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孟子

不为与不能

2025-09-23 12:26 古代文学

不为与不能

【原文】

王说⑴曰:“《诗》云⑵:‘他人有心,予忖度⑶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⑷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⑸’,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⑹’,而不见舆薪⑺,则王许⑻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⑼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⑽,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⑾。天下可运于掌⑿。《诗》云⒀:‘刑于寡妻⒁,至于兄弟,以御⒂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⒄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⒅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注释】

⑴说:同“悦”。⑵《诗》云:引自《诗经.小雅.巧言》。⑶忖度:猜测,揣想。⑷戚戚:心有所动的感觉。⑸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⑹秋毫之末:指细微难见的东西。⑺舆:车子。薪:木柴。⑻许:赞许,同意。⑼形:情况,状况。⑽太山:泰山。北海:渤海。⑾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幼”都作动词用,老:尊敬;幼:护。⑿运于掌:在手心里运转,比喻治理天下很容易。⒀《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大雅.思齐》。⒁刑:同“型”,指树立榜样,做示范。寡妻:国君的正妻。⒂御:治理。⒃权:本指秤锤,这里用作动词,指称物。⒄抑:选择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⒅构怨:结怨,构成仇恨。

【译文】

齐宣王很高兴地说:“《诗经》说:‘别人有什麽心思,我能揣测出。’这就是说的先生您吧。我自己这样做了,反过来想想为什麽要这样做,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倒是您老人家这麽一说,我的心便豁然开朗了。但您说我的这种心态与用道德统一天下的王道相合又怎麽理解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来向大王报告说:‘我的力量能够举得起三千斤,却拿不起一根羽;视力能够看得清秋天毫的末梢,却看不见摆在眼前的一车柴草。’大王您会相信他的话吗?”

宣王说:“当然不会相信。”

孟子便接着说:“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够施及动物,却偏偏不能够施及老百姓,是为什麽呢?一根羽拿不起,是不愿意用力气拿的缘故;一车柴草看不见,是不愿意用眼睛看的缘故;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是君王不愿意施恩惠的缘故。所以大王您没有能够用道德来统一天下,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宣王说:“不愿意做和做不到有什麽区别呢?”

孟子说:“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折树枝的一类。

“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护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诗经》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推广到兄弟,再推广到家族和国家。’说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广到别人身上去。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保不了。古代的圣贤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什麽,不过是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够施及动物,却不能够施及老百姓,偏偏是为什麽呢?

“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什麽东西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考虑考虑吧!难道真要发动全***队,是将士冒着生命危险,去和别的国家结下仇怨,这样您的心里才痛快吗?”

宣王说:“不,我为什麽这样做心里才痛快呢?我只不过想实现我心里的最大愿望埃”

【读解】

孟子关于“君子远庖厨”的一番心理分析说得齐宣王心服口服,就像我们去看医生而被诊断准确了病症了一样,于我心有戚器焉对医生悠然而生亲切之感,并得到进一步的诊断治疗。

这一会,孟子用的是逻辑上的归谬法,先假定了两种荒唐的说法:“力足以举千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宣王亲口对此加以否定,然后把宣王自己的做法加上去:“恩足以几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这样便轻而易举地使齐宣王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也就是说,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做。

当宣王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还有些不清楚时,孟子又作了生动的举例说明,这就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区别。“挟太山以超北海”是不能,是做不到,而“为长者折枝”则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了。说到底,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朝这方面想,有没有这样一种神。孟子的这一段分析,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东在《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中那一段著名的话:“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今天我们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事情,都是愿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做得到的问题。比如说为老年人让座,不要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等等,的确都是“为长者折枝”举手之劳,而不是要你“挟太山以超北海”,做《封神演义》里的英雄。但我们就是生懒惰,又缺乏“这点神”,所以老是要去强坐,要随地吐痰,要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都是没有想清楚“不为”与“不能”的道理。说到这里,是不是值得我们在生活小事上多加反省,多一点“为长者折枝”的神呢?

