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六百二十五 ◎治道部六

2025-09-28 15:22 太平御览
○贡赋上

  《家语》曰:哀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戾,则民寿矣。"

  又曰:子贡问於孔子曰:"昔者齐君问政於夫子,夫子曰:'政在节财';鲁君问政於夫子,夫子曰'政在谕臣';叶公问政於夫子,夫子曰:'政在悦近而来远'。三者之问一也,夫子应之不同。然则政有异端乎?"孔子曰:"各因其事也。齐君为国。奢于台榭,淫于苑囿,伎乐不懈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节财'。鲁君有三人,(孟叔、叔孙、季叔。)内比周以愚其君,外仇诸侯之宾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夫荆之地广而教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此三者,皆所以为政。"

  又曰:闵子骞为费宰,问政於孔子。孔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衔勒也。"子骞曰:"敢问古之政。"孔子曰:"古之政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内史掌王之八柄及叙事之法受纳访,以诏王听治。)以德为衔勒,以百官为辔,以刑罪为策,以万民为马,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失。善御马者正衔勒、齐辔策,善御民者一其德法,正其百官,刑不用而天下治。"

  又曰:子游问於孔子曰:"子亟言子产之惠,可得闻乎?"孔子曰:"惠在爱民而已。"子游曰:"爱民之谓德教,何翅於惠哉?"孔子曰:"夫子产者,犹众子之母也,食之弗能教也。"子游曰:"其事可言乎?"孔子曰:"子产以其乘车济冬涉者,尽爱而无教也。"

  又曰:孔子谓宓子贱曰:"子治单父,众悦,子何施而得之?"对曰:"不齐之治也。父恤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曰:"不齐,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节,人附矣,犹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贤於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而禀度焉,皆教不齐所以之之治道。"孔子叹曰:"其大者乃于此乎有矣。"

  又曰: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名也。)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五十异粮。)强弱异任,(谓力行之事,各从所任弱困也。)男女别涂。路不拾遗,器不雕伪,市不二价。(各如其货,不相欺诳。)为四寸棺,五寸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四方诸侯皆则焉。

  又曰:宓子贱者,仕鲁为单父宰,恐鲁君听谗,使己不得行其政,於是辞行。故请君之近吏二人与之俱至官,令二吏书。方书,辄掣其肘,书不善,则从而怒之。二吏患焉,辞请归鲁。宓子贱曰:"子之书不善,子归勉之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掣臣肘,书恶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所以去之而来也。"鲁君以问孔子。孔子曰:"宓不齐,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节而治单父,将以自试。意者,宓子以此谏乎?"公寤,太息曰:"此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乱宓子之政而责其善者数矣。微二吏,则寡人无以知过;微夫子,则寡人无由自寤。"遽发所爱之使告宓子曰:"自今以往,单父非鲁有也,从子之制。躬便於人者,子决之,五年一言其要。"宓子敬奉诏,遂得行其政。于是单父治焉。教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又曰:孔子兄之子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蔑而问之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亡者三:王事若聋,(聋宜为袭,言前后相因袭。)学焉得习,(言不得学习也。)是学不得明也;奉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道阙也。其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往过子贱,问如孔蔑。对曰:"自来仕,无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信明也;奉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益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若人犹是人也。)鲁无君子,于焉取斯。"

