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道 / 张君房

说戒部·卷二

2025-07-05 11:32 知道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并叙

昔週之末,<赤皮>王之时,始出太平之道、太清之教。老君至琅琊,授道与干君。干君受道法,遂以得道,拜为真人。又传《太平经》一百七十卷,《甲子》十部。后帛君笃病,从干君授道护病,病得除羌,遂复得道,拜为真人。今琅琊有木兰树,干、帛二君所治处也。幽王时,老君教胡还当入汉中,过琅琊,干君得见老君。老君谓干君曰:吾前授汝,助人救命,忧念万民,拜署男女祭酒,广化愚人,分布弟子,使上感天心,下动地祗,当令王者欢心。而自顷以来,吾遥从千万亿里观之,诸男女祭酒,托老君尊位,贪财好色,擅色自用,更相是非,各谓我心正,言彼非真,利于供养,欲人奉已,憎恶同道,妒贤嫉才,骄恣自大,禁止百姓,当来从我,我道最正,彼非真也。皆不当尔,故来相语。干吉稽首,再拜伏地,叩头百下,唯唯告曰:太上从今日已去,不知当何由去?诸男女祭酒之重罪,令祭酒辈空活,既蒙道祐,可得升仙,寿终之后,不入九地下牢之苦。非但祭酒,复其万民。万民无知法则,祭酒之罪,臣之过咎,实在于己也。唯愿太上赦既往之失,署臣修将来之善耳。臣干吉死罪,死罪。老君曰:可正安意定,坐。吾恐大道浇季,万民丧命。一二祭酒,死入九幽之下,不足痛也。吾但念万民痛耳。汝当善听,记录心中,当为后世作法则,敕诸男女祭酒,令改往行,从今之善。老君曰:人生虽有寿万年者,若不持戒律,与老树朽石何异?宁一日持戒为道德之人,而死补天官,尸解升仙。世人死有重罪,无益魂神。魂神受罪耳。祭酒明奉行之。乃曰,诸祭酒各明听,天下万民,无有长存。人生有死,物成有败。日出则没,月满则缺。从古至今,谁能长存者?唯道德可久耳!今月亦善,今日亦善,今时亦善,诸贤亦善,师甲亦善,弟子亦善,万神备具,吏兵皆到,今吾以诸贤故,念万民之命,故授王甲禁戒重律。当三遍读之,然后说戒曰:。

