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一百九十四 ◎居处部二十二

2025-09-23 12:54 太平御览
○馆驿

  《说文》云:馆,客舍也。从食,官声。

  《周礼》曰:五十里有市,市有馆,馆有积,以待朝聘之客。

  《广雅·释宫》云:馆,舍也。《桂苑》云:客舍也,待宾之舍曰馆。《开元文字》云:凡事之宾客馆焉,舍也,馆有积以待朝聘之官是也。客舍,逆旅名,候馆也。公馆者,公宫与公所为也。私馆者,自卿大夫以下之家。

  《礼记》曰:旧馆人之丧,脱骖而赙。

  《左传》曰:敢辱大馆。

  又《庄公》曰: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於其宫侧,而振万焉。(万,舞。)

  又《僖上》曰: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诗·国风·郑·缁衣》曰:適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又《大雅》云:笃公刘,于豳斯馆。

  《周礼·地官·司徒下》云: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馆有积。注云:候楼馆可以观望也。

  又《秋官·司寇下》云: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及郊劳,视馆。注云:视馆,致馆也。

  又《司仪》云:主君郊劳;交摈,三辞。车送,拜;三揖,三辞;受拜。车送,三辞;再拜。致馆亦如之。注云:馆,舍也。使大夫授之,君又以礼亲致之。《仪礼·聘礼》云:卿致馆。注云:致,至也;至此馆。主人以礼致之,所以安之也。

  又《环人》云:掌送迎邦国之通宾客,以路节达诸四方。舍则授馆。

  又云:至于国,宾入馆,次于舍门。注云:次,待事于客。

  《仪礼·公食大夫礼》云:有司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注云:牲之俎,正馔,尤尊。尽以归,尊宾之至也。

  又《聘礼》云:厥明,讶迎于馆。注云:此讶下大夫,以君命迎宾,谓之讶。讶迎,亦皮弁也。

  《礼记·曲礼上》云:问疾弗能遗,不问其所欲。见人弗能馆,不问其所舍。

  又《檀弓上》云: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於我乎馆,死於我乎殡。"

  又曰:子贡曰:"於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於旧馆,无乃以重乎?"

  又《曾子问》云:卿大夫之家曰私馆。公馆与公所为曰公馆。注云:公馆,若今县官舍也。

  《左传·庄元年经》云: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注云:公在谅闇,虑齐侯当亲迎,不忍便以礼接於庙,又不敢逆王命,故改筑舍於外也。

  又《僖三十一年传》云:晋分曹之田,公使臧文仲往,宿於重馆。重馆人告曰:"晋新得诸侯,必亲其恭,不速行,将无及也。"

  又《襄三十一年传》云:子产相郑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今吾子坏之,其若异客何?"子产曰:"侨闻之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於隶人。门不容车,不可逾越。"士文伯不能对。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又《昭十三年传》云:宣子谓叔向曰:"子能归季孙乎?"对曰:"不能。鲋也能。"乃使叔鱼,见季孙曰:"鲋闻诸吏,将为子除馆於西河,其若之何?"且泣。

  又曰:"叔孙所馆,虽一日必葺其墙屋,去之如始至。

  《汉书》:薛宣子惠为彭城令,宣过之,桥梁、邮驿不修。宣知其不能。

  又《郊祀志》曰:孙卿曰:"仙人可见,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馆如缑氏城,置脯酒,神人可致。且仙人好楼居。"於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馆,甘泉作延寿馆。

  又曰:郑庄置驿以延宾客。

  又曰: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又《元后传》:王莽又知太后妇人餍居深宫中,莽欲娱乐以示其权,乃令太后四时车驾巡狩四郊,存见孤寡妇人。春幸茧馆,率皇后列侯夫人桑,遵霸水而祓除。

  又《外戚传》曰:成帝许美人在上林鹿馆,数召,入饰室中。元延二年,怀子。

  《汉书·叙传》曰:述元纪云:宫不新馆,陵不崇墓。

  又《扬雄传·长杨赋》云:张网置罘,捕熊豪猪狖玃狐兔麋鹿,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又《羽猎赋》云:於是禽弹中衰,相与集於靖冥之馆。

