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批注论语 / 佚名

先进第十一

2025-06-01 14:21 名家批注论语

【题解】

此篇多评弟子贤否。凡二十五章。胡氏曰:此篇记闵子骞言行者四,而其一直称闵子,疑闵氏门人所记也。

-朱熹《论语集注》

【原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先进、后进,谓仕先后辈也。礼乐因世损益,后进与礼乐,俱得时之中,斯君子矣;先进有古风,斯野人也。朱熹《四书集注》: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野人,谓郊外之民。君子,谓贤士大夫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何晏《论语集解》:将移风易俗,归之淳素。先进犹近古风,故从之。朱熹《四书集注》:用之,谓用礼乐。孔子既述时人之言,又自言其如此,盖欲损过以就中也。

【译文】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然后做官,这是普通在野的人士;先做官然后再学习礼乐,这是贵族子弟。如果要我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原文】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郑玄《论语郑氏注》:言弟子从我而厄于陈、蔡者,皆不及仕进之门,而失其所。朱熹《四书集注》:孔子尝厄于陈、蔡之间,弟子多从之者,此时皆不在门。故孔子思之,盖不忘其相从于患难之中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朱熹《四书集注》: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

【译文】

孔子说:曾经跟随我困在陈国、蔡国的人,现在都不在我身边了。德行见长的弟子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见长的弟子是宰我、子贡。政务见长的弟子是冉有、季路。文学见长的弟子是子游、子夏。

【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于我的话没有不感到喜悦的。

【原文】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陈群《论语陈氏义说》:言子骞上事父母,下顺兄弟,动静尽善,故人不得有非间之言。

【译文】

孔子说:闵子骞真孝顺啊!他人不会怀疑他父母兄弟称赞他孝顺的话。

【原文】

南容三复白圭,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覆之,是其心慎言也。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

南容多次吟诵《抑》这首诗,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原文】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范宁《论语范氏注》:哀公、康子问同而对有详略者,臣之告君,不可不尽。若康子者,必待其能问乃告之,此教诲之道也。

【译文】

季康子问道:门徒中哪个好学?孔子答道: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幸短命死去,现今就没有这么好学的学生了。

【原文】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路,渊父也。家贫,欲请孔子之车,卖以作椁。朱熹《四书集注》:颜路,渊之父,名无繇。少孔子六岁,孔子始教而受学焉。椁,外棺也。请为椁,欲卖车以买椁也。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译文】

颜回去世了,颜路要求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来为颜回置办棺材外面的椁。孔子对他说:无论有没有才能,就说每个人自己的儿子吧。即使是孔鲤去世,也是只有棺而没有椁,我也不能卖掉车子徒步行走来为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当过大夫,按礼大夫是不能徒步行走的。

【原文】

颜渊死。子曰:噫!包咸《论语包氏章句》:噫,痛伤之声。天丧 予!天丧予!何晏《论语集解》:天丧予者,若丧己也。再言之者,痛惜之甚。朱熹《四书集注》:噫,伤痛声。悼道无传,若天丧己也。

【译文】

颜回去世了,孔子说:啊!老天爷这是要我的命啊!老天爷这是要我的命啊!

【原文】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马融《论语训说》:恸,哀过也。朱熹《四书集注》:恸,哀过也。曰:有恸乎?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不自知己之悲哀过。朱熹《四书集注》:哀伤之至,不自知也。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朱熹《四书集注》:夫人,谓颜渊。言其死可惜,哭之宜恸,非他人之比也。

【译文】

颜回去世了,孔子哭得很悲伤,随从的人说:老师太悲伤了。孔子说:我太悲伤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伤还为谁呢?

