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

2025-09-21 16:26 太平御览
○叙皇王上

  《尚书纬》曰:帝者天号,王者人称。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

  《洛书》曰:皇道缺,故帝者兴。

  《易坤灵图》曰:在政不私公位,称之曰帝。

  《易纬》曰:帝者,天号也。德配天地,不私公位,称之曰帝。天子者,继天治物,改正一统,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养生人,至尊之号也。大君者,君人之盛也。

  《易乾凿度》曰:帝王兴亡,必察八部,观卦之符,物之应动。(八部者,八部之方,候将兴以孟月,候将亡以季月,观非卦之符,如震则有龙,巽则有鸡之类,物谓云物也。)

  又曰:兴於仁,立於礼,毕於义,定於信,成於智。五者,道德之分,天下之际,圣王之所以通天意而明至道也。

  又曰:王者,天下所归;天子者,继天理物,改一统政;大君者,人君之盛德。大化行於万人,宜处王者,施大化,为大君也。

  《周书》曰:三王之统,若循连环。周则复始,穷则反本。

  《尚书大传》曰:三王之治,如环之无端,如水之胜火。

  又曰:古者,天子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有问无以对,责之疑;可志而不志,责之丞;可正而不正,责之辅;可扬而不扬,责之弼。

  《韩诗外传》曰:明王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

  又曰:君者,群也。群天下万民而除其害者,谓之君。王者,往也,天下往之。善养生人者也,故人尊之;善辩治人者也,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也,故人亲之;善粉饰人者也,故人悦之。四德具而天下往之,四德无一而天下去之。往之之谓王,去之之谓亡,故曰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大戴礼》曰:古者,天子常以季冬考德,以观治乱得失。

  又曰: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言,汤取人以声,文王取人以度。

  《礼》曰:君天下,曰天子。

  又曰: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

  又曰: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聚众以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

  又曰: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人之灾,此皆有功烈於人者也。

  又曰:王天下有三重,其寡过矣乎?(三重,三王之礼也。)

  又曰: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谓五帝时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同犹和平也。)

  又曰: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

  又曰:故圣人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人之田也。

  《礼斗威仪》曰:帝者得其英华,王者得其根核,霸者得其附支。故帝道不行不能王,王道不行不能霸,霸道不行不能守其身。

  《礼含文嘉》曰:山泽者,三皇五帝之感应也。

  《春秋演孔图》曰:正气为帝,间气为臣,宫商为姓,秀气为人。(正气为若木,则人得苍龙之形,灵威仰之气,史则得朱鸟之形,赤熛怒之气以生之。)

  又曰:天子皆五帝精宝,各有题序,次运相据,起必有神灵符纪,诸神扶助,使开阶立遂。

  又曰:王者,常置图箓坐旁以自正。

  《春秋元命苞》曰:皇者,煌煌也。道,烂然显明。帝者,谛也。

  《春秋文耀钩》曰:王者,往也。神所向往,人所归乐。

  《春秋运斗枢》曰:宓牺、女娲、神农,是谓三皇也。皇者,合元履中,开阴布纲,指天画地,神化潜通。

  《春秋合诚图》曰:大帝之精,起三河之州、中土之腴。

  又曰:大帝冠五彩,衣青衣,黑下裳,抱日月。日在上,月在下,黄色正方居曰间,名曰五光。(正黄而名为五光者,盖以黄为质而众彩就饰之,故曰五色,此大帝人象旁文也。)

  《春秋保乾图》曰:天子至尊也,神精与天地通,血气含五帝精,(人受天地气而生,故精神与天地通。)天爱之子也。

  《春秋佐助期》曰:天子法斗,诸侯应宿。

  《春秋潜潭巴》曰:天子有三宝。(谓璇玑玉衡得其度也。)

  《春秋繁露》曰:德侔天地者,称皇帝。天祐而子之号,称天子。

  《孝经援神契》曰:王德珍文备象,连表万精,曲饰题类,设术修经,躬仁尚义,祖礼行信,握权任智,顺道形人,俱在至德。

  《孝经钩命诀》曰: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五霸鹜。或称帝王,接上称天子,明以爵事天;接下称帝王,明以号令臣下。

  《论语摘·褰圣承进》曰:帝不先义任道德,王不先力尚仁义,霸不先正尚武力。

  《论语撰考讠韱》曰:考灵差德,知尧步、舜骤、禹驰、汤骛。德有优劣,故曰行转疾也。

  《家语》曰: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之墉,有尧、舜、桀、纣之象,又有周公相成王之图。孔子谓从者曰:"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所以知今。"

  又曰:季康子问於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天有五行:木、金、火、水及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取法五行,易代改号五行更王,始终相生,亦象其义也。故其生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

  《白虎通》曰:帝王者,号也。号者,古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德,号令臣下。德合天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别优劣也。

  又曰:皇,君也,美也,大也。天人之总,美大之称也。时质总称之。

  《汉书》曰:尧、舜,禹、稷与之为善则行,驩兜欲与为恶则诛。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上智。桀、纣,龙逄、比干欲与为善则诛,子华、崇侯与之为恶则行,不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是为下愚。

