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子的故事 / 李长之

二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2025-05-21 14:06 孔子的故事

从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的孔子,在任何时期也不曾放弃教育活动的孔子,随时想到自己培育的人才出众而感到欣慰的孔子,随时感到自己的主要生活可以拿学不厌,教不倦来概括的孔子,现在更意识到教育工作才是自己的本行了。

由于孔子本人生活和思想上的变化,他对于他的弟子的教育前后期也有所不同。大概在早年所收的弟子是以培养他们从事政治活动为主的,晚年所收的弟子是以培养他们做文化学术工作为主的。

孔子曾经粗略地把他的弟子按照不同特长分为四类,并各举了几个代表人物,这就是,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治:冉有、子路;口才: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149]这有点儿像后来大学分系的光景。

自然,这样分法是不够严格的:德行在孔子看来仍然是政治人才的重要条件;政治也包括军事;口才又包括外交本领;文学也包括比后代更广泛的内容学术。

至于施教的方法,他的最大特点是着重在启发。孔子根据每个弟子的性格、主要优缺点,而加以相应的及时的教育。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呐,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150]

事实上冉有和子路的主要毛病正在这里。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151]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是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152]这就是子路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话,便都是对症下药的。

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153]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154]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155]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

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以提醒。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儿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了。[156]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157]

孔子对弟子使用的语言往往是含蓄而富有形象的,让人可以咀嚼,却又很具体。孔子看到有些人虽然不是不可教育,但根本不努力,又有些人却努力而不得其道,因而也没有成就,便对弟子们说:庄稼是庄稼,可是光有苗头,是长不出穗儿来的,有的是;长了穗儿却是个空壳儿,不结米粒儿的,也还是有的是呢![158]

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最反对主观自是。他说要根绝四种东西:一是捕风捉影的猜想,二是把事情看得死死的,三是固执自己片面的看法,四是把主观的我看得太大,处处放在第一位。[159]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160]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161]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162]

一个当惯了教师的人,往往容易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架子。有时甚而不知道的也冒充知道。但作为一个教育家的孔子却一贯虚心,对于求知是抱有严肃认真的态度的。孔子曾向子路说道:仲由呵,你知道什么是教育吗?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知道。一个教育者是应该这样的呵。[163]

孔子常常以自己的不断求知、积极学习的态度来鼓舞弟子。他说:我学习的时候,老怕赶不上,又怕学了又丢掉。[164]他又说:十户人家的村子,找我这样忠厚信实的人不难,可是找我这样积极学习的,就比较少。[165]他时常以不知疲倦地学习,以致忘了忧愁,忘了衰老来形容自己。

学习和思考都重要,他说:光是学习,不去思考,就得不到什么;光是思考,不去学习,也是白费精神。[166]但孔子更重视学习,他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弟子们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只管想来想去,但是没有什么收获,不如实实在在的学习有益处。[167]

弟子有在学习上松懈的,他就加以批评。宰我白天睡懒觉,孔子就说:烂木头是不能刻上什么的,烂土墙是不能画上什么的,我对于宰予还有什么办法![168]子贡忙着批评别人,而放松自责。孔子便也对他说:端木赐呵,你这么聪明吗?我就没有这么些工夫![169]

孔子最反对人在学习上自满。子路看见古代诗歌上有这么两句:也不害人,也不求人,走到哪里,也是好人。便老背这句话,满足了。孔子于是说:这哪里配称好人呢?[170]

在学习中,他很注重温习,也就是把学习到的东西要巩固起来。

他说:学习会了的东西,时常温习一下,不也很有乐趣吗?温习就能熟练,熟练就会有创造,所以他又说:温习旧的,能产生新的心得,这样就有资格当老师了。[171]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是结合实际生活来进行的。像对父母要尊敬,想到父母爱护子女就要注意自己健康;像与人相处要融洽,但不要迁就;像对一般人都要友爱,但更要接近好人;像做事要勤快,说话要谦虚谨慎,逢见比自己高明的人要老老实实请教等。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172]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孔子也很少谈怪异、武力、变乱、鬼神。[173]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实,孔子也是不许可的。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孔子便说:赐呵,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174]

孔子也经常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批评向弟子进行教育。例如,有一次子路问起管仲在齐国的内战中没有为自己所拥戴的公子纠死节,是不是还可以称为好人?孔子说:齐桓公能够多次会合诸侯,不靠武力,使天下有统一的希望,这就是管仲的功劳,这还不算好人吗?这还不算好人吗?[175]又有一次,子贡也问起同样的问题,孔子也说:管仲帮助齐桓公,使他成为诸侯的领袖,使天下有统一的希望,人们到如今还受他的好处,如果不是管仲的话,我们早要被外族征服了,连服装都改了呢。我们要求管仲的,难道只像对一个普通的男人女人那样死节,在河边上上了吊,无声无息,什么功劳也没有,才算好吗?[176]在评价管仲的话里,表现了孔子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和重民轻君的思想。

