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一百七十四 ◎居处部二

2025-09-22 17:51 太平御览
○室

  《说文》曰:室,实也。

  《释名》曰:室,实也;物满实其中也。

  《毛诗》曰:《斯干》,宣王考室也。"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又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笺》云: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成。

  又曰: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又曰: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尚书》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不肯堂,矧肯构?

  《周礼·冬官·匠人》曰: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居之。

  《礼记·檀弓下》曰:晋献赵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文子,赵武也。作室成,晋君献之,谓贺也。诸大夫亦发礼以往也。)长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国旋於斯。"文子曰:"武也。)得歌於斯,哭於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於九原也。"北面再拜稽首。

  又曰:室中不翔。

  又曰: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

  《左传·襄十五年》:宋向戍来聘,见孟献子,尤其室,曰:"子有令闻,而美其室,非所望也。"对曰:"我在晋,吾兄为之,毁之重劳,且不敢间。"

  又曰:郑伯有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巳,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壑谷窟室。)

  又曰:吴公子光伏甲於窟室而享王。(掘地为室。)

  又曰:怒於室而色於市。

  《论语》曰: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澹台灭明者,孔子弟子,子游之同门也,修身正行,公事乃肯来我室,得与之语耳,非公事不肯来。言无私谒。)

  《国语》曰:智襄子为室美,士茁夕焉。智伯曰:"室美夫!"对曰:"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也。"襄子曰:"何惧?"对曰:"臣以秉笔事君,记曰:'高山峻原,不生草木;松柏之地,其土不植。'臣惧其不安人也。"室成,三年而智氏亡。《说苑》同。

  又曰:赵文子为室,斫其椽而砻之。张老夕焉而见之,不谒而归。文子驾而往,曰:"吾不善,子亦告我,何其速也?"对曰:"天子之室,斫其椽而砻之,加密石焉;诸侯砻之;大夫斫之;士首之,(首之,斫其首也。)备其物,义也,从其等,礼也。今子贵而忘义,富而忘礼,吾惧不免,何以敢告。"文子归,勿令砻也!"

  《春秋繁露》曰:广室多阴,远天地之和也,故圣人弗为。

  《汉书》曰:文帝征贾谊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因感鬼神事,与谊言之。

  又曰:武帝为窦太主置酒宣室,使谒者引内董君。是时东方朔陛戟殿下,辟戟而前曰:"董偃斩罪三,安得入乎?"上曰:"何谓也?"朔曰:"偃以人臣,私侍公主,其罪一也。败男女之化,而乱婚姻之礼,伤王制,其罪二也。陛下富於春秋,积思於六经,留神於王事,驰骛於唐、虞,折节於三代。偃不遵经劝学,反以靡丽为右,奢侈为务,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行邪狂之道,经淫辟之路,是乃国家之大贼,人主之大蜮。(师古曰:蜮,魅也。音或。说者以为短狐,非也。短狐射工用於此不当其义,今俗犹言魅蜮也。)偃为淫首,其罪三也。"上默然不应,良久曰:"吾业已设饮,后而自改。"朔曰:"不可。夫宣室者,先帝之正处也,非法度之政不得入焉。故淫乱之渐,其变为篡,是以竖貂为淫而易牙作患,庆父死而鲁国全,管、蔡诛而周室安。"上曰:"善。"有诏止,更置酒北宫,引董君从东司马门入。更名东交门。(苏林曰:以偃从北门入,交会於内,故名之也。)赐朔黄金三十斤。董君之宠由是日衰。

  又《霍光传》曰:盖主等奏废光,光闻,止画室中不敢入。帝召入,慰勉之。(注:画室,近臣计画之室。师古曰:雕画之室也。)

  又曰:孔光凡典枢机十馀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旨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张主之过,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师古曰:奸,求也。奸忠直之名也。奸音干也。)有所荐举,惟恐其人之闻知。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晋灼曰:长乐宫中有温文殿。)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又曰:京房所言屡中,天子悦之,数召见问,房对曰:"古帝王以功举贤,即万化成,瑞应著。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皆以房言烦碎,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乡之。时部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唯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初言不可,后善之。

