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近百年史 / 陈恭禄

第十二章 瓜分之警

2025-04-16 13:22 中国近百年史

国际形势 三国干涉还辽,各有政治作用,疆吏竟欲利用俄国为我击日,酬以土地权利。俄固不肯无故作战,对于中国则谋多得权利,中、日议订还辽条约,日使要求不得割让于他国,俄使闻而反对,不啻视为势力范围地矣。中国于战败后,不肯变法自强,朝臣疆吏唯欲结援强国,以致谣言蜂起。英使欧格讷归国,论及国际形势曰:昨一电曰德欲占舟山,今一电曰俄欲借旅顺。由是推之,明日法欲占广西,又明日,俄欲占东三省,许之乎?抑拒之也。今中国危亡已见端矣,各国聚谋,而中国仍熟睡未醒,何耶?其言发于订约后六月,可谓警切之至。三国自谓有功于中国,索酬原在意料之中,其先争揽者则为借款。

三次借债 外债始于同治初年,政府购买军舰,款项不敷,承办者乃向英商借贷。顾款少期短,无足轻重,后遇战事亦曾借外款,中、日战前,偿还几尽,战起借款约四千万两。《马关条约》载明赔款二万万两,还辽代价三千万两,而政府收入年凡八千万两,唯有迫而借债。俄请向其借款,法、德亦有要求。总署接受俄请,俄主俄、法银行承借,摈弃德国,其政策则二国合作,巩固其政治地位,并多求权利也。英、德二使迭有陈说,均无效果,借款共四万万法郎,利息四厘,三十六年还清,以关税为担保品,并附有条件。其用意则欲干涉海关也。四万万法郎,合银一万万两;付赔款八千万两,余款无几。二次赔款仍须借贷,英、德商人提出条件,法使亦欲承揽,英使闻之至总署争论,法使忽改前言,乃再与英、德银行磋商。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春,合同成立。中国借款一千六百万镑,年息五厘,三十六年还清,以关税为担保,期内不得改变海关行政,英国借以保障其利益也。

英、德借款合银一万万两,以折扣佣费之故,偿清赔款尚少六七千万,明年,先向英、德银行磋商,然无抵项,未有所成。会德强据胶州湾,国际上之形势剧变,列强各谋扩张势力,要求借款。俄国条件严酷,倘予承认,不啻为其保护国矣。英国条件亦苛,并请开放大连,俄使闻而警告李鸿章。总署以为向英借款,较有利益,商定草约。俄使乃至总署争论,咆哮恫吓,无所不用其极。英使继至,发言亦悍。法使又拦阻借款。俄外交部复来电警告,总署无法应付,声称取消借款。英国竟因此事,要求利益:一、中国不割让扬子江流域于他国;二、开放内河;三、开放南宁、湘潭。总署迫而许之,赔款到期仍须偿付,乃向英、德银行磋商,盖商人借款,俄不反对也。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合同成立。中国借款一千六百万镑,年息四厘半,四十五年还清,担保品为关税,苏州、松沪、浙江东部、九江之厘金,及湖北、安徽之盐税,后二者指定五百万两,归总税务司兼管。海关行政于借款期内,不得更改。

法国新得之利益 借款引起争论,三国索酬,几致瓜分之祸,先得利益者,当为法国,法国干涉还辽,要求改定中、越边界,中国让与澜沧江上流猛乌、乌得,其地本归江洪,曾许英国不割让于他国者。总署大臣不知其详,即应法请,条约将成,英使拦阻无效,忿然而去。二国又订商约,中国开放思茅、河口(代替蛮耗)、龙州、蒙自,土货减税四成,将来开采云南、广西、广东之矿,先向法商矿师商办,并许安南铁路展至中国,俄而法使要求铁路直达龙州。明年(一八九六)夏,总署许之,由是外人得于国内建筑铁路,法国实为倡首。其政府尤重视开矿,据李鸿章书,奕劻许其开采。英以法得利益,亦提出要求,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总署许之。法使再至总署吵闹,要求筑路开矿,及不租借琼州于他国。大臣与之辩论,即攘臂拍案,出语讥讪。总署让步,一一许之,其能成功者,颇得俄使及李鸿章之助。

