰沿流。绝流而渡曰乱。以衣涉水曰厉,由膝以下为揭,由膝以上为涉。渡水处曰津济。潜行水下为泳。

  《汉书》曰:成帝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舟船,令吏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王商独曰:"上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圣政和平,世无变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民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於是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后汉书》曰:东阳人赵炳,字公阿,能越方禁,与闽中徐登遇於乌伤溪水上,禁小溪水不流。

  又曰:窦太后临政,窦宪兄弟各擅威权。丁鸿上封事曰:"夫坏崖破岩之水,源由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於葱蒨。"

  《魏略》曰:汉火行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魏为土,土,水之母,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除隹加水。

  《晋书》曰:陆云先是常着衰绖上船,於水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又曰:《佛图澄传》曰:襄国城堑水源在城西五里,其水源暴竭。勒问澄何以致水,澄曰:"今当敕龙取水。"乃与弟子法者等数人至故泉上坐绳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如此三日,水微流,有一小龙长五寸许,随水来出,诸道士竞往视之。有顷,水大至,隍堑皆满。

  又曰:邓攸为太子中庶子,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惟饮吴水而已。

  又曰:孙登性无恚怒,人或没诸水中,欲观其怒。既出,便大笑。

  《齐书》曰:陆慧时为征虏功曹,与参府军沛国刘璡同从述为职,行至吴,璡谓人曰:吴间张融与陆慧并宅,其间有水,此水必有异味。遂往酌而饮之。

  《唐书》曰:新丰鹦鹉谷水清,代传云,此水清,天下平。开皇之初暂清寻浊,至是而复清。

  又曰:乾元中,岚州上言,合河关黄河水四十里间清如井水,经四日而变。

  又曰:杨朝晟为邠州刺史,奏方渠合水波皆贼路,请城其地以备之。军次方渠无水,师徒嚣然,遽有青蛇乘高而下,视其迹,水随而流,朝晟令筑防环之,遂为渟泉,军人仰饮以足。

  又曰:孔若思迁库部郎中。若思常谓人仕至郎中足矣。至是持一石止水满于座右,以示有止足之意。

  《老子》曰:止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列子》曰:禹治水土,迷而失途,谬之一国,无风雨雾露,不生鸟兽,名曰终北。有山名壶领,顶有口状若圆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又曰: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人固不可与微言耶?"

  又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同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

  《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

  又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流之大也,两崖涘之间,不辩牛马。於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已矣。

  又曰: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

  又曰:孔子观於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不能游,见一丈夫游之数百步而去。

  又曰:水之守土地审。(无意则止于分,所以为审。)

  又曰:水静明明烛鬓眉,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圣人之心静乎?

  又曰: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

  《文子》曰: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水之为道也,广不可极,(莫知其言,深不可测。)长极无穷,远沦无涯,息耗减益,过淤不訾。(涌出曰息,煎乾曰耗,出川枝流曰减,九野注之曰益。过于不訾者,此过尾闾,入天壑入无底谷。)

  又曰:水浊者,鱼噞喁。

  又曰:混混之水浊,可以濯吾足;青青之水清,可以濯吾缨。

  又曰:水之道也,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上天为雨露,下地为润泽。

  又曰:犹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

  《墨子》曰:古语,君子不镜於水而镜於人:镜於水,见面之容;见於人,则知吉凶。

  《管子》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者,故曰,水具材也。夫水,淖溺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至满而止,正也;流则至平,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趋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准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质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故水藏万物,产金石,故曰水神。凡有五害:水一也,旱二也,风雾雹霜三也,厉四也,虫五也。五害之属,水最为大。水有大小,有远迩。水出山而流入海,命曰经水;别於他水,入於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山之沟流於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水出於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

