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五百四十三 ◎礼仪部二十二

2025-09-27 15:15 太平御览
○揖

  《周礼·夏官》曰:司士摈:(诏王出揖公卿大夫以下朝者。)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特揖,一一揖之,旅,众也。大夫爵同者,众揖之。公及孤卿大夫始入门右,皆北面东上,王揖之,乃就位。三揖者,士有上、中、下,王揖之,皆逡巡趋复位。)

  又《秋官》曰: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出接宾曰摈,入赞礼曰相。以诏者,以礼告生。)

  又《秋官》曰:司仪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谓王既祀方明,诸侯上介皆奉其君之旗,置于宫。乃诏王升坛,诸侯皆就其旗而立。王揖之者,定其位也。庶姓,无亲者也。土揖,推手小下之也。异姓婚姻举之。)

  《礼记·曲礼上》曰:揖人必违其位。(郑玄注曰:礼以变为敬也。)

  又《仲尼燕居》曰: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悬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

  又《表记》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乱也。

  《穀梁传·昭公》曰:夹谷之会,孔子相焉。两君就坛,两相相揖。齐人鼓噪而起,欲执鲁君,孔子历阶而上,不尽一等而视,归乎齐侯。

  《左传·襄公》曰:齐庆封围高唐,弗克。(夙沙卫以叛,故围之。)冬十一月,齐侯围之。见卫在城上,号之乃下。(卫下与齐侯语。)问守备焉,以无备告。揖之,乃登。(齐侯以卫告诚,揖而礼之,欲生之也。卫志于战死,故不顺齐侯之揖而还登城。)

  又《襄公》曰:卫侯入,书曰:"复归国。"纳之也。大夫逆于竟者,执其手而与之言。道逆者,自车揖之。逆于门者,颔之而已。(颔,摇其头。言衍骄心易生。)

  又《昭十二》曰: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

  又《哀上》曰:卫侯游于郊,子南仆。(子南,灵公子郢也。仆,御也。)公曰:"余无子,将妾。"不对。他日,又谓之。对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其改图。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三揖,卿大夫士。)

  《论语》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又《述而》曰: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对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娶於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汉书》曰:沛公至高阳,见郦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聚徒合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史记》曰: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汉书》曰:田蚡为丞相,中二千石皆拜谒,及黯独揖之。

  又曰:万章为京兆尹门下督,从尹至殿中。诸侯贵人争欲揖章,莫与尹言者。

  《后汉书》曰:崔骃上《四巡颂》,肃宗雅爱文章。自见骃《颂》后,帝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何得薄我?"遂揖入,为上客。

  《后汉·袁绍传》曰:董卓议欲废立,谓绍曰:"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主上,令愤毒,(毒,恨也。)董侯似可,今当立之。"绍曰:"今上富於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若公违礼任情,废嫡立庶,恐众议未安。"卓案剑叱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绍跪对曰:"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

  《汉官典职》曰:尚书丞郎见尚书,执板对揖,称曰"明公"。尚书郎见左右丞,对揖,无敬,称曰"左右君"。

  《晋阳秋》曰:晋文帝进号为王,太尉王祥独长揖。王谓祥曰:"今日然后知君见顾之重也。"

  《后魏书》曰:宗爱之任势也,威振四海。尝召百司於都坐,王公以下,望庭毕拜。高允独升阶。由此观之,汲长孺可卧见卫青,何抗礼之有?向之所谓风节者,得不谓此乎?