  《国语》曰:齐桓公亲逆管仲于郊而与之坐,问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居高台以自尊。)田狩毕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惟女是崇;九妃六嫔,(正适称妃。言九者,尊之如一,明其淫侈,非礼制也。姪娣之属皆称望嫔妇官也。)陈妾数百;(陈,列)食必梁肉,衣必文绣;戎士冻馁,戎车待游车之裂,戎士待陈妾之馀;(戎车,兵车。游车,游戏之车。裂,残也。)优笑在前,贤材在后。(优笑车倡非。)是以国家不日引,(引申。)不月长,(长,益。)恐宗社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敢问为此若何为治?"管子对曰:"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远绩以成名,(周官之先绩功也。言昭王虽有所阙,犹能世法文王武王之典,以成其功名也。)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合,会。叟,老。比,方。校,考也。谓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式,用也。权,平也。治正用民使平均相应。)比缀以度,(比其众寡。缀,连以。度,法也。)端本肇末;(端,等,肇,正也。谓先等其本以正其末。)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班,次。序,列。颠,等也。毛,发也。统,经也。言次列使长幼有序,以为治民之经纪也。)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参,三国也。郊以内也。伍,五也。鄙郊以外谓三分国都以为三军,五分其鄙以为五属。圣主谓若汤武。)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使四民各居其职,若公就官府,农就田野,所以成其事。)陵为之终,(以为葬地。)而慎用其六柄焉。"(柄本六柄,生、杀、贫、富、贵、贱。)

  又曰:齐桓公问管仲曰:"国安矣,吾欲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周礼》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今《管子》亦以五人为伍,而以三百人为卒。)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则难以速得志矣。君有攻伐之器,小国诸侯有守御之备,则难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於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寄政。"(事,戎事。隐,匿。寄,托也。匿军令托于国政,若有征伐,邻国不知。)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内政,国政。以治正以寄军令。)桓公曰:"善。"管子於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轨中一人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为立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良人,乡人,又为大夫也。)以为军令;(为军常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居则为轨,出则为伍,所谓寄政。)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小戎,兵车。此有司之所乘,故曰小戎。《诗》云:小戎伐收。古者戎车一乘步卒二十二人,令齐五十人。)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里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民为一军,五乡之师帅之。(五乡,每一军有五乡也。乡师乡也。万人为军,齐制也。周则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帅,长。)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春田曰蒐。振旅,整众也。《周礼》仲春教振旅,遂以蒐田。)秋以狝治兵。(秋田曰狝。《周礼》仲秋教治兵,遂以狝田也。)是故卒伍整於里,军旅整於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迁徒犹改正。)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恤,忧。)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畴,匹。)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致使以相救。)居同乐,行同和,(龢与和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也三万人,方行於天下,(方,横。)以诛无道,以屏周室,(屏,蕃。)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御,当。)

  又曰:晋文公元年春,属百官赋职任功,(属,会;赋,授也。授职事,任有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弃责,除宿责也。施,施德也。舍,舍禁也。分寡,分少财也。)救乏振滞,匡困资无,(救,救乏绝。振极淹滞之士。匡正困穷之人。资无,与无财。)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轻关,轻其税。易道,除盗贼。通商,利旅。宽农,宽其政不夺其时。)懋穑劝分,省用足财,(茂勉稼穑也。劝有分无也。省减国用。足财备凶年。)利器明德,以厚民性,(利,利器用。明,其德教。厚民性,厚其性情也。)举善授能,官方定物,(方,常。物,事。亡其常官,以定百事。)正名育类。(正名,正上下服位之名。育类,长育善类。)昭旧族,(昭明旧臣有功者之善。)爱亲戚,明贤良,(明,显。)尊贵宠,(国之贵臣尊礼之。)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旅,客。)友故旧。(故旧,公子时。)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旧十一姓,晋之旧族。近官,朝廷。)诸姬之良,掌其中官,(诸姬,同姓。中官,内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远官,县鄙。)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受公田。)庶人食力,(各由其力。)工商食官,(工,百工。商,商贾。《周礼》藏皆有贾人以知物贾。食官官禀之。)皂隶食职,(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食职,各以其职大小食禄也。)官宰食加。(官宰,家臣。加,大夫之加田也。《论语》原宪为之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阜,安。)

  《吕氏春秋》曰:吴起行,魏武侯自送之,绝河,谓吴起曰:"先生将何以治之西河?"对曰:"以忠,以信,以勇,以敢。"武侯曰:"四者足矣。请以四者恃先生。"