第一戒,不得多畜仆妾。

第二戒,不得淫他妇人。

第三戒,不得盗窃人物。

第四戒,不得杀伤一切物命。

第五戒,不得妄取人一钱已上物。

第六戒,不得妄烧败人一钱已上物。

第七戒,不得以食物掷火中。

第八戒,不得畜猪羊。

第九戒,不得邪求一切人物。

第十戒,不得食大蒜及五辛。

第十一戒,不得作草书与人。

第十二戒,不得多以书相闻。

第十三戒,不得以药落去子。

第十四戒,不得烧野田山林。

第十五戒,不得以金银器食用。

第十六戒,不得求知军国事及占吉凶。

第十七戒,不得妄与兵贼为亲。

第十八戒,不得妄伐树木。

第十九戒,不得妄摘草花。

第二十戒,不得数见天子官人,妄结姻亲。

第二十一戒,不得轻慢弟子,邪宠以乱真。

第二十二戒,不得贪惜财物。

第二十三戒,不得妄言绮语,隔戾嫉妒。

第二十四戒,不得饮酒食肉。

第二十五戒,不得多积财物,侮蔑孤贫。

第二十六戒,不得独食。

第二十七戒,不得贩卖奴婢。

第二十八戒,不得破人婚姻事。

第二十九戒,不得持人长短,更相嫌恨。

第三十戒,不得自习妓乐。

第三十一戒,不得言人恶事,猜疑百端。

第三十二戒,不得言人阴私。

第三十三戒,不得说人父母本末善恶。

第三十四戒,不得面誉人,屏处论人恶。

第三十五戒,不得以秽污之物调戏人。

第三十六戒,不得以毒药投渊池江海中。

第三十七戒,不得独与宗族为亲。

第三十八戒,不得轻疏佗人之尊长。

第三十九戒,不得自杀。

第四十戒,不得劝人杀。

第四十一戒,不得别离他人家口。

第四十二戒,不得因恨杀人。

第四十三戒,不得投书譛人。

第四十四戒,不得自用。

第四十五戒,不得自贵。

第四十六戒,不得自骄。

第四十七戒,不得妄凿地,毁山川。

第四十八戒,不得恶言骂詈。

第四十九戒,不得以足踏六畜。

第五十戒,不得掩人目。

第五十一戒,不得以厌治病。

第五十二戒,不得希望人物。

第五十三戒,不得竭水泽。

第五十四戒,不得评论师长。

第五十五戒,不得裸形露浴。

第五十六戒,不得轻慢经教。

第五十七戒,不得慢老人。

第五十八戒,不得观六畜交阴阳。

第五十九戒,不得调戏于人。

第六十戒,不得持威势凌人。

第六十一戒,不得阿党所亲。

第六十二戒,不得带刀杖若军中,不从此律。

第六十三戒,不得多作门户,别离居处。

第六十四戒,不得起瞋恚。

第六十五戒,不得骂人作奴婢。

第六十六戒,不得立小便。

第六十七戒,不得黥奴婢面。

第六十八戒,不得咒人命死败亡。

第六十九戒,不得快人死败。

第七十戒,不得乱纵行游。

第七十一戒,不得张目视人。

第七十二戒,不得舌吐向天。

第七十三戒,不得横求人物。

第七十四戒,不得强乞,扰乱百姓。

第七十五戒,不得为世俗人赋敛。

第七十六戒,不得为世俗人作礼头主。

第七十七戒,不得为人图山立冢宅起屋。

第七十八戒,不得上知星文,卜相天时。

第七十九戒,不得渔猎,伤煞众生。

第八十戒,不得淫泆佗妇,别离夫妻。

第八十一戒,不得视弟子偏颇,视弟子当如其子。

第八十二戒,不得夺人瞑中火。

第八十三戒,不得驰骋世俗,吊问死丧宜密哀恤之。

第八十四戒,不得与俗人共相群党,更相嘲毁。

第八十五戒,不得败人成功,言是己德。

第八十六戒,不得择好室舍好床卧息。

第八十七戒,不得訾毁人物,以为恶。

第八十八戒,不得自举已物以为好。

第八十九戒,不得令惊怕,令人恐悸。

第九十戒,不得择人饮食,为好恶说。

第九十一戒,不得为人往来恶言。

第九十二戒,不得以县官中伤人民。

第九十三戒,不得预人间论议曲直事。

第九十四戒,不得强取人物,以为恩重。

