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杨继洲

通玄指要赋

2025-05-16 11:32 读医

必欲治病,莫如用针①。巧运神机之妙②,工开圣理之深③。

①夫治病之法,有针灸,有药饵,然药饵或出于幽远之方,有时缺少,而又有新陈之不等,真伪之不同,其何以奏肤功,起沉疴也?惟精于针,可以随身带用,以备缓急。

②巧者,功之善也;运者,变之理也。神者,望而知之。机者,事之微也。妙者,治之应也。

③工者,治病之体。圣者,妙用之端。故《难经》云:『问而知之谓之工,闻而知之谓之圣。』夫医者意也,默识心通,贯融神会,外感内伤,自然觉悟,岂不谓圣理之深也。

外取砭针,能蠲邪而扶正①;中含水火,善回阳而倒阴②。

①砭针者,砭石是也。此针出东海,中有一山,名曰高峰,其山有石,形如玉簪,生自圆长,磨之有锋尖,可以为针,治病疗邪无不愈。

②水火者,寒热也。惟针之中,有寒邪补泻之法,是进退水火之功也。回阳者,谓阳盛则极热,故泻其邪气,其病自得清凉矣。倒阴者,谓阴盛则极寒,故补其虚寒,其病自得温和矣。此回阳倒阴之理,补泻盛衰之功。

原夫络别支殊①,经交错综②,或沟池溪谷以歧异③,或山海丘陵而隙共④.

①别者,辨也。支者,络之分派也。《素问》云:『络穴有一十五,于十二经中每经各有一络。外有三络:阳蹻络,在足太阳经;阴蹻络,在足少阴经;脾之大络,在足太阴经。』此是十五络也,各有支殊之处,有积络,有浮络,故言络别支殊。

②经交者,十二经也。错者,交错也。综者,总聚也。言足厥阴肝经,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足太阴脾经,交出厥阴肝经之前,此是经络交错,总聚之理也。

③歧者,路也。其脉穴之中,有呼为沟、池、溪、谷之名者,如歧路之各异也。若水沟、风池、后溪、合谷之类是也。一云《铜人经》乃分四穴。沟者水沟穴,池者天池穴,溪者太溪穴,谷者阳谷穴。所谓四穴同治,而分三路,皆皈于一原。

④隙者,孔穴或取山、海、丘、陵而为名者,其孔穴之同共也。如承山、照海、商丘、阴陵之类是也。一云《铜人经》亦分四穴、山者承山穴,海者气海穴,丘者丘墟穴,陵者阴陵穴。四经相应,包含万化之众也。斯流派以难揆,在条纲而有统。

此言经络贯通,如水流之分派,虽然难以揆度,在条目纲领之提挈,亦有统绪也。故书云:『若纲有条而不紊。』一云经言:『井荥俞原经合,甲日起甲戌时,乃胆受病,窍阴所出为井金,侠溪所溜为荥水,临泣所注为俞木,丘墟所过为原,阳辅所行为经火,阳陵泉所入为合土。凡此流注之道,须看日脚,阴日刺五穴,阳日刺六穴。』

理繁而昧,纵补泻以何功①?法捷而明,自迎随而得用②。

①盖圣人立意,垂法于后世,使其自晓也。若心无主持,则义理繁乱,而不能明解,纵依补泻之法,亦有何效?或云:『假如小肠实则泻小海,虚则补后溪;大肠实则泻二间,虚则补曲池;胆实则泻阳辅,虚则补侠溪。』此之谓也。中工治病已成之后,惟不知此理,不明虚实,妄投针药,此乃医之误也。

②夫用针之法,要在识其通变,捷而能明,自然于迎随之间,而得施为之妙也。

且如行步难移,太冲最奇。

人中除脊膂之强痛;神门去心性之呆痴。

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耳闭须听会而治也,眼痛则合谷以推之。

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脑昏目赤,泻攒竹以便宜。

但见两肘之拘挛,仗曲池而平扫;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

牙齿痛,吕细堪治;头项强,承浆可保。

太白宣通于气冲①,阴陵开通于水道②。

腹膨而胀,夺内庭以休迟;筋转而疼,泻承山而在早。

大抵脚腕痛,昆仑解愈;股膝疼,阴市能医。

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疟生寒热兮,仗间使以扶持。

期门罢胸满血膨而可已,劳宫退胃翻心痛亦何疑。

①太白脾家真土也,能生肺金。②阴陵泉,真水也,滋济万物。

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坠,王公谓此;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华佗言斯。

