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隐秀轩集 / 钟惺

卷三十二·論三

2025-05-09 17:59 隐秀轩集

善為國者取於人事

事有不恒用之,而時用之,而有國者卒不可去焉。善為其所不可去者,當使藏其用於為國之中而待取焉。

夫所謂不可去者,其所關於國雖甚重,然可謂為國之一事;而為國者,其事不盡於此也。要以有國者未有不為國者也。其為國也不善,莫有善焉者矣;其為國也善,莫有不善焉者矣。苟為莫有不善,而此不可去之一事,亦在莫不善之中。故名有近危,而吾不揭之以為名;跡有近凶,而吾不標之使有跡。不為而無不為,為之而若無以為。斯聖主哲臣所為善藏其用,非有道者莫能與於此也。

昔者武王問太公曰:「天下安定,國家無爭,戰攻之具,可無修乎?守禦之備,可無設乎?」太公曰:「戰攻守禦之具,盡於人事;善為國者,取於人事。」夫戰守,兵事也,非有國者之所必不可去哉?太公以人事盡之。此言為國也,而兵之體用不出乎此。

嘗試論之:君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土地者,國也;事與人,所以為國也。故軌里連鄉之屬,有國者之人也,不能外是人而別有戰守之人;耕桑畜牧之屬,為國者之事也,不能外是事而別為戰守之事。夫人而能為戰守也,夫人之事而能為戰守事也,而吾不能取之,而國始交病。

故三代以前,有兵事而未嘗有兵家。凡以兵之為物,不可忘而要不可為訓者也。不可訓,故不必有其家;而不可忘,故不敢無其事。有其家者,世有不必習之人;有其事者,人無不可用之日。井田而車徒出焉,不言車徒可也;里黨而什伍出焉,不言什伍可也;蒐狩而武功出焉,不言武功可也。妙於出而善其藏,可使由而不可使知;意有所隱,而事有所寄。此非管子之言?古之善為國者,皆於是乎取之。

今夫安定無爭,內無盜而外無虜,民生其時,可以不衣食而溫飽,不屋居城垣而全安者乎?衣食、屋居、城垣,凡有國者皆事其事,不必為盜與虜也。不幸而欲當盜與虜,則溫飽安全之民猶可往,而無衣食屋居城垣之民不可往者,是為國者之所深念也。

孟子以命世才生戰國,梁、齊之王問盡心於國,問保民,以「王政」對;滕文公問為國,以「民事不可緩」對。夫梁、齊之形在戰,滕在守,使孟子盡掩其君臣之口,必使不為戰守之言,而束其手足,使不復理其事,獨以田里、樹畜、經界數事當之。三主者將堅塞兩耳,不待其辭之畢也。戰國之世,亦烏用孟子為哉?觀其言曰:「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可使制梃撻秦楚之堅甲利兵。」若曰其所以戰守之道,不出此而取之耳。

請以太公人事之說實之。凡為國者,不能使其民無耒耜、鋤耰、蓑笠之用,而蒺藜、矛戟、幹櫓取其中;不能使其民無服牛、乘馬、雞犬之畜,而營壘、轉輸、伺候取其中;不能使其民婦不織紝、男不平壤,而旌旗、攻城取其中;不能使其民春勿撝、夏勿耨、秋勿刈、冬勿藏,而騎步、儲守取其中;不能使其民田無相伍、里無吏、官無長、周垣無限,而約束、符信、將帥、隊分取其中;不能使其民勿輸粟芻、治城郭溝渠,而廩庫、塹壘取其中。不能使民勿為者,所以為國也;而能取其中者,所謂藏其用於為國之中者也。

故戰守者,兵也。兵之為道奇,而吾所取甚平;其情隱,而吾所取甚顯;其名危,其跡凶,而吾所取甚安、甚吉。善為國者近民,能奪其所為奇者、隱者、危者、凶者,而以平者、顯者、安且吉者易之,豈非修事之謂哉?

