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文忠公事略 / 梁启超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2025-11-17 17:37 李文忠公事略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本朝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欲评骘李鸿章之人物,则于李鸿章所居之国,与其所生之时代,有不可不熟察者两事。

一曰:李鸿章所居者,乃数千年君权专制之国,而又当专制政体进化完满,达于极点之时代也。

二曰:李鸿章所居,乃满洲人入主中夏之国,而又当混一已久,一切权利恢复之时代也。

论者动曰 :“李鸿章,近世中国之权臣也 。”吾未知论者所谓“权臣”,其界说若何。虽然,若以李鸿章比诸汉之霍光、曹操,明之张居正,与夫近世欧美日本所谓立宪君主国之大臣,则其权固有迥不相侔者。而使李鸿章果为权臣也,以视古代中国权臣专擅威福,挟持人主,天下侧目,危及社稷,而鸿章乃匪躬蹇蹇,无所凯觎,斯亦可谓“纯臣”矣。使鸿章而果为权臣也,以视近代各国权臣,风行雷厉,改革庶政,操纵如意,不避怨嫌,而鸿章乃委靡因循,畏首畏尾,无所成就,斯亦可谓“庸臣”也矣。虽然,李鸿章之所处,固有与彼等绝异者,试与读者,燃犀列炬,上下古今而一论之。

中国为专制政体之国,天下所闻知也。虽然,其专制政体,亦循进化之公理,以渐发达,至今代而始完满,故权臣之权,迄今而剥蚀几尽。溯夫春秋战国之间,鲁之三桓、晋之六卿、齐之陈田为千古权臣之巨魁。其时纯然贵族政体,大臣之于国也,万取千焉,千取百焉,枝强伤干,势所必然也。洎夫两汉天下为一,中央集权之政体,既渐发生,而其基未固。故外戚之祸特甚,霍、邓、窦、梁之属,接踵而起,炙手可热,王氏因之以移汉祚,是犹带贵族政治之余波焉。苟非有阀阅者,则不敢觊觎大权。范晔《后汉书》论张奂、皇甫规之徒,功定天下之半,声驰四海之表,俯仰顾盼,则天命可移,而犹鞠躬狼狈无有悔心,以是归功儒术之效,斯固然矣,然亦贵族秉权之风未衰,故非贵族者不敢有异志也,斯亦为权臣之第一种类。及董卓以后,豪杰蜂起,曹操乘之,以窃大位,以武功而为权臣者自操始。此后,司马懿、桓温、刘裕、萧衍、陈霸先、高欢、宇文泰之徒,皆循斯轨,斯为权臣之第二种类。如秦之商鞅,汉之霍光、诸葛亮,宋之王安石,明之张居正等,皆起于布衣,无所凭借,而以才学结主知,委政受成,得行其志,举国听命,权倾一时,庶几有近世立宪国大臣之位置焉,此为权臣之第三种类。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已、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无足比数,此为权臣之第四种类。以上四者,中国数千年所称“权臣”,略尽于是矣。

要而论之,愈古代则权臣愈多,愈近代则权臣愈少。此其故何也?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焉:一由教义之浸淫,二由雄主之布画。孔子鉴周末贵族之极敝,思定一尊以安天下,故于权门疾之滋甚,立言垂教,三致意焉。汉兴,叔孙通、公孙弘之徒,缘饰儒术,以立主威。汉武帝表六艺,黜百家,专弘此术,以化天下,天泽之辨益严,而世始知以权臣为诟病。尔后二千年来,以此义为国民教育之中心点,宋贤大扬其波,基础益定。凡缙绅上流,束身自好者,莫不兢兢焉。义礼既入人心,自足消其枭雄跋扈之气,束缚于名教,以就围范。若汉之诸葛,唐之汾阳,及近世之曾、左以至李鸿章,皆受其赐者也。又历代君主,鉴兴亡之由,讲补救之术,其法日密一日,故贵族柄权之迹,至汉末而殆绝。汉光武、宋艺祖之待功臣,优其厚秩,解其兵柄。汉高祖、明太祖之待功臣,摭其疑似,夷其家族。虽用法宽忍不同,而削权自固之道则一也。洎乎近世,天下一于郡县,采地断于世袭,内外彼此,互相牵制,而天子执长鞭以笞蓄之。虽复侍中十年,开府千里,而一诏朝下,印绶夕解,束手受制,无异匹夫。故居要津者,无所几幸,惟以持盈保泰,守身全名相劝勉,岂必性善于古人哉?亦势使然也。以此两因,故杰黠者有所顾忌,不敢肆其志,天下借以少安焉。而束身自爱之徒,常有深渊薄冰之戒,不欲居嫌疑之地。虽国家大事,明知其利,当以身任者,亦不敢排群议、逆上旨以当其冲。谚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者,满廷人士,皆守此主义焉。非一朝一夕之故,所由来渐矣。

