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近百年史 / 陈恭禄

第二十章 最近中国之内政外交

2025-04-16 14:05 中国近百年史

北方割据形势 十四年,北方军阀混战,人民深受痛苦,明年,战事结果,冯玉祥所部国民军处于不利之地位,恢复曹锟自由,谋与吴佩孚合作,不得,其在河南之国民军则全军溃散。吴氏遣军自河南入直,奉军入关,张宗昌所部亦奉令进攻,冯军迫而退守南口,更败逃而西,为晋军收编。执政段祺瑞退居,北京政府改组,直、奉两系领袖不能合作。张作霖统治东三省、热河、察哈尔、山东及直隶一部分,吴佩孚统有湖北、河南及直隶沿京汉路一带城邑,阎锡山治理山西、绥远,冯军据有甘肃。长江下流,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据有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南等省,则政权尚不统一。群酋峙立之际,唯知榨取于民,扩充军队,奉养之厚,有如帝王,而人民苦矣。广东于十四年统一,政治组织与北方不同,乃取道湖南出师北伐。

北伐军之胜利 湖南自制省宪以来,未有改革,军权亦未统一,唐生智管理湘西,兵力最强,与省长赵恒惕不协,十五年春,逼走赵氏。赵向吴佩孚乞援,直军入湘。唐部退至衡州,向粤乞援。六月,***任命蒋中正为国民***军总司令,统军北伐,唐部湘军改称第八军,得援反攻,七月,占领长沙,乘势前进。吴佩孚调军南下,激战于湘、鄂边界,不胜,退至汉口,更北至信阳,不敢援助困守武昌之兵,十月,城下。两湖既下,江西、福建之战又起,孙传芳遣军入赣,亲至九江,指挥作战。两军互有胜负,南昌之役,尤为激烈。十一月初,***军援至,攻克九江,孙部不堪再战,多被缴械,江西遂定。福建长官周荫人奉命攻粤,何应钦防守潮、梅,出其不意,攻陷其大本营,回兵袭击入粤之北军。此役也,北军倒戈,亦有力焉。何应钦统军进攻,十二月,进据福州。

东南之攻取 北伐胜利,而党内纠纷益甚。***利用时机,组织工会、农会,扩张实力,顾问鲍罗廷认蒋为政敌。中国***自改组以来,以容共、***之争,领袖不能合作。十五年冬,***迁都武昌,张人杰时任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不见容于武汉政府。蒋氏调停,亦无效果。鲍罗廷患蒋攻取东南,声望益高,阻挠其计划。蒋中正不顾,十六年二月,决定进攻。孙传芳于兵败后,乞援于张作霖,拥为安***总司令。张氏就职,尚不即遣援军南下,及***军进攻,已无及矣。***军分两路前进,一攻安徽,一攻浙江,陈调元加入***军,皖南不战而下,何应钦亦占领浙江。北军南援者,防守上海、南京。会北伐军攻取常州等城,二地遂在包围之中,上海工人起而缴收防兵军械,南京北军退守江北,损失颇重。

宁、汉分立 鲍罗廷阻挠进取东南,不得,乃欲蒋氏战败,希望亦与事实相反,转而欲练上海工人谋与之抗,(此据东京俄外交官Bessedovsky之纪载),事为蒋氏所知。武汉方面召集之三中全会,又削减总司令之职权,事变遂在酝酿之中。值汪兆铭回国,议定召集四中全会解决问题,而上海***之势日盛,蒋遂不待会议,实行清党。四月十八日,南京***成立。武汉政府原欲遣军东下。而奉军进至豫南,鲍罗廷主张先击奉军,胜利之后,再攻取南京。武汉政府接受其意见,调兵北上,其计划则协同冯玉祥所部作战,冯得接济,所部自陇、陕进至豫西也。两军激战于驻马店一带,冯部乘机攻取洛阳,奉军撤至黄河北岸。南京政府亦遣军北上,进据徐州,会北军反攻胜利,迫而放弃江北。