  《宋书·礼志》曰:汉世朝臣见三公,并拜。丞郎见八座,皆持板揖。事在《汉仪》。

  《南史》曰:袁宪,陈武帝作相,除司徒户曹。初谒,遂抗礼长揖。中书令王励谓宪曰:"卿何矫众,不拜录公?"宪曰:"於理不应致拜。"卫尉赵知礼曰:"袁生举止详中,故有陈汝之风。"

  《白虎通》曰:朝礼奈何?君出居内门之外,天子揖,诸侯持揖,卿大夫膝下至地。天子将揖,三公面揖,卿略揖。大夫士所以不拜何?为其屈尊者。

  《说文》曰:揖,让也。一曰:手着胸曰揖。

  《风土记》曰:越俗定交有礼,皆于大树下封坛,祭以白犬,咒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

  《文士传》曰:赵壹郡举计吏,至京辇。是时袁阳为司徒,宿间其名,时延请之。壹入阁,揖而不拜。阳问曰:"尝闻下郡计吏见汉三公不为礼者乎?"壹曰:"昔郦食其,高阳白衣也,而揖高祖。今壹,关西男子,其揖汉三公,不亦可乎?"阳壮其言,接之甚厚。

  《列子》曰: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

  《尹文子》曰:越王勾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蛙,下车而揖之。

  袁淮《正论》曰:太祖破吕布,袁涣在军中,陈群父子见上拜,惟袁涣独高揖,不为礼。上严敬之。

  ○鐕

  挚虞《决略录要注》曰:小会殿就席,皆鐕头而后坐。鐕,头伏地也。欲起亦先鐕头。

  ○贺

  《周礼·春官上·宗伯》曰: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郑玄注曰:异姓,王婚姻甥舅也。)

  《礼记·玉藻》曰:有庆,非君赐不贺。(郑玄注曰:惟君赐为荣。)

  《左传·僖下》曰: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於暌,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蒍,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蒍贾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

  又《昭三》曰:叔弓如晋,贺虒祁也。(贺宫也。)游吉相郑伯以如晋,亦贺虒祁也。史赵见子大叔曰:"甚哉,其相蒙也!(蒙,欺也。)可吊也,而又贺之。"子太叔曰:"若何吊也?其非惟我贺,将天下实贺。"(言诸侯畏晋,非独郑。)

  《国语》曰:晋简子问于杜驰兹曰:"东方之士孰为愈?"(杜驰兹,东方人。为晋大夫者,盖吴人也。愈,贤也。)杜驰兹拜曰:"敢贺。"简子曰:"未应吾问,何贺乎?"对曰:"臣闻之,国家之将兴也,其君自以为不足;其亡也,若有馀。今主晋国之政,而问及小人,求乎贤人,吾是以贺。"

  《史记》曰: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中。豪杰吏闻令有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令诸吏曰:"不满千钱,坐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往,为谒曰:"贺钱千万。"实不挂一钱。

  《汉书》曰:田肯贺上曰:"甚善!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如淳曰:时山东人谓关中为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次以下兵于诸侯,譬犹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琊、即墨之饶,南有太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悬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也。"上曰:"善!"赐金五百斤。

  又曰:卢绾与高祖同里。绾亲与高祖亲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与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及家亲相爱也,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两家羊酒。

  《后汉书》曰:光武谓冯异曰:"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再拜贺曰:"此天命发于精神,心中动悸,大王慎重之性也。"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

  《东观汉记》曰:上传闻朱鲔破河内。有顷,寇恂檄至,上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诸将军贺,因上尊号。

  谢承《后汉书》曰:郑弘为临淮郡,两鹿随车。主簿拜贺曰:"闻三公轓尽作鹿,明府必为宰相。"弘果为太尉。

  《汉杂事》曰: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生,君道衰,故不贺。

  《魏志》曰:王粲为丞相掾,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司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

  《吴志》曰:顾雍迎母于吴。既至,孙策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庆焉。

  王隐《晋书》曰:泰始五年,龙见武库井中,车驾亲幸,有喜色。内外议,咸云:"当贺。"刘毅独表:"旧典无贺龙之礼。"诏报:政德未修,庆贺之事,宜详依典义。

  《晋中兴书》曰:武帝时,甘露降,公卿奏贺。诏曰:"三代盛隆,犹自戒勿休。况自顷悬象告变,盗贼充斥,百僚司牧,不能存职匪解。使道有寄,虽麟凤至,庆有馀矣。此道未弘,虽四灵在郊,吾犹惧然,何甘露之足贺?其停之。"

