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道 / 张君房

《云笈七签》序

2025-07-04 10:01 知道

祀汾阴之岁,臣隶职霜台,作句稽之吏。越明年秋,以鞫狱无状,谪掾于宁海。冬十月,会圣祖天尊降延恩殿,而真宗皇帝亲奉灵仪,躬承宝训,启绵鸿于帝系,濬清发于仙源。诞告万邦,凝休百世。于是天子锐意于至教矣。在先时,尽以秘阁道书、太清宝蕴太清宝蕴:指太清宫唐写本《道藏》。出降于余杭郡,俾知郡故枢密直学士戚纶、漕运使今翰林学士陈尧佐,选道士冲素大师硃益谦、冯德之等,专其修较,俾成藏而进之。然其纲条漶漫,部分参差,与《琼纲》、《玉纬》之目舛谬不同。岁月坐迁,科条未究。适纶等上言,以臣承乏,委属其绩。时故相司徒王钦若总统其事,亦误以臣为可使之。又明年冬,就除臣著作佐郎,俾专其事。臣于时尽得所降到道书,并续取到苏州旧《道藏》经本千余卷,越州、台州旧《道藏》经本亦各千余卷,及朝廷续降到福建等州道书,《明使摩尼经》等,与诸道士依三洞纲条、四部录略,品详科格,商较异同,以铨次之,仅能成藏,都卢四千五百六十五卷,起千字文“天”字为函目,终于“宫”字号,得四百六十六字。且题曰:《大宋天宫宝藏》。距天禧三年春,写录成七藏以进之。臣涉道日浅,丁时幸深,讵期尘土之踪,坐忝神仙之职?蛙跳缺甃,积迷虷蟹之区;蚋泊浮滓,但局醯鸡之覆。虽年栖暮景,而宝重分阴。于是精究三乘,详观四辅,采摭机要,属类于文。探晨灯虹映之微,综玉佩金珰之说。泥丸、赤子、九宫,爰系于一方;神室、婴兒、百道,皆根于两半。至如三奔三景之妙,九变十化之精,各探其门,互称要妙。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因兹探讨,遂就编联,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总为百二十卷,事仅万条。习之可以阶云汉之游,览之可以极天人之际。考核类例,尽著指归,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稗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往,少暢玄风耳。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1019),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年”。此书按张君房自序,原为一百二十卷,《中兴书目》(《玉海》引)、衢本《郡斋读书志》、袁本《郡斋读书后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著录。《遂初堂书目》无卷数。   《直斋书录解题》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统道藏》《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辑要》本不分卷,亦无张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则此书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种。百二十二卷本为今通行本。载《正统道藏》太玄部。张君房虽称此书乃“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但这仅指它的内容是掇《大宋天宫宝藏》七部之英,而不是体例也按七部分类,实际上它是将摘录的七部内容按性质加以归类的。 如卷一道德部,采摘《老君指归》《韩非子》《淮南鸿烈》《混元圣纪序》《唐开元皇帝道德经序》中之语,以总论老子的道德概念,即道教的立教之旨;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引“道君曰”及《太始经》《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经》之语,以论宇宙生成变化,并特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详述老君开天辟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师;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引《上清源统经目注序》《灵宝经目序》《上清经述》《三皇经说》《云台治中内录》等,以论上清、灵宝、三皇诸家的传授系统。其他各卷无不以纲带目,在一个总题目下引录若干道书。有的题目内容较多,如杂修摄、说戒、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符图,以及仙籍语论、纪传等、则各列若干卷,以摘录多种道书。可见此书引录的道书虽多,但纲目颇为清晰。至于引录道书的具体数字,已难作出准确统计,因为所引之书,有的标出原名,有的只是某书中的篇名,有的甚至是张君房所拟之名。不过“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面貌。这是它最具历史价值之所在。 《云笈七箓》以上清派为正统,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体现出上清派占居显学地位的时代特征。此外,收录唐代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然而本书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赵玄朗)崇拜。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太上道君纪》《混元皇帝圣纪》之上。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翊圣保德真君传》,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本书在体例上,明显继承了《无上秘要》以“道”为首,以“验”为足,以“法”为主干的格式特征,但结构更为紧凑,分类愈趋合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此书虽属抄录,实具概论性质,对道教的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这部分论道藏源流,条分缕析,叙说清楚,《灵宝略纪》《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和陆修静所撰《灵宝经目序》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书中还增加了“语论”和“内丹”两大内容,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全面了解道教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凡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云笈七签》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猜你喜欢

  • 三洞经教部·卷十四

    ◎老子中经下一名《珠宫玉历》△第二十八神仙经曰:常以六甲之日,平旦时拊心祝曰:苍林玄龟,流水如河,炎火週身身,一作宫,安能知他?道来归已,道来归已!因念肝色正青,润泽生光,其上高危,在左方。次念胆色正..

    3 知道 2025-07-04
  • 三洞经教部·卷十三

    ◎老子中经上一名《珠宫玉历》△第一神仙经曰:上上太一者,道之父也,天地之先也。乃在九天之上、太清之中、八冥之外、细微之内,吾不知其名也,元气是耳。其神人头鸟身,状如雄鸡,凤凰五色,珠衣玄黄。正在兆头上..

    3 知道 2025-07-04
  • 三洞经教部·卷十二

    ◎太上老君内观经老君曰:天地构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

    3 知道 2025-07-04
  • 三洞经教部·卷十一

    ◎灵宝洞玄自然九天生神章经一名《三宝大有金书》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天宝丈人,则天宝君之祖气也。丈人是混洞太无元高上玉皇之气,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气,后至龙汉元年化生天宝君。出书时号高上大有玉清宫。..