  《魏志》曰:文昭甄宣后,明帝母也。后已早废。父逸,上蔡令,早卒。及明帝即位,追封逸为上蔡侯,谥敬侯;適孙蒙袭爵。薨,子畅嗣。上为畅起大第,车驾自临之。

  《世说》曰: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自行视,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缪袭对曰:"陛下圣恩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闵,此馆之兴,情锺舅氏,宜以渭阳为名。"

  《魏书》曰:帝於后园为母起观及宫,名其里曰渭阳里。

  《晋书·天文志》云: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胡人入中国。客星守之,备奸使,亦曰胡兵起。

  《宋书·文帝本纪》云:帝临玄武馆阅武。

  又《隐逸·雷次宗传》云:徵诣京邑,为筑室於锺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

  《齐书·褚伯玉传》云:高帝即位,手诏吴、会二郡以礼迎伯玉。伯玉辞疾。上不欲违其志,敕於剡白石山立太平馆以居之。

  《梁书·高祖纪》云:大同七年,幸於宫城西,立士林馆,延集学徒;置集雅馆,以招远学。

  《冲虚真经·黄帝》云:黄帝於是放万机,舍寝室,去直侍,彻锺县,减厨膳,退而闲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

  《汉武帝故事》云:上自封禅后,梦高祖坐明堂。群臣亦梦。於是祀高祖於明堂以配天,还,作高陵馆。

  《郡国志》:台州仙石山有馆,土人谓之黄公客堂。堂两边有石步廊,触石云起,崇朝必有雨;有四竿筋竹,风吹自成阴,拂石皆净。即王方平游处。

  《荆州图记》云:襄阳县南,水行四十里,陆道六十里,有桃林馆。

  《建康地记》云:显仁馆,在江宁县东南五里青溪中桥东湘宫巷下,古高丽使处。

  《西京杂记》云:公孙弘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阁,营客馆,以招天下之士。其外曰钦贤馆,以待大贤;翘材馆,以待大材;接士馆,以待国士。

  又曰:梁孝王游於忘忧之馆,进诸游士,各使为赋。

  《隐诀》易迁馆、含真台,有女真二人为主,一曰张微子,二曰傅礼和。

  《晋宫阁名》云:华林馆有繁昌馆、建康馆、显昌馆、延祚馆、寿安馆、干禄馆。

  班孟坚《西都赋》云:於是天子乃登属玉之馆,历长杨之榭。

  张平子《西京赋》曰:顾往昔之遗馆,获林光於秦馀。

  又云:郡国宫馆,百四十五,石极盩厔,并卷酆鄠。

  又云:豫章珍馆,揭焉中峙。

  班婕妤《自伤赋》曰:痛阳禄与柘馆,(皆宫名,生二子处。此二馆皆失也。)乃襁褓而罹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也。

  张衡《西京赋》曰:既新作於迎风,增露寒与储胥,讬高基於山冈,直摕霓以高居。(薛综注曰:此二皆系馆名。)

  张衡《东京赋》曰:其西则有平乐都场,示远之馆,龙省盘蜿,天马半汉。

  刘劭《赵都赋》曰:置酒乎黄华之馆。

  左思《魏都赋》曰:营密馆以周坊,饰宾侣之所集。

  潘尼《东都馆赋》曰:东馆者,盖东武最侯之馆也。俄而迁居,谓余曰:"吾将老焉,故有终焉之心,而无移易之意,子且为我赋之。"

  ○传舍

  《释名》曰:传,传也;人所止息而去,后人复来,转相传,无常人也。

  《史记》:相如为赵王奉璧使,秦王舍之广成传舍。古县也。或云秦始皇因为望海台。

  传载曰:郑审,开元中为殿中侍御史,充馆驿使。令每传舍立十二辰候,自审始也。

  ○亭

  《释名》曰: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风俗通》曰:谨案《春秋国语》有寓望,谓金亭也,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也。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今语有亭留、亭待,盖行旅宿食之所馆也。亭亦平也,民有讼诤,吏留办处,勿失其正也。

  《汉书·项羽传》曰:乌江亭长舣舡待羽。

  又曰:武帝元封元年,幸缑氏,登太室,上闻万岁声者三,故立万岁亭。

  又《韩信传》曰: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张晏曰:下乡属淮阴。)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

