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君书译注 / 商鞅

禁使第二十四

2025-05-28 17:27 商君书译注

本篇导读

本篇讨论了统治阶层执法时所涉及的利益问题。官员阶层就是整个执法体系的中心,为了防止执法者谋取私利、知法犯法,通常的做法是,设立监察官去监督官员,但一旦监察者想跟被监察者一同谋利,则等同于没有监察。因为他们共事而拥有共同利益,是利益共同体。破解的办法是,确立完善的法制,并明确执行的标准,让官吏和民众相互制约,令任何人都不能隐藏其所犯的罪行。

人主之所以禁使者,赏罚也。赏随功,罚随罪。故论功察罪,不可不审也。夫赏高罚下,而上无必知其道也,与无道同也。凡知道者,势数也[1]。故先王不恃其强而恃其势;不恃其信,而恃其数。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2],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3],县绳之数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守其数者,虽深必得。今夫幽夜,山陵之大,而离娄不见[4]。清朝日䵎[5],则上别飞鸟,下察秋豪。故目之见也,托日之势也。得势之至,不参官而洁[6],陈数而物当[7]。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8]。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故恃丞、监而治者,仅存之治也。通数者不然也。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故先王贵势。

[1]势:形势。数:方法和手段。

[2]飞蓬:蓬草,遇风飞旋。

[3]仞:测量深度的单位,一仞约合八尺。

[4]离娄:即离朱,黄帝时人,视力极好,能看到秋毫之末。

[5]䵎(tuān):清晨太阳初出。

[6]参:多。洁:同絜,合符法度。

[7]当:治理。

[8]丞、监:负责监察和监督的官员。

译文

君主之所以能够禁止和役使臣下,是赏赐和刑罚。赏赐根据功劳,刑罚根据罪行。所以衡量功劳、考察罪行,不能不审慎。赏赐立功、惩罚犯罪,而君主没有明确了解其中的原则,这样与没有法度是一样的。但凡了解法度,就是懂得形势和管治方法。所以先王不倚仗他的强悍,而是倚仗客观形势;不倚仗他的忠信,而是倚仗管治的方法。飞蓬遇到旋风而飞越千里,因为借助了风势;探测深渊的人知道千仞的深度,因为运用了悬绳探测的方法。所以,依靠形势,即使路途遥远也一定可以到达;掌握了方法,即使非常深也一定可以探测出来。幽暗的晚上,高山再大,离娄也看不见。清晨太阳初出,他上能辨别飞鸟,下能辨别秋天鸟兽长出的毫毛。所以眼睛能看见是有赖于太阳这一客观条件。利用形势的极致,是君主不需要多设官员,而自然符合法度,运用合适的方法而政务就得到处理。现在依靠众多官吏,官吏中又设立监察的丞和监。设立丞和监是为了禁止官员谋取私利。但丞和监也会想谋取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因此依靠丞和监治理,仅能令国家维持生存而已。通晓治国方法的国君不是这样的。(他会)辨别国家形势,拦阻谋私之路。所以说,客观形势难以隐藏其私利时,即使是盗跖也不敢为非作歹。所以先王重视对客观形势的运用。

赏析与点评

官员制度是推行法治的重要因素,因为法令要依靠官员来执行。为防谋私,国家设立丞、监来监察官员执法,但是如果丞、监徇私,又怎能制衡?此处提出辨别形势与阻拦私谋之路,以解决徇私和执法的问题。

或曰:『人主执虚后以应[9],则物应稽验[10],稽验则奸得。』臣以为不然。夫吏专制决事于千里之外[11],十二月而计书以定[12]。事以一岁别计,而主以一听,见所疑焉,不可蔽[13],员不足[14]。夫物至,则目不得不见;言薄[15],则耳不得不闻。故物至则变[16],言至则论。故治国之制,民不得避罪,如目不能以所见遁心。今乱国不然,恃多官众吏。吏虽众,同体一也。夫同体一者,相监不可。且夫利异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为保也。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上与吏也,事合而利异者也。今夫驺虞[17],以相监不可,事合而利同者也。若使马焉能言,则驺虞无所逃其恶矣,利异也。利合而恶同者,父不能以问子,君不能以问臣。吏之与吏,利合而恶同也。夫事合而利异者,先王之所以为端也。民之蔽主,而不害于监,贤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损。故遗贤去智,治之数也。

