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夷待访录译注 / 黄宗羲

原君

2025-05-31 14:10 明夷待访录译注

【题解】

《原君》居于《明夷待访录》首篇,承接《题辞》的设问:余常疑孟子一治一乱之言,何三代而下之有乱无治也?

原,推论其本原。原君,意为从根本上推究为君之道。文章首先托古:古代贤君,以千万倍之勤劳为天下兴利除弊,而自己却不享其利。继之论今:后世之君,利尽归于己,害尽归于人;为博一人之产业,为奉一人之淫乐,反客为主,屠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使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正因为古今为君之道不同,所以结果也就两样:古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如天;今人怨恶其君,视如寇仇,名之独夫。而小儒死守所谓君臣之义,枉传无稽,视万姓血肉有如腐鼠。黄宗羲认为,此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迥然相悖。而明太祖废孟删书,皆导源于小儒。最后,从帝王自己身家利害的角度告诫:若不明乎为君之职分,结局必然是血肉崩溃的悲剧,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南朝宋顺帝痛哭发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帝王家,崇祯皇帝亲手砍杀女儿长平公主,已为先鉴,若后世之君再以俄顷淫乐易无穷之悲,那就是愚不可及了。

萧公权曾指出《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其政治哲学之大要在阐明立君所以为民与君臣乃人民公仆之二义。他论列道:

梨洲认为君乃勤劳之义务而非享乐之权利。上古之人深知此旨,故恶劳者不为。而为之者必尽其公天下之心,以致万众之福利。三代以后,此旨不明。始为利众之义务者,转而为自私之权利。为君者本末倒置,认识错误,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古今为君者之观点既不相同,则古以得君而利者今乃因以致祸。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夫人君以利民为职分。能尽职者民从之,不能尽者民叛之。抚我则后,虐我则仇。古训所指,实属至当至确。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约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不宁惟是。后世之君私天下以利己,视之为产业而欲其长保。然而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由此观之,人君不明乎为君之职分,不徒害及百姓,终亦自祸其家。两败俱伤,可哀弥甚。梨洲长于史学,深考秦汉迄明二千年中之事实,而对于君主专制政体,有此悲观之结论,其意义重大远过于鲍敬言、无能子等之无君,殆无可疑。(《中国政治思想史黄宗羲》)

《原君》是一篇非常之文。在漫长的皇权专制时代,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梁启超说:真极大胆之创论也,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清代学术概论》)实为刺激青年之最有力之兴奋剂(《中国近代三百年学术史》)。

有生之初①,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②,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③。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④。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⑤,许由、务光是也⑥;入而又去之者⑦,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⑧。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注释】

①有生:有生命,有生机。此指人类文明初见之时。

②莫或:没有什么人。

③释:免除。

④居:居其位,处于那个地位,引申为接受。

⑤量而不欲入:经过权衡而不愿就位。

⑥许由、务光:传说时代的两位高士。许由,唐尧要把天下相让与,许由不受,隐居箕山(今河南登封境)中。务光,又作瞀光。商汤要把天下相托付,务光极力拒绝,终负石投水自杀。典故出自《庄子让王》,据载: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汤又让瞀光曰:知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瞀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自沉于庐水。

⑦入而又去之:此指自己就任而不传给子孙而是让与他人。

⑧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此指舜去世将天子之位禅让给禹,禹初避舜子商均,后天下人皆不朝商均而朝禹,禹方才就天子之位。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启。

【译文】

文明社会开启之初,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对天下公众有利的事无人兴办它,出现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无人去铲除它。有这样的人站出来,他不以自己一人的利益作为利益,却让天下人得到他带来的利益;不以自己一人的祸患作为祸患,却让天下人免受祸患。那个人付出的勤苦辛劳,必定是天下人的千万倍。拿出千万倍的勤苦辛劳,而自己却又不享受利益,这必然不是天下常人之情所愿意接受的。所以对于古时的君主之位,思量后而不愿就位的,是许由、务光这样的人;自己就任而后禅让的,是尧、舜这样的人;起先不愿就任而最终却将王位传给子孙的,是大禹这样的人。难道说古代人有什么不同吗?喜好安逸,厌恶劳动,也与常人情形一样啊。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①,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②,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③,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④,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注释】

①某业所就,孰与仲多:我的产业所达到的成就,与二哥比,究竟谁更多?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刘邦登基后,在他父亲刘太公面前自夸道: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业,家业。仲,刘邦的二哥,被称为刘仲。