  又曰:李广尝夜从一骑至霸陵,亭,霸陵尉〈酉乍〉呵止广宿亭下。

  高允《塞上公亭诗序》曰:延和三年,余赴京师,发石门北行,失道,夜寓宿代之快马亭,其俗云古塞上公所贵之邑也。曰公有良马,因以命之,此其所贵也。负长城而面南山,皋泽带其侧,涌波灌其前;停騑策以流目,抱遗风以依然,仰德音於在昔,遂挥毫以寄言。代人云:塞上公姓李,代之李氏并其后也。(此段及后段根据《四库全书》所收抄本,当系倒错,故从本卷前部"馆驿"移入。)

  潘岳《伤弱子》曰:惟元康二年三月壬寅,弱子生。夏五月,余之长安,壬寅于新安之千秋亭,甲辰而弱子失。越翌旦乙巳,瘗于亭。《续汉书》曰:灵帝到夏门亭,使窦武持节以玉青盖迎入殿中。

  又曰:蔡邕避难在吴,告人曰:"吾昔至会稽高迁亭,见竹椽从东间数,第十六可以为籥。"取用,果有异声。

  《东观汉记》曰: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至饶阳芜蒌亭,时天寒,众皆饥,冯异上豆粥。

  又曰:赵孝父为田禾将军。孝尝从长安来,欲止亭。亭长难之,言有贵客过,扫洒,不欲秽汙地。良久,乃听止,吏因问曰:"田将军子从长安来,何时发?几日至?"孝曰:"寻到矣。"

  张璠《汉记》曰:楚晔为天水太守,之官,与故太守丧会于陇亭堂。吏移丧避晔,晔让丧于正堂,关西称之。

  谢承《后汉书》曰:苍梧广信女子苏娥,行宿鹊巢亭,为亭长龚寿所杀,及婢致富,取财物埋置楼下。交阯刺史周敞行部宿亭,觉寿奸罪,奏之,杀寿。(《列异传》曰:鹄奔亭。)

  《汉书典职》曰:洛阳二十四街,街一亭;十二城门,门一亭。

  《魏略》曰:从长安至大秦,人民连属,十里一亭。

  《魏书》曰:元皇后以汉延嘉三年二月生齐郡白亭,有黄气满室,移日不散。

  《吴志》曰:孙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即毙。

  又曰:大史慈与刘繇住县,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孙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战时耶?若卿尔时得我云何?"慈曰:"未可量也。"策大笑。

  王隐《晋书》曰:徐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也。曾祖华至行感灵,夜有神人告亭欲崩,苗出,亭崩,得免。

  又曰:王羲之初度江,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与孙绰、谢询、谢尚、支遁等宴集於山阴之兰亭。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慕容垂请入邺城拜庙,苻不许。乃潜服而入亭,吏禁之,垂怒斩吏,烧亭而去。

  沈约《宋书》曰:孔宁子与王华并有富贵之愿,自徐羡之等秉权,日夜构之於太祖。宁子尝东归至金昌亭,左右欲泊船,宁子命去之,曰:"此弑君亭,不可泊也。"

  又曰:徐湛之为广陵郡守,善为政,威惠并行。广陵城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果竹繁茂,花药成行。

  《帝王世纪》曰:桀败於鸣条之野,案《孟子》舜卒鸣条,乃在东夷之地。或言:陈留平丘今有鸣条亭,在安邑之西。

  《世说》曰:过江诸人每至暇日,辄相要出新亭,藉卉饮宴。周侯在坐,而叹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泪。惟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耶!"

