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子的故事 / 李长之

一八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2025-05-21 13:31 孔子的故事

孔子考虑的结果,还是再回到卫国去。子贡问道:不是和公孙戌在匡城订过盟约,不再回卫国的吗?孔子说:那是强迫订下的呵,强迫的盟约就是神也不管这笔账的。

卫灵公听说孔子回来了,十分高兴,并且后悔前些时候不该轻信人言,派人监视。这次他亲自到郊外去迎接孔子。

孔子住在老朋友蘧伯玉家里。孔子这一回在卫国住得很久,一住住了三年。转眼孔子已经五十九岁了。鲁国国内也已经换了国君,鲁定公死了,由鲁定公的儿子鲁哀公继了位。

孔子在卫国的这几年却也并不得意。原因是,卫灵公已经老了,对孔子表面上虽然很敬重,但并不是真心的。他对于本国一些老人像蘧伯玉等尚且冷淡,如何能尊重外来的孔子?他十分荒淫,什么事也不振作,只知道和夫人南子、宠臣弥子瑕等鬼混而已。

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这时一定要见见孔子。她打发人告诉孔子说:四方来的名人,凡是瞧得起我们国君、觉得够交情的,没有不来见见我的。我也很愿意长长见识呢。

孔子起初还婉谢,但谢绝不了,只好去见了她。

南子坐在纱帐里,孔子进门行了礼。南子在帐子里也回了礼。因为有帐子隔着,南子是瞧清楚了孔子的,但孔子却瞧不见南子,只听见南子身上佩戴的玉器叮咚叮咚地响。

孔子出来告诉门徒们说:我本来不要见这样的女人,这次不过是礼尚往来罢了。

可是子路很不高兴。他觉得孔子有些失身份。

孔子急了,发誓说:要是有什么别的,我不得好死,我不得好死![93]

孔子和南子的见面也的确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卫灵公认为孔子不是那么严肃可怕了。有一天,卫灵公和南子一同坐车出门,便让孔子在第二辆车上坐着,后面又跟着一辆车,坐的是太监雍渠。他们就这样一块儿在街市上招摇起来了。[94]

卫灵公也许认为这是表示对孔子的亲近吧,但孔子觉得这是难堪的侮辱。孔子事后说:咳!我没见过看重道德像看重美色那样的人![95]

有一天,卫灵公问孔子说:讨伐匡城蒲乡的公孙戌可以不可以呢?孔子说:当然可以,而且应该讨伐。卫灵公又说:但是我的大臣们不赞成呢。再说这地方是一个缓冲,可以用来应付晋楚两国的。现在去讨伐,有把握吗?孔子说:那地方的男人现在宁愿死,也不愿跟着公孙戌胡闹;那地方的妇女也肯出死力保卫自己的家乡,而不愿意受公孙戌的压迫。我们所要讨伐的,只是为首的四五个人罢了。把握是有的。卫灵公说:好。可是并没有认真去进行。[96]

孔子知道卫灵公是不想振作了,而且也并不重视自己。

有一天,孔子正在屋里击磬(当时的一种乐器),一个背草筐的老人路过门口,听见磬声便说:击磬的是个热肠人呵!过了一会儿,他又说:但是太固执了。磬的声音又响又急,看来这个人是唯恐人家不知道自己!既然没有人知道,也就算了吧,何必呢?歌谣上不是这样唱来着:水深呢,脱去衣服游过去;水浅呢,撩起衣服蹚过去。[97]

可是孔子这时却还是执迷着为梦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得到政治地位而执迷着。

最后卫国发生了***。起因是卫国太子蒯聩和南子有了恶感。他派人去刺杀南子。但那个人到时候不敢下手,蒯聩屡次用眼睛向他示意,这样便被南子觉察了,她拼命喊起来:太子要杀我呢!卫灵公是偏向南子的,太子蒯聩吓得赶紧逃到晋国赵简子那里去了。[98]

这次卫灵公却想用兵了,便又问孔子怎样作战。孔子觉得卫灵公实在老糊涂了,作战理由既不正大,又牵涉到晋国;况且是父子之间的争执,外人是不好插嘴的,于是答道:要是问我怎样祭天祭祖呢,我是学过的;打仗嘛,我可不懂。[99]卫灵公听了自然很不高兴。