回到孟子的话题上来,在讲清楚了“不为”与“不能”的问题后,他又一次施展出心理学方面的本事,对齐宣王来了一番政治行为心理学的开导,这就是著名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理论,“推己及人”,首先自己做起,然后推及自己的夫人、兄弟,再到整个家族和国家。说到底,这一方面合与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达立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另一方面也合于《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进修阶梯。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天下可运于掌”还有什麽不能统一的呢?

说完正题以后,孟子引用格言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希望齐宣王好好考虑,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最后还以“霸道”的做法、军国主义者的行为来加以反衬,刺激齐宣王他作出唯一正确的选择——实行仁政,推行以道德统一天下的王道。孟子在这里的做法,是由物理的逻辑真理推及人的心理,要求齐宣王反躬自省,认识自己。我们在《论语》里已经知道,儒学非常重视人的自我反省功夫,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在儒家看来只有经常衡量,才能认识自己,改善自己。不过,我们在这里突然想到的却是,认识自己固然需要自省,认识他人不是更需要权衡度量吗?俗话说:“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谁能够造出这权衡度量人心的公平秤和标准尺子呢?让.保尔.萨特说:“他人就是你的地狱。”谁又能够知道“地狱”的长短轻重呢?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猜你喜欢

  • 大车用生命当爱的抵押-译文与读解

    大车用生命当一爱一的抵押【原文】大车槛槛①,毳衣如炎②。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窀窀③,毳衣如满④。岂不尔思,畏子不奔。瓠则异室⑤,死则同一穴一。谓予不信,有如敫日⑥。【注释】①槛槛(kan):车辆行驶..

    1 古代文学 2025-11-07
  • 采葛热恋总觉时日短-译文与读解

    采葛——热恋总觉时日短【原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①,一日不见,如三秋兮②。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加三岁兮。【注释】①萧:芦荻,用火烧有香气,古时用来祭祀。②三秋:这里指三季。【译文】..

    4 古代文学 2025-11-07
  • 葛蕉寄人篱下的哀歌-译文与读解

    葛蕉寄人篱下的哀歌【原文】绵绵葛蕉①,在河之浒②。终远兄弟,渭他人父。谓他人父,亦奠我顾③。绵绵葛蕉,在河之俟④。终远兄弟,谓他人母。渭他人母,亦莫我有。绵绵葛蕉,在河之莼⑤。终远兄弟,谓他人昆⑥。谓..

    4 古代文学 2025-11-07
  • 君子阳阳夫妻自娱乐陶陶-译文与读解

    君子陽陽——夫妻自娱乐陶陶【原文】君子陽陽①,左执簧②。右招我由房③,其乐只且④。君子陶陶⑤,主执纛⑥。右招我由敖⑦。其乐只且。【注释】①陽陽:得意的样子。②簧:古时的一种吹奏乐器③由:同“游”房:同..

    2 古代文学 2025-11-07
  • 黍离不可言说的忧郁-译文与读解

    黍离不可言说的忧郁【原文】彼黍离离①,彼稷之苗②。行迈一靡一靡一③,中心摇摇④。知我者谓我心优,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一靡一靡一,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

    4 古代文学 2025-11-07
  • 木瓜投桃报李总有情-译文与读解

    木瓜——投桃报李总有情【原文】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④。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注释】①投:投送。②琼:美玉..

    3 古代文学 2025-11-07
  • 有狐孤独而高贵的“狐狸”-译文与读解

    有狐——孤独而高贵的“狐狸”【原文】有狐绥绥①,在彼淇梁②。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③。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注释】①狐:在这里比喻男子。绥绥:独..

    3 古代文学 2025-11-07
  • 河广真、幻交错的时空感-译文与读解

    河广——真、幻交错的时空感【原文】谁谓河广①?一苇杭之民②。谁谓宋远?歧予望之③。谁渭河广?曾不容刀④。谁谓宋远?曾不崇朝⑤。【注释】①河:指黄河。②苇:指用芦苇制成的小筏子。杭:航。③歧(qi)踞起脚..