②屠毒:杀害,毒害。肝脑:肝与脑,借指身体和生命。

③曾:乃,竟。

④敲剥:敲诈剥削。骨髓:比喻人民最后一点财富。

⑤花息:利息。

【译文】

后代做君主的并非如此。他们认为天下的利害大权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患都归于别人,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让天下的人不敢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敢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将自己最大的私利视作天下最大的公平。开始时对此还觉得惭愧,时间一久也就心安理得了,甚至将天下看作是广大的私人产业,把它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正如汉高祖所说的我的产业所达到的成就,与二哥相比,究竟谁多呢,他追逐利益的心态,不知不觉已流露于言辞了。这没有其他原因,古时将天下百姓看成是主,将君主看作是客,凡是君主穷尽一生精力所经营的,都是为了天下百姓。现在将君主看作主,将天下百姓看作是客,全天下没有一处地方能够得到安宁,全是为了君主们的私利。所以说,当君主尚未得到天下时,残害天下百姓的生命,拆散天下百姓的子女,用以增多自己一个人的产业,对此并不感到心中惨痛,还说:我本来就是为子孙创业呀。当君主已经得到天下后,就敲诈剥夺天下百姓的最后一点财富,拆散天下百姓的子女,用以供奉自己一人的荒淫享乐,把这视作理所当然,说:这些都是我产业的利息呀。既然这样,作为天下最大的祸害,唯有君主而已!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们都能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唉!难道设立君主的道理本来就应该如此吗?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①,名之为独夫②,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③,至桀、纣之暴④,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⑤,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⑥,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⑦!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⑧,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⑨,非导源于小儒乎?

【注释】

①视之如寇仇:看他如同强盗、仇敌。语出《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寇仇,强盗,仇敌。

②名之为独夫:称呼他为独夫。《孟子梁惠王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独夫,众叛亲离、极端孤立的人。

③小儒:浅陋的儒者。规规焉:浅陋拘泥、惊恐自失的样子。逃:弃置。

④至:甚至于。

⑤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伯夷、叔齐的事迹,《论语公冶长》《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均有所载。伯夷、叔齐是殷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曾极力劝阻周武王伐纣,认为臣不能伐君。殷覆亡后,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充饥,终至饿死。黄宗羲认为其事无从查考。稽,考核,查考。

⑥崩溃之血肉:破碎的尸体。崩溃,碎裂。徐陵《为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羌虏无厌,乘此多难,虔刘我南国,荡覆我西京,奉闻惊号,肝胆崩溃。

⑦私:偏爱。

⑧窥伺:指暗中找机会夺取君位。

⑨至废孟子而不立: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曾下诏取消孔庙中孟子的配享之位,虽在第二年予以恢复,但仍下令编《孟子节文》,将《孟子》中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反映民本思想的八十五条全部删掉,要求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刘三吾《孟子节文题辞》)。

【译文】

古时候,天下百姓都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比作父亲,比作青天,实在是不算过分。如今天下百姓都怨恨他们的君主,将他看成强盗、仇敌一样,称他为独夫,这本来就是他应该得到的下场。但见识浅陋的儒生死守旧义,认为君臣间的关系存在于天地之间,无论如何不可弃置,甚至像夏桀、殷纣那样残暴的帝王,竟然还说商汤、周武王不应杀他们,并且还编造出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这样无从查考之事,把千千万万老百姓破碎的尸体,看成与死老鼠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天地这样大,却在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就只偏爱君主一人一姓吗?所以说周武王是圣人,孟子的话,是圣人的言论啊。后世那些想要凭着君主如同父亲一般、如同上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别人窥测君位的皇帝,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甚至直接废除孟子配祀孔子的地位,这难道不是来源于见识浅陋的儒生们的纵容吗?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①,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②,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③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④?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⑤;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⑥,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注释】

①摄缄縢,固扃(jiōng)(ju):紧紧地捆好,牢牢地锁好。语出《庄子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摄,收紧。缄,封固。縢,绳子。扃,门闩。,箱子上安锁的环状物。借指锁。

②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南朝宋顺帝刘准被逼禅位于齐,泣而弹指曰: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宫中皆哭。事见《资治通鉴齐纪一》。

③而毅宗之语公主几句:《明史长平公主传》载,李自成军攻破京城,崇祯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毅宗,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

