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觉醒时刻 / 佚名

高一涵

2025-06-11 18:17 觉醒时刻

18851968

原名永浩,别名涵庐、梦弼,笔名一涵,安徽六安人,与李大钊同办《晨报》,经常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撰稿,并协办《每周评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之一。

他是少有的具备深厚西方政治学素养的专业人士,兼具思想家与启蒙者的双重身份,是继严复之后的又一学院派思想启蒙大师,现代政治学的开拓者。

无人民不成国家,无权利不成人民,

无自由不成权利。

近世三大政治思想之变迁

政治本由理想产出。理想者为事实所感召,立之以纲维时会之迁流者也。必有新理想导之于先,乃有新政治实现于后。国人局于现象,鉴吾国政治状况,大似欧洲十八世纪之初。凡所论列,多摭拾十八世纪以前之学说,以津津自憙。如天赋人权、小己主义、放任主义,早为西人所唾弃者,尚啧啧称道,自诩新奇。殊不知政治进化,非同机械;发达变迁,均为有意识之动作。凡他国由枉道而得之利益,吾可由直道而得之。他国几经试验,由失败而始得成功者,吾为后进之国,自应采取其成功之道,不必再经其失败之途。由此以推,则凡先进国回环顿挫,历数世纪始获得之进步,后进国可寻得捷径,而于一世纪之中追及之。然则述西人政治思想之变迁,以为吾国政治思想变迁之引导,诚为今日之急务焉。兹略举数事如左:

一 国家观念之变迁

古代人民思想,均以国家为人生之归宿。故希腊罗马及前代之倭人,莫不以国家为人类生活之最高目的。人民权利,皆极端供国家之牺牲。至唱人权、放任、小己之说者起,乃一变其说,谓国家权力,与人民权利,绝不相容;且有谓政府之存在,徒因人类之有罪恶;罪恶一去,政府斯亡,乃至十八世纪以后,新国家主义日益发明,如费舒特(Fichte)、海格尔(Hegel)、玛志尼(Mazzini)、加奈尔(Carlyle)、骆司硁(Ruskin)、格林(Green)诸氏,均阐发国家之功能:以为人类一切障碍,惟赖国家之力,可以铲除;一切利益,惟赖国家之力,可以发达。在千八百六十四年,英人之思想,以反对国家者为正教,以信赖国家者为异端;在最近数年前,则以信赖国家者为正教,以无政府主义为异端。考其所以变迁之原因,盖一由国家观念,大异于前,一由国家功效,昭昭在人耳目,故也。唱人权放任小己之说者,以为国家权力,与人民权利,乃两相妨害之物;国权一伸,民权自不得不缩。近世乃知人民之权利自繇,由法律所赋予。国家权力强固一分,即人民权利强固一分,确认国家无自身之目的,惟以人类之目的为目的。犹经济学上之富然:富非人生之究竟,乃为求达人生究竟之一途;国家亦非人生之归宿,不过为人类凭藉,以求归宿之所在耳。又因列强竞争,日形激烈;人民自繇,仅为此小国家主义所限制,劳劳战备,日在惴惴战栗之天,自繇范围,终嫌狭隘。于是信赖民族竞争之小国家主义者,又一变而神想乎人道和平之世界国家主义。欧战告终,国际间必发生一种类似世界国家之组织,以冲破民族国家主义之范围。此征之于最近西人舆论而可信者也。

二 乐利主义之变迁

古代之政治思想,多自损下益上捐万姓以奉一人之原则,演绎变化而来。自边沁唱最大幸福之说,政治思潮,倏焉丕变,顾尔时之解乐利主义者,犹重其数量而略其性质。多数之幸福,犹为少数代表所代谋。夫幸福之所以可贵者,在引人民于政治范围以内,俾藉群策群力,以谋公共福祉之谓也。设以他人代谋为原则,使多数人民,立于被动地位,颓废其独立自营之本能,所谓幸福,直欺人语耳。盖近世所谓幸福,绝非根据他方之痛苦而来,亦不得以一阶一级之人数为界限。设移此阶此级之幸福,以享他阶他级之人,抑或因谋最大多数之人幸福,而置少数之人幸福于不顾:皆非近世之所谓乐利主义。乐利云云,必以个人为单位。无论牺牲万姓以奉一人者为非,即牺牲一人以奉万姓者亦非。此方所增之幸福,绝不自他方痛苦中夺来,亦非自他方幸福中减出。设在吾国,痛苦一人,以利三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犹是阶级的乐利主义,多数的乐利主义,而非平等的乐利主义,全体的乐利主义也。真利所存,必其两益。绌此伸彼,终必致两败俱伤。近世学说,多由主张小区选举制度,变为主张大区选举制度,由主张多数选举,变为主张比例选举。此制如行,则旧日多数专擅自营其私之弊端,可日益廓清;且可更进而行直接民政,公意全发动于人民之自身矣。

