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闽中纪略 / 佚名

国变难臣钞

2025-05-27 12:05 闽中纪略

雍正癸丑夏,沙博士伟业出敝纸一卷,曰「国变难臣钞」。云:明崇祯甲申三月十九日之变,其先世自燕邸札记者。纸坏败,然诸人姓名颇完好;即不无一二蠹蚀者,名不全而姓尚存也。

凡分目为七:一曰死难姓名,一曰刑辱姓名,一曰囚辱姓名,一曰潜身姓名,一曰叛逆奸臣姓名,一曰受贼官职姓名,一曰诛戮姓名。

其死难姓名,自缢死者九人,为李邦华、施邦耀、凌义渠、吴麟征、吴甘来、许直、成德、张庆臻、巩永固。其自缢为家人解救、赋诗投古井死者,为范景文。其自缢并妻、幼女俱缢死者,为倪元璐。其自缢并合门缢死、为贼数百人跪哭者,为刘理顺。其自缢与其子新进士讳章明皆缢死者,为孟兆祥。其同妻俱朝服饮酒自缢死者,为汪伟。其于二十一日入朝回自缢死者,为周凤翔。其具衣冠赴朝内金水桥死者,为金铉。其骂贼被贼杀者,为宣府巡抚朱之冯。其骂贼不跪、被磔骂不绝口死者,为大同巡抚卫景瑗。其驱一家老幼俱上楼放火***死者,为刘文炳、刘文耀。凡死者二十有二人,皆致命赴义、争光日月者也。

其首列刑辱姓名者,为方岳贡,夹二夹,完赃三千两,不死,留用。次邱瑜,夹与岳贡同,完赃倍之而减其六之一。若雷耀龙、郝晋、王鳌永、沈日章、吕兆龙虽侥幸,而夹皆与岳贡同。其夹二夹仍不留用者,则有陈必谦、李明睿、张凤翔、金之俊、沈惟炳、胡世安、张忻诸人。其夹二夹并子亦夹一夹、拶一拶者,为王志正。其夹二夹、头箍一箍、仍夹其仆二夹、夺贼刀自刎死者,为张维机。其以古玉杯、金壶及诸赂器丐周锺贿王旗鼓得复授职者,一为夹一夹之汤汝成、一为夹一夹之吴履中。其以削发夹二夹者,方拱干、杨昌祚、卫胤文、刘明偀、吴孳昌;夹四夹、追银四万两死于家者,孙从度;夹四夹死尤惨者,李士淳、林增。其它如陈德纯、方以智、王□、顾鋐、郑楚勋、冯垣登、沈邦臣、萧时丰、万□、黄熙胤、张正英、赵士锦、吴伯宗、李起龙、郝杰、陆禹思、郑逢兰、范方、谢于升、陈翔、林兰友、蔡国光、刘中藻、何肇元、曹维才、李逢甲、钱增、邹逢吉,或夹一夹、二夹不等。凡夹者共五十五人,虽为人好丑不类,而皆不免于辱者也。

宋之绳削发,以杨廷鉴、周锺力荐于王旗鼓,免夹。汪光绪、杨若侨、周亮工、刘令尹俱未夹,此所谓囚辱者也。

蒋德璟十三日辞朝,出住崇文门外;郑二阳、曾缨、施元征、张伯鲸、汪维效、翁希禹、程北科、宫伟镠、程子奇、彭遇凯、施升、蒋臣、谭良友、史夏隆、严通、林饬、王崇简,所谓潜身者也。