第九十五戒,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

第九十六戒,不得轻行妄游,日月驰骋。

第九十七戒,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

第九十八戒,不得笼罩鸟兽。

第九十九戒,不得穿人家壁,窥看人家内妇女。

第一百戒,不得以秽污之物投井中。

第一百一戒,不得塞池井。

第一百二戒,不得欺诬老人。

第一百三戒,不得妄发读人书。

第一百四戒,不得诱枉良人为奴婢。

第一百五戒,不得积聚财宝,以招凶祸。

第一百六戒,不得贪恋居家。

第一百七戒,不得藏埋器物。

第一百八戒,不得破坏见钱。

第一百九戒,不得在平地然火。

第一百十戒,不得施枪棘著道中。

第一百十一戒,不得多言弄口舌。

第一百十二戒,不得以书字之物自投埋于厕前。

第一百十三戒,不得向佗神鬼礼拜。

第一百十四戒,不得多畜世俗占事之书及八神图,皆不得习。

第一百十五戒,不得与兵人为侣。

第一百十六戒,不得便溺生草上及人所食之水中。

第一百十七戒,不得与寡妇亲爱。

第一百十八戒,不得祠祀鬼神,以求侥幸。

第一百十九戒,不得为人多作忌讳。

第一百二十戒,不得自多忌讳。

第一百二十一戒,不得妄轻入江河中浴。

第一百二十二戒,不得妄假举人物,以为礼赂。

第一百二十三戒,不得为人保任券契、买卖田宅、奴婢之事。

第一百二十四戒,不得与淫泆之家更相往来。

第一百二十五戒,不得炼毒药著器中。

第一百二十六戒,不得作恶厉声,常当喜笑。

第一百二十七戒,不得为人作辞讼,知人官事。

第一百二十八戒,不得求密谋之书读之。

第一百二十九戒,不得妄鞭打六畜群众。

第一百三十戒,不得无故走马驰车。

第一百三十一戒,不得以手团食,残啮众肴。

第一百三十二戒,不得惊鸟兽。

第一百三十三戒,不得向弟子评论人家食饮善恶。

第一百三十四戒,不得妄开决陂湖。

第一百三十五戒,不得自炫治病,病家自当来请求乃可往之。

第一百三十六戒,不得独行,行与人俱。

第一百三十七戒,不得为人谋合私利。

第一百三十八戒,不得广求宝物。

第一百三十九戒,不得带女人入山,皆应别歧异室。

第一百四十戒,不得叛本逐末。

第一百四十一戒,常当设供养,勿作难易。

第一百四十二戒,常当念清俭法,慕清贤鹿食牛饮。

第一百四十三戒,常当慎所投止,先行视之,勿所惊触。,

第一百四十四戒,常当回向正一,不得俗事。

第一百四十五戒,常当立大意秉志,不得杂犯负违三尊教命。

第一百四十六戒,常当勤避嫌疑,不得欺父母,罔君师。

第一百四十七戒,常当勤求长生,昼夜勿常,不得懈慢。

第一百四十八戒,常当勤避恶处,勿贪禄苟荣利。

第一百四十九戒,常当勤服气断穀食,为不死道,不得贪于饮食。

第一百五十戒,常当勤避凶人,不得弃背朋友。

第一百五十一戒,不得每饮食从一边起,及叹吒言其美恶。

第一百五十二戒,每烧香当为万姓请愿,令天下太平,不得为已。

第一百五十三戒,凡人呼汝为祭酒,汝勿顾畏人,自作轻躁为百姓所不足。

第一百五十四戒,每得人食,常当祝愿,令主人得福,一切饱满。

第一百五十五戒,常时无事,不得多聚会人众,饮食狼藉。

第一百五十六戒,常时无事,不得妄受人礼敬。

第一百五十七戒,若入他处,必先问贤人善士,当亲依之,不得自负。

第一百五十八戒,若入佗处,必先问其国所禁忌。

第一百五十九戒,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