武汉分共 方豫南激战之际,川兵东下,鄂将夏斗寅应之,逼近武汉。幸豫战结束,军队来援,将其击败。其时***活动,湖北情状日趋恶劣,工商业几全停顿,税收大减,绅商惧祸,东走上海。政府集中现洋,纸币购买力因而降低,人民生计倍加困难。***又于湖南自由处决,收没土地,长沙驻军起而反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第三国际且欲夺取政权,印人饶益(Roy)出其密电示汪。七月,武汉政府决定分共,准鲍罗廷辞职,俄以郎明德思(Lomindze)代之,说汪赞同***之计划,未有所成,策动贺龙等起事。武汉政府遂严***之处置,东征之计划,一时停顿。南京方面军队新败,处于不利地位。冯玉祥出而调停,宁汉电商办法,蒋中正辞职去宁,武汉政府停止军事行动,而孙传芳所部忽渡江至栖霞山,谋攻南京,势甚危急,终为守军所败,形势为之一变。

统一之经过 宁、汉合作,原欲召集四中全会,解决一切。汪兆铭东至南京,宁方在沪委员不肯出席,汪往见之,亦无效果,孙科建议组织特别委员会,汪氏怒而西上,广东等地亦发电反对。武汉军队时归唐生智统率,进至芜湖。方议商之际,桂系忽遣大军,袭击芜湖。汪氏电请蒋中正自日本回国,谋于广州召集四中全会,蒋归,改于上海先开预备会,而广州之事变又起。汪遂出国,蒋中正复任总司令。十七年(一九二八)春,四中全会在京开会,改组中央党部,整理各地党务等。闭会后,蒋中正北上督师。初,北军渡江失败,退至蚌埠,旋守徐州,张宗昌遣军西攻河南,不胜,冯军反攻,何应钦会攻徐州下之。阎锡山时亦加入***,所部进攻,不胜,扼守要害。至是,蒋统军北伐,冯玉祥、阎锡山各当一面,五月一日,克复济南,不幸与日人冲突,酿成惨案。奉张战不能胜,受日警告,六月,出关,车遇炸弹而死。张学良继之,统治东北,不顾日本干涉,服从***,于是统一完成。

政府组织 八月,五中全会开会,议决善后问题,会胡汉民归国,倡议据《建国大纲》,设立五院。政府公布《***组织法》,***总揽治权,以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织之。国府设有主席,委员自十二至十六人,各院院长、副院长均由国府任命。行政院为最高行政机关,下设部及委员会。立法院为最高立法机关,委员全由政府委任,自四十九至九十九人,任期二年。司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考试院为最高考试机关,监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五院先后成立,安插之人员颇多。地方政府采用两级制,省采委员制。政府改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为省,合前二十二省,共二十七省,组织大致相同。省下为县,职权视前减削,其下尚有官署。

天灾人祸 二十年四月,公布《国民会议组织法》,五月,开会通过国府草成之《约法》。《约法》载明人民权利,尚未实行,无须讨论。方筹开会议之际,广东独立,陈济棠掌握军权,北方叛乱,幸即平定。斯年夏,长江大水,耕田多成泽国,被难者五千万人以上。九月,日军占据辽宁城邑,形势一变。京、粤始派代表在沪开会,决定各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执监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委为当然委员,问题固未解决。学生入京请愿,变为风气,甚者殴伤长官,要不过意气用事,或为人利用耳。政府召集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改组国府。

国难之严重 政府改组,蒋中正去宁,二十一年一月一日,孙科就行政院长,对于政治会议负责,其常务委员蒋中正、汪兆铭、胡汉民均不在京,无人负责。会汪、蒋相见,孙遂出京。汪任行政院长,方欲主持大计,而日人于上海挑衅,造成闸北之事变,日舰更炮击南京,国府迁至洛阳。于斯情状之下,商业停顿,税收大减,政府无法偿付公债之本息,经济组织将有崩溃之虑。日本更创立满洲国,攻取黑龙江。十一月,国府始迁回南京。