三 民治主义之变迁

在贵族政体初变时代,论平民政治者,犹未脱尽阶级资格之观念,限制选举,多以教育财产为必要之条件。与其谓之为平民政治,毋宁谓优秀人民政治。乃择其优秀者,畀以参政权,非畀以参政权,使养成优秀人民也。迨十九世纪之末,欧美学者所谓平民政治,大抵皆建筑于人民权利及小己私益之上:以为平民政治云者,小己自保其权利,自享其私益之谓。不知权利私益,皆为人生之凭藉,而非人生之归宿。近数年来,多唾弃小己主义,主张合群主义;唾弃私益问题,主张公益问题;以为真正平民政治,乃建设于担负社会职任之小己之上。小己私益,即自社会公益中分来。人民入群而后,皆以谋社会公共幸福之目的,谋小己之幸福。而社会利益之进化,不徒恃普通选举制,及议院政府制,乃恃有中介的团体,使小己与一群,得以联络一气。民治政府,实为责任政府。予人民以参政机会,即道人民以负责之方。以选举之事,锻炼政才,故实行平民政治,实足以收教育之功能,选举制度,不惟无教育资格之必要,且足以补教育之缺焉。

吾国政治思想,偏于守旧。自表面观之,所受世界思想变迁之影响,似乎极微。推求实际,近日政治现况,实与世界思想,一致前趋。大凡政治理想发现之初,不为破坏的***,则为消极的反对。当新思想未能实行之先,必使与我反抗之旧思想,破坏无余,乃有建树新思想之余地。哈蒲浩有言曰:当自由主义之发端也,恒为破坏的***的批评。取消极态度者,约数世纪。所立事业,破坏多于建设。削除人类进步之障碍,远多于表明积极之主张。吾意中国今日之政治思想亦然。袁氏之自私的国家主义,已经打消。段氏之负气的武力政策,亦瞬见失败。此后群众放矢之的,又将转向骑墙的自私诡计而发。凡凭国为祟,图谋一部分乐利,及假贤人政治为名,以屏斥人民于政治范围而外者,皆与此国家主义乐利主义民治主义之新思想,不能并存。不试则已,试则未有不偃旗息鼓、败北而逃者也。

(原载《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1918年1月15日)

近代,文集,他们是时代的先知先觉者,带着澎湃的热血和不息的激情冲破陈腐思想的牢笼;他们抱持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信念探寻救国之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纵使不明归途,仍不惧险阻;史书上寥寥几笔,却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一生。这些可爱可敬、开天辟地的先生,他们的思想之光当为世人所铭记。本书精选16位先生的共48篇代表作品,包括小说、论文、述学、随感、诗歌等多种题材,带领读者走近这些伟大的先生,领略群星璀璨的文坛风貌,感受风云际会的时代思想。

猜你喜欢

  • 感悟高一

    静谧的夜晚,走在布满月色的小路。云朵缓缓西移,在它完全遮住月亮的那一刻,我闭上眼,听见深深的寂静里,下着一场雪。高一,就这样结束了。像是一眨眼,校园里的树从枯到绿,一条条道路被柏油覆盖,高三楼空空如也..

    9 高中作文 2025-07-25
  • 我的高一

    历经了艰难险阻,我来到了心目中的中学,也算是让自己没有遗憾。记得刚步入学校,那时的环境还未完善,而在这一年中,它和我一起向前进步,变得越来越好。进入高中,最大的变化是在学习和高强度的训练中。庆幸的是,..

    11 高中作文 2025-07-25
  • 人在高一

    人在高一,我们都是打不死的小强。——题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五十多个人的声音一齐响起,徘徊在教室的上空。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迈入了高一。此刻,我们化身为手持盾牌、全副武装的战士,行走..

    15 高中作文 2025-07-11
  • 京华慷慨竹枝词

    [清]吾庐孺序端:盖闻词之咏也,柳枝之外,更有竹枝,寓情之余,尚能谐俗。原以国风虽在,雅颂三百已亡,而世态或多滑稽,寻常皆是。仆奉闲人,诗无佳句,未尝问俗,曷敢为词?今春风鹤满天,四郊多垒,抚膺三叹,慷..

    21 京华慷慨竹枝词 2025-07-05
  •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原文】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①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②。何以故?一切有为法③..

    39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原文】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

    35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原文】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21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原文】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①,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注释】①来、去、坐、卧:这是所谓四威仪。【译文】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就是有来..

    24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原文】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①,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

    32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原文】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①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

    3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①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②,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

    26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

    27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原文】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①,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注..

    25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原文】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译文】其次,须菩提,任..

    30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原文】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文】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25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原文】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①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

    27 金刚经 2025-07-01
  •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①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

    24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译文】须菩提..

    27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①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

    23 金刚经 2025-07-01
  •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原文】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

    27 金刚经 2025-07-0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