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一百九十二 ◎居处部二十

2025-09-23 12:41 太平御览
○城上

  《说文》曰:城,以盛民也。墉,城垣也。

  《释名》曰:城,盛也;盛受国都也。

  又曰:城上垣谓之睥睨,言於孔中睥睨非常也。亦曰陴,言裨助城之高也。亦曰女墙,言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之於丈夫也。所谓堞,亦女墙也。

  《易》曰:城复于隍。

  《诗》曰:宗子维城,无俾城坏。

  又曰: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又曰:卫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建宫室,得其时制焉。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又曰:崇墉言言。

  又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又曰: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又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礼记·曲礼上》曰:登高不指。城上不呼。

  《左传·隐公》曰:郑庄公立,姜氏爱共叔,为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太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又曰:美城之大名也。

  又曰:楚囊瓦城郢,沈尹戌曰:"苟不能卫,城无益也。"

  又曰:梁伯好土功,亟城而不处,民罢而不堪。则曰:"某寇将至。"乃沟公宫,曰:"秦将袭我。"民惧而溃。

  又曰: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浃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

  又曰:无戎而城,雠必保焉。

  又曰:楚子围郑。守陴者皆哭。楚子退师,郑人修城,进复围之,三月克之。

  又曰:叔向告晋侯曰:"城上有乌,齐师其遁?"

  又曰: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

  又曰:士弥牟城成周,计丈尺,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量事期,计徒庸,虑材用,书糇粮,令役於诸侯。

  又曰: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使其骖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役人曰:"纵其有皮,丹漆若何?"华元去之曰:"去之,夫其口众我寡。"

  《穀梁传·襄公》曰:古者,大国过小邑,必饰城礼罪,礼也。(明己国无罪。)

  《公羊传》曰:城雉者何?五板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

  《公羊传》注曰:天子之城干雉,高七雉;公侯百雉,高五雉;男五十雉,高三雉。

  《史记》云:秦始皇使蒙恬北筑长城,西属流沙,东至辽水,以捍胡。

  又曰:秦二世欲漆城,优旃曰:"善哉!漆城光荡荡,寇来不得上。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屋。"二世笑,遂止。

  《汉书》曰:武帝太初元年,使将军公孙敖筑塞外受降城。

  又曰:梁孝王广睢阳城,周围七十里。

  又曰:贰师遣属国胡骑二千与虏战,虏兵坏散死伤者数百人,汉军乘胜追,北至范大夫城。(汉将姓范,初筑此城,范亡其妻率众完保之,因以为名。)

  又曰:车师前治交河城,外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八千一百五十里。

  又曰:昭帝元凤六年,募郡国徙辽东玄兔城。

  《续汉书》曰:耿恭,字伯宗。为戊巳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谒者关宠为戊巳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

  《魏志》曰:曹公攻马超,渡渭,每为超骑所冲突,营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筑城。娄子伯说公:"今天寒,可沙为城,以水灌之,一夜可立。"从之。乃多作缣囊以盛土堰水,夜渡兵作城,比明,城立,公军於是尽得渡。

  干宝《晋记》曰:魏文帝之在广陵,吴人大骇,乃临江为疑城,自石头城至于江乘,以木为枝,衣以苇席,加彩饰焉,一夕而成。

  《晋书》云:"凉州城有龙形,故名卧龙城,本匈奴所筑也。"

  又曰:朱序迁梁州刺史,镇襄阳。符坚遣军围序,序母韩氏自行城,谓西北角当先弊,遂领百馀婢及城中女丁筑二十馀丈。贼攻,新筑不败,遂引退。襄阳谓之夫人城。

  《晋载记》曰:赫连勃勃以叱于呵利领将作大匠,乃蒸土筑城。以锥刺之,锥入一寸,即杀作者;不入,即杀行锥者。勃勃以为忠。

  沈约《宋书》曰:檀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又曰:氐师杨难当寇汉中,魏兴太守薛健据黄金城。

  崔鸿《十六国春秋·北燕录》曰:初,后燕帝光始中,丁灵民杨道猎於白鹿山,为契丹所获,流漂塞外,至大难北及黎大国,逐水草,以射猎为业。至十月,乃收苇为城,水浇令冻,高一丈五尺,东北七十八里,南北二十馀里,名陵城,居於其中。

  又《夏录》曰:赫连勃勃下书曰:"古人制起城邑,或因山水,或以义立名。今都城已建,万堵斯作,克城弗远,宜有美名。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国,可以统万为名焉。

  《燕书》曰:太祖皝八年,使唐柱等筑龙城,立门阙、宫殿、庙园、籍田,后遂改为龙城县。

  《北齐书》曰:唐邕,字道和。为给事黄门中书舍人。文宣出塞,邕必陪从。文宣尝登并州童子佛寺,望并州曰:"此何等城也?"或曰:"金城汤池,天府之国也。"文宣曰:"我谓唐邕是金城,此非也。"

