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五百七 ◎逸民部七

2025-09-27 12:18 太平御览
○逸民七

  皇甫士安《高士传》曰:荷蕢者,卫人也。避乱不仕,自匿姓名。孔子击磬于卫,乃荷蕢而过孔氏之门,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硁硁乎莫已知,期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孔子闻之,曰:"果哉,蔑之难矣!"

  又曰:石门守者,鲁人也。亦避世不仕,自隐。又名为鲁守石门,主晨夜开闭之。子路从孔子入石门而宿,问之路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遂讥孔子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时人贤焉。

  又曰:东郭顺子者,魏人也。脩道守真。田子方师事之,而为魏文侯师友。侍坐於文侯,数称溪工。文侯曰:"溪工子师耶?"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无择称之。"文侯曰:"然则子无师耶?"子方曰:"有。"文侯曰:"子师谁?"子方曰:"东郭顺子也。"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子方曰:"其为人也,直情而容物。物无道,则正容以悟之,使人意也消。无择何也以称之!"子方出,文侯曰:"远哉,全德之君子!始吾以圣智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吾闻子方之师,形解而不敢动,口钳而不知言语,所学真士梗耳。夫魏,真为居累矣。"

  又曰:壶丘子林者,郑人也。道德甚优,列御寇师事之。

  又曰:列御寇者,郑人也,隐居不仕。郑穆公时,子阳为相,专任刑。列御寇乃绝迹穷巷,面有饥色。或告子阳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不好士乎?"子阳闻而悟,使官载粟数十乘以与之。御寇出见使,再拜而辞之。入见其妻,妻怃心而怒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乐。今子之妻子有饥色,君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非命也哉?"御寇笑曰:"君非自知而遗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至於其罪我也,又必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居一年,郑人杀子阳,其党皆死,御寇安然独全。终身不仕。著书八篇,言道家之意,号曰《列子》。

  又曰:段干木者,晋人也。少贫目贱,心志不遂,乃怡清节,游西河,师事卜子夏。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等居於魏,皆为将,惟干木守道不仕。魏文侯就造其门,段干木逾墙而避之。文侯尊以客礼,出过其庐而轼。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君轼其庐,不以甚乎?"文侯曰:"段干木不趋势利,隐处乎穷巷,声驰千里,敢不轼乎?"文侯以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又曰:公仪潜,鲁人。与子思为友。穆公因子思而致命,欲以为相。子思曰:"公仪子逾所以不至也,君若饥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饮水,伋亦愿在下风。如以高官厚禄为钓饵,而无信用之心,公仪子智若鱼者可也。不尔,则不逾君之庭。且臣不佞,又不能为君操竿下钓,以伤守节之士。"潜竟终身不屈。

  又曰:王斗,齐人也。脩道不仕,与颜歜并时。曾造齐宣王门,欲见宣王。宣王使谒者延斗入,斗曰:"趋见王为好势,趋见斗为好士,於王何如?"谒者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王趋而迎之於门,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社稷,愿闻先生直言正谏。"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之爱尺之縠。"王曰:"何谓?"斗曰:"王使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国,非左右便辟则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之縠也。"王乃谢曰:"寡人有罪於国家矣。"於是举士五人,任之以官。齐国大治,王斗之力也。

  又曰:黔娄先生者,齐人也。修身清节,不求进诸侯。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锺,欲以为相。辞不受。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以为卿,又不就。著书四篇,言道家之务,号曰《黔娄子》。终身不屈,以寿终。

  又曰:原宪居环堵之室,瓮牖桑枢,上漏下湿,缊衣无表,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坐而弹琴。子贡相卫,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闾,巷不容轩,来见宪。宪韦冠杖藜而出,应门,正冠则缨绝,敛衽则肘见,纳履则踵决。子贡曰:"嘻!先生何病也?"宪笑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若夫仁义之慝,车马之饰,宪不忍为。"子贡逡巡,面有惭色,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又曰:曾参字子羽。鲁哀公致邑焉,参辞不受,曰:"吾闻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不我骄,我岂无畏乎?"