第一百六十戒,凡至人家,不得希望主人饮食。

第一百六十一戒,不得与女人同行。

第一百六十二戒,不得与男女冥室中共语。

第一百六十三戒,凡衣物不得过畜三通。

第一百六十四戒,凡男女不得共坐食饮,交手授受。

第一百六十五戒,凡天时灾变,水旱不调,不得患厌及其评议。

第一百六十六戒,凡居世人并恶多善少,不得悒悒,道自护法。

第一百六十七戒,若人有骂汝,汝但听服,不得应答。

第一百六十八戒,若人侵谤汝,汝但当自启白大道,不得忧怖,以损精神。

第一百六十九戒,若人以恶向汝,汝重以善往报之,不得怨尤。

第一百七十戒,若人有持物与甲,而乙不得,不得便恨人不与己。

第一百七十一戒,若人为己声誉勿喜,为己毁辱亦不得嗔怒。

第一百七十二戒,若人为己杀鸟兽鱼等,皆不得食。

第一百七十三戒,若见杀禽畜命者,不得食。

第一百七十四戒,凡食物见膻败,不得食。

第一百七十五戒,凡不知所从来物,不得食。

第一百七十六戒,不得绝断众生六畜之命。

第一百七十七戒,若能食菜最佳,而不得食向王者。

第一百七十八戒,不得言己能,崇贤重圣,吾当度汝,汝遇真仙。

第一百七十九戒,若行无居家可投,便止宿树木岩石间,讽诵一百八十戒文,神自营卫汝三重,兵贼鬼虎不敢近汝,不得少有怠慢。

第一百八十戒,若行戒不犯,犯即能悔,改往修来,劝人奉受,念戒不念恶,广度一切,五拜神真,成汝清志,不得转退。

老君告弟子曰:“往昔诸贤仙圣皆从《一百八十戒》得道。道本无形,从师得成。道可师度,师不可轻。”弟子稽首再拜,受命而退。

◎老君说五戒

老君曰:是五戒者,持身法之根。善男子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得经得法,永成道真。于是尹喜闻受既已,再拜而问:何故有五?

老君曰:五者摄一切恶,犹天有五精,以摄万灵;地有五行,以摄群生;人有五藏,以摄神明。戒者防也,防其失也。失而不防,则三涂盈逸,天人虚空,是故五也。尹喜曰:大乎戒也,何故失也?

老君曰:本得无失,而得,亦无所失“本得无失”为前身过去已得此戒,故于今身而无失也。而今身有失者,前身无戒,或有而违犯,故有失耳!虽有失而于今得受持者,则见生无失,后身复善。故“既失而得,亦无所失。”前颂云:世世受大福,即此义也。尹喜所问一失,而并举二失答之,是对其后问,顿显前身此生后身也。明人禀道,本自无失,义见经中。

老君曰:五戒者,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见灾祥;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

老君曰:是五,戒于此而顺于彼。故煞戒者,东方木也,受生气,尚于长养,而人犯煞,则肝受其害。盗戒者,北方水也,太阴之精,主于闭藏,而人为盗,则肾受其殃。淫戒者,西方金也,少阴之质,男女贞固,而人好淫,则肺受其沴。酒戒者,南方火也,太阴之气,物以之成,而人好酒,则心受其毒。妄语戒者,中夹土德,而人妄语,则脾受其辱。五德相资,不可亏缺。

老君曰:此五失一,则命不成。是故不煞者乃至无有煞心,不盗者乃至无有邪取,不淫者乃至无有邪念,不饮酒者乃至无有势立,不妄语者乃至无有漏泄,如是可谓成也。

老君曰:戒中淫酒,能生五恶。戒者,戒恶也。世之男女欢淫,罹于骨肉。上慢下暴,毁灭天德,沉醉争讼,祸命辱身。妄诈欺诳,罔有所由。六亲相盗,非但于他。煞害众生,利养身口。如此等辈,见生受业,永坠诸苦,备加五恶,无有休限。如有出者,当在边夷,短命伤残,夫妇丑恶,及不贞廉,贫穷冻露,在处不安。如有财畜,为人所夺。言说不信,人所不亲。意虑惽塞,众所慢轻。