  《梦书》曰:亭为积功,民所成也。梦筑亭者,功积成也。梦亭坏败,恩泽伤也。

  韦耀《云阳赋》曰:八乡九市,亭侯三六,列树表涂,路有庐宿。

  《丹阳记》曰:京师三亭。新亭,吴旧亭也,故基沦毁,隆安中,有丹阳尹司马恢移创今地。谢石创征虏亭,三吴缙绅创治亭,并太元中。

  《寻阳记》曰:稽亭北瞰大江,南望高岳;淹留远客,因以为名焉。

  刘桢《京口记》曰:劫亭临湖,亭通阿湖陵郡治丹徒县,八县,八县来往经过此,湖中多劫,於边立亭,因以为名。

  裴渊明《广州记》曰:尉佗筑台,以朔望升拜,号为朝拜台。傍江构起华馆,以送陆贾,因称朝亭。

  《永嘉记》曰:乐城县三京亭,此亭是祖送行人之所。

  王韶之《始兴记》曰:淘水源有尧山,长岭衡亘,远望如阵。云山下有平陵,陵上有古大堂基十馀处,虽已夷漫而犹可识,谓曰尧故亭。父老相传:尧南巡登此山,故亭即其行宫。

  《三齐略记》曰:曲城齐城东有万岁水,水北有万岁亭,汉武帝所造。

  伏琛《齐地记》曰:平寿城西北有平望亭,亦古县也。或云秦始皇因为望海台。

  《庄子》曰:仁义者,先生之蘧庐也。注:传舍也。

  华延隽《洛阳记》曰:城内都亭、华林、奉常、广世、昌益、广莫、定阳、遮要、暴室、广阳、西明、万岁、文阳、东明、视中、东因、建奉、止奸、得宫、东阳、千秋、安众、孝敬、清明二十四亭。河阴界东出,户乡亭、南泉亭、街邮亭。

  孔跸《会稽记》云:江夏太守宋辅於重山南白楼亭立学教授。

  又《郡国志》云:沛国桓俨避地至会稽,闻陈业贤而往候之,不见。临去入交州,留书系白楼亭柱而别。

  《鄱阳记》曰:白云亭,在县西南,旁对干越亭而峙焉,跨石城之危,瞰长江之深。随州刺史刘长卿题诗曰:"孤城上与白云齐",因以白云为名。

  《豫章记》曰:徐孺子墓在郡南十四里,曰白社亭。吴嘉禾中,太守长沙徐熙於墓〈土遂〉种松,太守南阳谢景於墓侧立碑。永安中,太守梁郡夏侯嵩於碑边立思贤亭。松、碑、亭今并在,松大合抱,亭世世修治至今,谓之谢君亭。

  《越绝书》曰:女阳亭者,勾践入宦於吴,夫人从,道产女於亭,养於槜李,谓之语儿乡。

  《郡国志》皇甫谧云:鸣条之野,立鸣条亭。

  又曰:凉州候马亭,贰师伐大宛,得天马,感西风,顿羁而逸,至敦煌北塞下,鸣而去。贰师候於此,遂名之。

  又曰:韶州潼溪里有三枫亭。

  又曰:济州周首亭,即埋长狄乔如首於山西是也。

  又曰:冀州华阳亭,即嵇叔夜学琴於此。

  又曰:幽州督亢亭,即荆轲以地图献秦处。

  又曰:柳州武丁冈有栾亭,即太守栾巴所建也。

  又曰:柯亭,一名千秋亭,又名高迁亭。《会稽记》云:汉议郎蔡邕避难宿於此亭,仰观椽竹,知有奇响,因取为笛,果有异声。

  又曰:润州覆舟山有阆风亭。

  《襄江记》:岘山亭在襄阳县东一十里,今基迹尚存。

  《两京新记》曰:西京苑内有望云亭、鞠场亭、柳园亭、真兴亭、神皋亭、园桃亭、临渭亭、永泰亭。南昌园园北,昌国亭、流杯亭、青门亭,邵平种瓜之所也。

  又曰:东京上阳宫有曜掌亭、九州亭。

  又曰:东都苑内有金谷亭、凝碧池。

  《建安记》曰:止马亭在飞蝯岭口,马之登降於此止息,故名之。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二百六十三 ◎职官部六十一

    ○别驾 应劭《汉官仪》曰: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秩皆百石。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诏赐车盖特高一尺别驾主簿车,缇䌷屏星於轼前,以彰有德。 《东观汉记》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二 ◎职官部六十

    ○良太守下 《北史》曰:西魏裴侠,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惟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一 ◎职官部五十九