其叛逆奸臣姓名,则张缙彦、周奎、宋企郊等四人。其时以太子献者,周奎也。以十九日同太监开齐化、东便二门献城仍被夹者,张缙彦也。

其受贼官职姓名,则刘太巩、光时亨、杨枝起三人倡为助饷之说,各写五千金丐宋企郊投名,召见授职。梁兆阳,召见凡二,授兵部侍郎;杨观光,亦召见二,授礼部侍郎。周锺、授检讨。撰劝进表、登极诏并献下江南策,逢人即自诩牛老师极为叹赏者,周锺也。项煜授太常丞。煜门生黎志升为□腹心,欲大拜之;即昌言于众曰:大丈夫大节既不全,当立盖世功名,如管仲、魏征可也。后授本职,始沮丧逃归。南渡时,煜亦被人执而沈诸河死。钱位坤,授国子监丞。初贼不用坤,丐周锺夤缘。伪文撰顾扬赴部时,对人曰:我明日此时,便非凡人矣(京师有不凡人传)。薛所蕴,授祭酒,何瑞征,授教习馆元。宋学显、赵京士、叶初春,授大理丞。贺王圣、吴家周,授原职。董家恒、杨廷鉴、韩四维、高尔严、陈名夏、张之琦、赵玉森、傅鼎铨、杨名琅、魏学濂、张元琳、吴尔埙、刘余谟、魏天赏、史可程、朱积、萧卓、王自超、刘廷琮、何九□、张九锡、刘肇国、李化□、姚文然、高衍、胡统虞、傅学禹、罗献炆、梁清标、白胤谦、何胤光、李呈祥、龚鼒、赵频、杨梅鹗、黄灿、成克巩、张端、吕崇烈、刘廷谏、熊文举、侯佐,俱原职。杨元锡、孙承泽、戴明说、傅振铎、时敏、申芝芳、高翔汉、芮元益、郭元、金汝砺、朱徽、彭管、林鸣球、柳寅东、陈白羽、张明骏、蔡鹏霄、卫祯国、涂必泓、王于曜、邹黄、徽胤、吴之琦、张琦、程玉成、王皋、黄国琦、王孙蕙、孙以敬、王尔禄、吴泰来、武愫、李登云,俱授职。龚□,授防御使。朱□,授四川府尹。张家玉,以建言捆三昼夜,仍授原职。凡为人一百有五,半皆一世知名之士也。

所谓诛戮姓名者,首辅则陈演,夹一夹,追黄金三百六十两、银四万七千两逮,夜杀之。魏藻德,夹一夹,追银一万七千两,其妻二拶、子二夹,饮□死。吏部尚书则李遇知,夹二夹、拶一拶,追银四万六千两,仍夹死。

其见于敝纸札记如此。

案卫胤文、吴尔埙殉扬州难,曾樱殉贵州难,张伯鲸殉扬州难,各有传。

傅鼎迁南还,为乡人非笑,尝欲求一死所,与揭公重熙同举义旗死,附见揭公传。

魏学濂欲有所为未遂,自缢死。无锡顾瑞征与如皋冒襄尝雪其冤,自有传。

张家玉起兵广东,屡破连州、博罗、连平、长宁诸县。转战一年,入据增城。清兵环攻之,战十日乃败,遍拜诸将,赴野塘死。附见瞿公式耜传。

方以智为僧入粤,清帅物色絷之,逼令更服则生、不更服则死。袍帽在左,白刃在右;惟其自择。以智辞左而受右,帅起亲解其缚,听为僧。钱澄之记一事云:顺治甲午,方密之以智既为僧,闭关高座寺。余往看之,寓报恩寺,坐卖卜周勿庵肆中。有老僧与同坐,故中官也。问余,知为桐城人。因曰:桐城有一方以智尚存乎?昔于内廷供事烈皇,一日御经筵回,天颜不怿,忽叹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如是者再,某跪请其故。上曰:今早经筵上,有展书官陈某,乃陈某子,其父巡抚河南,失机问大辟,系狱侯决。某衣锦熏香,展书朕前,略无戚容。不孝如此,其能忠乎?某跪进曰:展书官旧例皆然,跪进上前,防有不洁之气上触,故衣必鲜华,熏香盈袖,要令展书时芳香袭御座耳。上曰:既如此,便当辞官。不然,辞差可也。朕闻新进士中有方以智,其父方孔照,亦以巡抚湖广,与陈某同罪下狱。闻以智怀有血疏,日日于朝门外侯百官过,叩头呼号,求为上达。此亦是人子。言讫,又叹也: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未几时,释孔照而辟某,孔照之得生由此。外廷岂知之乎?余闻其语,随到竹关说与以智。以智伏地哭失声,北向九叩头谢恩:甲午秋九月事也。

按他书载襄城伯李国桢以三事要贼礼葬烈帝,遂死帝后旁。此事殊伪,宁都魏禧新乐侯传后已详辨之。其书具在,无可疑者。且国桢城守,尽撤守御。福王时,姜公曰广诋为狂稚;果国桢有大节可取,姜公决不违心抹杀也。况谭吉聪「肃松录」、吴陈琰「旷园杂志」所著赵一桂葬烈帝事俱甚详,何独无一语及国桢耶?而邵长蘅且云:以一桂事考之,襄城未尝一至陵下无疑;而争三大事及自杀,似传伪。名节甚重,未易轻以与人也。国桢死帝后旁事,具见无锡邹漪「明季遗闻」。其书顺治间最先出,他书遂踵而袭之,正史亦据以为断;而魏禧文集,都未寓目矣。吴梅村赠刘雪舫诗云:宁为英国死,不为襄城生。英因为张世泽,襄城则李国桢也。此又一证矣。

张捷,为东林僧人逼死鸡鸣寺。杨维垣诈称殉难,置三棺于中庭,挟二妾霄遁,半道遭仇家击死。某氏「记略」,则谓二人皆马、阮党,晚节自全,人皆异之;传闻异辞耶?正史亦与死节诸公并书,据某氏言耶?抑别有见而不宁惟是耶?