◎化胡经十二戒

老君曰:戒之不饮酒,常当莫念醉。五声味相和,混沌乱正气。

戒之不食肉,心当莫念煞,含血有形类,元气所养活。

戒之勿骂詈,言当禁咒舌。骂人为自骂,咒人为自杀。

戒之勿欺诈,言当有成契,欺人为自欺,华词为负誓。

戒之勿为盗,见利当莫取。所利为赃罪,贪利更相害。

戒之勿淫泆,常当与色绝。阴形相感动,子命为夭折。

戒之勿悭吝,有物无过惜。富饶当施惠,悭贪后受厄。

戒之勿刚强,当可自屈折,强者必先摧,刚者必先缺。

戒之勿视听,耳目当常闭,远视令精散,极听神溃乱。

戒之勿言语,其口常当吸,语烦则费炁,多言则有失。

戒之勿恚怒,心对当莫发,金木水火土,五行更相伐。

戒之勿淫祀,邪鬼能乱真,但当存正念,道气自扶身。

◎修斋求道当奉十戒

第一戒者,心不恶妒,无生阴贼,检口慎过,想念在法。

第二戒者,守仁不煞,愍济群生,慈爱广救,润及一切。

第三戒者,守真让义,不淫不盗,常行善念,损巳济物。

第四戒者,不色不欲,心无放荡,真洁守慎,行无玷污。

第五戒者,口无恶言,言不华绮,内外忠直,不犯口过。

第六戒者,断酒节行,调和气性,神不损伤,无犯众恶。

第七戒者,不得?自人胜已,争竞功名,每事逊让,退身度人。

第八戒者,不得评论经教,訾毁圣文,恭心承法,恒如对神。

第九戒者,不得关乱口舌,评详四辈,天人咎恨,损伤神气。

第十戒者,举动施为,平等一心,人和神穆,行常使然。

◎说戒喻

《海空智藏经》曰:“譬如有人持漆槃欲渡大海,尔时海中有一魔贼,即从此人乞索漆槃。其人听已,思惟念言:‘我今若与,必定没死。’于是答言:‘今者魔贼,汝宁煞我,漆槃叵得。’魔贼复言:‘汝若不能全与我者,恩惠其半。’是人犹故,心存不与。魔贼又言:‘汝若不能惠我半者,请愿与我三分之一。’是人又言:‘宁当俱死,终不与槃。’魔贼又言:‘唯愿大慈,哀愍我等,施我手宝。’是人思惟,即自念言:‘是我宝者,终不与汝。’魔贼又言:‘若复不能与我宝者,我今饥穷,众苦所逼,愿当济我,如微尘许。’是人复言:‘然我今日,方当渡海,不知东西近远云何?若当与汝,我今身者,大海之难,何由得往?又恐中路没水而死,恨复何及?’善男子、真人、童子,护持禁戒,亦如彼人护惜漆槃,不与魔贼。善男子、真人、童子,如是守护,微妙净戒,亦复如是。魔贼又言:‘汝当信我,终不相欺,但舍漆槃,护持馀槃,以是因缘,令汝安稳,得至彼岸。’其人尔时应自念言:‘我今宁没海中,终不毁槃。’魔贼又言:‘汝若不能毁漆槃者,可欲汝毁手上宝珍?以是因缘,令汝安稳,得至彼岸。’如是其人亦复不毁。魔贼又言:‘汝若不能舍手宝,亦可舍汝明珠,以是因缘,令汝安稳,得至彼岸。’尔时其人亦复不舍。尔时魔贼思惟良久,反面而退。于是其人乘漆槃行,得到彼岸。思惟念言:‘我今行者,魔贼来难。我执漆槃,坚固不舍,得到彼岸,当由我心牢固不舍。如是漆槃、手宝、明珠、足下金铛,护持坚固,起造成库,安者宝槃。善男子海空智藏,若有众生护持海空微妙净戒,坚持牢固,亦如其人护持宝槃,亦复如是矣。”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1019),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年”。此书按张君房自序,原为一百二十卷,《中兴书目》(《玉海》引)、衢本《郡斋读书志》、袁本《郡斋读书后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著录。《遂初堂书目》无卷数。   《直斋书录解题》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统道藏》《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辑要》本不分卷,亦无张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则此书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种。百二十二卷本为今通行本。载《正统道藏》太玄部。张君房虽称此书乃“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但这仅指它的内容是掇《大宋天宫宝藏》七部之英,而不是体例也按七部分类,实际上它是将摘录的七部内容按性质加以归类的。 如卷一道德部,采摘《老君指归》《韩非子》《淮南鸿烈》《混元圣纪序》《唐开元皇帝道德经序》中之语,以总论老子的道德概念,即道教的立教之旨;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引“道君曰”及《太始经》《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经》之语,以论宇宙生成变化,并特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详述老君开天辟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师;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引《上清源统经目注序》《灵宝经目序》《上清经述》《三皇经说》《云台治中内录》等,以论上清、灵宝、三皇诸家的传授系统。其他各卷无不以纲带目,在一个总题目下引录若干道书。有的题目内容较多,如杂修摄、说戒、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符图,以及仙籍语论、纪传等、则各列若干卷,以摘录多种道书。可见此书引录的道书虽多,但纲目颇为清晰。至于引录道书的具体数字,已难作出准确统计,因为所引之书,有的标出原名,有的只是某书中的篇名,有的甚至是张君房所拟之名。不过“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面貌。这是它最具历史价值之所在。 《云笈七箓》以上清派为正统,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体现出上清派占居显学地位的时代特征。此外,收录唐代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然而本书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赵玄朗)崇拜。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太上道君纪》《混元皇帝圣纪》之上。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翊圣保德真君传》,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本书在体例上,明显继承了《无上秘要》以“道”为首,以“验”为足,以“法”为主干的格式特征,但结构更为紧凑,分类愈趋合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此书虽属抄录,实具概论性质,对道教的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这部分论道藏源流,条分缕析,叙说清楚,《灵宝略纪》《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和陆修静所撰《灵宝经目序》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书中还增加了“语论”和“内丹”两大内容,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全面了解道教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凡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云笈七签》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猜你喜欢