内乱外患之交迫 日本占据三省,政府无法应付,召集国难会议,亦无补救。二十二年一月,日军攻取榆关九门口,三月,占领热河。政府调集精锐,扼守长城要塞,而日军进攻,助以飞机铁甲车大炮,要塞乃多失守,日军两次进据滦东,并将包围平、津。五月中,黄郛抵平,议商停战。成立《塘沽协定》。北方形势和缓,政府方以全力剿共,而闽变又作矣。十一月,陈铭枢等创立人民***政府进与***合作,中央先有准备,遣军讨伐。

外交形势之剧变 内政以受天灾人祸之影响,未有明显之进步,外交亦多失望,抑间有成功者,兹略言之。中国***自改组以来,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号召,改变对外自馁之观念,其抵抗之武器,则抵制外货也。外人感觉中国现已醒悟,北伐军胜利,即复兴之证。英以反英运动,谋与中国妥协,十六年,声称承认中国自主,准备交涉。北伐期内,列强借口保护侨民,出兵中国间亦造成事端,济南惨案,则其明证,幸均不久解决。北伐成功以来,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海关直归财政部管辖,同时,收回汉口、九江、镇江、厦门英租界,及威海卫军港,比国交还天津租界,德、奥、俄租界前已收回。关于庚子赔款,有因欧战影响取消者,亦有移作文化或建设事业经费者,性质视前不同,此固可谓外交胜利,独取消领事裁判权之交涉,未有所成。政府方将管理外人,而东北事变发生,遂作罢论。

东北问题 东三省自清季以来,日、俄经营铁路矿产伐木,各有条约根据,且为避免竞争之计,互订密约,保障其权利,并划定势力范围。政府深以为患,改设官署,力谋挽回已失之权利。内地人民,感受生计之压迫,有往三省耕种或佣工者,数十年内,人口自五六百万增至三千万。俄国***,政府收回北满之主权,诚一幸事。无奈国内割据之形势已成,中央命令久不行于东北,易帜之后,交涉仍由地方官主持,乃与日、俄发生严重之交涉,酿成大祸。十六年,中国以俄援助***于广州起事,对俄断绝邦交,东北尚有俄官。十八年夏,兵警检查俄领事馆,拘捕俄人,谓其宣传主义也。俄国严重抗议,并召回俄官,双方各称外兵侵扰边境,十月,俄军进攻,击败守兵,进至海拉尔,不受他国调停。张学良向俄议和,恢复中东铁路原状,其他问题,定明年会议解决,会议一再延期,二十一年,始以中、日问题,二国恢复邦交。

国难期内之中、日交涉 日本于南满得有根据地以来,借款经营,扩张势力,政客视为本国生命线,干涉其归附中央。其地长官对日交涉,既不愿让步,又无法拒绝,乃以延宕为策略。日本军人欲用武力解决,杜撰事实。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占据沈阳,未遇抵抗,数日之间,辽、吉二省失地过半。中国申请国联讨论处置,其议决案则二国撤兵,避免冲突,日本托言保护日侨,不即撤兵。国联拟划中立区域,中国力不敌日,此固免致事变扩大有效方法之一,奈政客利用外交攻击政府,终无所成,日军进陷锦州,更助乱民滋扰天津,借口反日,遣舰队来华,明年,造成淞沪之战。国联组织十九国会员之委员会,一再调停,英、美亦颇努力,守军战亦不胜,五月,成立协定。东北方面,日军侵犯北满。组织所谓满洲国,以溥仪为执政,夺取盐款、关税、邮权。

国联组织调查团,以英人李顿为主席,二十一年二月,来至东方,迭与中、日当局晤谈,并赴东三省调查,草成报告书,中国政府接受其建议,而在野要人反对,然无妥善之办法,不过责难政府耳。日本不肯取消满洲国,反对报告书。明年,国联一再调解,归于失败,非常大会通过报告书,日本退出国盟。方调解进行之际,日兵攻取榆关,进犯热河,威胁平、津,中国迫而签定协定。浪人大为害于滦东,通车通邮则于二十三四年先后解决。溥仪又于二十三年称帝。日人总揽政权,投资筑路,统一在满机关,并奖励日韩移民。中东铁路以新路次第筑成,经济上政治上之价值大减,二十四年春,俄国将其出售。中国与国联技术合作,日本竟于二十三年四月发表反对之宣言,英、美询问,始乃修正声明书,其政策则支配中国也。

