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君书译注 / 商鞅

君臣第二十三

2025-05-28 17:23 商君书译注

本篇导读

本篇讨论了君主的角色及其与臣民的等级关系。君主要得到人民尊崇,政令才会通达,所以为人君者,不能违背法度,凡事要以法律为准则,赏与罚不能建基于个人好恶之上。君臣等级关系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官职的设立则是为了辅佐君主管理国家。管理国家,不能不重视法制。以法治国,是令国家安定的重要管治方法。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1]。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2]。是故有君臣之义、五官之分、法制之禁,不可不慎也。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君尊,则令行;官修,则有常事;法制明,则民畏刑。法制不明,而求民之行令也,不可得也。民不从令,而求君之尊也,虽尧、舜之知,不能以治。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凡民之所疾战不避死者,以求爵禄也。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农不离廛者[3],足以养二亲,治军事。故军士死节,而农民不偷也。

[1]五官:五种官职,分掌天、地、神、祇、物等不同的事物。一般来说,千乘之国才设立五官。

[2]度量:即度量衡。

[3]廛(chn):指乡里。也指市集、居所。

译文

古代还没有君臣上下等级时,人民混乱不安定。因而圣人划分贵贱,设立爵位,建立名号,用来区别君臣上下的等级。由于土地广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所以分设五官来管理。人口众多就会产生奸邪,所以创立法制、制作度量衡来禁止奸邪产生。所以有君臣的上下等级关系、五官的职分、法律的限制,行事不可以不慎重。身处君位而命令行不通,就危险了;五官职分没有常规,就混乱了;法制早已设立,而私惠风行,人民就会不畏惧刑罚。君主有尊严,法令就能得到执行;官员清明,政务才有一定之规;法制明确,人民才会惧怕刑罚。法制不明确,而要求人民服从法令,那是不可能的。人民不服从法令,而要求君主有尊严,即使以尧和舜的智慧,也不能治理好(国家)。明君治理天下,依照法制来处理政务,按照功劳行赏。凡是人民作战勇敢不畏死亡的,不过是为了求取爵禄。明君治理国家,兵士有斩获敌首、抓到俘虏的功劳,一定让他的爵位足以荣耀,俸禄足够用来生活。农民不离开乡里,足够奉养双亲,供给军队所需的粮草。因此,士兵才肯拼命战斗,农民才不惰怠。

赏析与点评

此节提及古代法制建立的原因,就是要划分阶层,明确各自的角色。君主、官员、人民是三个层级,有不同的角色要求。君主要立法,要有尊严和智慧;官员要执法,确立一定之规;人民要获得赏赐,避免刑罚,就会对外力战,回家了则参加农耕,养家糊口。

今世君不然,释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誉。故军士不战而农民流徙。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故民,可令农战,可令游宦,可令学问,在上所与。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民之于利也,若水于下也,四旁无择也[4]。民徒可以得利而为之者,上与之也。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5],垂衣裳而谈说者得[6],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尊向三者[7],无功而皆可以得,民去农战而为之。或谈议而索之,或事便辟而请之[8],或以勇争之。故农战之民日寡,而游食者愈众。则国乱而地削,兵弱而主卑。此其所以然者,释法制而任名誉也。

[4]四旁:四方。

[5]瞋目:睁大眼睛。扼腕:握住手腕,装腔作势。

[6]垂衣裳:垂下两手,放任无为的样子。

[7]向:从前,此处指以上。

[8]便辟:君主所宠幸的人。

译文

现今时代的君主可不是这样,他们放弃法制而依靠个人智慧治国,舍弃功劳而以其人的声誉封赏。所以士兵不肯参战而农民迁徙。我听说:引导人民的关键在于君主的倡导。所以人民可以令他们参与农战,可以令他们游走求官,可以令他们致力于做学问,全取决于君主赏赐的重点在哪里。君主按战功行赏,人民就奋力战斗;君主根据人民读《诗》、《书》的水平赐予爵位,人民就致力于做学问。人民对于利益的追逐,像水向下流一样,是流向四方没有方向的选择的。人民可以获利而乐于做的事,就是君主的赏赐。瞪大眼睛紧握手腕而津津乐道勇武的人得到赏赐,垂下两手而高谈阔论的人得到赏赐,长期攀附权贵的人得到赏赐。尊崇以上三种人,没有功劳却得到赏赐,人民就会放弃农战而做这些事了。或者用高谈阔论索求赏赐,或者事奉君主所宠幸的人而求得赏赐,或用悍勇去争得赏赐。所以从事农战的人日渐减少,而游荡吃闲饭的人越来越多。那样,国家就会混乱,土地会被割让,军队实力弱而君主地位卑微。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国君放弃了法制而任用虚名。