  应劭《汉官仪》曰: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父天母地,为天下主。

  《汉杂事》曰:汉有天下,号曰皇帝,自称朕,人臣称之曰陛下,其命令、制诰、衣冠、车马、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至曰幸,所居曰某禁中,所进曰御。(天子至尊,不敢亵凟之,故托於乘舆。天子以天下为家,不以京师宫室为常处,则当乘舆以行天下,犹调之车驾。今虽在京师,京师言行在,所巡狩天下,所奏事处皆为宫,在长安则曰长安宫,在泰山则曰奉商宫,惟当时所至。)

  《帝王世纪》曰:天子,至尊之定名也。应神受命,为天所子,故谓之天子。孔子曰:"天子之德,感天地,洞八方。"是以功合神者称皇,德合天地称帝,义名曰称王。

  《韦曜洞纪》曰:自天地剖判,君世、宰人可得而言者,惟庖牺画卦、神农作稼、黄帝舆服,最为昭显,其馀非***所述,难可纪焉。

  《六韬》曰:王者之道,如龙之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神其形而散其精,若天高而不可极,若渊深而不可测。故可怒而不怒,臣乃为虎;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

  又曰:昔柏皇氏、栗陆氏、骊连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此古之王者也。未使民,民化;未赏民,民劝。此皆古之善为政者也。至於伏羲氏、神农氏,教化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古之不变者,有苗有之,尧化而取之。尧德衰,舜化而受之;舜德衰,禹化而取之。

  《太公伏符阴谋》曰:武王曰:"三皇之治,毋礼义而民利之,何也?"太公曰:"三皇之时,近之则利,去之则病。所谓上圣神德而治,其次教而化之,近圣赏罚之。"

  《管子》曰:黄帝立明台之议,上观於贤也;尧有衢室之问,下听於民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建谏鼓於朝,而备评谣也;汤有总街之庭,观人诽也;武王有灵台之宫,贤者进也。此古圣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亡也。

  又曰: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

  又曰:桓子问曰:"三王者,既杀其君矣,今言仁义,则必以三王为法度,不识其故何也?"对曰:"昔者,禹平治天下,及桀而乱之,汤放桀以定禹功也;汤平治天下,及纣而乱之,武王伐纣以定汤功也。善之伐不善,自古至今,未有改之,君何疑焉!"

  又曰: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

  又曰: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於农,故先王贵之。

  《晏子》曰:古者有紩衣挛领而王天下者,有处层巢窟穴而王天下者。

  《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又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无为,则无不治也。

  又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

  又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圣人在,天下歙然。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又曰:圣人之言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又曰: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撤。(圣人之心,与百姓心犹左右契耳。契来则和,故上下相亲,怨用不作,后世不能,执左契以应物,而守常辙以轨民,用此来和,必有馀怨矣。)

  又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圣人欲上人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处上弗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也。

  《董子》曰:为天子,不可不承天意,必顺其道,然后为安。

  又曰:古之造文字者,三画而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也。连其中者,通其道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言人人皆有不忍加恶於人之心也。)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也。

  又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台卿章句曰:五霸大国康政以率诸侯也。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是也。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

  《孙卿子》曰:人君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人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也。

  又曰:粹而王,駮而霸,无一焉而亡。

  又曰: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大荣,积善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庄子》曰:盗跖曰:"古之禽兽多而人民少,於是人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人不知衣服,夏则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人。神农之代,卧则居居,起则于于。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同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又曰: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用为天下而有余。

  又曰: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此三者恣物之性而无所牵滞。)明於天,通於圣,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

  又曰:广成子曰:"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郭璞曰:皇王之称,随世之上下耳。其於得通变之道以应无穷,一也。)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失无穷之道,则自信於一,变而不能均同上下矣,故俯仰异心也。)"

  又曰: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又曰:昔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郭象曰:足以纪要而已也。)甘其食,美其服,(适故常甘,当故常美,若思夫侈靡,则无时慊矣。)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无求之至也。)若此之时,则至治也已。

  又曰: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下不自虑也;辩虽彫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於天,莫富於地,莫大於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君之道也。

  又曰: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民如野鹿,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

  又曰:圣人之静也,非曰其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郭象曰:挠乱也。)夫灵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焉。

  《唐子》曰:君人者,乘南面之尊,操杀生之柄,威如秋霜,恩如春养,何求而不得,何化而不从?君人者,当以江海为腹,山林为面,当使其观者不知江海何藏,山林何有?

