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孟子

孟子简介

2025-09-23 11:43 古代文学

《孟子》简介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历代为《孟子》作注释比较重要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的焦循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义》一书,是集大成的著作。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麽《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猜你喜欢

  •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原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0 古代文学 2025-09-23
  • 小勇与大勇

    小勇与大勇【原文】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⑴,文王事昆夷⑵;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⑶,句践事吴⑷。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

    0 古代文学 2025-09-23
  • 缘木求鱼

    缘木求鱼【原文】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⑴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⑵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

    1 古代文学 2025-09-23
  • 不为与不能

    不为与不能【原文】王说⑴曰:“《诗》云⑵:‘他人有心,予忖度⑶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⑷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

    1 古代文学 2025-09-23
  • 君子远庖厨

    君子远庖厨【原文】齐宣王①问曰:“齐桓、晋文②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③,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0 古代文学 2025-09-23
  • 衣食足而知礼仪

    衣食足而知礼仪【原文】王曰:“吾惛①,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②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③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④无不为已。及陷于罪..

    0 古代文学 2025-09-23
  • 谁能统一天下

    谁能统一天下【原文】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③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④之?’“..

    1 古代文学 2025-09-23
  • 仁者无敌

    仁者无敌【原文】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④;南辱于楚⑤。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⑥,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⑦而可以王..

    1 古代文学 2025-09-23
  • 父母官的职责

    父母官的职责【原文】梁惠王曰:“寡人愿安①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挺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④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0 古代文学 2025-09-23
  • 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⑴:‘经始灵台⑵,经之营之。庶民攻⑶之,不日⑷成之。经史勿亟⑸,庶民..

    0 古代文学 2025-09-23
  • 以义治国,何必言利

    以义治国,何必言利【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

    0 古代文学 2025-09-23
  • 孟子旁通

    春秋无义战现在我们为了要研究《孟子》这本书,我觉得应该先了解一下孟子当时所处的时代,和当时现实社会的环境,就会觉得并不枯燥。而且对孟子的人品和风格,也更有一层深刻的认识。那么才会知道后世的人,为什么把..

    1 古代文学 2025-09-23
  • 讲在前面

    在讲过《论语》以后,又引起大家研究《孟子》的兴趣,希望再讲《孟子》。其实,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学,我是很肤浅的,过去所讲的《论语》,也只是 为了时代的需要,东拉西扯地讲了一大堆废话,想不到大家还很一爱..

    2 古代文学 2025-09-23
  • 说符第八

    【原文】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①,形直则影正。然则在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1 古代文学 2025-09-23
  • 杨朱第七

    【原文】杨朱游于鲁①,舍于孟氏。孟氏问曰:人而已矣,奚以名为?曰:以名者为富。既富矣,奚不已焉?曰:为贵。既贵矣,奚不已焉?曰:为死。既死矣,奚为焉?曰:为子孙。一茎一奚益于子孙?曰:名乃苦其身,■其..

    1 古代文学 2025-09-23
  • 力命第六

    【原文】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①。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

    2 古代文学 2025-09-22
  • 汤问第五

    【原文】殷汤问于夏革曰①: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终始,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②?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

    3 古代文学 2025-09-22
  • 仲尼第四

    【原文】仲尼闲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颜回援琴而歌。孔子闻之,果召回入,问曰:若奚独乐?回曰:夫子奚独忧?孔子曰:先言尔志。曰:吾昔闻之夫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回所以乐也。孔子愀..

    4 古代文学 2025-09-22
  • 周穆王第三

    【原文】周穆王时①,西极之国有化人来②,入水火,贯金石③,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④,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⑤。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寝以居之⑥,引三牲以进之⑦..

    5 古代文学 2025-09-22
  • 黄帝第二

    【原文】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①,养正命②,娱耳目,供鼻口,焦然肤色皯黣③,昏然五情爽惑④。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⑤,进智力⑥,营百姓⑦,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黄帝乃喟然赞曰⑧:..

    3 古代文学 2025-09-2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