现时国内之需要 内乱外患交迫,中国国势之危险,无以复加。外交之地位,原为国内情状之表征,处于今日,与强邻言战,固为不智,损失亦必加重;结援外国,恐未必有成,且非为其本国利益,绝不轻有举动。国人初望英、美,继望苏俄,无不失望,己不自竞,依赖他人,终必如此也。

陈恭禄著,写于1935年,近百年来,中国受外影响,政治、社会、经济、思想之剧变,开从古未有之巨石,非有信史,讲不能明了其造成之原因,国内之问题,及国际上所处至低位。此为国民应有之常识,近百年史当足以此需要。全书共二十一章。第一章到第六章,叙述鸦片战争及善后问题、太平天国兴起到灭亡、咸丰朝的外交形势。第七章到第十章,叙述同治朝之内政外交、光绪初年之内政外交。第十一章到第十六章,叙述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内政及外交。第十七章到第二十一章,叙述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民国以来的内政外交等。

猜你喜欢

  • 漫议S氏论中国诗

    《人物与批评》一文载《人间世》(一九三三年出版),作者列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散文家。其中有一段对于中国诗的批评,可供参考。西洋人不甚了解东方,总以之为神秘,尤其是中国思想及中国语言文字。S氏..

    3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诗人的复仇

    我歌唱,为了复仇!母亲编了一支歌谣,拍着我的头发责备我:孩子,你是一个复仇的精灵,因为你不守天老爷的规矩,就把你打下来,在土地上受罪。在农村的二月天,绿草爬上了墙头,春风,撑开了温暖的蓬帆那蛰息了整个..

  • 人的歌唱

    火的歌唱读《凤凰》有感并祝郭沫若先生五三寿辰在受难的土地上,在睡眠的土地上,你第一个撞出封建的门闸,向人民朗诵火的歌唱。你的歌是一团火,你的歌是力的舞蹈,你举着闪亮闪亮的火把,和广大的人民走在一道。这..

  • 人民与土地

    向黄河向红浪滔天的黄河,我大声地吹响了角笛。呜哒哒呜哒哒我吹出了心里的声音,我吹出了人民的声音。黄河的水汹涌地流,黄河的水愤怒地流,黄河的水要哭泣了,黄河的儿女熬煎在炮火里。日本法西斯的战马,奔窜着来..

  • “少年中国”的精神

    上回太炎先生话里面说现在青年的四种弱点,都是很可使我们反省的。他的意思是要我们少年人:一,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二,不要妄想凭借已成的势力;三,不要虚慕文明;四,不要好高骛远。这四条都是消极的忠告。..

    38 读书与做人 2025-06-04
  • 第十九讲 纵贯系统的圆熟

    假如我们对儒、释、道三家的基本观念有确定的了解,知道其最后的问题所在,便知这三个系统都指向最后的、究竟的层次。这即是说,这三个系统在层次上并无高低之分,它们同属于终极的形态之层次。从这终极的形态上来说..

    40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八讲 宋明儒学概述

    我写过一册书,是讲魏晋时代的哲学的,又以两册书来讲南北朝、隋、唐的佛教,还以四册书来讲宋明理学,其量最多。首先写成的是关于魏晋玄学的部分,就是《才性与玄理》这本书。然后再写宋明这个阶段的哲学,大体花了..

    39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七讲 圆教与圆善

    上一讲我们谈分别说与非分别说(1),以了解说法的两个方式。我们由分析哲学的分析(analysis)一层一层往上讲,探究到广义的分解。不但西方哲学重视分解,就是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也都重视分解。不分解便不能有所肯定..