  《苏子》曰:天子坐九重之内,树塞其门,旒以翳明,衡以隐听,鸾以抑驰。《陆子》曰:三皇垂策而五帝繁手,唐虞按辔,禹汤驰辕,虽使周公御衡,仲尼促节,固不已也。

  《孙绰子》曰:道一者帝,德充者王,依仁仗义者霸。无为而治者道也,为能不恃者德也。存三亡国,仁也;责贡不入,义也。

  《慎子》曰:昔者,天子手能依而宰夫设服,足能行而相者导进,口能言而行人称辞,故无失言失礼也。

  又曰:古者立天子,贵之者非以利一人,曰天下无一贵,则理无由通。通理,为天下也。故立天子为天下也,非立天下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也,非立国以为君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

    ○后魏显宗献文皇帝 《后魏书》曰:显祖献文皇帝,讳弘,高宗文成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李贵人。兴光元年秋七月,生於阴山之北。太安二年二月,立为皇太子。聪睿机悟,幼有济民神武之规,仁孝纯至,礼敬师友。和平六年..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

    ○后魏太宗明元皇帝 《后魏书》曰:太宗明元皇帝,讳嗣,太祖道武皇帝之长子,母曰刘贵人,登国七年生云中宫。太祖晚有男,闻而大悦,乃大赦天下。帝明睿宽毅,非礼不动,太祖甚奇之。天兴六年,封曰齐王,加车骑大..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

    ○后魏诸帝 《后魏书·序纪》曰: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

    ○东晋安皇帝 《晋书》曰:安皇帝讳德宗,孝武帝长子也。泰元十二年八月辛巳,立为皇太子。二十一年九月庚申,孝武崩,辛酉,太子即位,太赦。癸亥,以司徒、会稽王道子为太傅,摄政。隆安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

    ○东晋康皇帝 《晋书》曰:康皇帝讳岳,字世同,成帝母弟。咸和元年封吴王,二年徙封琅琊王;九年,拜散骑常侍,加骠骑将军;咸康五年迁侍中、司徒。八年六月庚寅,成帝不豫,诏以琅琊王为嗣。癸巳,成帝崩。甲午,..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

    ○西晋怀皇帝 《晋书》曰:孝怀皇帝讳炽,字丰度,武帝第二十五子也。光熙元年,封豫章郡王。属惠帝之时,宗室构祸,帝冲素自守,门绝宾游,不务世事,专玩史籍,有誉於时。初拜散骑常侍,及赵王伦篡,见收。为射声..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

    ○西晋惠皇帝 《晋书》曰:孝惠帝讳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也。太始三年,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武帝崩。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为永熙。尊皇后杨氏曰皇太后,立妃贾氏为皇后。五月辛未..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

    ○西晋景帝 《晋书》曰: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采,沉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

    ○西晋宣帝 《晋书》曰:宣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

    ○魏烈祖明皇帝 《魏志》曰:明皇帝讳睿,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今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丁巳,即皇..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

    ○魏太祖武皇帝 《魏志》曰: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字阿瞒也。)祖腾,汉桓帝时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

    ○后汉敬宗孝顺皇帝 《东观汉记》曰:孝顺皇帝讳保,孝安长子也。母早薨,追谥恭愍皇后。上幼有简厚之质,体有敦悫之姓,宽仁温惠。始入小学,诵《孝经》章句,和熹皇后甚嘉之,以为宜奉大统。年六岁,永宁元年,为..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

    ○后汉显宗孝明皇帝 《东观汉记》曰:孝明皇帝,讳阳,一名庄,世祖之中子也。母光烈皇后,初让尊位为贵人,故帝年十二以皇子立为东海公。三岁进爵为王,幼而聪明睿智,容貌壮丽,世祖异焉,数问以政议,应对敏达,..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

    ○后汉世祖光武皇帝 《东观汉记》曰:光武皇帝,汉高帝九世孙也。出长沙定王发之后。 袁宏《汉纪》曰:孝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中子买为舂陵节侯,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皇帝,讳秀..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

    ○汉孝昭皇帝 《汉书·帝纪》曰:孝昭皇帝,(讳弗之,字曰不。)武帝少子也。母赵〈女妻〉〈女予〉,本以有奇异得幸,(服虔曰:姨妤有奇手,指不伸。案《外戚传》曰:望气者云,此有奇女天子气,故称奇异也。)及生帝..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

    ○汉孝文皇帝 《春秋演孔图》曰:戴玉英,(玉英,文帝之首表象玉英而秀出。)光中再,(光,日光也。再,再中也。《汉含孳》曰:衣夜景移,位复中,支庶起也。)仁雄出,日角用。(为仁人之雄杰,既戴玉英且日角也。谓用..

    1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

    ○汉高祖皇帝 《河图》曰:帝刘季,日角戴胜,斗胸,龟背、龙眼、长七尺八寸,明圣而宽仁。 又曰:刘受纪昌,光出轸,五星聚井。 《龙鱼河图》曰:高皇摄正总万庭,四海归咏治武明。文得道治承天精,元祚兴隆协圣灵..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

    ○秦 《史记》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与禹平水土。已为辅。"帝..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

    ○周康王 《纪年》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馀年不用。 《帝王世纪》曰:康王元年,释丧冕,作诰申诸侯,命毕公作策,分民之居里于成周之郊。王在位二十六年,崩。子瑕代立,是谓昭王。 《述异记》曰:庐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 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

    ○周文王 武王 成王 周文王 《史记》曰: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悦之,遂践之而孕。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牛羊过者皆避不践;徙置林中,适会山..

    0 太平御览 2025-09-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