中东铁路交涉 俄、法为同盟国,互相援助,求得利益。俄筑西伯利亚铁路,欲经中国,直达海参崴。中、日战后,俄报倡言铁路直达黄海,公使许景澄电称其执政大臣有此意,乃竟不待同意,派员入境勘查路线,二十二年(一八九六)春,调查完毕提出要求,总署弗应。会俄皇举行加冕礼,德宗派李鸿章为头等出使大臣赴俄道贺,俄遣军舰迎之,及抵俄京与财相微德相见。微德督办西伯利亚铁路,主张日本还辽,政治上颇有势力,要求中国许俄筑路,经过北满,则日患可抒。倘不许俄公司承办,俄即不能再助中国,俄皇亦以为言。朝臣疆吏方欲结援强国,朝廷未有异议,二国签定密约,共同防御日本,期为十五年。中国许俄筑路,经过黑龙江、吉林,归道胜银行承办。银行系西伯利亚铁路局主办,所谓商办者,徒有虚名。俄而合同成立,铁路照俄成例办理,股票只许华、俄商民购买,开车八十年后无条件归还中国,三十六年后亦许其赎回。更据公司章程,公司受俄财政部之管理与监督,自设警察,开采矿产,并免费运输俄军。论者谓为财政部之分局,实有所见。

对英之让步 中、日战前,中、英邦交较为亲善,战后俄、法之势力大张,及中国割让江洪,英使出而拦阻不得。总署多所顾忌,乃应英请,磋商让地,久无所成,更要求开放西江,总署允许开放,不愿让与土地。而英外部要求二者,且提出之商埠太多,交涉经年,未有进展。英使窦纳乐,尝至拂衣而起,总署让步许之,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春,条约成立,一称《缅约》,中国割让土地,并许将来筑路与缅甸铁路连接。一称《专约》,中国开放梧州、三水、江根墟为商埠,外船得驶往梧州,得于江门、肇庆、德庆等地停泊,上下客货。英国称为防法,实际上亦不过借以多求权利耳。其他要求,尚有租借军港,承办铁路。

德占胶州湾之始末 德国干涉还辽,除得天津、汉口租界而外,尚欲租借海港,德报以之为言,德使绅珂提出要求。总署大臣深恐他国援例,拒绝其请,并令许景澄(兼为驻德公使)向其外交部说明,而外相毫无放松之意。明年(一八九六),绅珂迭以为请,未有进展。会李鸿章游德,德皇提出交换条件,亦未成功。其欲租借者,后始决定胶州湾,时传中、俄密约,许租于俄,实则全为讹言,德亦于中国使馆访知。其新任公使海靖两次要求租借胶州湾五十年,总署大臣坚持不可,海靖商请俄、法公使援助,不得,二十三年,会山东巨野县匪盗杀害德教士二名,德皇即遣舰前来,水兵上岸,要求胶澳守兵于四十八小时内退尽。

朝廷得报,决用外交方法解决,中国兵力远不足以敌德,德所顾虑者,英、俄之态度耳。俄初反对,欲派兵舰驶赴胶澳,德乃向英表示好感。英有连德之意,不欲反对。海靖提出要求,中有与教案无涉者,建筑铁路则其明例。总署大臣称德撤兵,即可磋商条件,而德拒绝撤兵,乃派翁同龢等交涉,多许其请,并承认租借一岛。李鸿章反对,主请俄国代索胶澳。德对俄让步,承认其利益,而俄患逼,欲其租借山东以南之海港。翁氏向海靖磋商,海靖不可,知德出此,将与英、日之利害冲突也。会俄改变政策欲租旅顺,德遂得其谅解,于是海靖之态度益强。总署让步,承许撤换官员,给款及地,建筑教堂,并谕各省保护教士,教案始得解决。

租借胶澳条约 教案解决之后,议商租借胶澳及建筑铁路条件。关于租借地段,海靖必欲全澳在内,期限九十九年,翁氏改为五十年,为其所拒。至于筑路,总署大臣迫而许之,海靖初请筑路至济南,忽而改请展至山东边境,并得开矿权利,大臣不可。海靖另提要求,英、美均无举动,总署乃再让步,二十四年(一八九八)春,条约成立。其要款凡三:一、德国租借胶澳九十九年;二、中国许德筑二铁路,一自胶州湾直达济南府,一自胶州湾,南达沂州,转往莱芜,再至济南府,沿路三十里之矿产,许德开采;三、山东开办各项事务,或用外人,或借外债,或买外料,德有尽先承办之权利。约成,德国设官治理,宣布青岛为自由商港。中、德另订设关征税办法。今观交涉之始末,中国之屈服,无以复加,而不知事理重轻之地方官,亦有责任,教案之迭起,即其明例。