故明主慎法制。言不中法者不听也[9],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言中法,则辩之[10];行中法,则高之;事中法,则为之。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此治之至也,人君者不可不察也。

[9]中(zhnɡ):符合。

[10]辩:言辞动听。

译文

所以英明的君主严格遵守法制。不符合法制的言论不听,不符合法制的行为不推崇,不符合法制的事情不做。言论合乎法制,就认为动听;行为合乎法制,就予以推崇;事情合乎法制,就去做。所以国家安定,土地广大;军队强大,君主尊贵。这是管治国家的最高境界,为人君主的不可不明察啊。

赏析与点评

指出管治国家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得实行法治,一切依法而行,以法治国。

亦称《商子》或《商君》。中国古代政治学著作。商鞅及其后学著作和言论的汇编。编定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著录29篇,现存24篇。《商君书》的古本有元刻本、明范钦本(即天一阁本)、清四库本等。通行的注释本为清代严万里的《商君书校》和当代高亨的《商君书注译》。商鞅(?—前338),战国中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姓公孙,名鞅,亦称卫鞅。由魏入秦,任左庶长、大良造(相当于宰相),执掌军政大权。两次变法,使秦由弱变强,封于商,因称商鞅。后被诬害,车裂而死。本书大部分篇章并非商鞅所作。“垦令”、“内外”、“靳令”、“开塞”、“耕战”等篇出自商鞅之手,“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的言论,其他为商鞅后学所著。但《商君书》各篇在内容和体例上首尾一贯,与商鞅变法的各项政策和主张基本相符。其主要内容有:1.“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不法古,不修(循)今”的历史进化观以及利益说和力的原则。2.“画策”等篇论述了“不贵义而贵法”,以法治国、反对儒术的思想。3.“农战”等篇提出了兴国以农战、奖励农耕与兵战的法家主张。4.“赏刑”等篇提出了法不阿贵、厚赏重罚、“以刑去刑”的主张。5.“弱民”等篇提出了“民弱国强”,使人民俯首听命、无力反抗的“弱民”观点。本书所提出的思想和主张,为后期法家韩非等人所继承,也为后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

猜你喜欢

  • 续集卷十

    支植下【题解】本篇共三十四条。记载植物三十余种。X10.1青杨木 出峡中。为床,卧之无蚤。【译文】青杨木 出自三峡地区。用这种木头做床,睡觉没有跳蚤。X10.2夏州槐[1] 夏州唯一邮有槐树数株[2],盐州或要叶,行牒..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九

    支植上【题解】本篇五十条。记载植物五十余种。X9.1卫公平泉庄[1],有黄辛夷、紫丁香[2]。【注释】[1]平泉庄: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李德裕有《平泉山居诫子孙记》。[2]辛夷:香木名。树高二三丈,叶似柿叶而狭长,花..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八

    支动【题解】本篇支动和下两篇支植上、支植下,是前集广动植的补遗。此三篇中,引李卫公(李德裕)语或是与李卫公相关者,共有近二十条,这些应是段成式于大和初年在李德裕浙西幕府时所闻。本篇共计六十三条,相比前..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七

    《金刚经》鸠异【题解】《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最早有鸠摩罗什汉译本,此后相继又出现五种汉译本,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般若,即智慧;波罗蜜,渡彼岸;般若之体,其常清净,不变不移,..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六

    寺塔记下【题解】本篇共计三十四条。所载同于上篇。其中吟诗联句之类,悉被收入《全唐诗》。另须注意的是征事一类,本篇有六条,上篇也有五条,方内方外竞炫腹笥,比拼才智,可以窥知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人好尚。..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五

    寺塔记上【题解】寺塔记共上、下两篇,记载长安诸寺佛像、佛塔、佛经、壁画、供养物,以及游览寺庙的见闻和寺中与友人联句对语等。据X5.1条《寺塔记序》,此为武宗会昌三年(843)与友人张希复、郑符游京城寺院,于..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四

    贬误【题解】贬误一篇,共计四十三条,均为考证源流辨别舛误的文字,第一条末云:录宾语甚误者,著之于此。即为本篇宗旨。凡引《淮南子》、《论衡》、《座右方》等典籍共五十多种,条分缕析,足可考证史事。但段成式..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三

    支诺皋下【题解】本篇共二十九条。其中如第X3.1条李简、第X3.4条郑琼罗、第X3.15条蜀郡豪家子、第X3.22条秦妇张氏、第X3.28条韦氏兄弟、第X3.29条阿措,篇幅较长,亦为传奇之体,尤其是最后一条,故事十分精彩,正当..