  《晋书·礼志》曰:永和二年,纳后,议贺不。王彪之议曰:"婚礼不乐不贺,《礼》之明文。《传》称子罕如晋,贺夫人,既无经文。又《礼》云:娶妇三日不举乐。明三日之后自当乐。至於不贺,无三日之断,恐三日之后,故无应贺之礼。"

  《会稽典录》曰:盛宪字孝章。尝出,逢一童,容貌非常。宪怪而问之,是鲁国孔融。融时年十馀岁。宪下车执融手,载以归舍,与融谈,知其不凡,便结为兄弟。因升堂见亲,宪自为寿以贺母。母曰:"何贺?"宪曰:"母昔有宪,宪今有弟。家国所赖,以是贺耳。"融果以英才炜艳冠世。

  《晏子》曰:景公探爵鷇,弱,故返之。晏子逡巡再拜,贺曰:"君有圣人之道矣。君探爵鷇,鷇弱,故反之。此圣人之道也。"

  《韩子》曰:晋孟献伯拜上卿,叔向往贺。门有御马,不食禾。向曰:"子无二舆,马不食禾,何也?"献曰:"吾观国人,尚有饥色,是以不秣马。班白者多以徒行,故不二舆。"向曰:"吾始贺子拜卿,今贺子之俭也。"

  《吕氏春秋》曰: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

  《新序》曰: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何为交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爱其里也。无所恃也。今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刘向《与子歆书》曰: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忧则恐惧,敬事则有善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二十周年结婚的祝福语

    1、在这么长时间之后,我喜欢看到你仍然彼此相爱。愿你有更多快乐的时刻。周年快乐!2、我觉得不是婚姻让我成长,而是你让我变得更加强大。这么多年以来,你总是默默的付出,在身后给我力量和鼓励。感谢不知道该从何..

    5 好句大全 2025-11-11
  • 第一回 悲太平會員懷舊 破寥寥社長貽書

    凡讀過世界地理同歷史的,都曉得有個亞美利加的地方。至于亞美利加獨立戰爭一事,連孩子也曉得是驚天動地;應該時時記得,永遠不忘的。今且不說,單說那獨立戰爭時,合衆國中,有一個麥烈蘭國,其首府名曰拔爾祛摩,..

    30 月界旅行 2025-10-17
  • 一~二十

    一、赶牛人与山母很久以前,一个赶牛人载满了盐腌的鲭鱼准备去山村里卖,结果却在半道上碰见了山母。山母对赶牛人说:赶牛人,给我一条盐腌鲭鱼!赶牛人无奈,只得从牛背上抽出一条鱼给山母,然后慌忙逃走了。但是山..

    25 日本昔话 2025-10-16
  • 卷四十三 相和歌辞十八

    ○楚调曲下 晋·陆机 一曰《婕妤怨》。《汉书》曰:孝成班婕妤,初入宫为少使,俄而大幸,为婕妤,居增成舍。自鸿嘉后,帝稍隆内宠,婕妤进侍者李平,平得幸,立为婕妤,赐姓卫,所谓卫婕妤也。其后赵飞燕姊弟亦从微..

    28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二十二 横吹曲辞二

    ○汉横吹曲二 唐·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

    33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二十 鼓吹曲辞五

    ○齐随王鼓吹曲(谢朓) (齐永明八年,谢朓奉镇西随王教於荆州道中作:一曰《元会曲》,二曰《郊祀曲》,三曰《钧天曲》,四曰《入朝曲》,五曰《出藩曲》,六曰《校猎曲》,七曰《从戎曲》,八曰《送远曲》,九曰..