俄租旅、大 俄于德据胶州湾改变干涉之政策,亦欲租借旅顺,其政府久视为势力范围地矣。俄外部通知英、日,其兵舰将在旅顺过冬。英舰亦驶往旅顺,含有监视之意,俄外部患孤立,商请德、日合作。德皇先已向俄建议,瓜分中国,并欲俄国经营东方,谢绝其请。日本原不欲俄占据,顾力尚不足以敌强俄,俄且向之表示好感,亦无举动。俄遂派其水兵,于光绪二十三年冬登岸,径行占据。俄使提出要求,租借口岸建筑铁路。总署未有切实答覆,俄使至署争闹,其政府亦不让步,德宗始派李鸿章等交涉。中、俄订有密约,乃忽强借旅顺、大连,延长东省铁路。王大臣迭次会商,迄无办法。德宗至为烦恼,明年,俄舰南下示威,形势紧急,始命李鸿章签约,三月条约成立。俄租旅顺、大连湾二十五年,东省铁路展达大连湾。细则在俄京磋商。租地极为广大,展长之铁路,终于旅顺、大连,名曰东省铁路南满洲支路。大连开为商港,设关征税,委托公司代办。

英租威海卫 英国在华商业时推第一,其外交政策,则欲维持中国领土之完整,得于平等待遇之下,自由竞争。中、日战后,俄、法合作,影响英国在华之势力,其外交家谋避孤立,不反对德划势力范围,顾仍无援,俄租海港不理其抗议。英乃让步,向俄磋商,成一谅解。会总署取消借款草约,英使提出补偿条件,总署多许其请,更进而要求总税务司任用英人。及俄租借海港,条约将成,英欲租借威海卫。其地尚有日军,商于日本,并承认其利益,日无异议。英使向总署要求,未得切实答覆,要求益力,王大臣许之,但欲英国承认不再要求利益。英使谓此是对俄,若法占南海口岸,英仍要求。二十四年三月,双方议定草约,英遂转而求德谅解,承认不作商港,不接铁路,不侵德人利益,德国亦无异议。五月,中、英条约成立,英国租借威海卫二十五年,得筑炮台,安置兵卒,后并许其征收地税。

法租广州湾 法国先得权利,及德、俄、英租借军港,其署使吕班亦奉命要求。其提出者:一、车里(江洪)、云南、两广不得让与他国;二、邮政总办雇用法人;三、许法立即承办铁路,直达省会云南府;四、法租借广州湾。总署令驻法公使,向其外部婉拒,而法外部必欲照准,总署迫而许之。其租借广州湾条约,于二十四年夏议定,其要款凡三:一、法租广州湾及高州、雷州之一部分,期九十九年。二、法得建筑铁路直达雷州西岸之安铺。三、法得建筑码头、货栈、医院于安铺,其邻近之深水港,独二***舰可以停泊。约成,法官划地甚广,总署不肯承认,法兵上岸自由行动,又与土人构衅,互有死伤。中国迫而让步,明年冬,成立界约,其事始已。方中、法交涉之进行也,英使亦提出要求,扩展九龙租地,建筑铁路,开放南宁等。磋商结果,英国租借九龙附近岛屿及大鹏湾、深州湾之一部分,九十九年,铁路则许其承筑上海南京铁路。余因法国反对,多未承认。

日本要求 方列强之争求利益也,日本军阀遣人游说张之洞,其主张则中国连合英、日,反抗俄国也,然以总署反对而罢。会德、英求日谅解,日外务省要求其承认福建为日势力范围,二国未有异议。二十四年(一八九八)三月,日使奉命正式要求,中国不割让福建及其沿海一带于他国。总署王大臣开会讨论,认为不许,将另有要挟,覆文许之。

意大利要求之失败 意大利在华,原无重要地位,其政府鉴于英、法诸国分得权利,亦欲租借浙江三门湾,宣布派舰队来华。其驻京公使提出要求,中有恫吓之辞。其时德宗被囚于宫中,太后临朝,表示反对。总署大臣严词拒绝,闽、浙两江总督奉旨出兵,协同防守,列强亦不出助。意遂放弃要求,租借海港由是作一结束。

铁路建筑权之丧失 关于铁路,李鸿章久欲创办,惜反对者多,建筑者少,中、日战前,只有天津至山海关筑成通车。战后,政府筹筑芦汉(平汉)、津京铁路。津京路短,借得英款,芦汉路长。督办盛宣怀向比商借款,比使商得法国援助,英、美、德使先后抗议,未有效果。法用俄商名义,承筑正定至太原铁路。总署又许其承筑铁路直达云南府。俄于东北建筑铁路,已言于上,其政府要求撤换长城以北之英工程师。英得承筑沪宁铁路,及俄、法新得权利,英更要求五路建筑权,其区域多在长江流域。德承办山东铁路,已见于前,至是,又得承办津浦铁路北段。美亦得筑粤汉铁路之权。会太后临朝,外国要求,均遭拒绝。

