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国恩
游国恩
  •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文学之界说我国学者于文学之观念向极模糊。陈义虽多,而求其合于文学之根本原则者实鲜,是用众说纷呶、莫衷一是。治文学史者既苦于界说之不立,因而彷徨歧路,盲目操觚,泄沓支离,不可究诘。益以年世悠邈,..

    游国恩 2025-05-05
  • 第二篇 周文学

    第一章 《诗经》史略今所传《诗》三百篇,本三百十一篇。除《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笙诗有声无词不计外,实为三百有五篇。果何自来耶?曰:周时朝廷之所采,所以观风俗、知..

    游国恩 2025-05-05
  • 第三篇 晚周文学

    第一章 楚辞之起源春秋以前,我国文学为四言诗,所谓《三百篇》是也。春秋以后,南方文学勃兴,是为楚辞。楚辞者,诗之变也。刘勰曰: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

    游国恩 2025-05-05
  • 第四篇 秦文学

    秦并天下,一切法令,多出丞相李斯之手。斯固与韩非同事荀卿,学其师不得,遂缘儒入法,窃取非说以迎合始皇。始皇见秦累世以法术致富强,故深信不疑。终以成刻薄专制之治,而速其亡矣。秦既欲崇尚法治,厉行君主集权..

    游国恩 2025-05-05
  • 第五篇 西汉文学

    第一章 楚声与汉初文学楚辞为楚声之文学,亦战国时南方之民族文学也。秦既灭楚,南方民气湮郁数十年。然自怀王入秦不反,国人怜之。屈子爱国宗臣,杀身明志,尤为后人所追悼弗忘者。其所著《骚》赋,发扬蹈厉,深入..

    游国恩 2025-05-05
  • 第六篇 东汉文学

    第一章 东汉初期之文学东汉一代之文学,与西汉相伯仲。然有可得而述者二,即其前半为辞赋之回翔时期,而后半则为乐府盛行及五言诗暴兴之时期也。大抵文人之作,不脱西京之旧。其时所谓正统派之文学,亦不过展转模仿..

    游国恩 2025-05-05
  • 第七篇 三国文学

    第一章 魏武帝及魏文帝之文学三国文学,盛于邺下,吴蜀二国无闻焉。魏初承建安遗风,文章之体制无甚变革。曹氏父子既长于文辞,复笃好文学。当武帝柄政,网罗一时文士,建安诸子多出其门,故汉末文学大放异彩。重以..

    游国恩 2025-05-06
  • 第八篇 两晋文学

    第一章 武帝时之文学典午氏一昏朝也。自景、文以权奸窃国,而遗谋不臧。未及再世,朝政乱于上,风俗坏于下,宗室争于内,胡患作于外,神州陆沉,生民涂炭,莫此为甚焉。干宝论之曰:二祖逼禅代之朝,不暇待三分八百..

    游国恩 2025-05-06
  • 第九篇 宋文学

    第一章 宋初文学与南朝风尚之转捩有宋文学,承东晋之余绪,导南朝之先河,实为吾国中古文学一大转变之枢机。其与魏晋显然大异者有二:即此后诗歌渐变为辞赋,而辞赋复渐变为诗歌是也。盖元嘉以后之诗歌,于文则渐以..

    游国恩 2025-05-06
  • 附录 左传讲稿

    马总《意林》引桓谭《新论》云:刘子政、子骏,子骏兄弟子伯玉俱是通人,尤重《左氏》。教授子孙,下至妇女,无不读诵。《论衡案书》篇云:刘子政玩弄《左氏》,童仆妻子皆呻吟之。《晋书》三十四《杜预传》:时王济..

    游国恩 2025-05-06
  • 附一:左传文分析若干篇

    庆封奔吴(襄二十八)此篇写庆封父子败亡出奔事,以庆封为主,以庆舍陪衬。分作前后两半。自篇首至可慎守也已为前半篇,自癸何卜攻至陈氏以公如内空为后半篇。最后一段正叙庆封出奔,以穆子之言断之,为全篇总结。文..

    游国恩 2025-05-06
  • 附二: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各国政治变革大事年表

    前613591文十四至宣十八楚庄王有茅门之法。太子车违法之茅门,廷尉斩其辀而戮其御。见《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楚令尹虞丘子荐孙叔敖为令尹。虞丘子家干法,孙叔敖执而戮之。虞丘子喜,入言于王曰:奉国法而不党,施刑而..

    游国恩 2025-05-06
  • 叙曰,今之所谓文学史者,亦孳乳而浸多矣。自推涉猎有限,乃复尤而效之,以攘怐愗之诮,是亦不可以已乎。窃念晚近士风,绝类朱明,著书之易,殆又过之。尤于文学史类之书,不为其难,为其易,直可旦受命而日食时上。..

    游国恩 2025-05-06
  • 一 文学之范围及文学史

    文学之界说,昔人言之详矣。自魏晋六朝以迄今兹,众说纷呶,莫衷一是。治文学史者既苦于界说之不立,往往徬徨歧路,盲目操觚,泄沓支离,不可究诘。益以年世悠邈,作者实繁,派别枝分,千头万绪。其间源流变迁,盛衰..

    游国恩 2025-05-06
  • 二 文学导源之两大要素

    文学者,不凭虚起。推原其故,则人生不堪内外之压迫实使之。何谓内?天赋情感是也。何谓外?生活环境是也。斯二者,内外相应,消息相通,非截然两事也。本此二义,则文学起原之故可得言焉。一、情感之冲动 人类所以..

    游国恩 2025-05-06
  • 三 未有文字时之初民文学

    文学者,托始于文字。远古之时,未有文字,人类语言思想莫由记其痕迹,文学之事自亦绝无可言。虽然,有无文字之文学焉;无文字之文学虽未有篇章辞句,而实有文学之意味焉。《易系辞传》云: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

    游国恩 2025-05-06
  • 四 种族战胜与文学之开幕

    吾中华民族之居中国也旧矣,其鼻祖曰黄帝。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或言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号。是时黄河流域,大抵戎狄杂处,各建部落。而黄帝兴于阪泉涿鹿之间(今河北涿州境),纠合同族..

    游国恩 2025-05-06
  • 五 唐虞时代之文学

    黄帝之时,文字肇兴,综天地之形象,启鬼神之秘奥,为我族文化绝大贡献。此《淮南》、《纬候》诸书所以有天雨粟,鬼夜哭之说也。中更少昊、颛顼、帝喾数世,以至于尧。虽其间史迹渺茫,未由详考;然如《春秋》昭十七..

    游国恩 2025-05-06
  • 六 夏禹之功烈及夏代文学

    论古史而至于夏,亦古今之一大界也。盖禹以前,我族文明虽已略见曙光,而关系民族社会之诸大问题,尚多悬而未决;禹以后,则凡人民之生计,种族之界限,与夫国家之政制等,大抵渐次确定。今总其功烈政教之卓然超越前..

    游国恩 2025-05-06
  • 七 商之文明渐进及其文学

    商之先曰契,即舜时为司徒者也。其功德之被于我族者实不在禹、稷之下。盖禹平水土,稷教稼穑,使民无饥溺之患,生计之事无忧矣。顾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茫茫禹域,乌用此芸芸禽兽为哉?是..

    游国恩 2025-05-0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