固知腕骨祛黄;然骨泻肾

行间治膝肿目疾;尺泽去肘疼筋紧。

目昏不见,二间宜取;鼻窒无闻,迎香可引。

肩井除两臂难任;丝竹疗头疼不忍。

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覩冷泪,临泣尤准①。

①头临泣穴。

髋骨将腿痛以祛残①;肾俞把腰疼而泻尽。

①髋骨二穴,在委中上三寸,髀枢中,垂手取之,治腿足疼痛,针三分。一云:『跨骨在膝膑上一寸,两筋空处是穴,刺入五分,先补后泻,其病自除。』此即梁丘穴也,更治乳痈。按此两解,俱与经外奇穴不同,并存,以俟知者。

以见越人治尸厥于维会,随手而苏①;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针而陨②。

①维会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阳辅穴),内应足少阳胆经。尸厥者,卒丧之症,其病口噤气绝,状如死,不识人。昔越人过虢,虢太子死未半日,越人诊太子脉曰:『太子之病为尸厥也。脉乱故形如死,太子实未死也。』乃使弟子子阳,镵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二旬而复。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鹊闻之曰:『此自当生者,吾能使之生耳。』又云:『乃玉泉穴,在脐下四寸是穴(中极穴),手之三阳脉,维于玉泉,是足三阳脉会。治卒中尸厥,恍惚不省人事,血淋下瘕,小便赤涩,失精梦遗,脐腹疼痛,结如盆杯,男子阳气虚惫,疝气水肿,贲豚抢心,气急而喘。』经云:『太子尸厥,越人刺维会而复苏。此即玉泉穴。真起死回生奇术。妇人血气症瘕坚积,脐下冷痛,子宫断绪,四度刺有孕,使胞和暖,或产后恶露不止,月事不调,血结成块,尽能治之。针八分,留五呼,得气即泻,更宜多灸为妙。』

②灸三壮,针三分。昔宋太子善医术,出苑游,逢一怀娠女人,太子诊之曰:『是一女子。』令徐文伯诊之,文伯曰:『是一男一女。』太子性暴,欲剖腹视之。文伯止曰:『臣请针之。』于是泻足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其胎应针而落,果如文伯之言。故今言妊妇不可针此穴。昔文伯见一妇人临产症危,视之,乃子死在腹中,刺足三阴交二穴,又泻足太冲二穴,其子随手而下。此说与《铜人》之文又不相同。

圣人于是察麻与痛,分实与虚①。实则自外而入也,虚则自内而出欤②!

①虽云诸疼痛皆以为实,诸痒麻皆以为虚,此大略也,未尽其善。其中有丰肥坚硬,而得其疼痛之疾者;亦有虚羸气弱,而感其疼痛之病者。非执而断之,仍要推其得病之原,别其内外之感,然后真知其虚实也。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②夫冒风寒,中暑湿,此四时者,或因一时所感而受病者,谓实邪,此疾盖是自外而入于内也。多忧虑,少心血,因内伤而致病者,谓虚邪,此疾盖是自内而出于外也。此分虚实内外之理也。一云:『夫疗病之法,全在识见,痒麻为虚,虚当补其母;疼痛为实,实当泻其子。且如肝实,泻行间二穴,火乃肝木之子;肝虚,补曲泉二穴,水乃肝木之母。胃实,泻厉兑二穴,金乃胃土之子;胃虚,补解溪二穴,火乃胃土之母。三焦实,泻天井二穴;三焦虚,补中渚二穴。膀胱实,泻束骨二穴;膀胱虚,补至阴二穴。故经云:『虚羸痒麻,气弱者补之;丰肥坚硬,疼痛肿满者泻之。』凡刺之要,只就本经,取井荥俞原经合,行子母补泻之法,乃为枢要。深知血气往来多少之道,取穴之法,各明其部分,即依本经而刺,无不效也。

故济母而裨其不足;夺子而平其有余①。

①裨者,补也。济母者,盖补其不足也。夺子者,夺去其有余也。此补母泻子之法,按《补泻经》云:『只非刺一经而已。假令肝木之病,实则泻心火之子,虚则补肾水之母,其肝经自得安矣。五脏仿此。』一云:『虚当补其母,实当泻其子。』故知肝胜脾,肝有病必传与脾,圣人治未病,当先实脾,使不受肝之贼邪,子母不许相传,大概当实其母,正气以增,邪气必去。气血往来,无偏伤,伤则疾蜂起矣。