  又曰: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固劳,任人者固逸。"宓子则君子矣。

  又曰:使民无欲,上虽贤,不用失。无欲者,其视为天子与隶同,彭祖与殇子同。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三者不足劝。故人之欲多者,其可得用亦多也。人之欲少者,其可得用亦少也。无欲者,不可得而用之。善为上者,能令人得欲无穷,故人亦可得用而无穷。然欲不正,以治身则夭,以治国则亡。群狗相与居,皆静;投以炙鸡,则相与争,或折其骨,或绝其筋,争术在也。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争乐用也;弱国,令其民竞不用也。

  又曰:桀、纣以去之之道致之,罚虽重刑虽严,何益?大寒,民暖是利;热在上,民清是利走。故民无常处,见利则去。欲为天子者,民之所走不可不察。今之世至寒矣,至热矣,而民无走,聚则行钧也。(等于暴乱。)民无走则王者废矣,暴君幸矣,民绝望矣。

  《家语》曰: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其境,三称善。子贡执辔而问:"其善可得闻乎?"孔子曰:"吾入其境,田畴尽易,草莱甚辟,沟洫深浚。此恭敬以信,故其民尽力。入其邑,墉屋宅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而宽,故其民不偷也。至其庭甚清闲,诸不用命,此其言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也。以此观之,虽三称善,庸尽其美乎?"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六百六十三 ◎道部五

    ○地仙 《史记》曰:蓬莱、方丈、瀛州,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常有至者,诸仙及灵药宰缮。其物禽兽尽白,未至,望之如云。 《秘要经》曰: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 《抱朴子》曰:彭祖言天上多..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二 ◎道部四

    ○天仙 《天仙品》曰: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 《神仙众真戒经》曰:大方诸山,对会稽之东,上有天仙宫室,金玉杂为栋宇。 《金根经》曰:天阙上有层楼玉台,主众仙出入之所也。 《玉清刻石隐铭》..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一 ◎道部三

    ○真人下 《集仙录》曰:王母者,龟山金母也。西华至精之气,化而生金母,生而飞翔,处极阴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所居宫阙在舂山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楼十二,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蓬发虎齿,非西母之..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 ◎道部二

    ○真人上 《太上经》曰:太微天中,有二十四气混,黄杂聚结,有名无气,变化为真人。道之积成,托形立影,与时翱翔,有名无体,谓之真人。 《八素真经》曰:若精勤得道者,皆当书以蕊简,刻以琼文,位为上清左真公。..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九 ◎道部一

    ○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虚极之妙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者,妙本也,道冲而用之或似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天地之间,其由橐籥乎?玄牡之门是谓天地根。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八 ◎释部六

    ○戒律 《书》曰:武帝惑於佛教,朝贤多启求授戒。江革精信因果,而帝未知,谓革不奉佛法,乃赐革《觉意诗》五百字,又手敕革曰:"果报不可不信。"革因乞授菩萨戒。 又曰:陶弘景曾梦佛,授其菩萨记,云名为胜力菩萨..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七 ◎释部五

    ○经 《晋书》曰:姚兴如逍遥园,引沙门于澄玄堂,汤瀵摩罗什演佛经。罗什通辩夏言,寻览旧经,多有乖谬,不与胡本相应。兴与罗什及沙门僧肇、昙顺等八百人更出大品,罗什持胡本,兴执旧经,以相考校。其新文异旧者..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六 ◎释部四

    ○异僧下 《高僧传》曰: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也。幼以孝行见称,虽居家而奉戒清峻。王薨,便词位。乃深惟苦空,散离形器,行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博晓经藏而游方弘化,遍历诸国。以汉桓帝之初..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五 ◎释部三

    ○僧 《宋书》:僧道生。彭城人。幼而聪悟。年十五便能讲经。及长。有异解,立顿悟义。时人推服。元嘉十一年。卒於庐山。 又曰:徐湛之为南兖州刺史。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適。时有沙门释休善属文。湛之与之甚厚。孝武..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四 ◎释部二