  汉三年,魏王豹叛汉附楚,汉使大将韩信击,虏豹。薄姬内人传诣洛阳织室。汉王见薄姬,内后宫,幸之,生文帝。

  《后汉书》曰:祭彤为太仆。从东巡狩,过鲁,坐孔子讲堂,顾指子路室谓左右曰:"此太仆之室。太仆,吾之御侮也。"

  又曰:袁闳见时险乱,而家门富盛,常对兄弟叹曰:"吾先公福祚,后代不能以德守之,竞为骄奢,与乱代争权,此即晋之三郤矣。"延嘉末,党事将作,遂散发绝世,欲投迹深林。以母老不宜远遁,乃筑土室,四周於庭,不为户,自牖纳饮食。东向拜母。母思闳,时往就视,母去,便自掩闭,兄弟妻子莫得见也。及母殁,不为制服设位,时莫能名,或以狂生目之。潜身十八年,黄巾贼起,攻没郡县,百姓惊散,闳诵经不移。贼相约语不入其闾。乡人就闳避难,皆得全免。年五十七,卒於土室。

  又曰:马援之攻五溪蛮,初军至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侧路近而水险,(壶头,山名也。在今辰州沅陵县东。《武陵记》此山与东海方壶山相似,因名壶头。)从充则涂夷而运远,(充县,属武陵郡。)帝初以为疑。及军至,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扼其喉咽,蛮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三月,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以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武陵记》曰:壶头山旁有石窟,援所穿室也。室内有蛇数百斛,以大云是援之馀灵耳。)贼每乘险鼓噪,援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流涕。

  谢承《后汉书》曰:陈蕃家居,不好扫室。宾客存之者或曰:"可一扫乎?"蕃曰:"丈夫当为国家扫除天下,岂徒室中!"

  《晋书》曰:嵇含,字君道。祖喜,徐州刺史。父蕃,太子舍人。含好学,能属文。家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署其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之终室。

  《宋书》曰:武帝六年五月,初置阴室于覆舟山,备藏冰也。

  《唐书》曰:太子承乾,盛农之时营造曲室,累月不止。左庶子于志宁切谏,不从。

  《家语》曰:鲁有独处室者,邻之嫠妇亦独处室。夜暴风雨,室坏,趋而托之,鲁人闭户不受。

  《三辅黄图》曰:明堂有十二室,法十二月。

  杨龙骧《洛阳记》曰:显阳殿北有避雷室,西有御龙室。

  《神异经》曰:西北荒有石室,有百二十人同居,齐寿千二百岁。

  《十洲记》曰:昆仑山上有琼华之室。

  《淮南子》曰:西方有金室。

  《列仙传》曰:彭祖,殷大夫也。历夏至商末,号七百岁。历阳有彭祖仙室。

  《汉宫殿名》曰:神明台,武帝造。高五丈,上有九室,今人谓之九天台。武帝求神仙,恒置九天道士百人。

  《洛阳宫室名》曰:洛阳有望舒凉室、含章鞠室、清暑凉室。

  《老子》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管子》曰: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於民也。(事具帝王部。)

  《晏子》曰:景公谓晏子曰:"寡人欲朝夕相见,为夫子筑室於闺内,可乎?"对曰:"臣闻之,隐而显,近而结,惟至贤耳。如臣者,饰其容止待令,犹恐罪戾也。今君近之,是远之也。"

  又曰: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室无益也。"

  《拾遗录》曰:老君居反景之室,日与世人绝迹。

  又曰:燕昭王坐祇明之室,升於泉昭之馆,常有白凤、白鸾绕集其间。

  《列子》曰:虚室生白。张湛注云:夫视有若虚者,虚室而纯白独生。

  《庄子》曰:原宪居圜堵之室,蓬户不完,桑以为枢,瓮以为牖,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

  《尸子》曰:厚积不登高台,不处大室;高台多伤,大室多阴,故皆不居。

  《吕氏春秋》曰:高亢作室。

  又曰: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三年而未成,群臣莫敢谏。

  《淮南子》曰:高阳魋将为室,问匠人。匠人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木,必将挠。以生材任重涂,今虽成,后必将败。"高阳魋曰:"不然。夫木枯则益劲涂,乾则益轻。以劲材任轻涂,今虽恶,后必善。"匠人穷辞,无以对,受命而为之室。其始成,竘然善也,而后果败。