吾又以為無治法,有治人,三代尚矣。有鄭、白之人,而後有開渠之事;有李牧之人,而後有畜牧之事;有充克之人,而後有盡地力之事;有晁錯、趙充國之人,而後有積粟屯田之事。食其事之人非創其事之人,創其事之人非守其事之人。

善乎,武王之言曰「天下安定,國家無爭」!夫修事難,任人尤難;任人難,養人、知人尤難。夫安定無爭,天所假以事與人之時也。得時勿怠,怠則失人,失人則失事,失事則失國。於是舍其所以常然之道,而出於一切以救之。其說曰:以饑勝飽,以寡勝眾,以不習勝習。夫所以使之饑且寡與不習者,其故豈可謂工哉?夫以飽勝、眾勝、習勝者,中庸之所易;反是者,賢智難之。制勝者不取幹中庸之所易,而萬一於賢智之所難,此以其國卜者也。

孔子論政,曰「足食足兵」。既曰食與兵矣,又何所逃於富強之名?自孟子折梁王言利,利之為言,政如殺不辜、取非其有也云爾。宋儒漫然以富強解之,使人諱富強,並諱兵食,豈不悖哉?強生於富,金與粟皆富之資也。管子論金粟生死,寧生粟而死金。金之用紆,不如粟之用直。富之中又審所取焉。古人謀國,操術之約、責效之核、持論之精如此,豈苟而已哉?

富強生於兵食,兵食出於耕戰。管、商耕戰之說,皆出太公,而其本不同。為戰而耕者,秦所以暴也;用耕以戰者,齊所以霸也;耕非以戰、而戰不出於耕者,周所以王也。故曰:非有道者不能與於此也,太公是也。

〈(沈刻《隱秀軒集文列集論三》止此)

又名。《钟伯敬合集》。诗文集。各本卷数不一。明钟惺(1574—1625)撰。惺有《名媛诗归》已著录。是集天启间成书。钟氏论诗注重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强调独创性,但对诗情理解得过于狭隘,认为只有表现“幽情单绪”、“孤行孤诣”的作品才富于诗意。故其诗多咏物记游之作,善用瘦硬雄健之笔画奇山异水、幽谷险境,以抒发作者与世寡和,孤芳自赏之情,其中有些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表现了作者不肯趋附权贵的崇高情怀。

猜你喜欢

  • ●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集录卷三

    ◆诗廓落诗青岩庚辰五月二十三日辞墓就逮时缇骑尚在南昌中夜出门诸友环顾不及为别匍匐至水口挥手谢同人惘然有作适驿道别某某并诸同学南昌江中别某某及侄止子巳别诸子依依不去欲同渊侄北上毅然麾之并示诸共学以六月乙..

  • 卷三十九 经部三十九

    ○乐类存目△《雅乐发微》·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张敔撰。考明有两张敔。其一字伯起,合肥人。永乐中贡入太学,除广东道监察御史,官至陕西按察使佥事。所着有《京氏易考》,见朱彝尊《经义考》。此张敔饶州人。..

    1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八 经部三十八

    ○乐类沈约称《乐经》亡于秦。考诸古籍,惟《礼记经解》有“《乐》教”之文。伏生《尚书大传》引“辟雝舟张”四语,亦谓之《乐》。然他书均不云有《乐经》(隋志《乐经》四卷,盖王莽元始三年所立,贾公彦《考工记·..

    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七 经部三十七

    ○四书类存目△《苏评孟子》·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旧本题“宋苏洵评”。考是书《宋志》不着录。孙绪《无用闲谈》称其论文颇精,而摘其中引洪迈之语在洵以后,知出依托。则正德中是书已行矣。此本为康熙三十三..

    1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六 经部三十六

    ○四书类二△《四书集义精要》·二十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刘因撰。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人。世祖至元十九年徵授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辞归,再以集贤学士徵,不起。事迹具《元史》本传。朱子为《四书集注》..

    1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五 经部三十五

    ○四书类一《论语》、《孟子》,旧各为帙。《大学》、《中庸》,旧《礼记》之二篇。其编为《四书》,自宋淳熙始。其悬为令甲,则自元延祐复科举始。古来无是名也。然二戴所录《曲礼》、《檀弓》诸篇,非一人之书,迨..

    1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四 经部三十四

    ○五经总义类存目△《五经图》·六卷(河南巡抚采进本)不着撰人名氏。雍正癸卯,襄城常定远得明章达原本重刻。达《序》称是本得自卢侍御,卢又得之信州铅山,为鹅湖石刻本。考明卢谦字默存,庐江人。万历甲辰进士,..