不过,在阶级社会里,孔子的思想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就是在教育方面,他虽然讲究踏实,但他反对劳动教育。其实孔子从小比较穷苦,搞生产是有一手的,弟子们也是知道的。可是有一回,樊迟想跟孔子学种田,孔子就板起脸说:我不如老农夫!樊迟又想跟孔子学种菜蔬,孔子说:我不如老种菜的!樊迟退出后,孔子还跟别的弟子说:樊迟真下贱呵,想学这个![177]

尽管如此,孔子的教育方法还是有很多可取的特点,这就是:因材施教,注重启发,以身作则,踏实虚心。所以他的弟子颜渊曾这样地称叹:咳,往上看吧,越看越高;往里钻吧,越钻越有东西。瞧着在前头呢,忽然又转到后头了。老师是一步一步地善于诱导呵。给我最广泛的东西,又给我最扼要的东西,让我想要停下也不能够。我费心竭力地跟着他跑,仿佛刚要赶上了,但是他又跑到前头了,总是赶不上。[178]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猜你喜欢

  • 白话百喻经故事

    当代大文豪鲁迅,曾於一九一四年九月,捐资银六十元给南京金陵刻处印送『百喻经』。这部经是以寓言方式,宣扬佛教教理的一部故事体的读物,可见其在文学上有很大的价值。※卷首语※有一天,佛和他的弟子们在王舍城的..

    12 百喻经 2025-07-01
  • 汉武故事全文

    汉景皇帝王皇后內太子宮,得幸,有娠,夢日入其怀。帝又夢高祖謂己曰:王夫人生子,可名為彘。及生男,因名焉。是為武帝。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於猗蘭殿。年四岁,立為膠東王。数岁,長公主嫖抱置膝上,問曰:兒欲..

    25 汉武故事 2025-06-18
  • 校點說明

    《汉武故事》,又名《汉武帝故事》,其作者,前人有汉班固、晉葛洪、南齊王儉諸說。然皆无確鑿證據。今人刘文忠綜合前說,又據書中反映的社會現象,推論當為建安前後人,較為合理。此書記載汉武帝從出生到死葬茂陵的..

    21 汉武故事 2025-06-18
  • 三个猴儿的故事

    在下闲居无俚的时候,每欢喜将平昔耳闻目见稀奇古怪的事情,在脑筋里如电影一般地轮回演映。事情越是奇怪,演映的次数便越多。时常遇着演映好笑的事,不知不觉地就独自纵声大笑起来。家人不知就里,突然闻得大笑之声..

    17 江湖异闻录 2025-06-17
  • 我的危机故事

    天黑了,因为才刚刚是傍晚,所以人并非是伸手不见五指。我玩了一下午的手机,终于恋恋不舍的放下手机,去上厕所。不知为何,在去厕所的路上,我的心突然跳的很快,像是危险来临前那样不安。我假装镇定,安慰自己没事..

    19 初中作文 2025-06-16
  • 粮食的故事

    吃罢晚饭,我到县人民政府去找郝吉标。访问郝吉标的事是今天才决定的。听寇县长说,郝吉标是这里的一个老革命,一九三三年的乡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在老区游击斗争最困难的时候,他协助游击队做过很多事。现在就在县政..

    23 党费 2025-06-14
  • 无 题

    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假若过去的早晨都似地狱那么黑暗丑恶,盼明天干吗呢?是的,记忆中也有痛苦危险,可是希望会把过去的恐怖裹上一层糖衣,像看着一出悲剧似的,苦中有些甜美。无论怎说吧,过..

    24 天真的幽默家 2025-06-13
  • 故事

    听说外国人的称中国作支那,是因为大秦的威力的远播。Chin拼起来是秦字的声音。而拉丁字的地名等末尾,老要加一个A字,所以秦字就一转而作了支那。这考据得的确不的确,暂且不去管它。但因为想到了秦字,所以想将秦..

    26 薇蕨集 2025-06-12
  • 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

    27 论语 2025-06-11
  • 子张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

    23 论语 2025-06-11
  • 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

    18 论语 2025-06-11
  •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

    20 论语 2025-06-11
  • 季氏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

    29 论语 2025-06-11
  • 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

    24 论语 2025-06-11
  • 宪问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26 论语 2025-06-11
  • 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22 论语 2025-06-11
  • 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28 论语 2025-06-11
  • 先进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曰:回也非..

    30 论语 2025-06-11
  • 乡党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

    22 论语 2025-06-11
  • 子罕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绝四:..

    26 论语 2025-06-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