    ○奉佛 袁弘《后汉纪》曰:楚王英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喜黄老,修浮图祠。八年,上临辟雍,礼毕,诏天下死罪得以缣赎罪。英遣郎中令诣彭城曰:"臣托在藩蔽,尾馛率先天下,过恶素积。喜闻大恩,谨奉黄缣二十五匹,..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三 ◎释部一

    ○叙佛 《汉书》曰: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棺苌耆山,得休王屠祭天金人。颜师古注曰:作金人以为天神之主而祭之,即今佛象,是其遗法也。 《后汉书》曰:浮图者,佛图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佛者,汉言觉也,将..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二 ◎刑法部十八

    ○赦 《易》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书》曰:眚灾肆赦。(眚,过;灾,害;肆,缓。言大过害当缓赦之。)又曰: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刑疑赦从罚,罚疑赦从免,其当伺察,能得其礼。) 《..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一 ◎刑法部十七

    ○除名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胡毋崇为永康令,多授货赂,政治苛暴,诏都街顿辈筳百,除名为民。 《隋书》曰:贺若敦被除名,每出怨言。晋公护徵还,令自煞。临刑,呼子弼,谓曰:"吾欲必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 ◎刑法部十六

    ○杖 《尚书·尧典》曰:朴作教刑。(朴,槚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 《礼记·学记》曰:槚楚二物,收其威也。 《家语》曰:舜之事父,小杖则授,大杖则走。 《后汉记》曰:明帝时政事严峻,九卿皆鞭杖。左雄上言:..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九 ◎刑法部十五

    ○髡 《周礼·秋官上·掌戮》曰:髡者使守积。(郑司农曰:髡当为完,谓但居作三年,不亏其体者也。五刑之中,而髡丈必王之同族不割者。宫之为剪伤其类,髡仍似守续也。) 《后汉书》曰:邓骘子侍中凤,尝与尚书郎张龛..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八 ◎刑法部十四

    ○黥 《尚书·吕刑》曰:墨辟疑赦,其罚百鍰。(孔安国曰: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疑则赦从罚。六两日鍰。鍰,黄铁也。) 《尚书刑德放》曰:涿鹿者竿人颡也;黥者,马羁竿却舒也。(郑玄曰:涿鹿黥,箸先次刀笠伤人,墨..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七 ◎刑法部十三

    ○煞 《释名》曰:煞,窜也。埋之使不复见也。 《周礼·秋官上》曰:掌戮掌斩煞贼,谍而搏之。(斩以铁钺,若今要斩也。煞以刃刀,若今弃市也。谍为奸寇,反闻者斩之,小者煞之。)凡史其亲者焚之,煞王之亲者辜之。(..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六 ◎刑部十二

    ○斩 《释名》曰:斩,暂也。暂加兵即断也。 《周书》曰:武王使尚父以士卒驰,商师大崩,商辛乃内登于鹿台之上自燔,王崩于火。武王先入,乃射三发,而后下车,击之以轻吕,(剑名也。)斩之黄钺,悬诸大白旗。乃適二..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五 ◎刑法部十一

    ○象刑 《尚书大传》曰:唐虞象刑而民不敢犯,苗民用刑而民兴相渐。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纯,(纯,绿者。时人尚德义,犯刑者但易衣服,自为大耻。)中则杂屦,(屦,履也。)下刑墨幪,(幪,中也。使以下得冠饰。幪音..

    1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四 ◎刑法部十

    ○械 《易·蒙卦》曰: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又《噬嗑》曰:初九,屦校灭趾,无咎。(校者,以木绞者也,即械也。校者取其通名也。) 《传》曰:郤犨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之,(梏,械也。)与其父母妻子同一辕。(系之本..

    2 太平御览 2025-09-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