损失之综计 综合中国损失而言,沿海良港租于列强。其尤危险者,无过于势力范围,其原始盖起于列强之瓜分非洲,各国划定区域之后,他国不得侵入或伸张其势力,本国则可巩固其地位,甚者将其占领也。列强有不待中国同意,而自行划定互相承认者,危险尤大。如德认长城以北为俄势力范围,即其例也。同时,列强或要求租界,或扩展租界,其统治权落于外人之手。关于权利,列强或建筑铁路,或借款承办铁路,中国更进而开放内河,承认英国商业额数维持第一,雇用英人为总税务司,又许雇用法人为邮政总办。于此数年之中,中国损失之重大,几非完全独立自主之国家。

门户开放政策之成立 列强各得利益,中、美商业年有进步,美国务卿海约翰主张维持在华商业上之机会平等,二十五年(一八九九),接受本国商人及英人建议,拟定中国门户开放政策。其主要条件凡三:一、商埠及投资所得权利之在势力范围或租借地者,不受干涉。二、征收货税除自由港外,各国商人一律待遇。三、吨税及铁路运费一律待遇。八月,美国驻英、驻德、驻俄大使,奉命通知三国政府,并征求其意见。十月,美又照会日、意、法,请其共守门户开放政策。六国收得通知,英首承认,俄覆文含浑,但称并无为其人民求得特殊权利之意,德颇犹豫,后亦赞同。法、日、意亦表示同意,美遂于二十六年(一九○○)二月,宣称门户开放主义成立。

门户开放,初只限于商业,所谓经济机关均等也。就条约而言,最惠国待遇条款范围视之为广,乃自中、日战后,列强争夺独占权利,将前条约上之规定,破坏无余。英国以其妨碍英商自由竞争之机会,力欲有所挽救,未有所成。海氏主张亦非广义之机会均等,如租借军港,划定势力范围,承办铁路,开采矿产,固未加以限制也。然英商于俄国,为其所拒,而美竟能成功者,盖美战败西班牙,新得菲列宾群岛,军威大振,并于岛中驻有大军,英、日表示赞同,俄不反对,德亦不欲与美国积怨故也。后华盛顿会议,门户开放始乃包括中国领土之完整。其弱点凡二:一、中国丧失自主之权;二、各国解释不同,实际上仍得夺取权利。顾在中国危急之际,有此宣布,国人固不以之为非。

陈恭禄著,写于1935年,近百年来,中国受外影响,政治、社会、经济、思想之剧变,开从古未有之巨石,非有信史,讲不能明了其造成之原因,国内之问题,及国际上所处至低位。此为国民应有之常识,近百年史当足以此需要。全书共二十一章。第一章到第六章,叙述鸦片战争及善后问题、太平天国兴起到灭亡、咸丰朝的外交形势。第七章到第十章,叙述同治朝之内政外交、光绪初年之内政外交。第十一章到第十六章,叙述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内政及外交。第十七章到第二十一章,叙述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民国以来的内政外交等。

猜你喜欢

  • 漫议S氏论中国诗

    《人物与批评》一文载《人间世》(一九三三年出版),作者列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散文家。其中有一段对于中国诗的批评,可供参考。西洋人不甚了解东方,总以之为神秘,尤其是中国思想及中国语言文字。S氏..

    3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诗人的复仇

    我歌唱,为了复仇!母亲编了一支歌谣,拍着我的头发责备我:孩子,你是一个复仇的精灵,因为你不守天老爷的规矩,就把你打下来,在土地上受罪。在农村的二月天,绿草爬上了墙头,春风,撑开了温暖的蓬帆那蛰息了整个..

  • 人的歌唱

    火的歌唱读《凤凰》有感并祝郭沫若先生五三寿辰在受难的土地上,在睡眠的土地上,你第一个撞出封建的门闸,向人民朗诵火的歌唱。你的歌是一团火,你的歌是力的舞蹈,你举着闪亮闪亮的火把,和广大的人民走在一道。这..

  • 人民与土地

    向黄河向红浪滔天的黄河,我大声地吹响了角笛。呜哒哒呜哒哒我吹出了心里的声音,我吹出了人民的声音。黄河的水汹涌地流,黄河的水愤怒地流,黄河的水要哭泣了,黄河的儿女熬煎在炮火里。日本法西斯的战马,奔窜着来..