逮于本朝,又有特别之大原因焉。本朝以东北一部落,崛起龙飞,入主中夏,以数十万之客族,而驭数万万之主民,其不能无彼我之见,势使然也。自滇闽粤三藩以降将开府,成尾大不掉之形,竭全力以克之,而后威权始统于一。故二百年来,惟满员有权臣,而汉无权臣,若鳌拜,若和砷,若肃顺、端华之徒,差足与前代权门比迹者,皆满人也。计历次军兴,除定鼎之始不俟论外,若平三藩,平准噶尔,平青海,平回部,平哈萨克,布鲁特,敖罕巴达克,爱乌罕,平西藏廓尔喀,平大小金川,平苗,平白莲教,平天理教,平喀什噶尔,出师十数,皆有旗营,以亲王贝勒或满大臣督军。若夫平时内而枢府,外而封疆,汉人备员而日于政事无有所问。如顺治、康熙间之洪承畴,雍正干隆间之张廷玉,虽位尊望重,然实一弄臣耳。自余百僚,更不足道。故自咸丰以前,将相要职,汉人从无居之者。及洪杨之难发也,赛尚阿、琦善皆以大学士为钦差大臣,率八旗精兵以远征,迁延失机,令敌坐大。至是,始知旗兵之不可用,而委任汉人之机,乃发于是矣。故金田一役,实满汉权力消长之最初关头也。

及曾、胡诸公起于湘鄂,为平江南之中坚,然犹命官文以大学士领钦差大臣,当时朝廷不得不倚重汉人,然岂能遽推心于汉人哉?曾、胡以全力交欢官文,每以军议奏事,必推为首署。遇事归功,报捷之疏,待官乃发,其? .谦固可敬,其苦心亦可怜矣。试一读《曾文正集》,自金陵克捷以后,战战兢兢,若芒在背。以曾之学养深到,犹且如是,况李鸿章之信力犹不及曾者乎!吾故曰,李鸿章之地位,比诸汉之霍光、曹操,明之张居正,与夫近世欧洲日本所谓立宪君主国之大臣,有迥不相侔者,势使然也。且论李鸿章之地位,更不可不明中国之官制。李鸿章历任之官,则大学士也,北洋大臣也,总理衙门大臣也,商务大臣也,江苏巡抚,湖广、两广、直隶总督也,自表面上观之,亦可谓位极人臣矣。虽然,本朝雍正以来,政府之实权在军机大臣也。故一国政治上之功罪,军机大臣当负其责任之大半。虽李鸿章之为督抚,与寻常之督抚不同,至若举近世四十年来之失政,皆归于李之一人,则李固有不任受者矣。试举同治中兴以来军机大臣之有实力者如下:

