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子的故事 / 李长之

二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

2025-05-21 14:30 孔子的故事

孔子这时的生活露出了凄凉的晚景。现在只有子贡、子夏、曾子等这班年轻的弟子陪伴着他了。

一天,他对子贡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子贡说:怎么说没有人了解你呢?孔子说:我也不抱怨天,我也不怪什么人。我一生刻苦学习,有了现在这样的成就,只有天知道罢了。[231]

又有一天,他又对子贡说:我不再想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我们拿什么作为准绳呢?孔子说:天说什么了吗?还不是一样有春夏秋冬,有万物生长么?天说什么了吗?[232]

子贡知道孔子的心情不同往日了。

现在到了孔子生命最后的一年了。

这时是公元前四七九年,鲁哀公十六年。在这年的春天,孔子病了。

一天清早,子贡来看孔子。孔子已经起身,正背着手,手里拿着拐杖,在门口站着,像是等待什么的样子。孔子一见子贡来了,就说道:赐呵,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呵?于是子贡听见孔子唱了这样的歌:

泰山要倒了,

梁柱要断了,

哲人要像草木那样

枯了烂了!

这是孔子最后的歌声,哲人是孔子最后对自己的形容。孔子唱着唱着就流下泪来。子贡感到孔子已经病重了。

子贡赶快扶他进去。这时又听见孔子说:夏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东阶上的,周代人的棺材是停在西阶上的,殷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两个柱子中间的。我昨夜得了一梦,是坐在两柱间,受人祭奠呢。我祖上是殷人呵,我大概活不久了。

孔子从这天起病倒在床上,再也没起来。经过七天,孔子在弟子们的悲痛中离开了他们。[233]

鲁哀公亲自为孔子作了祭文,那祭文上说:上天不仁呵,连个老成人也不给留下。剩下我一人在位,孤孤零零,担着罪过。咳!尼父(指孔子)呵,我今后向谁请教呵![234]

孔子死的时候是七十三岁。他的遗体葬在现在的山东曲阜城北泗川旁边,就是被称为孔林的地方。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像失掉了父亲一样地哀痛,有很多人在他坟上搭棚,住了三年。过了三年,在分别的时候,大家又都哭了。子贡还不忍离开,又住了三年。

此后,弟子们还是常常思念孔子。他们觉得他们之中的有若很像孔子,便想拿有若当孔子来侍奉。子夏、子游、子张都赞成这样做,但是曾子不同意。曾子说:这不成。我们谁能比老师呢?老师就像江水洗过、太阳晒过那样的洁白光明,谁也比不上呵![235]

孔子死后,弟子们常常清晰地回忆起孔子日常为人的态度。孔子是非常富有同情心的。他本来每天唱歌,但是逢到这一天有吊丧的事,他就停止了歌唱。他见到穿孝服的,见到盲人,就是年轻的,见了也一定起坐,路上碰到也是赶快迎上前去。而且即使是很亲昵的朋友,如果有了丧事,也一定表示严肃的哀悼;即使是日常可以开玩笑的,假若是穿上丧服或者眼瞎了,那就一定对他们保持礼貌。[236]

有一次,一个眼盲的音乐师叫冕的来见孔子。他走到台阶,孔子就告诉他:是台阶。他走到屋子里席子上,就告诉他:是席子。等他坐下了,又介绍给他屋里的人: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那里。等他走了,弟子子张便问道:这样不是太琐碎吗?孔子说:接待眼盲的人,是应该这样子的。[237]

有一次,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了人没有?不问伤不伤马。[238]

孔子的弟子公冶长不幸被捕入狱,孔子发觉不是他的过错,不但丝毫没有看不起他的意思,而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239]孔子对于人的同情和关怀就是如此。

孔子也很爱动物。孔子养的一条狗死了,便叫子贡去埋起来。并告诉他说:我听说,破帐子别扔,好埋马;破车盖儿别扔,好埋狗。我穷得连车盖儿也没有,你拿我的破席子去把狗盖了吧,别叫它的脑袋露着呢。[240]