  • 第十二章  设问品

    一一一 驴马问此驴马问.也当在大隧道本生因缘〔第五四六〕中叙述。一一二 不死皇后问此不死皇后问.也当在上述本生因缘中叙述。一一三 豺本生因缘 (〔菩萨=树神〕)序分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就提婆达多说..

    28 小部经典本生经 2025-06-27
  • 易经·系辞下传·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

    42 周易 2025-06-09
  •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

    32 周易 2025-06-09
  • “少年中国”的精神

    上回太炎先生话里面说现在青年的四种弱点,都是很可使我们反省的。他的意思是要我们少年人:一,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二,不要妄想凭借已成的势力;三,不要虚慕文明;四,不要好高骛远。这四条都是消极的忠告。..

    38 读书与做人 2025-06-04
  • 第十九讲 纵贯系统的圆熟

    假如我们对儒、释、道三家的基本观念有确定的了解,知道其最后的问题所在,便知这三个系统都指向最后的、究竟的层次。这即是说,这三个系统在层次上并无高低之分,它们同属于终极的形态之层次。从这终极的形态上来说..

    41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八讲 宋明儒学概述

    我写过一册书,是讲魏晋时代的哲学的,又以两册书来讲南北朝、隋、唐的佛教,还以四册书来讲宋明理学,其量最多。首先写成的是关于魏晋玄学的部分,就是《才性与玄理》这本书。然后再写宋明这个阶段的哲学,大体花了..

    42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七讲 圆教与圆善

    上一讲我们谈分别说与非分别说(1),以了解说法的两个方式。我们由分析哲学的分析(analysis)一层一层往上讲,探究到广义的分解。不但西方哲学重视分解,就是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也都重视分解。不分解便不能有所肯定..

    39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六讲 分别说与非分别说以及“表达圆教”之模式

    上一讲,我们提到要了解天台宗所说圆教的意义,必须先了解《般若经》的特殊性格,也就是说,必须先了解分别说与非分别说的观念。分别说与非分别说这个问题,西方哲学并未考虑过,它是从佛教启发出来的。以前的人吸取..

    37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五讲 佛教中圆教的意义

    上一讲,我们已说明如来藏系统的一心开二门,我们可以把这个架构看成一个有普遍性的共同模型,用它来消化康德哲学中的一些问题,这在哲学上是一个很大的贡献。然而依天台宗的判教而言,如来藏系统仍属别教。我们前面..

    39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四讲 《大乘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

    今天,我们再从唯识宗阿赖耶识系统往前推进,来看看佛教的发展。在佛教教义的发展过程中,唯识宗并非最终之理境。顺着唯识宗的思想再往前发展,则是《大乘起信论》的系统。这个系统主要讲如来藏(1),即如来藏自性清..

    37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三讲 二谛与三性:如何安排科学知识?是不是主观主义?

    在上一讲中,我们讨论了佛教的一个主要基本观念缘起性空,及由此观念所牵连到的一些哲学问题,如康德、布拉德利等的想法。佛教的教理最复杂、启发性最大、所牵涉的哲学问题也极多。除缘起性空外,还有几个重要问题,..

    35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二讲 略说魏晋梁朝非主流的思想并略论佛教“缘起性空”

    一义所牵连到的诸哲学理境与问题上次我们叙述了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及玄理之作用与价值。在魏晋时代下赅南北朝之梁朝,除了作为主流的玄学与佛教之外,还有三个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问题,即裴的《崇有论》、嵇康的《声无..

    30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一讲 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以及玄理之内容与价值

    我这一系列的讲述是对于中国哲学各期的演变作一综括性的叙述,使得我们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然后才可以进一步谈从中国哲学中发展出来的新问题或者是在这个时代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或者是和西方哲学相接触而引发的问题,..

    44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讲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内容之概述

    先秦名家不如儒、墨、道、法等家那么整饬而有系统,也不同于它们是针对周文疲敝而发,因此,名家本身与周文没有直接的关系。儒、墨、道、法等家都是针对周文疲敝而发,然一发出那些思想,就连带地引出名家所讨论的那..

    40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九讲 法家所开出的政治格局之意义

    在上一讲中,我们说明了法家的主要工作及前后期法家的发展;这次再进一步来看法家的工作在政治上的影响,即法家所开出的政治格局(political frame)及其意义。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有三个关键:第一个是周公制礼作乐..

    39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八讲 法家之兴起及其事业

    在前几讲中我们已经说明先秦诸子都是针对周文疲敝而发,儒、道、墨三家均是如此。墨家在后来未起作用,因此重要的就只有道家和儒家。就周文疲敝是当时一政治、社会的客观问题来看,儒、道两家的态度大体是不中肯的,..

    34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