    ○良太守中 《魏略》曰:颜斐字文林。为京兆太守。到官,乃令属县整阡陌,树桑果。又是时人多无车牛。斐课人以闲月取车材,使转相教作车。又课民无牛者命畜猪,贵时卖以买牛。始人以为烦。一二年间,家家有丁车、大..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 ◎职官部五十八

    ○良太守上 《汉书》曰:黄霸,字次公,淮阳人也。为颍川太守,咸称神明,奸人去入他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是时凤皇神雀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天子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养视..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九 ◎职官部五十七

    ○太守 《论语》子路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善人居中不践迹,不入室也。此人为政不能早有成功,百年乃能无残暴之人。) 《史记》曰: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官皆至..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八 ◎职官部五十六

    ○良刺史下 《唐书》曰:姜谟拜秦州刺史。高祖谓曰:"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凉州之路,近为荒梗,宜弘方略,有以静之。"谟至州,抚以恩信,州人相谓曰:"吾辈复见太平官府矣。"盗贼悉来归首..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七 ◎职官部五十五

    ○良刺史中 《后魏书》曰:李崇为扬州刺史。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二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经..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六 ◎职官部五十四

    ○良刺史上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治有绩,汉宣诏赐车特高一尺,别驾主簿,缇䌷屏泥于载前,以彰有德也。 又曰:朱博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博驻车决遣,四五百..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五 ◎职官部五十三

    ○刺史下 《隋书》曰:杨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於是出拜蒲州刺史。 又曰:高励拜楚州刺史,吏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伍子胥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励叹曰:..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四 ◎职官部五十二

    ○刺史上 《汉书》曰:监察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刺史,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郡,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又曰:刺史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三 ◎职官部五十一

    ○内史 《史记》曰:汲黯,字长孺。公孙弘为相,乃上言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汉书》曰:倪宽迁右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表奏开六辅渠,(六辅谓..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二 ◎职官部五十

    ○尹 《春秋传》曰: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尹,正也。) 《汉书》曰: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张晏曰:地高曰京。《左传》曰:"莫之与京。"十亿曰兆。..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一 ◎职官部四十九

    ○都督 《晋书》曰:杜预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南土美而谣之曰:"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又曰:陶侃为都督荆、雍、益、梁四州诸军事。是时荆州大饥,百姓多饥死。侃至秋熟辄籴,至饥复价粜之,士庶欢悦。咸..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 ◎职官部四十八

    ○司隶校尉 《通典》曰:司隶,周官也。掌五隶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五隶,谓罪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也。物谓衣服、兵器之属。)帅其民而捕其盗贼。 《汉书》曰:诸葛丰为司隶校尉,无所回避,京师为之语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九 ◎职官部四十七

    ○从事中郎 《魏志》曰:韩嵩,字德高,义阳人。少好学,贫不改操。知世将乱,不应三公之命,与同好数人隐居於郦西山中。黄巾起,嵩避难南方,刘表逼以为从事中郎。 《吴志》曰: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八 ◎职官部四十六

    ○王师 《汉书》曰:王式,字翁思,东平人。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无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七 ◎职官部四十五

    ○太子率更令 《六典》曰:率更令之职,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刻漏之政令。凡皇太子释奠於先圣先师,讲学齿胄,皆总其仪注,而为之导引。若皇太子备礼出入,乘轺车,位亚家令焉。 《汉书》曰:颜师古注曰:"掌知..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六 ◎职官部四十四

    ○太子左右赞善大夫 《六典》曰:左赞善大夫,掌翊赞太子以规讽也。皇太子出入动静,苟非其德义,则必陈古以箴焉。右赞善大夫,掌如其左。凡皇太子朝,宫臣则列於右阶之下。 《唐书》曰:贞元十六年,以山人崔芊为右..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五 ◎职官部四十三

    ○太子宾客 《六典》曰:太子宾客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而先后焉。凡皇太子有宾客宴会,则为之上齿。 《汉书》曰: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致商山四皓,以为宾客。又孝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以使通宾客,则其义..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四 ◎职官部四十二

    ○太子太师 《六典》曰:太子三师,以道德辅教太子者也,止於动静、起居、言语、视听,皆有以师焉。 《礼记·文王世子》曰: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出..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