④废然:灰心丧志,失望的样子。摧沮:犹沮丧气馁。摧,悲痛,哀伤。

⑤绝尘:犹超脱尘俗。

⑥俄顷:片刻,很短的时间。

【译文】

虽然如此,如果后代做君主的,果真能保住这产业,把它永远传下去,也不怪他将天下当作私有了。既然将它看作产业,旁人想得到这份产业的念头,有谁不像自己那样迫切呢?于是用绳捆紧,用锁加固,但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并不能战胜天下众多想要得到这份产业的人。远的不过传几代,近的就在自身,他们的粉身碎骨,就应在子孙的身上了。过去南朝宋顺帝发愿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要投生到帝王之家,而明崇祯帝对长平公主所讲的话音犹在耳: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啊!这话是多么令人痛惜啊!回想他们祖上创业之时,志在占据天下的雄心,两相对比哪能不让人灰心失望、垂头丧气呢?因此明白作为君主的职责,那么唐尧、虞舜的时代,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也并非超尘绝俗的人;如果不明白作为君主的职责,那么市井之间的每一个人就都会想得到它,后世也就再也听不到许由、务光那种高洁之行了。但即使君主的职分难以明了,也不值得用片刻的荒淫享乐换取无穷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一道理。

明清之际哲学家黄宗羲所著之启蒙思想名著。凡一卷二十章。“明夷”是《周易》卦名。卦象为䷣,离下坤上,离代表火,坤代表地,火入地中,明伤而昏暗。该卦六五爻有“箕子之明夷”句,《周易正义》释为,“日入地中,明夷之象,施之于人事,闇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其明智。”黄宗羲以此为书名,意在自况箕子身处艰难,立志藏晦其明而守正志,著书留待未来圣王,希望明智虽被压抑但不久光明终将冲破黑暗。该书首先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揭露,认为君主的设立,本应是为天下兴利除弊,而今君主已成为天下最大的祸害,君与天下的关系被颠倒了,应该回复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从关系。官吏的设置是与君主分工合作,共同治理天下,官吏应“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夷待访录·原臣》)君臣应是如曳大木者前唱后和的协作关系,如今相反,官吏为君主服务如同奴隶,不为天下万民谋利益。法制本该是“天下之法”,如今却只有一家之法、“非法之法”。其次提出了一套改革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以限制君权;使学校成为议政机关,有监督弹劾朝廷和地方各级官吏的权力,改以君主之是非为是非为以学校之是非为是非,提出了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要求;经济上主张平均授田,减轻赋税,改革币制,促进流通,提出了“工商皆本”,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和近代民主启蒙思想的萌芽。该书对清末的民主革命影响深远。该书于清康熙二年(1663)写成,乾隆年间被列为禁书,到100年后的嘉庆年间才有浙江慈溪二老阁初刻本,已佚。现存版本有道光咸丰年间番禺氏刻、光绪中补刻《海山仙馆丛书》本,同治十三年(1847)虞山顾氏刻《小石山房丛书》本,1915年上海时中书局薛凤昌《黎洲遗著汇刊》本,1955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标点本,1981年中华书局又以初刻本浙江慈溪二老阁本重校,刊行新一版。

猜你喜欢

  • 续集卷十

    支植下【题解】本篇共三十四条。记载植物三十余种。X10.1青杨木 出峡中。为床,卧之无蚤。【译文】青杨木 出自三峡地区。用这种木头做床,睡觉没有跳蚤。X10.2夏州槐[1] 夏州唯一邮有槐树数株[2],盐州或要叶,行牒..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九

    支植上【题解】本篇五十条。记载植物五十余种。X9.1卫公平泉庄[1],有黄辛夷、紫丁香[2]。【注释】[1]平泉庄: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李德裕有《平泉山居诫子孙记》。[2]辛夷:香木名。树高二三丈,叶似柿叶而狭长,花..

    32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八

    支动【题解】本篇支动和下两篇支植上、支植下,是前集广动植的补遗。此三篇中,引李卫公(李德裕)语或是与李卫公相关者,共有近二十条,这些应是段成式于大和初年在李德裕浙西幕府时所闻。本篇共计六十三条,相比前..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七

    《金刚经》鸠异【题解】《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最早有鸠摩罗什汉译本,此后相继又出现五种汉译本,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般若,即智慧;波罗蜜,渡彼岸;般若之体,其常清净,不变不移,..

    32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六

    寺塔记下【题解】本篇共计三十四条。所载同于上篇。其中吟诗联句之类,悉被收入《全唐诗》。另须注意的是征事一类,本篇有六条,上篇也有五条,方内方外竞炫腹笥,比拼才智,可以窥知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人好尚。..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五

    寺塔记上【题解】寺塔记共上、下两篇,记载长安诸寺佛像、佛塔、佛经、壁画、供养物,以及游览寺庙的见闻和寺中与友人联句对语等。据X5.1条《寺塔记序》,此为武宗会昌三年(843)与友人张希复、郑符游京城寺院,于..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四

    贬误【题解】贬误一篇,共计四十三条,均为考证源流辨别舛误的文字,第一条末云:录宾语甚误者,著之于此。即为本篇宗旨。凡引《淮南子》、《论衡》、《座右方》等典籍共五十多种,条分缕析,足可考证史事。但段成式..