孔子对于老朋友,每每一直保持着友情。就是和自己作风不同的,也不肯轻易绝交。他有一位老朋友叫原壤,原壤是随随便便的人,孔子曾挖苦他说:年轻时就不规矩,长大了也没有出息,你这老不死的,真是一个贼呀!说着便用拐杖照他的大腿敲了几下。[241]

可是原壤死了母亲,孔子还是帮助他收拾棺材。原壤却疯疯癫癫似的跳在棺材上,打着棺材板儿,冲着孔子笑嘻嘻地唱起来。

孔子像没有听见一样,不理他。跟随孔子的弟子却忍不住了,说:这样的朋友,还不该绝交吗?

孔子微笑着说:不是说,原是亲近的还应该亲近,本来是老朋友的也还是老朋友吗?[242]

孔子给人的印象是谦和的,但是他对于认为该做的事,又是坚决地去做的。他曾说:看见应该做的事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243]又说:对于应该做的事,就不用客气,就是老师,也要和他比赛比赛。 [244]他还说:早上明白了真理,就是晚上死也值得![245]

他说过的那句到寒冬,人们才知松树和柏树是不易凋零的[246],可以看作是他晚年的自赞。他又说:我到了七十岁上,才做到无拘无束,可是一举一动,也都离不了谱儿。[247]可以看出他是无时不在努力,年年有进境的。

这些片断印象,常常泛上弟子们的记忆,也就被记录了下来。

和弟子们对于孔子的崇敬相反,鲁国的贵族还是像从前一样毁谤孔子。子贡说:没有用呵。孔子是毁不掉的。这能对孔子有什么损害呢?这只是表明他们自己太不量力罢了。[248]

从事教育四十年以上的孔子,就在弟子心目中留下了这样深刻而难忘的影子。

一九五四年八月一日至八月二十一日写毕,八月三十日修改一过。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六日至九月二十八日,重改誊抄一过。

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七日,改定。

同年五月二十二日,再改定。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猜你喜欢

  • 儒家之根本精神[20]

    一如果说中国有一种根本的立国精神,能够历久不变,能够浸润于全民族的生命之中,又能够表现中华民族之独特的伦理价值的话,这无疑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自成一种博大精深的体系,曰仁,曰礼,曰命,曰敬,曰忠..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孔子可谈而不可谈[19]

    有人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和宝库,孔子是应当谈的;有人说孔子曾经被统治阶级利用,已经和封建势力有着不解缘,如果谈孔子,就会为反动势力张目,孔子是不可谈的。我认为可谈而不可谈,单看如何谈,在什么时候谈。..

    3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孔子与屈原[11]

    一 美与表现当我读托玛斯曼[12](Thomas Mann)的《歌德与托尔斯泰》(Goethe und Tolstoi)时,我不禁想到孔子与屈原。托玛斯曼说世界上的天才大概分为两类,歌德与托尔斯泰是一型,席勒与杜斯妥益夫斯基是一型:前..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从孔子到孟轲[4]

    一 思想凯耳[5](Kiel)大学的教授克鲁诺(Richard Kroner)曾著过一部书,书名为《从康德到黑格耳[6]》(Von Kant bis Hegel),认为黑格耳是康德的思想的必然发展。我看孟轲之于孔子亦然。孔子的思想中,有许多点..

    2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孔子和《论语》[1]

    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年)是初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这时还是春秋时代,而且是狭义的春秋时代。社会上的变动是有了,但还不剧烈。因此,作为士阶层的代表者的孔子也便是一个新旧之间的人物。他对旧的有所留恋,例..

    2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八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孔子这时已经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了。像孔子那样享着高年的人,自然会见到一些比他年轻一些的人的死亡。这在老年人说来,是会分外地觉得感伤的。在他六十九岁上,他的唯一的儿子孔鲤死了。孔鲤死时已五十岁。孔鲤有一..