  《唐书》曰:景云二年三月,张仁愿於河北筑三受降城。先是,朔方与突厥以河为界,北有拂云祠,突厥每入寇,必祷祠,候冰合而入。时默啜西击,仁愿乘虚夺取漠南之地,筑三城,首尾相应。以拂云祠为中城,东西相去各四百里,背据津济,遥相应接。北拓三百馀里,於牛头胡那山北置烽候百八十。自是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更无寇掠,减镇兵数万人。

  又曰:天宝二年正月二十八日,筑神都罗城,号曰金城。

  又曰:天宝六载十二月,筑会昌城于阳所,置百司及公卿邸第。

  又曰:建中元年五月,筑奉天城。四年十月,上避难于奉天。初,术士桑道茂奏请城奉天为王者之居,至是方验。

  又曰:贞元九年二月,诏复筑盐州。先是,贞元三年,城为吐蕃所坏,自后塞外无保障,犬戎入寇。既城之后,边患顿息。

  《五经异义》曰: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

  《白虎通》曰:天子曰崇城,言崇高也;诸侯曰干城,言不敢自专,御於天子也。

  《周处》曰:周公作城周于土中,立城方千六百二十丈,郛方七十二里,南系洛水,北因陕山,为天下之大制也。

  《家语》:邑百雉之城,古之制也。

  《国语》曰:众心成城,言以众心为城。

  《墨子》曰:解带为城。

  《琴操》杞梁死,妻援琴歌曰:"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今城为堕。"

  《列女传》曰:齐人杞梁,袭莒战而死。其妻就夫之死城下哭之,七日而城崩。

  《淮南子》曰:昆仑山有层城九重。

  又曰:鲧作九仞之城。

  《墨子》曰:城西门守城之法:积樵营,杂茅苇,有木,有荻,有积沙,有蓬艾,有麻脂,有金钱,有积粟。

  《庄子》曰:孔子说盗跖曰:"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跖曰:"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也。"

  《韩子》曰:靖郭君城薛,客谏靖郭君曰:"君失齐国,虽薛城至於天,犹无益也。"靖郭君乃不城薛。

  《博物志》曰:处士东里块责禹乱天下。禹退作三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禹始也。

  又曰:代城始筑,立版幹,一日亡西南五十里,於泽中自立,结苇为门,因就营筑焉,其城圆周三十七里,为九门,故城处呼曰东城。

  崔豹《古今注》曰:秦所筑长城土色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

  《韩诗外传》曰:赵简子薨,未葬,中牟叛之。既葬五日,襄子兴兵而攻之。围未匝而城自坏,襄子击金而退军。吏曰:"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天助也,何为退?"襄子曰:"吾闻君子不乘人於利,不阨人於险。使其城成,然后攻之。"

  《述异志》曰:庐山上北岭有城号康王城,天雨闻鼓角之声。传云周康王好音,累巡名山,故有康王之号。

  又曰:浔阳柴桑县城,晋永和中有童谣呼为平石城,时人佥谓平灭石之徵也。桓玄篡位,晋帝为平固王,恭帝为石阳公,具迁於此城。

  又曰:寻阳张允,家在本郡。郡南有古城,张少贫约,屡往游憩,忽有一老父来,与张言,因问之:"此城何名?"答曰:"吾不知。""为南郡城耳。"言讫便去,不知所之。张既出官,仕进累迁,位登元凯。后为南郡太守,即以城号,以志老父之言焉。

  又曰:安阳有金城,城皆如金色,坚劲不崩摧。先儒云:上古时天雨黄金也。

  郦元《水经注》曰:鲁阳关水历衡山西,南经皇后城。建武元年光武遣侍中傅俊持节迎光烈皇后於济阳,后发兵三百馀人,宿卫皇后道路归京师,盖税舍所在,故得其名矣。

  又曰:汉水东合甲水,南流,经金井城。

  又曰:汉水东经方石城,城在高原上,高十馀丈,四面临平,形若覆盆。其城宿是流杂聚居,故世亦谓流杂城。

  又曰: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经五大夫城,昔北平侯王潭所居。王莽之乱,子兴生五子,并避乱,隐居此山。故其后居,世以为五大夫城。

  《河北记》云:易县有五公城。王潭不从王莽,潭子兴生五子避隐於此,世祖并封为侯:元才北平侯、显才蒲平侯、益才安嘉侯、仲才新市侯、季才唐侯,所谓中山五侯。其西三十里有五大夫城,说与此同。

  《说苑》曰:中行穆子围鼓,鼓人有以城叛来降者,穆子不许。军吏曰:"师徒不勤得城,何故不受?"穆子曰:"有以吾城叛者,吾所恶也。人以城来,独何赏?"