  《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苞群生而无所私,泽及跂跷(跂,跷行也。跷,微小之虫也。)而不求报,富赡天下而不既,(赡,足也。既,尽也。)德施百姓而不费,(德泽加於百姓,不以为己财费也。)行不可得而穷极也,(流膏不止。)微而不可得把握也,击之无创,射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燃,(水之性也。)淖溺流遁,错缪相纷(遁,逸也。错缪相纷,波相纠也。)而不可靡散,利贯金石,强济天下,(水流缺石,是其利也。舟船所载无有重,是其强也。济,通也。)动溶无形之域,而翱翔忽区之上,(忽悦之区上也,言其飞为云雨,无所不止。)邅回川谷之间,(邅回犹委曲也。)而滔腾大荒之野,有馀不足与天地取与,授万物而无所前后,(前后皆与之。)是故无所私而无所公,(公私一也。)靡滥振荡,与天地同鸿,(鸿大同通。)无所左而无所右,蟠委错擟,(音轸。)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言水之为德大,故曰至德。)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於天下者,以其淖溺润滑也。故老聃之言曰:"天下至柔,驰骋於天下之至坚。出於无有,入於无间,(是水也。)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有益于生。)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音者,声之大宗也。(无形生有形,故万物大祖也。无音生有音,故为大宗,祖宗皆大也。)其子为光,其孙为水,皆生于无形乎!(光无形,道所贵也。观之故子为光也。水形而不可毁,差之故孙为形也。)夫光可见而不可握,水可循而不可毁,故有像之类莫尊於水。出生入死,自无蹠有,自有蹠无,而以衰贱矣。(出生,出生道,谓去清净也。入死,入死道,谓情Q欲Y也。蹠,适也。自无形而适有形,离其本者。自有形适无形,不能复得,道家之所共弃也。故曰衰贱也。)是故清静者,德之至也;而柔弱者,道之要也;(要,约也。)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用也。(万物由之得为人用。)肃然应感,殷然反本,则沦於无形矣。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一者,道之本也。)所谓一者,无匹合於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贯九天,下贯九野,(九天,八分中央也。九野亦如之。)圆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为一叶,(无根言微妙也。)怀囊天地,为道开门,(开道之门。)穆忞隐闵,纯德独存,(穆忞隐闵,皆无形之类也。纯,不杂揉也。)布施而不既,用之而不勤。(既,尽也。勤,劳也。)

  又曰:夫水之性,若拙其所流而深之,茨其所决而高也,(茨,积土填满之也。)使得循势而行,乘哀而流,(衰,下。)虽有腐髊流澌,弗能汙(腐髊,骨澌水也。)其惟,其性非异也。通之与不通也。风俗犹此也。诚决其善志,防其邪心,启其善道,塞其奸路,与同出一道,则民性可善,而风俗迁矣。

  又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是谓六水。白水宜玉,黑水宜砥,青水宜碧,赤水宜丹,黄水宜金,青水宜龟,汾水宜麻,洛水轻利宜禾,渭水多力宜黍,汉水重安宜竹箭。

  又曰:土地各以类生人,是故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

  又曰:白水出昆仑之原,饮之不死。

  又曰: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

  又《万毕术》曰:方诸取水。(方诸形若杯,无耳,以五石合冶,以十二月壬子夜半作之,以承水即来。)

  《抱扑子》曰:火出於阳燧,阳燧员而火不员也;水出於方诸,诸方而水不方也。

  又曰:黄帝曰:天在地外,水在天外,浮天而载地者,水也。

  又曰:左慈以气禁水,水为逆流一二丈,禁水着中庭露之,大寒不冰。

  《尸子》曰: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

  《顾子》曰:顾夷子与子华游东池。子华曰:"水有四德:沐浴群生,深流万世,是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是义也;柔而难犯,弱而难胜,是勇也;道江疏河,恶盈流谦,是智也。"

  《孟子》曰: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密网也。)

  又曰: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也。

  又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又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也。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又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也。

  又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也,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又曰:观於海者难为水,游於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澜,水中大波也。)

  《孙卿子》曰:孔子观於东流之水,子贡问於孔子:"所以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柔也而无为也,似德;其浩浩乎不居,似有道;其赴百万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发源必东,似志;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大戴礼》、》孔子家语》并载。)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

    ○殷帝成汤 《史记》曰:殷之祖,(契,音薛)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

    ○夏帝禹 《史记》曰:夏帝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咨。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治水无功,乃殛鲧於羽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

    ○帝舜有虞氏 《史记》曰:虞舜,名重华。冀州人也。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不可得;即求,在侧。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器皆不苦窳。尧乃..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 ◎皇王部五

    ○帝喾高辛氏 《史记》曰:帝喾高辛氏者,黄帝之曾孙也。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其色郁郁,其德嶷嶷,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