    4 古代文学 2025-11-07
  • 氓婚姻是本难念的经-译文与读解

    氓婚姻是本难念的经【原文】氓之蚩蚩(1),抱布贸丝(2)。匪来贸丝(3),来即我谋(4)。送子涉淇(5),至于顿丘(6)。匪我衍期(7),子无良媒。将子无怒(8),秋以为期。乘彼诡垣(9),以望复关(10)。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5 古代文学 2025-11-07
  • 芄兰装模作样累不累?-译文与读解

    芄兰——装模作样累不累?【原文】芄兰之友①,童子佩觋②。虽则佩觋,能不我知。容兮遂兮③,垂带悸兮④。芄兰之叶,童子佩揲。虽则佩揲⑥,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注释】①芄(wan)兰:草本植物,既萝摩,..

    3 古代文学 2025-11-07
  • 硕人千古绝唱颂美人-译文与读解

    硕人千古绝唱颂美人【原文】硕人其颀(1),衣锦扃衣(2)。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3),邢侯之姨,谭公维私(4)。手如柔荑(5),肤如凝脂。领如蝤蛴(6),齿如瓠犀(7)。螓首蛾眉(8),巧笑倩兮(9),美国盼兮(10)。硕人..

    3 古代文学 2025-11-07
  • 考磐归隐者自得其乐-译文与读解

    考磐——归隐者自得其乐【原文】考磐在涧①,硕人之宽②。独寐寤言③,永矢弗谖④。考磐在阿⑤,硕人之岢⑥。独寐席歌,永矢弗过⑦。考磐在陆⑧,硕人之轴⑨。独寐寤宿,永矢弗告⑩。【注释】①考磐(pan):逗留,..

    3 古代文学 2025-11-07
  • 载驰拯救要靠行动-译文与读解

    载驰——拯救要靠行动【原文】载驰载驱(1),归唁卫侯(2)。驱马悠悠,言至于漕(3)。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4),不能旋反(5)。视尔不臧(6),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7)。视尔不臧,我思不闷(8)。涉彼阿..

    3 古代文学 2025-11-07
  • 相鼠老鼠也重视礼仪?-译文与读解

    相鼠——老鼠也重视礼仪?【原文】相鼠有皮①,人而无仪②。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④?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⑤?【注释】①相:察看。②仪:礼仪。③止:..

    4 古代文学 2025-11-07
  • 墙有茨宫廷之事很难说-译文与读解

    墙有茨——宫廷之事很难说【原文】墙有茨①,不可埽也②。中篝之言③,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襄也④中篝之言,不可详也⑤。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墙有茨,不可束也⑥。中篝之言,不可读也⑦。所..

    3 古代文学 2025-11-07
  • 柏舟母女观念的冲突-译文与读解

    柏舟——母女观念的冲突【原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①,实维我仪②。之死矢一靡一它③!母也天只④,不谅人只⑤!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⑥。之死矢摩慝⑦!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注释】..

    3 古代文学 2025-11-07
  • 二子乘舟人间最亲母子情-译文与读解

    二子乘舟——人间最亲母子情【原文】二子乘舟,泛泛其景①。愿言思子②,中心养养③。二子乘舟,泛泛其逝④。愿言思子,不瑕有害⑤?【注释】①泛泛:船在水卜行走的样子。景:同“憬”,远行的样子。②愿:思念的样..

    3 古代文学 2025-11-07
  • 静女天真烂漫的幽会-译文与读解

    静女——天真烂漫的幽会【原文】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一爱一而不见③,搔首踟蹰④。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彤管有炜⑥,说怿女美⑦。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注释】①静:闲雅贞洁。..

    3 古代文学 2025-11-07
  • 北门小公务员的不幸与有幸-译文与读解

    北门——小公务员的不幸与有幸【原文】出自北门,忧心殷殷①,终窭且贫②,莫知我艰。已焉哉③!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适我④,政事一埤益我⑤。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我⑥。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敦我..

    3 古代文学 2025-11-07
  • 泉水出嫁女的思乡曲-译文与读解

    泉水出嫁女的思乡曲【原文】毖彼泉水(1),亦流于淇(2)。有怀于卫,一靡一日不思(3)。娈彼诸姬(4),聊与之谋。出宿于泲(5),饮饯于祢(6)。女子有行(7),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8)。出宿于于(9),饮饯于言(10)..

    3 古代文学 2025-11-0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