【原文】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何晏《论语集解》:礼,贫富有宜。颜渊贫,而门人欲厚葬之,故不听。朱熹《四书集注》:丧具称家之有无,贫而厚葬,不循理也。故夫子止之。门人厚葬之。朱熹《四书集注》:盖颜路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马融《论语训说》:言回自有父,父意欲听门人厚葬,我不得割止,非其厚葬,故云耳。朱熹《四书集注》:叹不得如葬鲤之得宜,以责门人也。

【译文】

颜回去世了,门徒们想厚葬他,孔子说:不行。门徒们厚葬了颜回,孔子说:颜回对我像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像儿子一样看待。这不能怪我,是那些后生们啊!

【原文】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

子路询问怎样侍奉鬼神,孔子说:还没能侍奉好活人,怎么能侍奉鬼神呢?子路说:请问怎样看待死?孔子说:还没了解生,怎么能了解死呢?

【原文】

闵子侍侧,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郑玄《论语郑氏注》:乐各尽其性。行行,刚强之貌。朱熹《四书集注》:行行,刚强之貌。子乐者,乐得英材而教育之。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不得以寿终。尹焞:子路刚强,有不得其死之理,故因以戒之。其后子路卒死于卫孔悝之难。

【译文】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边时,温和正直;子路刚强英武;冉有、子贡则安详从容。孔子觉得很高兴。接着叹息说:像仲由那样的人,恐怕不能善终吧。

【原文】

鲁人为长府。朱熹《四书集注》:长府,藏名。藏货财曰府。为,盖改作之。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郑玄《论语郑氏注》:长府,藏名也,藏财货曰府。仍,因也。贯,事也。因旧事则可也,何乃复更改作。朱熹《四书集注》:仍,因也。贯,事也。王氏曰,改作,劳民伤财。在于得已,则不如仍旧贯之善。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王肃《论语王氏义说》:言必有中者,善其不欲劳民改作。朱熹《四书集注》:言不妄发,发必当理,惟有德者能之。

【译文】

鲁国的执政打算改建金库,闵子骞说:按旧规制会如何呢?何必要改造呢?孔子说:这个人要么不说,说了必定合乎道理。

【原文】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马融《论语训说》:子路鼓瑟,不合《雅》、《颂》。程颐《程氏论语解》:言其声之不和,与己不同也。《家语》云: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朱熹《四书集注》:盖其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发于声者如此。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鼓瑟为什么鼓到我的门口来呢?门徒们因而不敬重子路,孔子说:由这个人已经登上殿堂,还没有进入内室。

【原文】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言俱不得中。朱熹《四书集注》: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苟难,故常过中。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朱熹《四书集注》:愈,犹胜也。子曰:过犹不及。何晏《论语集解》:愈犹胜也。朱熹《四书集注》:道以中庸为至。贤知之过,虽若胜于愚不肖之不及,然其失中则一也。

【译文】

子贡问道:子张和子夏哪个贤能?孔子说:子张过头了些,子夏不及了些。

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强一些了?孔子说:过头和不及不相上下。

【原文】

季氏富于周公,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周公,天子之宰、卿士。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冉求为季氏宰,为之急赋税。朱熹《四书集注》:周公以王室至亲,有大功,位冢宰,其富宜矣。季氏以诸侯之卿,而富过之,非攘夺其君、刻剥其民,何以得此?冉有为季氏宰,又为之急赋税以益其富。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译文】

季氏的富有超过了周公,而冉求却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财富。孔子说:他不是我的门徒了,你们这些后生公开声讨他都没有关系。

【原文】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马融《论语训说》:子张才过人,失在邪辟文过。朱熹《四书集注》:辟,便辟也。谓习于容止,少诚实也。由也喭。郑玄《论语郑氏注》:子路之行,失于畔喭。朱熹《四书集注》:喭,粗俗也。传称喭者,谓俗论也。

【译文】

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

【原文】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朱熹《四书集注》:庶,近也,言近道也。屡空,数至空匮也。不以贫窭动心而求富,故屡至于空匮也。言其近道,又能安贫也。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道德修养大概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贫困。端木赐不安本分而去经商,他判断市场行情往往很准确。