    2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七 整理诗歌和音乐

    孔子对于音乐是有很深的情感的,我们从他在齐国因为听到《韶》乐而有三个月不知道肉味儿这件事里已可看出了。孔子对音乐下过很大的功夫,同时,也像他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一样,是虚心而踏实的。他跟鲁国音乐专家师襄子..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六 编写《春秋》

    孔子不但经常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批评向弟子进行教育,而且他本人也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学者之一。他对历史,特别是文化史,有极浓的兴趣,他根据鲁国的史书,也参考了各国的史书,着手编写历史著作《春秋》,《春秋》本来..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从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的孔子,在任何时期也不曾放弃教育活动的孔子,随时想到自己培育的人才出众而感到欣慰的孔子,随时感到自己的主要生活可以拿学不厌,教不倦来概括的孔子,现在更意识到教育工作才是自己的本行..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经过了十四年的奔波,孔子又回到家乡来了。当他回味起这许多年来的经历的时候,他不能不想到那些时日的精力实在浪费得可惜;他不能不发觉到真正能实现或想实现他的政治主张的国君,实际上可说是不存在的。当他重新咀..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三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孔子再到卫国,比上两次顺利多了。这时卫出公在位已有三年,卫国已经大致上安定。孔子弟子也有在卫国做事的。卫出公也有意请孔子来担当重要职务。热心的子路便来问孔子道:这次卫国的国君请你出来,你首先要做什么呢..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二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孔子到负函那一年六十三岁了。这年是公元前四八九年,在鲁国是鲁哀公六年。这时负函在楚国的势力控制之下,到了这里也就等于到了楚国。[118]楚国的大将沈诸梁驻扎在负函,他是这地方实际上的执政者。沈诸梁曾经当过..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一 孔子绝粮

    公元前四八九年,吴国大举攻陈,楚国助陈进行反攻,陈国陷入混乱状态。楚国的军队由楚昭王亲自率领着,驻扎在陈国东北部的城父(现在安徽亳县[111])地方,这样就阻截住吴军的进攻。但这时楚昭王病了。逢巧天上有一..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〇 孔子停留在陈国

    就在公元前四九二年,孔子到了陈国[107],住在大夫司城贞子家里。陈国在宋国的南面,国都宛丘,就是现在河南的淮阳县。陈的国君是陈湣公,这一年是陈湣公十年。孔子参加了陈国的政府工作。这时陈国东方的吴国和南方..

    2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九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孔子怀着不愉快的心情离开卫国。这一次的方向是往东南走。走到卫、宋交界一个叫仪的地方(在现在的河南兰考县境),管边界的小官吏说:过往的名人,我没有不能拜见的。意思是要见见孔子。孔子的弟子便引他见了孔子。..

    2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八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孔子考虑的结果,还是再回到卫国去。子贡问道:不是和公孙戌在匡城订过盟约,不再回卫国的吗?孔子说:那是强迫订下的呵,强迫的盟约就是神也不管这笔账的。卫灵公听说孔子回来了,十分高兴,并且后悔前些时候不该轻..

    2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匡城在卫国和晋国的边境上。孔子也想到晋国去。[89]晋国位置在现在的山西省以及山西和河北、河南交界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这时当权的是赵简子,赵家在晋国的地位和季氏在鲁国的地位很相似。孔子正要到晋国去的..

    2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六 过匡城被拘留

    孔子这一回在卫国没住几个月。他走得是如此仓促,他自己坐的是车,弟子们有的跟在车上,大多数却是步行的,当他要出东门的时候,便和一部分弟子失散了。孔子的弟子子贡,这时是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因为找不到老师,..

    3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五 在卫国受到监视

    这一次孔子离开鲁国,虽然是由于鲁定公和季桓子对自己冷淡而促成的,但主要原因应该是由于想限制贵族势力而遭到了阻碍。像孟氏拆城的问题,就一直没能解决。孔子走了,这一年是公元前四九七年,孔子已经五十五岁了。..

    2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四 孔子终于出走

    齐国这时的国君还是齐景公,晏婴在夹谷之会后不久就逝世了。晏婴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不肯阿谀。他又能针对当时的需要提出适宜的政策。他也善于选拔人才,他曾把一个叫越石父的奴隶赎出来,他曾荐举一个赶车的仆人为..

    3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