本书不分卷,题“野史氏落帽生许旭撰”原书无序,末有吴江沈楙惠跋;今本改跋作序,移置卷首。清康熙十二年十月,作者以幕友身分,随福建总督范承谟(觐公)由浙之闽(范由浙抚擢闽督);次年适逢三藩事变,范以身殉,旭以先归幸免。所纪闽中情况,均在事变之前;但范、耿(靖南王耿精忠)间之猜忌及变乱之形象,已显而可见。书中颇多涉及台湾郑氏(经),例如:‘郑氏虽在海外,然制府亦有间谍在彼,时时驰至’。又如:‘余一日偶见一小册,内书:东宁国,……文武宥陈永华、冯锡范、薛进忠、柯平、洪磊诸人,俱材能知干。新建天兴、万年二州以及各县城郭濠堑、军器储偫,事事修整、时时讨练,势非一日忘中国者。明室子孙崇养在彼者甚众,而无一人任事权;年号至今尚称“永历”’。凡此当年记载,极具史料价值。

猜你喜欢

  • ●附录

    永历皇帝福州既失,两广总督丁魁楚与广西巡抚瞿式耜会议监国;而阁学兵部尚书吕大器自闽至、原任兵部尚书李永茂以守制并至。式耜首言监国永明王贤,且为神宗嫡孙,应立。永明王讳由榔,桂王之子。初封衡阳,以寇乱徙..

    5 续补明纪编年 2025-05-27
  • ●隆武

    弘光元年(乙酉)五月,清兵渡江,南都失守。镇江总兵官郑鸿逵、郑彩知势不可为,因撤师回闽。会唐王从河南来。王性率直,喜诗书、善文翰,洒洒千言。初封南阳,以父殀,失爱于祖端王。两叔谋夺嫡,未得请名。及祖端..

    11 续补明纪编年 2025-05-27
  • ●赧皇帝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南京府部科道等官闻京师陷、上殉社稷,大小惊惶;齐集中军都督魏国公徐弘基第,推戴讨贼。时惠王、桂王道远难至,潞王、福王、周世孙各避贼至淮安。凤阳总督马士英移书兵部尚书史可法及署礼..

    10 续补明纪编年 2025-05-27
  • ●怀宗端皇帝

    崇祯元年(戊辰)春正月,禁衣饰僭侈;从御史梁天奇言也。命内臣俱入直,非受命不许出禁门。谕戒廷臣结交近侍。二月,以侍读学士温体仁直经筵日讲。三月,以周延儒为礼部右侍郎。五月,上召对平台,谕辅臣曰:『票拟..

    6 续补明纪编年 2025-05-27
  • ●自序

    (上缺)见取其灭亡之祸矣,无或爽也。臣也某公、某卿,吾所素习也;廉既见其荣及后人矣,贪亦见其灾逮夫身矣,无少忒也。某政也善,则民聚;不善,则民散。某法也良,则国安;不良,则国危。莫不操若符券,应如影响..

    10 续补明纪编年 2025-05-27
  • 吉康治乱记

    《吉康治乱记》一卷,明彭希周撰,钞本。盖闻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抚今追昔,岂不重其然哉!方昔余窃询故老、讯乡人而所以知治乱者时也。观今昔之事,治乱之数庸非天乎。夫吉康,丰辖地也(按:吉康原属海丰八都..

    7 吉康治乱记 2025-05-27
  • 海寇记

    临海洪若皋虞邻着从来防海者,防倭。倭远处东海中,号日本国;所统五畿、七道、五百七十三郡。自汉以来,不通中国。虽元世祖征倭师败,亦非倭始衅。迨元末,张士诚、方国珍余党遁入海,始往往引为患。明太祖遣莱州知..

    6 闽中纪略 2025-05-27
  • 闽难记

    临海洪若皋虞邻着予昔仕闽,摄粮储,供给靖南王耿继茂藩下兵糈。继茂父与定南、平南旧隶明岛帅毛文龙部下,因文龙被杀,航海归国,从征有功,咸封王爵。定南驻粤西、平南驻粤东,而靖南驻闽;续平西亲王吴三桂驻滇。..