【原文】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践,循也。言善人不但循追旧迹而已,亦少能创业,然亦不入于圣人之奥室。朱熹《四书集注》:善人,质美而未学者也。

【译文】

子张询问善人的作为,孔子说:不践行前人的脚步走,学问道德也达不到高深的境界。

【原文】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何晏《论语集解》:论笃者,谓口无择言。君子者,谓身无鄙行。色庄者,不恶而严,以远小人。言此三者,皆可以为善人。朱熹《四书集注》:言但以其言论笃实而与之,则未知其为君子者乎?为色庄者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

【译文】

孔子说:言论笃实就赞许,但要区分他究竟是君子呢,还是装做庄重的人呢?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包咸《论语包氏章句》:赈穷救乏之事。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当白父兄,不得自专。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惑其问同而答异。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郑玄《论语郑氏注》:言冉有性谦退,子路务在胜尚人,各因其人之失而正之。朱熹《四书集注》:兼人,谓胜人也。

【译文】

子路问道:听说了就实行吗?孔子说:有父亲兄长在世,怎么能听说了就实行呢?冉有问道:听说了就实行吗?孔子说:听说了就实行。公西华说:仲由询问是否听说了就实行,老师说有父亲兄长在世;冉求询问是否听说了就实行,老师说听说了就实行。我搞不懂,向老师请教。孔子说:冉求谦退,所以促进他;仲由好胜,所以抑制他。

【原文】

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言与孔子相失,故在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包咸《论语包氏章句》:言夫子在,已无所敢死。朱熹《四书集注》:后,谓相失在后。何敢死,谓不赴斗而必死也。

【译文】

孔子在匡邑遇险,颜回落在后面,最后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说:老师还在,我怎么敢死呢?

【原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子然,季氏子弟。自多得臣此二子,故问之。朱熹《四书集注》:子然,季氏子弟。自多其家得臣二子,故问之。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谓子问异事耳。则此二人之问,安足大乎?朱熹《四书集注》:曾,犹乃也。轻二子以抑季然也。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朱熹《四书集注》:以道事君者,不从君之欲。不可则止者,必行己之志。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言备臣数而已。朱熹《四书集注》:具臣,谓备臣数而已。曰:然则从之者与?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问为臣皆当从君所欲邪?朱熹《四书集注》:意二子既非大臣,则从季氏之所为而已。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译文】

季子然问道:仲由、冉求可称为德行高尚的臣属吗?孔子说:我以为你要问什么了不起的事,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哇。所谓德行高尚的臣属,是用大道来侍奉君主,行不通就罢手。仲由和冉求,眼下只可称为备位充数的臣属。季子然说:那么他们是顺从的人吗?孔子说:如果要谋害父亲和君主,他们是不会顺从的。

【原文】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朱熹《四书集注》:子路为季氏宰而举之也。子曰:贼夫人之子。包咸《论语包氏章句》:子羔学未熟习,而使为政,所以为贼害。朱熹《四书集注》:贼,害也。言子羔质美而未学,遽使治民,适以害之。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言治民事神,于是而习之,亦学也。朱熹《四书集注》:言治民事神皆所以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译文】

子路让子羔担任费邑的长官,孔子说:他学业未完,你这是误人子弟啊!子路说:既有民众又有社稷,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算是学习呢?孔子说:因此我厌恶强词夺理的人!