观二十七之经络,一一明辨①;据四百四之疾症,件件皆除②。

①经者,十二经也。络者,十五络也。共计二十七之经络相随,上下流行。观之者,一一明辨也。

②歧伯云:『凡人禀乾坤而立身,随阴阳而造化,按八节而荣,顺四时而易,调神养气,习性咽津,故得安和,四大舒缓。或一脉不调,则众疾俱动,四大不和,百病皆生。』凡人之一身,总计四百四病,不能一一具载,然变症虽多,但依经用法,件件皆除也。

故得夭枉都无,跻斯民于寿域①;几微已判,彰往古之玄书②。

①跻者,登也。夭者,短也。枉者,误伤其命也。夫医之道,若能明此用针之理,除疼痛迅若手捻,破郁结涣如冰释。既得如此之妙,自此之后,并无夭枉之病。故斯民皆使登长寿之域矣。

②几微者,奥妙之理也。判,开也。彰,明也。玄,妙也。令奥妙之理,已焕然明着于前,使后学易晓。

抑又闻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

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土;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

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痊;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止。

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腰脚疼,在委中而已矣。

夫用针之士,于此理苟能明焉,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捻指①。

①夫用针之士,先要明其针法,次知形气所在,经络左右所起,血气所行,逆顺所会,补虚泻实之法,去邪安正之道,方能除疼痛于目前,疗疾病于指下也。

《针灸大成》,针灸学集大成之名著。10卷。明代杨继洲撰,靳贤校正,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杨继洲,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州)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任太医院医官,行医40余年,尤精于针灸。曾以家传验方,融会诸家针灸著作,并参以个人经验,撰成《卫生针灸玄机秘要》3卷。万历年间,治愈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痿痹之疾。赵氏得阅《玄机秘要》,拟为之付印。然继洲以诸家未备,复广求群书,采集有关针灸之法,并附以供太医院考绘而用之铜人明堂图,编著为《针灸大成》。晋阳人靳贤受赵氏之托,曾为之选集校正。 此书广泛辑录前人与针灸有关的论述,考证了穴位、经络,详细介绍了临床辨证取穴,附有个人针灸医案,又载录了陈氏《小儿按摩经》。此书取材广博,考证穴位较详,所列病种较多,并有作者临证医案之记录,因而成为明以后针灸学的重要文献。书中附图多幅。缺点是编次较乱,选材有欠精妥之处。 现存版本50余种,通行的为10卷本。另外,1737年章廷珪的木刻12卷本,乃是将民间坊刻《铜人针灸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二书合称《铜人腧穴》而附刊于书末而成。现存最早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有10卷本的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冲脉

    冲脉者.与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人逆气而里急.难经则曰.并足阳明之经.以穴考之.足阳明侠脐左右各二寸而上行.足少阴侠脐左右各五分而上行.针经所载.冲、任..

    1 读医 2025-10-01
  • 阴跷脉

    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此为病者.令人阳缓而阴急.故曰.上出人迎之前.入鼻.属目内 .合于太阳.女子以之为经.男子以之为络.两足跷脉.长八尺.而阴跷之 在交信.阴跷病者取此.照..

    1 读医 2025-10-01
  • 阳跷脉

    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其为病也.令人阴缓而阳急.两足跷脉.本太阳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跷脉长八尺.所发之穴.生于申脉.以附阳为 .本于仆参.与足少阳会于居 .又与手阳明会于..

    1 读医 2025-10-01
  • 任脉

    任脉(图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也.任之为言妊也.行腹部中行.为妇人生养之本.奇经之一脉也.任与督.一源而二岐.督则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

    1 读医 2025-10-01
  • 督脉

    督脉(图缺)督脉者.起于下极之 .下极之 .两阴之间.屏翳处也.屏翳两筋间为篡.篡内深处为下极.督脉之所始也.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也.脊之为骨.凡二十一椎.通项骨三椎.共..

    1 读医 2025-10-01
  • 手厥阴心包络经

    手厥阴心包络经(图缺)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鬲.历络三焦.手厥阴受足少阴之交.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由是下鬲.历络于三焦之上脘中脘.及脐下一寸下焦之分也.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

    1 读医 2025-10-01
  • 中指同身寸法

    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廷两横纹相去为一寸.取稻秆心量.或用薄竹量则易折.用蜡纸则粘手不便.用绳则有伸缩不准.用稻秆心则易得而有准.中指同身寸图(图缺)..