第一文祥、沈桂芬时代同治初年

第二李鸿藻、翁同□时代 同治末年及光绪初年

第三孙毓汶、徐用仪时代 光绪十年至光绪廿一年

第四李鸿藻、翁同□时代 光绪廿一年至光绪廿四年

第五刚毅、荣禄时代

光绪廿四年至今由此观之,则李鸿章数十年来共事之人可知矣。虽其人贤否、才不才,未便细论,然要之皆非与李鸿章同心、同力、同见识、同主义者也。李鸿章所诉于俾斯麦之言,其谓是耶?其谓是耶!而况乎军机大臣之所仰承风旨者,今别有在也,此吾之所以为李鸿章悲也。抑吾之此论,非有意袒李鸿章而为之解脱也。即使李鸿章果有实权,尽行其志,吾知其所成就,亦决无以远过于今日。何也?以鸿章固无学识之人也。且使李鸿章真为豪杰,则凭藉彼所固有之地位,亦安在不能继长增高,广植势力,以期实行其政策于天下?彼格兰斯顿、俾斯麦,亦岂无阻力之当其前者哉?是固不得为李鸿章作辩护人也。虽然,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彼执政误国之枢臣,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人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此吾于李鸿章之地位,所以不得不置辩也。若其功罪及其人物如何,请于末简纵论之。

清末民初梁启超撰,共十二章,分别记述了李鸿章的军事、外文、洋务诸事及其投闲生活、轶事琐闻等。梁氏为晚清学术大家,长于史识,而所记皆为耳闻目睹,故极具史料价值。该书版本甚多,现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标点整理。

猜你喜欢

  • 第十二章 结论

    李鸿章与古今东西人物比较李鸿章之轶事李鸿章之人物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虽然,其人物之位置,果何等乎?其与中外人物比较,果有若何之价值乎..

    6 李文忠公事略 2025-11-17
  •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义和团之起李鸿章之位置联军和约中俄满洲条约李鸿章薨逝身后恤典李鸿章最初之授江苏巡抚也,仅有虚名,不能到任。其最后之授直隶总督也,亦仅有虚名,不能到任。造化小儿,若故为作弄于其间者然。虽然,今昔之感,使..

    3 李文忠公事略 2025-11-17
  •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日本议和后入阁办事巡察河工两广总督自同治元年以迄光绪二十七年,凡四十年间,李鸿章无一日不在要津。其可称为闲散时代者,则乙未三月至丙申三月间,凡一年;戊戌八月至庚子八月间,凡两年已。戊庚之间,鸿章奉命治..

    5 李文忠公事略 2025-11-17
  •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三国代索辽东中俄密约李鸿章历聘欧洲任外交官时代胶州之役旅顺大连威海广州九龙之役李鸿章出总署十九世纪之末,有中东一役,犹十八世纪之末,有法国革命也。法国革命,开出十九世纪之欧罗巴,中东一役,开出二十世纪..

    6 李文忠公事略 2025-11-17
  •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天津教案法越之役中日天津条约议和日本停战条约及遇刺中日和约及其功罪李鸿章之负重望于外国也以外交,李鸿章之负重谤于中国也亦以外交。要之李鸿章之生涯,半属外交之生涯也。欲断定其功罪,不可不以外交为最大之公..

    6 李文忠公事略 2025-11-17
  •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中日战事祸胎李鸿章先事之失机大东沟之战平壤之战甲午九十月以后大概情形致败之由李鸿章之地位及责任中国维新之萌蘖,自中日之战生。李鸿章盖代之勋名,自中日之战役。惜哉!李鸿章以光绪十九年七十赐寿,既寿而病,..

    5 李文忠公事略 2025-11-17
  •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洋务之治绩北洋海陆兵力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之由“洋务”二字不成其为名词也,名从主人,为李鸿章传,则不得不以“洋务”二字,总括其中世廿余年之事业。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

    5 李文忠公事略 2025-11-17
  •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捻乱之猖獗李鸿章以前平捻诸将之失机曾李平捻方略东捻之役西捻之役金陵克复,兵气半销,虽然,捻乱犹在,忧未歇也。捻之起也,始于山东游民,及咸丰三年,洪秀全陷安庆、金陵、安徽全省大震。捻党乘势起于宿州、亳州..

    5 李文忠公事略 2025-11-17
  •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李鸿章之崛起与淮军之成立 当时官军之弱及饷源之竭 江浙两省得失之关系 常胜军之起 李鸿章与李秀成之劲敌 淮军平吴之功 江苏军与金陵军江浙军之关系 金陵之克复秦末之乱,天下纷扰,豪杰云起。及项羽定霸后,韩信始..