第二天孔子再同卫灵公谈话的时候,卫灵公的眼睛就没有看孔子,而只是仰着头看空中的大雁。孔子觉察出现在已经是必须离开这地方的时候了。

卫灵公不久就死了,结束了他在卫国四十二年的统治。内争继续着。南子依照卫灵公的遗命,叫小儿子郢来继位。但是郢却不敢答应,他说:太子蒯聩虽然逃亡在外,但太子的儿子叫辄的还在,应该由他继承。于是卫灵公的孙子辄被立为卫君,这就是卫出公。可是逃在晋国的太子蒯聩还想回来继位,这事得到了晋国赵简子的支持。那时鲁国的野心家阳虎也在晋国,赵简子便命令阳虎护送蒯聩回国。阳虎派了八个人穿着丧服,假装是从卫国来迎接蒯聩的,于是蒯聩假哭着到了国境。但蒯聩的儿子卫出公却用武力拒绝了蒯聩,结果蒯聩的阴谋失败了。[100]

这就是当时卫国的情况:由卫灵公的父子之争演变为第二代的父子之争。

在卫出公被拥立的这一年公元前四九二年,孔子整整六十岁了。

当时,孔子的弟子中,有人怀疑孔子是否参与过拥立卫出公的***,像冉有就问子贡道:咱们老师是不是曾帮助过卫出公呢?子贡说:让我去问问看。

子贡是个聪明人,他不便直接问孔子,却借两个历史人物来探孔子的口气,他问孔子道: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呢?伯夷、叔齐是古代传说中的两位王子,他们彼此推让,不肯继任父亲的王位,结果都逃到国外去了。子贡提出这两个人来,看孔子对他们怎么说法。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呵。

那么,他们有什么怨恨不平吗?子贡想把问题弄得更明确些。

他们所追求的只是仁德,而得到的也就是仁德,这就满足了,还有什么怨恨的呢?

子贡心里就明白了,出来告诉冉有说:咱们老师是不会参与的。[101]

死去的卫灵公既然不能重用孔子,现在卫国又发生了剧烈的内部斗争,这内部斗争还牵涉到国外势力晋国支持蒯聩,齐国则支持卫出公,孔子于是决定离开卫国。

孔子最后批评卫国的政治说:卫国和鲁国真是难兄难弟呵![102]从历史上说,鲁国的祖先是周公,卫国的祖先是康叔,康叔和周公原是亲兄弟,现在混乱的情形又差不多,所以孔子说了这样的双关语。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猜你喜欢

  • 儒家之根本精神[20]

    一如果说中国有一种根本的立国精神,能够历久不变,能够浸润于全民族的生命之中,又能够表现中华民族之独特的伦理价值的话,这无疑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自成一种博大精深的体系,曰仁,曰礼,曰命,曰敬,曰忠..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孔子可谈而不可谈[19]

    有人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和宝库,孔子是应当谈的;有人说孔子曾经被统治阶级利用,已经和封建势力有着不解缘,如果谈孔子,就会为反动势力张目,孔子是不可谈的。我认为可谈而不可谈,单看如何谈,在什么时候谈。..

    2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孔子与屈原[11]

    一 美与表现当我读托玛斯曼[12](Thomas Mann)的《歌德与托尔斯泰》(Goethe und Tolstoi)时,我不禁想到孔子与屈原。托玛斯曼说世界上的天才大概分为两类,歌德与托尔斯泰是一型,席勒与杜斯妥益夫斯基是一型:前..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从孔子到孟轲[4]

    一 思想凯耳[5](Kiel)大学的教授克鲁诺(Richard Kroner)曾著过一部书,书名为《从康德到黑格耳[6]》(Von Kant bis Hegel),认为黑格耳是康德的思想的必然发展。我看孟轲之于孔子亦然。孔子的思想中,有许多点..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孔子和《论语》[1]

    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年)是初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这时还是春秋时代,而且是狭义的春秋时代。社会上的变动是有了,但还不剧烈。因此,作为士阶层的代表者的孔子也便是一个新旧之间的人物。他对旧的有所留恋,例..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