    32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嘉祐集卷十五 杂文二十一首

    张益州画像记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

    31 嘉祐集 2025-10-12
  • 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孔纬 李克助 京都儒士 孟乙 振武角抵人 赵崇 韩偓 薛昌绪姜太师 康义诚 高季昌 沈尚书妻 杨蘧 袁继谦 帝羓----------------------------------------孔纬鲁国公孔纬入相后,言于甥侄曰:“吾顷任兵部侍郎,与王晋公..

    31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

    崔铉 王铎 李蠙 韦保衡 衲衣道人 路群卢弘正 毕諴 李师望高骈 韦宙 王氏子 刘蜕 皮日休 郭使君 李德权----------------------------------------崔铉崔铉,元略之子。京(“京”字原缺,据陈校本补)兆参军卢甚之死..

    28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

    李宗闵 冯宿 李回 周复 杨希古 刘禹锡 催阵使 李群玉温庭筠 苗耽 裴勋 邓敞----------------------------------------李宗闵李德裕在维扬,李宗闵在湖州,拜宾客分司。德裕大惧,遣专使,厚致信好,宗闵不受,取路江..

    3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

    高逞 吕元膺 王锷 江西驿官 王仲舒 周愿 张荐 莲花漏 唐衢 脂粉钱韦执谊 李光颜 李益 吴武陵 韦乾度 赵宗儒 席夔 刘禹锡 滕迈----------------------------------------高逞高逞(陈校本“逞”作“郢”)为中书舍人..

    35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

    赵存 严震 卢杞 韦皋 陆畅 马畅 吴凑 袁傪 李勉 于公异邢君牙 张造 吕元膺 李章武 元稹 于頔 薛尚衍----------------------------------------赵存冯翊之东窟谷,有隐士赵存者,元和十四年,寿逾九十。服精术之药,..

    35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

    宇文融 歌舒翰 崔隐甫 萧嵩 陈怀卿 邹凤炽 高力士 王维史思明 豆谷 润州楼 丘为 裴佶 李抱贞 杨志坚----------------------------------------宇文融玄宗命宇文融为括田使,融方恣睢,稍不附己者,必加诬谮。密奏以..

    35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

    房光庭 崔思兢 崔湜 吕太一 许诫言 杜丰 修武县民 李元皛王琚 李适之 白履忠 夜明帘 班景倩 薛令之----------------------------------------房光庭房光庭为尚书郎,故人薛昭流放,而投光庭,光庭匿之。既败,御史陆..

    30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

    夏侯亶 王肃 李延实 李义琛 刘龙 裴玄智 度支郎 虞世南尉迟敬德 虞世基 来恒 欧阳询 许敬宗 元万顷 郭务静 唐临苏瑰李峤子 娄师德 李晦 宋之问 陆元方 陈希闵 李详----------------------------------------夏侯亶梁..

    31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

    灵应传----------------------------------------灵应传泾州之东二十里,有故薛举城,城之隅有善女湫,广袤数里,蒹葭丛翠,古木萧疏,其水湛然而碧,莫有测其浅深者,水族灵怪,往往见焉,乡人立祠于旁,曰“九娘子..

    4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

    谢小娥传 杨娼传 非烟传----------------------------------------谢小娥传 (李公佐撰)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

    31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

    东阳夜怪录----------------------------------------东阳夜怪录前进士王洙字学源,其先琅琊人,元和十三年春擢第。尝居邹鲁间名山习业。洙自云,前四年时,因随籍入贡,暮次荥阳逆旅。值彭城客秀才成自虚者,以家事..

    2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

    周秦行记 冥音录----------------------------------------周秦行记(牛僧孺撰)余真元中,举进士落第,归宛叶间。至伊阙南道鸣皋山下,将宿大安民舍。会暮,失道不至。更十余里,行一道甚易,夜月始出,忽闻有异气..

    34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

    莺莺传----------------------------------------莺莺传 (元稹撰)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从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

    31 太平广记 2025-10-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