[9]虚:就是淘空自我容纳更多的事物。

[10]稽验:核查校验。

[11]专制:专门负责。

[12]计书:向国君呈报的文书。

[13]蔽:决定。

[14]员:物资、物产的数量。

[15]薄:迫近,接近。

[16]变:通辩,分辨明确。

[17]驺虞:驺,古代掌管马和马车的官;虞,古代掌管鸟兽的官。文中应泛指养马的人。

译文

有人说:君主以虚心的态度应对事物,则事物就能受到核查校验,经过核查校验就能发现奸邪。我认为不是这样。官吏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专责决断事务,十二月按时将大小事情汇总登记在簿册上。每年汇报一次,而君主听取一次,即便有所怀疑,也不能下判断,因为物证不足。而东西出现在眼前时,眼睛就不会看不到;声音在耳边响起时,耳朵就不会听不见。所以,东西在眼前,就可以分辨清楚;言语出现,才可以讨论决定。所以政治清明国家的法制,人民不能隐藏所犯的罪行,就像眼睛不能使看到的事物逃离心的审视一样。现在混乱的国家不是这样,只是依赖官吏众多。官吏虽然众多,但他们是利益共同体。是利益共同体就不可能互相监督。而利害不同,正是先王实行连坐的根据。所以好的政治,夫妻、朋友都不能互相包庇掩盖罪恶,但并不伤害亲情,而是周围民众不容他们互相隐瞒。君主与官吏,共事而利益不同。如果让马夫和马夫互相监察,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共事且利益相同。假如马能说话,马夫就逃避不了所犯的罪恶,因为(马和马夫的)利益不同。利益相同、罪恶相同时,父亲不能问责于儿子,君主不能问责于臣下。官吏与官吏之间,利益相同而罪恶也相同。只有共事而利益不同,才是先王建立连保的根据。人民蒙蔽君主,而不受监督的妨害。这样,有才能的人不能增加,没有才能的人不能减少。所以,冷落有才能的人,摒除有智慧的人,才是管治的好方法。

赏析与点评

此节讨论了利益的冲突。官员与君主共同参与事务,治国依据法制,一旦犯了罪就难逃法眼。相反,治国不依据法制,只依赖官员自身,执法就会混乱,因为官员会依据自身的利害关系来行事,隐瞒罪行的事情就容易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设立监察官,如果牵涉共同利益,哪怕是父亲对于儿子、君主对于臣子也不能问责,国家就会陷入贪污舞弊的泥淖。

亦称《商子》或《商君》。中国古代政治学著作。商鞅及其后学著作和言论的汇编。编定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著录29篇,现存24篇。《商君书》的古本有元刻本、明范钦本(即天一阁本)、清四库本等。通行的注释本为清代严万里的《商君书校》和当代高亨的《商君书注译》。商鞅(?—前338),战国中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姓公孙,名鞅,亦称卫鞅。由魏入秦,任左庶长、大良造(相当于宰相),执掌军政大权。两次变法,使秦由弱变强,封于商,因称商鞅。后被诬害,车裂而死。本书大部分篇章并非商鞅所作。“垦令”、“内外”、“靳令”、“开塞”、“耕战”等篇出自商鞅之手,“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的言论,其他为商鞅后学所著。但《商君书》各篇在内容和体例上首尾一贯,与商鞅变法的各项政策和主张基本相符。其主要内容有:1.“更法”等篇记述了商鞅“不法古,不修(循)今”的历史进化观以及利益说和力的原则。2.“画策”等篇论述了“不贵义而贵法”,以法治国、反对儒术的思想。3.“农战”等篇提出了兴国以农战、奖励农耕与兵战的法家主张。4.“赏刑”等篇提出了法不阿贵、厚赏重罚、“以刑去刑”的主张。5.“弱民”等篇提出了“民弱国强”,使人民俯首听命、无力反抗的“弱民”观点。本书所提出的思想和主张,为后期法家韩非等人所继承,也为后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

猜你喜欢

  •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原文】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①,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注..

    20 金刚经 2025-07-01
  •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四

    密沙门 守其等奉 勑挍勘诸凾 鼻奈耶十卷按此鼻奈耶国本与丹本皆有十卷宋本唯八卷耳今捡宋本脱第五卷(则於十三僧决断中破僧已下四事阙也)而以第六卷为第五卷又脱第七卷(则九十堕中从教尼至暮至不唱使行十四事阙也)而..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二十四

    五台山清凉国师澄观疏钞 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论 闽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菩萨问明品第十(之一)○释此一品。亦有四门。初来意。【疏】来意中。有通有别。通谓上来三品.已答十句生解所依。此下正答生解因果。故次来也。..

    21 华严经疏论纂要 2025-06-28
  • 冠导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四

    尊者世亲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扶桑雒阳比丘旭雅编辑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已辩住果未断修惑名为预流生极七返。今次应辩断位众圣。且应建立一来向果。颂曰。断欲三四品三二生家家断至五二向断六一来果论曰。即预流者进..