    7 闽中纪略 2025-05-26
  • 闽中纪略

    野史落帽生许旭着范、耿,至亲也。先是,耿王之祖归顺辽左,以至受封为王,俱范文肃公力也。时范为内院枋国,与耿交谊最厚,誓为婚姻;迨今袭王,已第三辈矣。而制府乃文肃之子,王之妹又嫁制府之侄;亲戚中于辈行为..

    11 闽中纪略 2025-05-26
  • 沈序

    是编康熙乙卯仲秋六日野史落帽生所纪中丞范觐公事实也。中丞抚浙时,慨然有大志,欲为国朝荡平六合,命落帽生草疏,可谓忠义勃兴;惜其疏洋洋二千余言切中时务,未曾载入编中。及其督闽也,密请削除三王。福建省会与..

    10 闽中纪略 2025-05-26
  • 弁言

    野史落帽生许旭著闽中纪略,原有吴江沈楙德跋,对于本书内容的介绍,扼要而妥切;因改跋为序,移置篇首;此外似毋须再有叙述。总而言之,著者随范承谟由浙之闽(范由浙抚转闽督),适逢因撤藩而激起耿变,范以身殉,..

    10 闽中纪略 2025-05-26
  • 近代名人轶事录

    近代名士风流,不逊两晋。以下名人轶事,选自近代野史笔记,略加编缀,博网友一笑。杏坡居士识。散原老人义宁陈伯严(三立),雅望清标,耆年宿学,萧然物外,不染尘氛,溯其生平,盖以贵公子而为真名士,虽尝登甲榜..

    12 近代名人轶事录 2025-05-26
  • 第八回 孫文三次賣國

    卻說孫文二次革命失敗,改名王國賢,逃到日本,二十年得來的富貴都革掉了,又氣又惱。把一股怨氣都聚在政府頭上,便用出種種方法來破壞,哪怕中國亡了,只要報得仇,就送給外國人也是甘心。那某某國裏的浪人聽見他的..

    20 国贼孙文 2025-05-20
  • 第七回 孫文二次叛亂

    孫文到日本的當口,正是正式國會開會的時候,國會議員多半是國民黨,聚集在一海。孫文面子上算是跟政府要好,暗地裏卻囑咐議員們務必到就反對政府。囑咐好了,他便去日本看人家鬧事,再出來取利。卻說國民黨裏有個宋..

    19 国贼孙文 2025-05-20
  • 第六回 鐵路全權時代之孫文

    南京的留守黃興、上海的都督陳其美,用錢似流水一般,暗地裏還有許多不盡不實的行爲。叫北京查著了,將設法把他們撤掉。黃興與陳其美跟一班小兄弟們聚在上海,怨恨政府撤了他們飯碗,打算第二次革命。張振武、方維跟..

    18 国贼孙文 2025-05-20
  • 第五回 南京政府時代之孫文

    卻說孫文急忙的回到本國,十七票得了伯理玺天德(總統),得意之極就立起政府,定了中華民國的國號,大祭明太祖陵。想起那年到檀香山當店徒在輪船上充細崽,在廣州當強盜的行徑,不免有些慚愧。幸虧得事情隔得久了,..

    10 国贼孙文 2025-05-20
  • 第四回 僞革命時代之孫文

    卻說庚子以後,各省紛派學生上日本留學,候補的官員、辦學的紳士,也都往日本遊歷考察,人數就有好幾千。這裏頭良莠不齊,就有主張革命的湖南的黃興、劉揆一, 直隸的張繼,廣東的汪兆銘、胡漢民,浙江的章炳麟,都..

    13 国贼孙文 2025-05-20
  • 第三回 孫文之亡命時代

    孫文自在倫敦遭囚,方才知道政治犯是很體面的。又在各處走了一遍,開了不少眼界,知道各國都有革命黨。回到日本就自稱中國革命黨,到處鼓吹起來。日本的革命黨宮崎寅藏、可兒長一、平山周等人都去會他,孫文竭力跟他..

    21 国贼孙文 2025-05-20
  • 第二回 孫文之盜竊時代

    卻說孫文回到廣東,廣東風氣先開,這時正在講究新學。孫文就冒充新黨,到處跟人拉攏。人家見他從海外回來,就信他真有外國學問,跟他討論討論農學。孫文就大吹起來,說農業在中國怎樣不興,外國農業又是怎樣發達,自..

    19 国贼孙文 2025-05-20
  • 第一回 孫文之出身

    卻說前清時代,自從髮匪騷亂,元氣大傷。又兼著各國洋人都來侵犯,年年的割地賠款,處處的烽煙擾攘,這國勢就一年不如一年,這土匪便一處強過一處。大凡土匪都是無賴遊民,乘著國家多事,搶掠些子女玉帛,本沒有什麽..

    13 国贼孙文 2025-05-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