    3 知道 2025-07-04
  • 三洞经教部·卷十

    ◎黄帝阴符经叙《阴符》自黄帝有之,盖圣人体天用道之机也。《经》曰:得机者万变而愈盛,以至于王;失机者万变而愈衰,以至于亡。厥后伊吕得其末分,犹足以拯生灵,况圣人乎?其文简,其义玄。凡有先圣数家注解,互..

    4 知道 2025-07-04
  • 三洞经教部·卷九

    ◎黄庭遁甲缘身经道言昔于蕊珠宫中,听黄庭妙义、《大道琴心灵篇》内固变化之道。人之受生,分灵道气,含和阴阳。逐恋声色,为滋味所惑,为奢淫所诱,亡失正念,虚度壮年。焉知动静出处,当依教修习,履历妙行,以辅..

    4 知道 2025-07-04
  • 三洞经教部·卷八

    ◎太清中黄真经并释题△释题《中黄真经》者中黄者,中天之君也。真者,得无为之身也。经者,为大道之径也。九仙君譔九仙者,天之真也。其位最崇,下管八天,上极真位,显两仪之成形。然大道之人,苞裹万景,含养天地..

    4 知道 2025-07-04
  • 三洞经教部·卷七

    △治生章第二十三治生之道了不烦无为清简,约以守志,但修洞玄与玉篇谓洞玄灵宝玉篇真文《黄庭》也,兼行形中八景神《玉纬经》云:五脏有八卦大神宿卫。太一八使者主八节日。八卦合太一为九宫。八卦外有十二楼,楼为..

    5 知道 2025-07-04
  • 三洞经教部·卷六

    ◎上清黄庭内景经△梁丘子注释叙夫万法以人为主,人则以心为宗。无主则法不生,无心则身不立。心法多门,取用非一。有无二体,随事应机,故有凡圣、浅深、愚智、真假,莫匪心神辩识运用之所由也。但天下之道,殊途而..

    5 知道 2025-07-04
  • 三洞经教部·卷五

    ◎老君太上虚无自然本起经道者,谓太初也。太初者,道之初也。初时为精,其气赤盛,即为光明,名之太阳,又曰元阳子丹。丹复变化即为道君,故曰道之初藏在太素之中,即为一也。太素者,人之素也。谓赤气初变为黄气,..

    4 知道 2025-07-04
  • 三洞经教部·卷四

    ◎释《太霄琅书》《太霄琅书妙经》云:九天九王,万炁之本宗,众帝之祖先,乃九气之精源。以天地未凝,三晨未明,结自然而生于空洞之内,溟涬之中,历九黄劫而分气各治,置立天地,日、月、星、辰于是而明。万气流演..

    5 知道 2025-07-04
  • 三洞经教部·卷三

    ◎释《三十九章经》《大洞真经》云:高上虚皇道君而下三十九道君,各著经一章,故曰《三十九章经》,乃大洞之首也。△第一章高上虚皇君曰:元气生于九天之上,名曰辟非。辟非之烟下入人之身而为明梁之气,居人五脏之..

    4 知道 2025-07-04
  • 三洞经教部·卷二

    ◎说三元八会六书之法《道门大论》曰:一者阴阳初分,有三元五德八会之气,以成飞天之书,后撰为八龙云篆明光之章。陆先生解三才,谓之三元。三元既立,五行咸具。以五行为五位,三五和合,谓之八会,为众书之文。又有八..

    4 知道 2025-07-04
  • 三洞经教部·卷一

    ◎三洞并序《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凤篆龙书,金编玉字,修服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故《玉..

    3 知道 2025-07-04
  • 经教相承部·卷一

    ◎真系 ──陇西李渤述今道门以经箓授受,所自来远矣。其昭彰尤著,使吸绅先生不惑者:自晋兴宁乙丑岁,众真降授于杨君,杨君授许君,许君授子玄文,玄文付经于马朗。景和乙巳岁,敕取经入华林园。明帝登极,殳季真..

    3 知道 2025-07-04
  • 道教经法传授部·卷一

    ◎上清源统经目注序上清者,宫名也。明乎混沌之表,焕乎大罗之天。灵妙虚结,神奇空生,高浮澄净,以上清为名;乃众真之所处,大圣之所经也。宫有丹青金书玉字上皇宝经,皆玄古之道,自然之章。起于九天之王九玄道君..

    4 知道 2025-07-04
  • 道教本始部 卷一

    ◎道教序上古无教,教自三皇五帝以来有矣。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义、有授、有传。言则宣,教则告。因言而悟教明理,理明则忘言。既有能教、所教,必在能师、所师。是有自然之教、神明之教。此二教,无师资也。..

    4 知道 2025-07-04
  • 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

    ◎混元混元者,记事于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至精感激而真一生焉,元气运行而天地立焉,造化施张而万物用焉。混沌者,厥中惟虚,厥外惟无,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广大之旨,虽典册未穷,秘妙之基..

    4 知道 2025-07-04
  • 道德部

    ◎总叙道德《老君指归》曰:太上之象,莫高乎道德;其次莫大乎神明;其次莫大乎太和;其次莫崇乎天地;其次莫著乎阴阳;其次莫明乎大圣。夫道德,所以可道而不可原也。神明,所以可存而不可伸也。太和,所以可体而不..

    5 知道 2025-07-04
  • 淨明忠孝全書卷之六

    淨明法子玉隆陳天和編集廬陵徐慧校正中黃先生問答或問:奉道之士,居處端莊,齋戒沐浴,以崇香火,可得謂之淨乎?答。愚聞之師曰:淨不染物。如上所問,是謂外貌之淨。然就裹必索要淨,方謂之內外交養。大概無別說,..

    39 知道 2025-04-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