  又曰:陈仲子,齐人。其兄戴为齐卿,食禄万锺。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於於陵,自谓於陵子。仲穷,不苟求不义之食。遭岁饥,乏粮三日,乃匍匐而食井上李实之虫者,三咽而食视。身自织屦,妻擘泸以易衣食。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遣持金百镒至於陵,聘仲子。仲子入谓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於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结驷连骑,所安不过一肉,而怀楚国之忧,竟可乎?"於是谢使者。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园。

  又曰:披裘公者,吴人。延陵季子出游,见道中有遗金,顾而睹公曰:"取彼金。"公投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处之高而视之卑?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季子大惊,既谢而问姓名。公曰:"子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名哉!"

  又曰: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奢子员士将奔吴,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人购员甚急。自恐不脱,见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剑以与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不受,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爵执珪,金千镒,吾尚不取,何用剑为?"不受而别,莫知其谁。员至吴为相,求丈人不能得,每食辄祭之,曰:"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其惟江上丈人乎?"

  又曰:渔父者,楚人也。见楚乱,乃匿名隐钓於江滨。楚顷襄王时,屈原为三闾大夫,名显於诸侯。为上官靳尚所谮,王怒,迁之江滨,被发行吟於泽畔。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於斯?"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不凝滞於万物,故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扬其波,汩其泥?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歠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自令放焉?"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可以濯吾足。"遂去,深自闭匿,人莫知焉。

  又曰:河上丈人者,不知何国人也。明老子之术,自匿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故世号曰河上丈人。当战国之末,诸侯交争,驰说之士咸以权势相倾,惟丈人隐身脩道,老而不亏,专业於安期先生,为道家之宗焉。

  又曰:乐臣公者,宋人也。其先宋公族,其后别从赵赵其族乐毅显名於诸侯,而臣公独好黄老,恬静不仕。及赵为秦昭王灭,臣公东之齐,以《老子》显名,齐人尊之,号称贤师。赵人田叔等皆师事之。

  又曰:盖公者,齐之胶西人也。明《老子》,师事乐臣公。楚汉之起,齐人争往于世主,惟盖公独遁居不仕。及汉定天下,曹参为齐相,延问诸儒数百人,何以治齐。人人各殊,参不知所从。盖公善黄老,乃使人厚币聘之。公为言治道贵清净则民定,遂推此为类,为参言之。参悦,乃避正堂舍之,师事焉。齐果大治。及参入相汉,导盖公之道,故天下歌之。盖公虽为参师,然未尝仕,以终寿。

  又曰: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角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脩道洁已,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之,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也。

  又曰:黄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乱,自隐姓名,时人莫能知者。初,张良易姓为张,自匿下邳,步游沂水圯上,与黄石公相遇,衣褐衣而老,坠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取履!"良素不知,乍愕然,欲殴之。为其老也,强忍下取履,因跪进焉。公笑以足受而去。良殊惊。公行里许,还,谓良曰:"孺子可教也。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良愈怪之,复跪曰:"诺。"五日平旦,良往,公怒曰:"与老人期,何后也?后五日早会!"良鸡鸣往,公又先在,怒曰:"何后?复五日早会!"良夜半往,有顷,公亦至,喜曰:"当如是。"乃出一篇书与良,曰:"读是,则为王者师。后十二年,孺子见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遂去不见。良旦视其书,乃是《太公兵法》。良异之,因讲习以说他人,莫能用。后与沛公遇於陈留,沛公用其言,辄有功。后十三年,从高祖过济北穀城山下,得黄石公,良乃宝祠之。及良死,与石并葬焉。

  又曰:鲁二征士者,皆鲁人也。高祖定天下,即皇帝位,博士叔孙通白征鲁诸儒三十馀人,欲定汉仪礼。二士独不肯,骂通曰:"天下初定,死伤者未起,而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百年之德而后可举。吾不忍为公所为也。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也。公往矣,无污我!"通不敢致而去。

  又曰:安期先生者,琅琊人。受学河上丈人,卖药海边,老而不仕。时人谓之千岁公。秦始皇东游,请与语三夜,赐金璧,值数千万。出,置阜乡亭而去,赤玉舄为报,留书与始皇曰:"后数十年,求我於蓬莱山下。"及秦败,安期先生与其友蒯通同往见项羽。羽欲封之,卒不肯受。(见《列仙传》。)