    1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三 经部三十三

    ○五经总义类汉代经师如韩婴治《诗》兼治《易》者,其训故皆各自为书。宣帝时,始有《石渠五经杂义》十八篇。《汉志》无类可隶,遂杂置之《孝经》中。《隋志》录许慎《五经异义》以下诸家,亦附《论语》之末。《旧唐..

    1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二 经部三十二

    ○孝经类蔡邕《明堂论》引魏文侯《孝经传》,《吕览·审微篇》亦引《孝经·诸侯章》,则其来古矣。然授受无绪,故陈骙、汪应辰皆疑其伪。今观其文,去二戴所录为近,要为七十子徒之遗书。使河间献王采入一百三十一篇..

    1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一 经部三十一

    ○春秋类存目二△《春秋程传补》·二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孙承泽撰。承泽有《尚书集解》,已着录。是编以程子《春秋传》非完书,集诸儒之说以补之。其词义高简者重为申明,阙略者详为补缀。书成于康熙九年。..

    1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 经部三十

    ○春秋类存目一△《左传节文》十五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旧本题宋欧阳修编,明万历中刊版也。取《左传》之文略为删削。每篇之首,分标《叙事》、《议论》、《词令》诸目。又标《神品》、《能品》、《真品》、《具..

    1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 经部三,四

    ○易类三△《周易窥馀》十五卷(永乐大典本)宋郑刚中撰。刚中字亨仲,金华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官至礼部侍郎,出为川陕宣抚副使,谪居桂阳军。又责授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后追复原官,谥忠愍。事..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 子部

    (周秦诸子,皆自成一家学术,后世群书,其不能归入经史者,强附子部,名似而实非也。若分类各冠其首,愈变愈歧,势难统摄。今画周秦诸子聚列于首,以便初学寻览,汉后诸家,仍依类条列之。此类若周秦诸子,及唐以前..

    22 书目答问 2025-09-02
  • 卷三•農三

    密雲稅口說予既入西山,覽檀柘大鍾諸勝,遂循獨石邊牆,沿檀白二河東至密雲,意欲敬瞻東陵。入界百餘里,借宿民家,路近青椿,山中無民居可借宿,乃返。沿途皆高嶺巨石,山間有小溪,溪旁安設水磨不下三十座,皆磨柏..

    12 齐民四术 2025-08-28
  • 九章録要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九章録要卷三松江屠文漪撰方田法古九章一曰方田以御田疇界域今其書不𫝊特據所見近世之書芟其繁謬補其缺遺以意隸之云爾方田長方田求積步 方田謂正方四面等者法以方自乗得積長方謂兩長兩廣各等者法以長乗..

    25 九章录要 2025-08-27
  • 農候雜占卷三

    福州梁章鉅撰男恭辰校刊晴雨春雨乙卯,夏糴貴。夏雨丁卯,秋糴貴。秋雨辛卯,冬糴貴。冬雨癸卯,春糴貴。 《開元占經》引《黃帝要經》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頭生耳。冬雨甲子,牛羊..

    15 农候杂占 2025-08-26
  • 卷三 孟子

    孟子性善之界说 孟子道性善尤重扩充 孟子与佛 孟子与庄子 孟子与三民主义一 孟子与三民主义二 孟子与荀子 孟子之神权民本主义 孟子与劳农主义之许行 孟子七篇之起讫 孔孟治学之法 孟子与论语 孟子文体孟子所谓性善者..

    28 古籍举要 2025-08-25
  • 卷三 北山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①,其上多华草②。漨(fēng)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茈)石、文石③。 ①机木:即桤(qī)木树,长得像榆树,把枝叶烧成灰撒在稻田中可作肥料用。②华草:不详何草。③茈石..

    28 山海经 2025-08-24
  • 畿輔通志卷三十九

    兵制馬蘭口鎮〈原設叅將一員順治六年改設都司十八年増設副將左右二營康熈元年都司裁雍正元年副將改設總兵官增設中軍逰擊一員二年將遵化營之大安口鮎魚闗改隷又増設窄道子把總一員屬左營轄將薊州營之黄崖口將軍闗改隷..

    28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三十八

    兵制成周之制天子之六軍皆取於六鄉其餘甸稍縣都之師大都以備守衛其有征伐雖各以師從而大司馬所帥六鄉之賦為多徵以甘誓之召六卿管子之參國五鄙則是乃三代之通制也唐之府兵通天下凡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而在闗中者二百六..

    14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