  又曰:昆仑有璇室。

  又曰:有石城金室。

  又曰:古者民泽处复穴,(凿岩岸之腹以为密室。)冬日则不胜雪霜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虻。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室屋,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百姓安之。

  《盐铁论》曰:匈奴织柳为室,旃席为盖。

  《说苑》曰:延陵季子游於晋,曰:"吾入其都,新室恶,故室美;故墙高,新墙庳,是以知民力屈也。"

  又曰:一室之中,有王道焉,父母之谓也。故君正则百姓治,父母平则子孙孝慈。是以孔子家儿不知倨。所以然者,生而见善教也。

  《新序》曰:鲁哀公为室而大,公仪子谏曰:"室大,众与人处则晔,少与人处则悲,愿公適之也。"曰:"闻命矣。"筑室者不辍。明日,又谏:"国小室大,百姓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公曰:"闻命矣。"筑室不辍。明日,又谏曰:"左昭右穆,为室而大,以临二先君,无乃害於孝乎!"於是哀公毁室而止。

  《风俗通》曰:《论语》:"夫子宫墙数仞。"《礼记》:"季武子入宫不敢哭。"由是言之,宫室一也。秦以来,尊者以为常号,乃避之耳。室也,实。《弟子职》曰:"室中握手。"《论语》曰:"譬如墙。"由此言之,宫其外,室其内也。

  《楚辞》曰:砥室翠翘,挂曲琼些。(言卧内之室,以砥为壁,干而滑泽,以翠鸟之羽雕饰王钩以经衣。曲琼,玉钩也。)

  又曰:凿山楹而为室,下披衣於水渚。雾露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斐而承宇。

  又曰:网户朱缀刻方连,冬有奥突夏室寒。(奥,複室。夏,大室。事具居处部。)

  又曰:筑室兮水中,葺之以荷盖。

  又曰:像设君室静闲安,高堂邃宇槛层轩。

  潘岳《狭室赋》曰:"伊余馆之褊狭,良穷弊而极微。"

  李尤《室铭》曰:室以安宁,寝息幽闲。室寒空隟,遮遏风寒。无曰寂寞,屋漏昭然。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一百八十三 ◎居处部十一

    ○门下 《家语》曰:孔子谓子路曰:"见长者不能黜其色,见幼者不能尽其辞,虽有疾风雨,吾不入其门矣。" 《白虎通》曰:门四出何?所以通四方。故《礼·三朝记》曰:"天子之宫四通。" 《太公金匮门之书》曰:敬遇宾..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二 ◎居处部十

    ○门上 《说文》曰:门,扪也;在外为人所扪摸也。从二户,象形也。阊阖,天门也。阖,门扉也。闬,门也。〈门乡〉,门向也。闤阓,市门也。阍,门竖也。阍,昏也;门常昏闭,故曰阍即守门隶人也。阎,里中之门也。 ..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一 ◎居处部九

    ○第 《汉书》曰:高祖诏列侯食邑者,皆赐大第室。二千石,受小第室。注云:有甲乙次第,故曰第。又曰:出不由里门,面大道者,名曰第。 《史记》驺奭者,齐诸邹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於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 ◎居处部八

    ○宅 《释名》曰: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 《说文》曰:宅,人所托也。 《周礼》曰:凡任地,国宅无征。郑注云:国宅城中,无征税也。 《礼记》曰:献田宅者操书契。 《左传》曰: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九 ◎居处部七

    ○阙 崔豹《古今注》曰:阙,观也;于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可远观。人臣将朝,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其上皆画云气仙灵,奇禽怪兽,以示四方。苍龙,白虎,玄武,朱雀,并画其形。 《释名》曰:观,..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八 ◎居处部六

    ○台下 王子年《拾遗记》曰:秦始皇起云明台,穷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工。南得烟丘碧桂、丽水然沙、贲都朱泥、云冈素竹;东得葱峦锦柏、缥穟龙杉、云梓、寒河星柘;西得漏海浮金、狼渊羽壁、涤嶂霞素、寘阜乾漆、阴..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七 ◎居处部五

    ○台上 《尔雅》曰:观四方而高曰台,(积土四方者。)有木曰榭。 《释名》曰:台,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又曰:《尚书》曰:散鹿台之财。 《毛诗》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谓文王之作灵台也。 又曰:《新台..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六 ◎居处部四

    ○堂 《说文》:堂,殿也。 《释名》曰:堂,犹堂堂;高显貌也。 《礼记》曰:堂上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又曰:将上堂,声必扬。 又曰:礼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又曰:觐..