    35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二

    支诺皋中【题解】本篇共三十二条,多为精怪异事。其中第X2.3条鼠精、第X2.4条食人怪、第X2.15条乌郎等,想象丰富,情节巧妙,刻画生动,具有较高的叙事技巧。X2.1上都浑瑊宅[1],戟门内一小槐树[2],树有穴,大如钱..

    94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一

    支诺皋上【题解】支,是支派、支属的意思。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洪氏(按,洪迈)以续志为前志附庸,故以支名之,此正段氏命名之义。似《杂俎》续集中有其类相从四支语。此当出续集自序。今本无自序,阙耳..

    3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二十

    肉攫部【题解】本篇所记者,与动植诸篇貌同而实异,为养鹰驯鹰的专论。肉攫者,字面取自《吕氏春秋本味篇》的水居者腥,肉攫者臊,草居者膻(见本书7.8条),因为鹰为食肉类猛禽,故以肉攫名篇。本篇内容,涉及取鹰..

    29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九

    广动植之四草篇【题解】本篇共六十九条,记载芝类、草类。道教认为芝具有神奇的功效,本篇前十条所记各类芝,多出自道书,如参成芝、白符芝、五德芝、菌芝、石芝等出自葛洪《抱朴子内篇》,夜光芝出自陶弘景《真诰》..

    35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八

    广动植之三木篇【题解】本篇共六十条,记载竹木藤类五十多种。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来自域外的物种。段成式生活在中外交流非常活跃的唐代,知晓大量来自西域诸国的物种,本篇自18.39条起至本篇末,就是关于此类植物的..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七

    广动植之二鳞介篇【题解】鳞介,指水族之鱼类、贝壳类。本篇三十三条,所记以鱼类为多,有井鱼、异鱼、鲤、黄鱼、鱼、鱼、鲨鱼、马头鱼、印鱼、石斑鱼、娃娃鱼、鲎鱼、飞鱼、温泉中小鱼、羊头鱼、鱼之属。其次为蟹类..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六

    广动植之一 并序【题解】本书以动植名篇者,包括前集卷十六至卷十九、续集卷八至卷十的全部内容。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古载动植之书,除序所云之《山海经》、《尔雅》,若《禽经》、《异物志》、《南方草..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五

    诺皋记下【题解】本篇共二十八条,仍是各类精怪、鬼神之事,大多为新出的唐代异事,想象丰富,亦真亦幻。第15.14条山萧之说,第15.16条野狐戴骷髅拜北斗的记载,本自晋干宝《搜神记》、晋张华《博物志》等书。15.1和..

    26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四

    诺皋记上【题解】本书以诺皋为题者共有五篇:本卷诺皋记上、前集卷十五诺皋记下、续集卷一支诺皋上、卷二支诺皋中、卷三支诺皋下。诺皋一词,向称难解,众说不一。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诺皋引葛洪《抱朴子内篇..

    24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三

    冥迹【题解】本篇共五条,记载鬼魂、冥婚、冥判及转世再生等事,故称冥迹。魏韦英值其妻再嫁之日显魂,崔罗什夜入夫人墓,犹今之所谓人鬼情未了,而顾况夭逝之子再为顾家子,也正是前生未了因。此类逸事,定属诬造,..

    24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二

    语资【题解】本篇共二十六条,记载名人逸事和历史掌故,同于六朝志人笔记一类。首条至12.9条为南北朝事,其中12、2条、12.3条、12.4条、12.5条、12.8条,记载的是南北朝时外交场合宾主酬酢的情形,且均为梁宴魏使时..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一

    广知【题解】本篇面目较为驳杂,涉及民俗、炼丹、名物、生理、禁忌、物性、物理、数学、图籍、书法、绘画、技艺等等,故名广知。段成式闻见既广,用心亦勤,博闻多识,而这其中一以贯之的,仍是其博物志怪的著书观念..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