【原文】

子路、曾皙、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皙,曾参父,名点。冉有、公西华侍坐。朱熹《四书集注》:皙,曾参父,名点。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言我问女,女无以我长故难对。朱熹《四书集注》:言我虽年少长于女,然女勿以我长而难言。盖诱之尽言以观其志,而圣人和气谦德,于此亦可见矣。居则曰:不吾知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女常居云人不知己。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何晏《论语集解》:率尔,先三人对。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包咸《论语包氏章句》:摄,迫也。迫于大国之间。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论语集解》:方,义方。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何晏《论语集解》:求性谦退,言欲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里小国治之而已。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置瑟起对。撰,具也,为政之具。铿者,投瑟之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各言己志,于义无伤。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周生烈《论语周生烈义说》:善点独知时。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朱熹《四书集注》:点以子路之志,乃所优为,而夫子哂之,故请其说。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包咸《论语包氏章句》:为国以礼,礼贵让,子路言不让,故笑之。朱熹《四书集注》:夫子盖许其能,特哂其不逊。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朱熹《四书集注》:曾点以冉求亦欲为国而不见哂,故微问之。而夫子之答无贬辞,盖亦许之。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明皆诸侯之事,与子路同,徒笑子路不让。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四子侍坐

孔子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华分别以民富国强和做个司仪对答。唯有曾皙有沐浴春风游沂水的乐趣,孔子感叹地说:我赞同曾皙的志向啊!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随从孔子坐着,孔子说:虽然我的年岁稍长些,但你们不要拘束。以前你们常说没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做什么呢?子路轻率地答道:千乘兵车的国家,处在大国的中间,外有兵戈相加,内有饥荒相困,让我来治理,只需三年,能使人民勇敢,并且懂得道理。孔子微微一笑。孔子说:求,你怎么样啊?冉有答道: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让我来治理,只需三年,能使民众富有。至于礼乐教化,就有待君子了。孔子说:赤,你怎么样啊?公西华答道:并非有能力,但愿意学习。宗庙祭祀,或与别国会盟,我愿意穿着礼服,担任小小的司仪。孔子说:点,你怎么样啊?曾皙鼓瑟略微放慢了节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答道: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同。孔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不过各人谈论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装,邀上五六个成年人,五六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沐浴,到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来。孔子叹息着说:我赞同点啊!其他三人退出去了,曾皙后走。曾皙说: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啊?孔子说:不过是各人谈论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夫子为何哂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凭借礼仪,他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哂笑他。曾皙说:冉求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吗?孔子说: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说:公西赤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吗?孔子说:有宗庙能会盟诸侯,不是诸侯是什么?赤只做个小小的司仪,谁能担任大的职事呢?

古圣先贤之书,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华夏民族性格的内在成因。《名家批注论语》囊括了经、史、子、集的各类精华,再现传统文化的博大厚重。《名家批注论语》精选历代校注权威底本,集结当世国学大师之力,为文中古奥言辞注释,并用优美纡徐的白话文尽现古人言语风致, 传统版画廷展文章深远意境。

猜你喜欢

  • 名家短句

    1、语言犹如枝叶,行为犹如果实。洪都拉斯2、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3、坚信别人诚实,是本人正直的一个有力证据。蒙田4、思则睿,睿则圣。周敦颐5、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

    7 好句大全 2025-07-13
  • 京华慷慨竹枝词

    [清]吾庐孺序端:盖闻词之咏也,柳枝之外,更有竹枝,寓情之余,尚能谐俗。原以国风虽在,雅颂三百已亡,而世态或多滑稽,寻常皆是。仆奉闲人,诗无佳句,未尝问俗,曷敢为词?今春风鹤满天,四郊多垒,抚膺三叹,慷..

    19 京华慷慨竹枝词 2025-07-05
  •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原文】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①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②。何以故?一切有为法③..

    33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原文】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

    28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原文】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17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原文】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①,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注释】①来、去、坐、卧:这是所谓四威仪。【译文】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就是有来..

    22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原文】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①,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

    28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原文】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①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

    24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①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②,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

    21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

    21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原文】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①,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注..

    23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原文】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译文】其次,须菩提,任..

    25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原文】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文】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2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原文】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①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

    21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①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

    22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译文】须菩提..

    24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①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

    19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原文】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

    23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原文】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①,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②劫,于然灯佛③前,得值..

    22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原文】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①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

    19 金刚经 2025-07-0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