    2 读医 2025-10-01
  • 手足阴阳流注

    凡人两手足.各有三阴脉、三阳脉.以合为十二经也.三阴谓太阴、厥阴、少阴.三阳谓阳明太阳、少阳也.人两手足各有三阴三阳脉.合为十二经也.详见脉诀.谓之经者.以血气流行.经常不息而言.谓之脉者.以血理分袤..

    2 读医 2025-10-01
  • 扁鹊有言.疾在腠理.熨 之所及.在血脉.针石之所及.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是针灸故弃针与灸而莫之讲.每遇伤寒热入血室.闪挫诸疾.非药饵所能愈.而必俟夫刺者.则束手无策.自愧技穷.因悟治病犹对垒.攻守奇..

    4 读医 2025-09-30
  • 正人形

    正人形第一小儿惊痫者,先惊悸啼叫,后乃发也。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后青络脉,炷小儿风痫者,先屈手指如数物及发也。灸鼻柱上发际宛宛中,三壮,炷如小麦大。小儿缓惊风,灸尺泽各一壮,在肘中横纹约上动脉中,..

    5 读医 2025-09-30
  • 侧人形

    侧人形第一侧人形第一图(图缺)脑空二穴,在承灵穴后一寸半,玉枕骨下陷者中。灸七壮。主头晕目瞑,癫狂病,身寒热引项强急,鼻衄不止,耳鸣耳聋。颊车二穴,在耳下二韭叶陷者宛宛中。灸三壮。主牙关不开,口噤不能..

    5 读医 2025-09-30
  • 背人形

    背人形第一背人形第一图(图缺)风府一穴,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禁不可灸。主头痛,项急不得顾,暴喑不得言,多悲恐惊悸,狂走欲自杀,目反视。大杼二穴,在项第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壮。主颈项..

    7 读医 2025-09-30
  • 卷中 正人形

    正人形第一百会一穴,在头中心陷者中。灸七壮。主脑重鼻塞,头疼目眩,少心力,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及大人小儿脱肛等疾。神庭一穴,在鼻柱上发际中。灸三壮。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羊痫吐舌。水沟一穴,..

    5 读医 2025-09-30
  • 天医取师疗病吉日

    正月卯日 二月寅日 三月丑日四月子日 五月亥日 六月戌日七月酉日 八月申日 九月未日十月午日 十一月巳 十二月辰凡医者,若不能知此诸般禁忌,趋吉避凶,妄乱针灸,非惟不能愈疾,甚至或致患人伤命,为害非轻。若逢病..

    5 读医 2025-09-30
  • 九部旁通人神不宜灸

    杂忌旁通不宜灸四季人神不宜灸春在左胁,秋在右胁,夏在脐,冬在腰。男忌除日,女忌破日。胡侍郎奏过尻神指诀胡侍郎奏过尻神指诀(图缺)一岁十岁起,二官顺行,逐日人神,就甲子内检尻神者,神农之所制也。凡人年命..

    5 读医 2025-09-30
  • 十二部年人神不宜灸

    一岁∶十三、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 人神在心。二岁∶十四、二十六、三十八、五十、六十二、七十四、八十六。 人神在喉。三岁∶十五、二十七、三十九、五十一、六十三、七十五、八十七。..

    4 读医 2025-09-30
  • 十二时忌不宜灸

    子时在踝,丑时在头,寅时在耳,卯时在面,辰时在项,巳时在乳,午时在胸,未时在腹,申时在心,酉时在背,戌时在腰,亥时在股。

    5 读医 2025-09-30
  • 十二部人神不宜灸

    建日在足,禁晡时;除日在眼,禁日入;满日在腹,禁黄昏;平日在背,禁人定,定日在心,禁夜半;执日在手,禁鸡鸣;破日在口,禁平旦;危日在鼻,禁日出;成日在唇,禁食时;收日在头,禁禺中;开日在耳,禁午时;闭..

    4 读医 2025-09-30
  • 每月忌日不宜针灸出血

    正月丑日,二月未日,三月寅日,四月申日,五月卯日,六月酉日,七月辰日,八月戌日,九月巳日,十月亥日,十一月午日,十二月子日。

    5 读医 2025-09-30
  • 人神所在不宜针灸

    一日在大趾,二日在外踝,三日在股内,四日在腰间,五日在口舌,六日在两手,七日在内十四日在胃管,十五日在遍身,十六日在胃,十七日在气冲,十八日在股内,十九日在足,二十日在内踝,二十一日手小指,二十二日在..

    6 读医 2025-09-3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