  又曰:东郭先生者,与其友梁石君俱修道,隐居不仕。曹参为齐相,尊礼士。范阳人蒯通为参客,入见参曰:"妇人有夫死三日嫁者,有幽居守寡不出门者,足下即欲求妇,何取?"参曰:"取不嫁者。"通曰:"然则求臣亦由是也。彼东郭先生、梁石君,齐之隽士也。今隐,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愿足下礼之。"遂致礼聘,二人终不仕。齐人美焉。

  又曰:田何字子庄,齐人也。自孔子授《易》,世传至何。及秦焚学,以《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焚。故何传之不绝。汉兴,何以齐诸田徙社,故号曰社田生。以《易》受弟子东武王仲、洛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梁项生等,皆显当世。惠帝时,何年老家贫,守道不仕,帝亲幸其庐。以受业。终为《易》者宗。

  又曰:王生者,汉文景时人也。善为黄老,退居不仕,与南阳张释之交。当时释之为公车令,太子与梁王共入朝,不下司马门。释之劾奏太子不敬。文帝善之,迁至廷尉,及文帝崩,太子代立为帝,是谓景帝。释之惧,称病欲去。用王生计,乃见上谢之,景帝不过也。王生平常与释之及公卿会庭中立,生袜解,顾谓释之,前跪而系之。既退,或让生曰:"独奈何辱张廷尉,使跪系袜乎?"生曰:"吾年老,老且贱矣。自度终无益张廷尉。廷尉方为天下名臣,吾岂敢耻廷尉使系袜乎?欲重之。"诸公闻之,皆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五百七十一 ◎乐部九

    ○歌二 《家语》曰:孔子厄於匡,谓子路曰:"汝歌,予和汝。"子路弹剑,孔子和之。曲终,匡人解甲。 又曰:孔子相鲁,齐人患其将霸,欲败其政,乃选好女子八十人,衣以文锦而舞容玑,及文马四十。季桓子受女乐,君臣..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七十 ◎乐部八

    ○歌一 《释名》曰:人声曰歌。歌,柯也。以声吟咏有上下,如草木有柯叶。充言歌声如柯也。 《尔雅》曰:曰:徒歌谓之谣。 《尚书》曰: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用庶尹公谐,故作歌以戒之,安不忘危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九 ◎乐部七

    ○优倡 《春秋元命包》曰:翼星主南宫之羽仪,文物声明之所丰茂,为乐库,为天倡,先王以宾於四门而列天庭之卫,主俳倡,近太微而尊。 《家语》曰:鲁定公与齐侯会於夹谷,孔子摄相事。齐奏宫中之乐,优倡侏儒戏於前..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八 ◎乐部六

    ○宴乐 《乐志》曰:《寿阳》乐,宋南平穆王为豫州刺史所作也。杨叛儿,齐隆昌时,有杨旻母为师巫,旻小随母入宫,及长,为后所幸。童谣曰:"杨婆儿,共戏来。"语讹为"叛儿"。《西乌飞》,宋州刺史沈攸之举兵思归,..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七 ◎乐部五

    ○鼓吹乐 《乐志》曰:何承天云:鼓吹盖短箫饶歌,军乐也。黄帝使歧伯所作,以扬德建武。汉曲有:《朱鹭》、《思悲》、《艾如张》、《上之回》、《拥离》、《战城南》、《巫嵩》、《上陵》、《将进酒》、《君马黄》..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六 ◎乐部四

    ○历代乐 《吕氏春秋》曰: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投犹蹀也。)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五 ◎乐部三

    ○雅乐下 《国语》曰:夫琴瑟尚宫,锺尚羽,石尚角。大不逾宫,细不过羽,故乐器重者从细,轻者从大。尾丝尚商,匏竹尚徵,革木一声。吕以和乐,律以平声。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土以赞之,..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四 ◎乐部二