    3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五 ◎居处部三

    ○殿 《说文》曰:殿,堂之高大者也。 《释名》曰:殿,典也。 挚虞《决疑要注》曰:凡太极殿乃有陛,堂则有阶无陛也。右磩左平,平者以文砖相亚次,磩者为陛级也。九锡之礼,纳陛以登,谓受此陛以上殿。堂之正者为..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三 ◎居处部一

    ○宫 《世本》曰:尧使禹作宫。 《释名》:宫,穹也;屋见垣上穹隆也。 《尔雅》曰: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史记》曰:《天官书》曰:"玄武,虚、危,主宫室。" 《大戴礼》曰:周时德泽和洽,蒿茂大,以为宫柱,名..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

    ○岭南道 广州 《十道志》曰:广州,南海郡。秦置南海郡。二汉因之,兼置交州。吴因之,分置广州。宋、齐皆因之。梁、陈并置都督府。隋平陈,又置潘州。炀帝初,复置南海郡。唐为广州。 又曰:南海县,本汉番禺县地..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

    ○江南道下 越州 《十道志》曰:越州,会稽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越国。 《春秋元命苞》曰: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 《史记》曰: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夏后少康之庶子也。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

    ○江南道上 昇州 《图经》曰:昇州,古扬州之地也。春秋时为吴地。战国时越灭吴,为越地;后楚灭越,其地又属楚,初置金陵邑。秦并天下,改金陵为秣陵,属鄣郡。汉元封二年,改鄣郡为丹阳郡。 《汉志》曰:故鄣,属..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

    ○淮南道 扬州 《元和郡县图志》曰:扬州,广陵郡。《禹贡》九州,扬州其一也。春秋时属吴。七国属楚。秦灭楚,为广陵;后并天下,属九江郡。汉为江都国。建武元年,复曰扬州。 《左氏·哀九年》曰:吴城邗沟,通江..

    3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

    ○山南道下 梁州 《图经》曰:梁州,汉中郡。春秋至战国时楚地。秦、汉为汉中郡。 《蜀志》曰:刘备初得汉中,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汉书》曰:项羽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沛公欲攻..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

    ○山南道上 荆州 《十道志》曰:荆州,江陵郡。汉旧县属南郡。 《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江、汉朝宗于海。(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 《春秋元命苞》曰..

    3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

    ○剑南道 剑州 《图经》曰:晋安郡,《禹贡》梁州之域。秦之蜀郡。汉属广汉郡之梓橦县。 《华阳国志》曰: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阁道以通蜀汉,即此郡。 《三国志》曰:邓艾伐蜀,自阴平县景谷步剑阁道,悬车束..

    4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

    ○陇右道 秦州 《十道志》曰:秦州,天水郡。《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秦始封之邑,秦为陇西郡。汉武置天水郡。 《史记·秦本纪》曰:周孝王时,非子好马及善畜养。孝王曰:"昔柏翳为舜主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

    ○关西道 雍州 《尚书·禹贡》曰:黑水、西河惟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田第一,赋第六,人功少。)厥贡惟球、琳、琅玕。(球、琳皆王名。琅玕,石而似珠。) 《文耀钩》曰:岐、华已北,龙门积石,..

    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

    ○河北道下 蒲州 《十道志》曰:蒲州,河东郡,置在河东县。本汉蒲阪地,盖尧、舜所都。 《左传》曰:晋献公灭魏,以赐毕万。服虔注曰:在晋之蒲阪。 《史记》曰:季布为河东太守,文帝谓布曰:"河东,吾股肱郡也。"..

    1 太平御览 2025-09-2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