    孔子这时的生活露出了凄凉的晚景。现在只有子贡、子夏、曾子等这班年轻的弟子陪伴着他了。一天,他对子贡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子贡说:怎么说没有人了解你呢?孔子说:我也不抱怨天,我也不怪什么人。我一生刻苦学习..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八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孔子这时已经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了。像孔子那样享着高年的人,自然会见到一些比他年轻一些的人的死亡。这在老年人说来,是会分外地觉得感伤的。在他六十九岁上,他的唯一的儿子孔鲤死了。孔鲤死时已五十岁。孔鲤有一..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七 整理诗歌和音乐

    孔子对于音乐是有很深的情感的,我们从他在齐国因为听到《韶》乐而有三个月不知道肉味儿这件事里已可看出了。孔子对音乐下过很大的功夫,同时,也像他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一样,是虚心而踏实的。他跟鲁国音乐专家师襄子..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六 编写《春秋》

    孔子不但经常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批评向弟子进行教育,而且他本人也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学者之一。他对历史,特别是文化史,有极浓的兴趣,他根据鲁国的史书,也参考了各国的史书,着手编写历史著作《春秋》,《春秋》本来..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从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的孔子,在任何时期也不曾放弃教育活动的孔子,随时想到自己培育的人才出众而感到欣慰的孔子,随时感到自己的主要生活可以拿学不厌,教不倦来概括的孔子,现在更意识到教育工作才是自己的本行..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经过了十四年的奔波,孔子又回到家乡来了。当他回味起这许多年来的经历的时候,他不能不想到那些时日的精力实在浪费得可惜;他不能不发觉到真正能实现或想实现他的政治主张的国君,实际上可说是不存在的。当他重新咀..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三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孔子再到卫国,比上两次顺利多了。这时卫出公在位已有三年,卫国已经大致上安定。孔子弟子也有在卫国做事的。卫出公也有意请孔子来担当重要职务。热心的子路便来问孔子道:这次卫国的国君请你出来,你首先要做什么呢..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二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孔子到负函那一年六十三岁了。这年是公元前四八九年,在鲁国是鲁哀公六年。这时负函在楚国的势力控制之下,到了这里也就等于到了楚国。[118]楚国的大将沈诸梁驻扎在负函,他是这地方实际上的执政者。沈诸梁曾经当过..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一 孔子绝粮

    公元前四八九年,吴国大举攻陈,楚国助陈进行反攻,陈国陷入混乱状态。楚国的军队由楚昭王亲自率领着,驻扎在陈国东北部的城父(现在安徽亳县[111])地方,这样就阻截住吴军的进攻。但这时楚昭王病了。逢巧天上有一..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〇 孔子停留在陈国

    就在公元前四九二年,孔子到了陈国[107],住在大夫司城贞子家里。陈国在宋国的南面,国都宛丘,就是现在河南的淮阳县。陈的国君是陈湣公,这一年是陈湣公十年。孔子参加了陈国的政府工作。这时陈国东方的吴国和南方..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九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孔子怀着不愉快的心情离开卫国。这一次的方向是往东南走。走到卫、宋交界一个叫仪的地方(在现在的河南兰考县境),管边界的小官吏说:过往的名人,我没有不能拜见的。意思是要见见孔子。孔子的弟子便引他见了孔子。..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匡城在卫国和晋国的边境上。孔子也想到晋国去。[89]晋国位置在现在的山西省以及山西和河北、河南交界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这时当权的是赵简子,赵家在晋国的地位和季氏在鲁国的地位很相似。孔子正要到晋国去的..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六 过匡城被拘留

    孔子这一回在卫国没住几个月。他走得是如此仓促,他自己坐的是车,弟子们有的跟在车上,大多数却是步行的,当他要出东门的时候,便和一部分弟子失散了。孔子的弟子子贡,这时是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因为找不到老师,..

    2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五 在卫国受到监视

    这一次孔子离开鲁国,虽然是由于鲁定公和季桓子对自己冷淡而促成的,但主要原因应该是由于想限制贵族势力而遭到了阻碍。像孟氏拆城的问题,就一直没能解决。孔子走了,这一年是公元前四九七年,孔子已经五十五岁了。..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四 孔子终于出走

    齐国这时的国君还是齐景公,晏婴在夹谷之会后不久就逝世了。晏婴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不肯阿谀。他又能针对当时的需要提出适宜的政策。他也善于选拔人才,他曾把一个叫越石父的奴隶赎出来,他曾荐举一个赶车的仆人为..

    2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