  • 续集卷十

    支植下【题解】本篇共三十四条。记载植物三十余种。X10.1青杨木 出峡中。为床,卧之无蚤。【译文】青杨木 出自三峡地区。用这种木头做床,睡觉没有跳蚤。X10.2夏州槐[1] 夏州唯一邮有槐树数株[2],盐州或要叶,行牒..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九

    支植上【题解】本篇五十条。记载植物五十余种。X9.1卫公平泉庄[1],有黄辛夷、紫丁香[2]。【注释】[1]平泉庄: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李德裕有《平泉山居诫子孙记》。[2]辛夷:香木名。树高二三丈,叶似柿叶而狭长,花..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八

    支动【题解】本篇支动和下两篇支植上、支植下,是前集广动植的补遗。此三篇中,引李卫公(李德裕)语或是与李卫公相关者,共有近二十条,这些应是段成式于大和初年在李德裕浙西幕府时所闻。本篇共计六十三条,相比前..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七

    《金刚经》鸠异【题解】《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最早有鸠摩罗什汉译本,此后相继又出现五种汉译本,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般若,即智慧;波罗蜜,渡彼岸;般若之体,其常清净,不变不移,..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六

    寺塔记下【题解】本篇共计三十四条。所载同于上篇。其中吟诗联句之类,悉被收入《全唐诗》。另须注意的是征事一类,本篇有六条,上篇也有五条,方内方外竞炫腹笥,比拼才智,可以窥知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人好尚。..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五

    寺塔记上【题解】寺塔记共上、下两篇,记载长安诸寺佛像、佛塔、佛经、壁画、供养物,以及游览寺庙的见闻和寺中与友人联句对语等。据X5.1条《寺塔记序》,此为武宗会昌三年(843)与友人张希复、郑符游京城寺院,于..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四

    贬误【题解】贬误一篇,共计四十三条,均为考证源流辨别舛误的文字,第一条末云:录宾语甚误者,著之于此。即为本篇宗旨。凡引《淮南子》、《论衡》、《座右方》等典籍共五十多种,条分缕析,足可考证史事。但段成式..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三

    支诺皋下【题解】本篇共二十九条。其中如第X3.1条李简、第X3.4条郑琼罗、第X3.15条蜀郡豪家子、第X3.22条秦妇张氏、第X3.28条韦氏兄弟、第X3.29条阿措,篇幅较长,亦为传奇之体,尤其是最后一条,故事十分精彩,正当..

    35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二

    支诺皋中【题解】本篇共三十二条,多为精怪异事。其中第X2.3条鼠精、第X2.4条食人怪、第X2.15条乌郎等,想象丰富,情节巧妙,刻画生动,具有较高的叙事技巧。X2.1上都浑瑊宅[1],戟门内一小槐树[2],树有穴,大如钱..

    94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一

    支诺皋上【题解】支,是支派、支属的意思。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洪氏(按,洪迈)以续志为前志附庸,故以支名之,此正段氏命名之义。似《杂俎》续集中有其类相从四支语。此当出续集自序。今本无自序,阙耳..

    3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二十

    肉攫部【题解】本篇所记者,与动植诸篇貌同而实异,为养鹰驯鹰的专论。肉攫者,字面取自《吕氏春秋本味篇》的水居者腥,肉攫者臊,草居者膻(见本书7.8条),因为鹰为食肉类猛禽,故以肉攫名篇。本篇内容,涉及取鹰..

    29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九

    广动植之四草篇【题解】本篇共六十九条,记载芝类、草类。道教认为芝具有神奇的功效,本篇前十条所记各类芝,多出自道书,如参成芝、白符芝、五德芝、菌芝、石芝等出自葛洪《抱朴子内篇》,夜光芝出自陶弘景《真诰》..

    35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八

    广动植之三木篇【题解】本篇共六十条,记载竹木藤类五十多种。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来自域外的物种。段成式生活在中外交流非常活跃的唐代,知晓大量来自西域诸国的物种,本篇自18.39条起至本篇末,就是关于此类植物的..

    27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七

    广动植之二鳞介篇【题解】鳞介,指水族之鱼类、贝壳类。本篇三十三条,所记以鱼类为多,有井鱼、异鱼、鲤、黄鱼、鱼、鱼、鲨鱼、马头鱼、印鱼、石斑鱼、娃娃鱼、鲎鱼、飞鱼、温泉中小鱼、羊头鱼、鱼之属。其次为蟹类..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六

    广动植之一 并序【题解】本书以动植名篇者,包括前集卷十六至卷十九、续集卷八至卷十的全部内容。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古载动植之书,除序所云之《山海经》、《尔雅》,若《禽经》、《异物志》、《南方草..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五

    诺皋记下【题解】本篇共二十八条,仍是各类精怪、鬼神之事,大多为新出的唐代异事,想象丰富,亦真亦幻。第15.14条山萧之说,第15.16条野狐戴骷髅拜北斗的记载,本自晋干宝《搜神记》、晋张华《博物志》等书。15.1和..

    26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