  《秦州记》曰:天水郡治上邽城,前有湖水,冬夏中停无增减。天水取名,由此湖也。

  又曰:金城郡,汉昭元始六年所置。应劭云: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凡城皆称金,言其固也。故《墨子》称金城汤池。

  《齐地记》曰:即墨城东西百八十里平昌城,高六丈,有台,有井与荆水通,失物於井,得之於荆水。又神龙出入焉,故一名龙城。

  《三齐略记》曰:阳庭城东西二百五十里青城山,秦始皇登此山,造石城,入河三十里,临海射鱼,方四百里水变血色,今犹尔也。

  解道虎《齐记》曰:不夜城,在阳庭东南一百二十里。淳于髡称海童作妖,城古有日夜出见於东境,故莱子此城以不夜为名异之。

  《梦书》曰:城为人君,一县尊也,梦见城者见人君也,梦筑新城,有功名。

  《新序》曰:梁伯湎於酒,淫於色,心惛而耳塞,好作大城而不居,民罢甚。

  《武当山记》曰:魏兴锡县有长利城,父老伯相传,云是长安土所筑,邑塞于余城。

  王韶之《始兴记》曰:有任将军城,秦南海尉任嚣城也。合迳有三城:马鞍城、白鹿城、白沙城。郡晋咸康中张鲂甚有惠政,白鹿群游,取一而献之,故因此为名。

  袁山松《宜都记》曰:限山县有山名下鱼城,四面绝崖,两道可上,皆险,山周回可二十里,上有林木池水,里民种于山下。晋永嘉乱,土人登此避贼,贼守之经年,食鱼掷下与贼,以示不穷,贼遂退散。因以此为下鱼城。

  《吴地记》曰:咠门外越城者,越来伐吴,吴王在姑苏筑此城以逼之。又有越来溪。

  又曰:越来溪西鱼城者,吴王既游姑苏,筑此城以养鱼。

  又曰:鱼城之西有故城,长老云筑以酿酒。今俗人呼之为苦酒城。

  又曰:匠门外鸭城者,吴王筑此城以养鸭。

  又曰:娄门外鸡陂者,吴王养鸡城。

  又曰:海渚有吴王阖闾,与越结怨,相伐,筑城名曰南武城,以御越。

  盛弘之《荆州记》曰:马牧城东三里有蜂城。故老相传,云饥年民结侣拾蜂,止憩其中,故因为城。又云城随门势,上大下尖,其形似蜂,故有蜂号。二称莫知所附,故并载焉。

  又云:当阳县东南有麦城。城东有驴磨城、掎角城。传云伍员造此二城以攻麦城,故假驴磨之名。

  又曰:樊城西北有鄾城,即《春秋》所称鄾子之国。光武云"宛最强,鄾次之",即谓此。鄾城西北行十馀里,邓侯吴离之国,为楚文王所灭,今为邓县。邓城西馀里有穀城,伯绥之国,城门有石人焉,刊其腹云:"摩鞬慎莫言。"疑此亦周太庙,金人缄口铭背之流也。

  又曰:秭归县西有杨城,周回十馀里,即熊绎所居。

  《荆州图记》曰:江夏郡所治夏口城,其西南角因矶为高崇墉,枕流,上则远眺山川,下则激浪崎岖,是曰黄鹄矶。实舟人之所艰也。

  又曰:白帝城,西临大江,东南高二百丈,西北高一千丈。

  又曰:邓城有樊城,是樊仲山甫所封也。

  又曰:沌阳县有却月城,西一里有马城也。

  又曰:夷阳县南对岸有陆抗故城,即山为墉,四面天险,上有步阐故城。

  又曰:新野郡魏三公城,左右传汉时三公饯离处也。

  伏滔《北征记》曰:梁国,名故宋国,微子所封。城再重。大城,梁孝王所筑。

  孟粤《北征记》曰:许昌,在洛水之西。城方圆二十里,有三重。城南北东西土门金城,西南员实中台高六丈馀,方圆二亩,上有庙城,门有铁镬。

  《关中记》曰:长安地皆黑壤,城今赤如火,坚如石。父老所传,凿龙首山土为城,又诸台关亦尔。

  《益州记》曰:益州城,张仪所筑。锦城在州南,蜀时故宫也,其处号锦里。

  《成都记》曰:府城本呼为锦城,秦灭蜀,张仪所筑也。每面各三里,周回十二里,高七丈。屡皆倾侧,忽有大龟周行,随其所蹑而筑之,功果就焉,故亦号为龟城。

  《三辅黄图》曰:长安城西南头第二门名直城,王莽改曰端路,今名直城。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二百六十三 ◎职官部六十一