    37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六讲 分别说与非分别说以及“表达圆教”之模式

    上一讲,我们提到要了解天台宗所说圆教的意义,必须先了解《般若经》的特殊性格,也就是说,必须先了解分别说与非分别说的观念。分别说与非分别说这个问题,西方哲学并未考虑过,它是从佛教启发出来的。以前的人吸取..

    33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五讲 佛教中圆教的意义

    上一讲,我们已说明如来藏系统的一心开二门,我们可以把这个架构看成一个有普遍性的共同模型,用它来消化康德哲学中的一些问题,这在哲学上是一个很大的贡献。然而依天台宗的判教而言,如来藏系统仍属别教。我们前面..

    38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四讲 《大乘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

    今天,我们再从唯识宗阿赖耶识系统往前推进,来看看佛教的发展。在佛教教义的发展过程中,唯识宗并非最终之理境。顺着唯识宗的思想再往前发展,则是《大乘起信论》的系统。这个系统主要讲如来藏(1),即如来藏自性清..

    33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三讲 二谛与三性:如何安排科学知识?是不是主观主义?

    在上一讲中,我们讨论了佛教的一个主要基本观念缘起性空,及由此观念所牵连到的一些哲学问题,如康德、布拉德利等的想法。佛教的教理最复杂、启发性最大、所牵涉的哲学问题也极多。除缘起性空外,还有几个重要问题,..

    34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二讲 略说魏晋梁朝非主流的思想并略论佛教“缘起性空”

    一义所牵连到的诸哲学理境与问题上次我们叙述了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及玄理之作用与价值。在魏晋时代下赅南北朝之梁朝,除了作为主流的玄学与佛教之外,还有三个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问题,即裴的《崇有论》、嵇康的《声无..

    29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一讲 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以及玄理之内容与价值

    我这一系列的讲述是对于中国哲学各期的演变作一综括性的叙述,使得我们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然后才可以进一步谈从中国哲学中发展出来的新问题或者是在这个时代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或者是和西方哲学相接触而引发的问题,..

    41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十讲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内容之概述

    先秦名家不如儒、墨、道、法等家那么整饬而有系统,也不同于它们是针对周文疲敝而发,因此,名家本身与周文没有直接的关系。儒、墨、道、法等家都是针对周文疲敝而发,然一发出那些思想,就连带地引出名家所讨论的那..

    38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九讲 法家所开出的政治格局之意义

    在上一讲中,我们说明了法家的主要工作及前后期法家的发展;这次再进一步来看法家的工作在政治上的影响,即法家所开出的政治格局(political frame)及其意义。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有三个关键:第一个是周公制礼作乐..

    35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八讲 法家之兴起及其事业

    在前几讲中我们已经说明先秦诸子都是针对周文疲敝而发,儒、道、墨三家均是如此。墨家在后来未起作用,因此重要的就只有道家和儒家。就周文疲敝是当时一政治、社会的客观问题来看,儒、道两家的态度大体是不中肯的,..

    33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七讲 道之“作用的表象”

    上一讲我们谈到儒家是纵者纵讲,道家、佛家是纵者横讲。今天我们接着讲,道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实有层和作用层分别不清楚,或者说没有分别。何以如此?这主要是因为道家所讲的无是境界形态的无。我们先把无当动词看..

    58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六讲 玄理系统之性格──纵贯横讲

    上一讲我们讨论了道家玄理之性格,这一讲将由道家的修行工夫这方面来进一步确定道家玄理之意义。并且将引进一个新的名词,来分别各家形态的不同。上讲集中于由无有及无有和物之关系这三点来了解,因而说道家的形而上..

    32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 第五讲 道家玄理之性格

    上一讲我们讨论了儒家,这次来讨论道家。道家的兴起及系统的性格决定于以前所讲的诸子起源问题,即针对周文疲敝而发。在此种概观之下,我们现在正式讲道家的内在义理。第一步先问,道的观念如何了解?道家提出的无如..

    30 中国哲学十九讲 2025-06-0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