    4 李文忠公事略 2025-11-17
  •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李鸿章之家世欧力东渐之势中国内乱之发生李鸿章与曾国藩之关系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父名进文,母沉氏,有子四人。瀚章官至两广总督,鹤章、昭庆皆从军有功,鸿章其仲也。先于道光三年癸未,..

    5 李文忠公事略 2025-11-17
  • 尾声二 第二章

    什么力量推动各民族前进?有些传记史家和个别民族史的史学家认为这种力量乃是英雄和统治者天赋的权力。按照他们对历史的阐释,历史事件的发生完全是由拿破仑之流、亚历山大之流的意志所决定的。这类史学家对推动历史..

    13 战争与和平 2025-11-11
  • 尾声一 第二章

    如果像史学家那样认为,是伟大的人物引导着人类达到一定的目的——如俄国或法国的强大,欧洲的均衡,革命思想的传播,普遍的进步,或者是其他任何方面,那么不用机遇和天才这两个概念,就无法解释历史现象了。如果本..

    15 战争与和平 2025-11-11
  • 第十五部 第二章

    娜塔莎除了对所有的人都有疏远感觉之外,这时她对家中的亲人有特别疏远的感觉。所有的亲人:父亲、母亲、索尼娅,对她如此亲近,一切都和往常一样,以致他们的言谈、感情,她都认为对她近来所处的那个世界是一种侮辱..

    10 战争与和平 2025-11-10
  • 第十四部 第二章

    有一种与所谓的战争规律相违背的最明显的也最有利的战斗行动,那就是分散成小股的部队攻击龟缩成一团 的敌人。这种战斗行动常常具有人民战争的性质。这种行动不是两军对垒作战,而是一方把军队分散开来,小股军队单..

    11 战争与和平 2025-11-10
  • 第十三部 第二章

    著名的侧翼进军只是: 俄国军队在敌人进攻下一直往后退却,在法国人停止进攻之后,离开当初采取的径直路线,见到后面没有追击,就自然而然地转向给养充足的地区。假如俄国军队不是在英明的统帅领导下,而只是一支没有..

    10 战争与和平 2025-11-10
  • 第十二部 第二章

    安娜·帕夫洛夫娜的预感的确证实了。次日,在宫中为皇帝祝寿而举行祈祷仪式的过程中,沃尔孔斯基公爵被叫出教堂,收到库图佐夫公爵的一封信。这是库图佐夫在战斗的当天以塔塔里诺沃送来的快报。库图佐夫写道,俄军一..

    12 战争与和平 2025-11-10
  • 第十一部 第二章

    操欧洲十二种语言的军队侵入了俄国。俄国军队和平民为避免其冲击而撤退至斯摩棱斯克,再由斯摩棱斯克撤至波罗底诺。法军以不断增涨的势头冲向莫斯科,冲向其运动的目的地。法军愈接近目的地,其势愈猛,如物体落地时..

    20 战争与和平 2025-11-09
  • 第十部 第二章

    儿子离家的第二天,尼古拉·安德烈伊奇公爵把玛丽亚公爵小姐叫到他自己跟前。“怎么样,你现在满意了吧?”他对她说,“你使我同儿子吵了一架!满意了吧?你就需要这样!满意了吧?……真叫我痛心又痛心啊!我老了,..

    21 战争与和平 2025-11-09
  • 第九部 第二章

    五月二十九日,拿破仑离开逗留了三个星期的德累斯顿,在那里,亲王、公爵、国王,甚至还有一个皇帝在他周围组成了一个宫廷。临走之前,拿破仑亲切抚慰那些值得关怀的亲王、国王和皇帝,对那些他不满意的国王和亲王予..

    23 战争与和平 2025-11-08
  • 第八部 第二章

    冬之初,尼古拉·安德烈伊奇·博尔孔斯基偕同女儿来到莫斯科。由于他的过去,由于他的智慧和独特的才能,特别是由于当时国人对亚历山大皇帝统治的热忱已经减退,还由于当时反法和爱国的思想倾向在莫斯科占有统治地位..

    12 战争与和平 2025-11-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