    ○黄帝轩辕氏 《史记》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诸侯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山。南至江,登熊、湘。北极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

    ○天皇 项峻《始学篇》曰:天地立,有天皇十二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以木德王。 《洞冥记》曰:天皇十二头,一姓,十二人也。 徐整《三五历记》曰:溟涬始芽,濛鸿滋萌,岁起摄提,元气肇启,有神灵人十,二头..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

    ○叙皇王下 《吕氏春秋》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之天子。帝者,天下之所适也;王者,天下之所往也。 又曰:天地大矣,生而弗成,子而弗有。(高曰:天大地大,生育民人,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

    ○叙皇王上 《尚书纬》曰:帝者天号,王者人称。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 《洛书》曰:皇道缺,故帝者兴。 《易坤灵图》曰:在政不私公位,称之曰帝。 《易纬》曰:帝者,天号..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

    ○沟 《释名》曰:田间之水曰沟,沟者,构也,从横相交构也。 《尔雅》曰:溪注谷曰沟。 《周礼》曰: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城,城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风俗通》又载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

    ○塘 《录异传》曰:文翁者,庐江人,为儿童时,乃有神异,及长,当起历下陂以作田,文翁昼日斫伐薪以为陂塘,其夜忽有数百头野猪以鼻戴土著柴中,比晓成塘。 《吴地记》曰:坛塘一名陌城,夫差十二年,既杀子胥,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

    ○桥 《说文》曰:桥,水梁也。榷,(音角。)水上横木,所以渡者。亦曰约,(音灼。)今谓之略彴。东楚谓桥为圯。 《诗》曰:维鹈(音题。)在梁,不濡其翼。 又曰:造舟维梁。 又曰: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尔雅》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

    ○薮 《说文》曰:薮,大泽也。 《周礼》曰:扬州之泽薮曰具区,荆州之泽薮曰云梦,豫州之泽薮曰甫田,青州之泽薮曰孟诸,兖州之泽薮曰大野,雍州之泽薮曰弦蒲,幽州之泽曰医无闾,冀州之泽曰昭馀祁。(虞候、祈望,..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

    ○瀵水 《尔雅》曰:瀵水出尾下。(瀵,敷问切。汾阴有水口如车轮,名为瀵。尾犹底也。) 《列子》曰:禹之治水而失涂,谬之一国,其名终北,不知际畔,无风雨霜露鱼禽草木。国中有山名壶岭,顶有穴,状若圆环,名曰滋..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

    ○渊 《说文》曰:渊,回水也。 《尚书》逸篇曰:尧子丹朱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 《韩诗外传》曰:东海之上有士曰菑丘䜣,以勇游於天下,过神渊饮马,马果沉,菑丘䜣朝服拔剑而入,三日三夜,杀三蛟一龙而出,雷..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

    ○涧 《释名》曰:涧者,言在两山间也。 《诗》曰:秩秩斯干。(秩秩,流行也。干,涧也。) 又曰:于以采苹,于涧之中。 又曰: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又曰:考盘在涧,硕人之宽。 《尔雅》曰:两山夹水曰涧。 《汉书..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

    ○冰 《说文》曰:冰,水坚也。澌,流冰也。 《易》曰:初六,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又曰:乾为寒,为冰。 《易通卦验》曰:大雪,鱼负冰。郑玄注曰:负冰,上近冰也。 《诗》曰:二之日,凿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

    ○池溪壑 池 《广雅》曰:沼,池也。 《说文》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诗》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又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沼,池也。牣,满也。《笺》云:灵沼之水,鱼盈满其中,皆飞跃,言..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

    ○湖 《广雅》曰:湖,池也。 《说文》曰:湖,大陂也。 《史记》曰: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舜灭之,此在德不在险。 《晋书》曰:陈训少学天文,孙皓以为奉禁都尉,知皓必败。时钱塘湖开,或言天下当太平..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

    ○关中诸水 戏水 《水经注》曰:戏水,出骊山鸿谷,北历戏亭,即周幽王死处,《西征赋》所谓"兵败戏水之上,身死骊山之北"是也。 漆水 《山海经》曰:榆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水经注》曰:漆水,出扶风..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

    ○河北诸水 淇水 《说水》曰: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海。 《诗》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又曰: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又曰: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又曰:籊々竹竿,以钓于淇。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