    29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三

    支诺皋下【题解】本篇共二十九条。其中如第X3.1条李简、第X3.4条郑琼罗、第X3.15条蜀郡豪家子、第X3.22条秦妇张氏、第X3.28条韦氏兄弟、第X3.29条阿措,篇幅较长,亦为传奇之体,尤其是最后一条,故事十分精彩,正当..

    36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二

    支诺皋中【题解】本篇共三十二条,多为精怪异事。其中第X2.3条鼠精、第X2.4条食人怪、第X2.15条乌郎等,想象丰富,情节巧妙,刻画生动,具有较高的叙事技巧。X2.1上都浑瑊宅[1],戟门内一小槐树[2],树有穴,大如钱..

    9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续集卷一

    支诺皋上【题解】支,是支派、支属的意思。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洪氏(按,洪迈)以续志为前志附庸,故以支名之,此正段氏命名之义。似《杂俎》续集中有其类相从四支语。此当出续集自序。今本无自序,阙耳..

    39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二十

    肉攫部【题解】本篇所记者,与动植诸篇貌同而实异,为养鹰驯鹰的专论。肉攫者,字面取自《吕氏春秋本味篇》的水居者腥,肉攫者臊,草居者膻(见本书7.8条),因为鹰为食肉类猛禽,故以肉攫名篇。本篇内容,涉及取鹰..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九

    广动植之四草篇【题解】本篇共六十九条,记载芝类、草类。道教认为芝具有神奇的功效,本篇前十条所记各类芝,多出自道书,如参成芝、白符芝、五德芝、菌芝、石芝等出自葛洪《抱朴子内篇》,夜光芝出自陶弘景《真诰》..

    36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八

    广动植之三木篇【题解】本篇共六十条,记载竹木藤类五十多种。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来自域外的物种。段成式生活在中外交流非常活跃的唐代,知晓大量来自西域诸国的物种,本篇自18.39条起至本篇末,就是关于此类植物的..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七

    广动植之二鳞介篇【题解】鳞介,指水族之鱼类、贝壳类。本篇三十三条,所记以鱼类为多,有井鱼、异鱼、鲤、黄鱼、鱼、鱼、鲨鱼、马头鱼、印鱼、石斑鱼、娃娃鱼、鲎鱼、飞鱼、温泉中小鱼、羊头鱼、鱼之属。其次为蟹类..

    30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六

    广动植之一 并序【题解】本书以动植名篇者,包括前集卷十六至卷十九、续集卷八至卷十的全部内容。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古载动植之书,除序所云之《山海经》、《尔雅》,若《禽经》、《异物志》、《南方草..

    33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五

    诺皋记下【题解】本篇共二十八条,仍是各类精怪、鬼神之事,大多为新出的唐代异事,想象丰富,亦真亦幻。第15.14条山萧之说,第15.16条野狐戴骷髅拜北斗的记载,本自晋干宝《搜神记》、晋张华《博物志》等书。15.1和..

    28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四

    诺皋记上【题解】本书以诺皋为题者共有五篇:本卷诺皋记上、前集卷十五诺皋记下、续集卷一支诺皋上、卷二支诺皋中、卷三支诺皋下。诺皋一词,向称难解,众说不一。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诺皋引葛洪《抱朴子内篇..

    25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三

    冥迹【题解】本篇共五条,记载鬼魂、冥婚、冥判及转世再生等事,故称冥迹。魏韦英值其妻再嫁之日显魂,崔罗什夜入夫人墓,犹今之所谓人鬼情未了,而顾况夭逝之子再为顾家子,也正是前生未了因。此类逸事,定属诬造,..

    26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二

    语资【题解】本篇共二十六条,记载名人逸事和历史掌故,同于六朝志人笔记一类。首条至12.9条为南北朝事,其中12、2条、12.3条、12.4条、12.5条、12.8条,记载的是南北朝时外交场合宾主酬酢的情形,且均为梁宴魏使时..

    31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 前集卷十一

    广知【题解】本篇面目较为驳杂,涉及民俗、炼丹、名物、生理、禁忌、物性、物理、数学、图籍、书法、绘画、技艺等等,故名广知。段成式闻见既广,用心亦勤,博闻多识,而这其中一以贯之的,仍是其博物志怪的著书观念..

    32 酉阳杂俎译注 2025-06-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