    ○雅乐中 《传》曰:吴季札来聘,请观於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也,犹未也,(犹有商纣,未尽善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哉!忧而不困者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三 ◎乐部一

    ○雅乐上 《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书》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胄子,国子也。古者司乐以教国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二 ◎礼仪部四十一

    ○谥 《释名》曰:古者诸侯薨时,天子论行以赐谥。惟王者无上,故於南郊称天以谥之。当春秋时,周室卑微,臣谥其父,故诸侯之谥多不以实也。 《周礼》曰:太师,凡大丧,帅其瞽而廞,作柩谥。(郑玄注曰:廞,兴也。..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一 ◎礼仪部四十

    ○吊 《周礼·丧祝》曰:王吊,则与巫前。(郑司农注云:丧祝与巫以桃茢执戈在王前。) 又《司巫》曰:男巫,王吊则与祝前。女巫,后吊则与祝前。(女巫与祝前,后如王之礼。) 又《太仆》曰:太仆掌三公孤卿之吊劳,(王..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六十 ◎礼仪部三十九

    ○冢墓四 《礼论》曰:问:"君将临墓,主人先以除身无服。将若不哭,主人当哭否?"贺循答之云:"凡君臣民,皆须先君哭,礼也。此祭君宜哭,则主人不敢以哭烦君耳。" 又曰:问:"墓中有何面为上?"荀纳以为缘生奉终,..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五十九 ◎礼仪部三十八

    ○冢墓三 《三秦记》曰:昭帝母钩弋夫人居甘泉宫,三年不反,遂死。即葬之,以千人营葬,故有千人葬,名曰"思合墓"。 徐广《晋记》曰:关中发汉杜霸二陵、薄太后棺,面如生矣。 《吴录》曰:范慎字子敬,在武昌自造..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五十八 ◎礼仪部三十七

    ○冢墓二 《宋书》曰:王玄谟从弟玄象,位下邳太守。好发冢,地无完椁。时人间垣内有小冢,坟上殆平。每朝日初升,见一女子立冢上,近视则亡。或以告玄象,便命发之。有一棺尚全,有金蚕铜人以百数。剖棺,见一女子..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五十七 ◎礼仪部三十六

    ○冢墓一 《说文》曰:冢,高坟也。垄,丘也。墓,兆域也。 《释名》曰:冢,肿也。像山顶之高者肿起也。墓,孝子思慕之处也。丘陵像其形也。 《书》曰:武王克商,封比干之墓。 《周礼》曰:大司徒以本俗六安万民。..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五十六 ◎礼仪部三十五

    ○葬送四 《吴越春秋》曰:早平门外麋湖西城者,麋王城也。与越王遥战,越王杀麋王,麋王无头,骑马还武里,乃死,因留葬武里城中。以午日死,至今武里午日不举火。 又曰:吴王阖闾有子女怨王,乃自杀。阖闾痛之甚,..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五十五 ◎礼仪部三十四

    ○葬送三 《晋中兴书》曰:东海王越妃裴氏,痛越棺柩被焚,乃招魂,葬越於丹徒。中宗以为非礼,下诏曰:"夫冢以藏形,庙以安神。今世招魂葬者,是埋神也。其禁之。" 《后魏书》曰:韩延字显宗,为虎牢镇将。初,延曾..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五十四 ◎礼仪部三十三

    ○葬送二 《东观汉记》曰:邓弘薨,有司复请加谥曰昭成君。发五校轻车骑士为陈,至葬所。所施皆如霍光故事。皇太后皆曰门生,挽送。 谢承《后汉书》曰:邓晨尚世祖姊新野公主。主为王莽兵所害。及薨,诏备主官属法驾..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五十三 ◎礼仪部三十二

    ○葬送一 《易下·系》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衣之以薪而埋之於中野。)不封不树,丧其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尚书》曰:周公在丰,(致政,老在丰也。)将没,欲葬成周。周公薨..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 卷五百五十二 ◎礼仪部三十一

    ○椁 《周礼·地官·闾师》曰:凡庶民不树者不椁。 《礼记·檀弓上》曰:子游曰:"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 《礼记·..

    0 太平御览 2025-09-2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