    ○别驾 应劭《汉官仪》曰: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秩皆百石。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诏赐车盖特高一尺别驾主簿车,缇䌷屏星於轼前,以彰有德。 《东观汉记》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二 ◎职官部六十

    ○良太守下 《北史》曰:西魏裴侠,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惟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一 ◎职官部五十九

    ○良太守中 《魏略》曰:颜斐字文林。为京兆太守。到官,乃令属县整阡陌,树桑果。又是时人多无车牛。斐课人以闲月取车材,使转相教作车。又课民无牛者命畜猪,贵时卖以买牛。始人以为烦。一二年间,家家有丁车、大..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 ◎职官部五十八

    ○良太守上 《汉书》曰:黄霸,字次公,淮阳人也。为颍川太守,咸称神明,奸人去入他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是时凤皇神雀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天子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养视..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九 ◎职官部五十七

    ○太守 《论语》子路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善人居中不践迹,不入室也。此人为政不能早有成功,百年乃能无残暴之人。) 《史记》曰: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官皆至..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八 ◎职官部五十六

    ○良刺史下 《唐书》曰:姜谟拜秦州刺史。高祖谓曰:"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凉州之路,近为荒梗,宜弘方略,有以静之。"谟至州,抚以恩信,州人相谓曰:"吾辈复见太平官府矣。"盗贼悉来归首..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七 ◎职官部五十五

    ○良刺史中 《后魏书》曰:李崇为扬州刺史。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二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经..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六 ◎职官部五十四

    ○良刺史上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治有绩,汉宣诏赐车特高一尺,别驾主簿,缇䌷屏泥于载前,以彰有德也。 又曰:朱博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博驻车决遣,四五百..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五 ◎职官部五十三

    ○刺史下 《隋书》曰:杨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於是出拜蒲州刺史。 又曰:高励拜楚州刺史,吏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伍子胥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励叹曰:..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四 ◎职官部五十二

    ○刺史上 《汉书》曰:监察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刺史,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郡,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又曰:刺史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三 ◎职官部五十一

    ○内史 《史记》曰:汲黯,字长孺。公孙弘为相,乃上言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汉书》曰:倪宽迁右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表奏开六辅渠,(六辅谓..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二 ◎职官部五十

    ○尹 《春秋传》曰: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尹,正也。) 《汉书》曰: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张晏曰:地高曰京。《左传》曰:"莫之与京。"十亿曰兆。..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一 ◎职官部四十九

    ○都督 《晋书》曰:杜预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南土美而谣之曰:"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又曰:陶侃为都督荆、雍、益、梁四州诸军事。是时荆州大饥,百姓多饥死。侃至秋熟辄籴,至饥复价粜之,士庶欢悦。咸..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 ◎职官部四十八

    ○司隶校尉 《通典》曰:司隶,周官也。掌五隶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五隶,谓罪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也。物谓衣服、兵器之属。)帅其民而捕其盗贼。 《汉书》曰:诸葛丰为司隶校尉,无所回避,京师为之语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九 ◎职官部四十七

    ○从事中郎 《魏志》曰:韩嵩,字德高,义阳人。少好学,贫不改操。知世将乱,不应三公之命,与同好数人隐居於郦西山中。黄巾起,嵩避难南方,刘表逼以为从事中郎。 《吴志》曰: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八 ◎职官部四十六

    ○王师 《汉书》曰:王式,字翁思,东平人。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无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七 ◎职官部四十五

    ○太子率更令 《六典》曰:率更令之职,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刻漏之政令。凡皇太子释奠於先圣先师,讲学齿胄,皆总其仪注,而为之导引。若皇太子备礼出入,乘轺车,位亚家令焉。 《汉书》曰:颜师古注曰:"掌知..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六 ◎职官部四十四

    ○太子左右赞善大夫 《六典》曰:左赞善大夫,掌翊赞太子以规讽也。皇太子出入动静,苟非其德义,则必陈古以箴焉。右赞善大夫,掌如其左。凡皇太子朝,宫臣则列於右阶之下。 《唐书》曰:贞元十六年,以山人崔芊为右..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五 ◎职官部四十三

    ○太子宾客 《六典》曰:太子宾客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而先后焉。凡皇太子有宾客宴会,则为之上齿。 《汉书》曰: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致商山四皓,以为宾客。又孝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以使通宾客,则其义..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四 ◎职官部四十二

    ○太子太师 《六典》曰:太子三师,以道德辅教太子者也,止於动静、起居、言语、视听,皆有以师焉。 《礼记·文王世子》曰: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出..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