  • 祖天师宝诰

    志心皈命礼。本来南土。上泝蜀都。先获黄帝九鼎之丹书。后事老君两度于玉局。千轴得修行之要。一时成吐纳之功。法籙全成。受盟威品而结璘诀。正邪两辨。夺福庭治而化咸泉。德就大丹。道齐七政。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3 知道 2025-07-15
  • 旻天医王宝诰

    志心皈命礼。九霄天阙,三昧云宫。籍洞渊之化炁分真,体太上之好生救苦。奉行天道,赏善罚恶以无差,简在帝心,降福收瘟而不爽。苟存诚而向善,悉赴感以随机。手挽银壶,洗尽人间之疫疠,腰横宝剑,肃清天下之妖氛。..

    4 知道 2025-07-15
  • 火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乾元四品,考较火官,运扶乾健,德合离明。居太阳丹天之中,统左府注生之籍。盛德在火,炎帝持衡。功参佐於三元,气运行於四月。驾赤龙而行南陆,照明荧惑之宫。烛朱陵而显丹台,焕赫文昌之运。辉辉朗耀,..

    5 知道 2025-07-15
  • 下元水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旸谷洞元。青华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水灾大会。劫数之期。正壹法王。掌长夜死魂鬼神之籍。无为教主。录众生功过罪福之由。上解天灾。度业满之灵。下济幽扃。分人鬼之道。..

    4 知道 2025-07-15
  • 中元地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青灵洞阳。北都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岳八极四维。吐纳阴阳。覆男女善恶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众生录籍祸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离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万罪。群生父母。..

    5 知道 2025-07-15
  • 上元天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玄都元阳。紫微宫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万众。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福被万灵。主众生善恶之籍。恩覃三界。致诸仙升降之私。除无妄之灾。解释宿殃。脱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赖。蠢动..

    5 知道 2025-07-15
  • 西极宝诰

    志心皈命礼金天弼教,太华流光。修真学道于峨嵋,炼性升玄于碧汉。制伏天魔,主持下界之刀兵,调燮阴阳,典摄真空之水火。七关总制,八海朝元,太白顺从乎躔度,瑶池邀赴乎蟠桃。西陲教主,昭化神王。大悲大愿,大圣..

    5 知道 2025-07-15
  • 光垣帝君蓝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三天承道法,风流自在仙。混迹人寰,畴识鱼龙之别;浪歌尘市,孰知春雪之词。洒墨汁以成花,莲开五色;提懿筐而示象,鹤载千葩。曩无余赀,悉周贫乏;板能振响,动醒王侯。不衫不履之妆,至化至神之诣。普..

    4 知道 2025-07-15
  • 北岳大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北方太极,本一元灵。镇恒峰之艮土,受玉帝之褒封。朔单洞府,虚气一根。环围有九幽之山,配对是南方之岳。太阳下映,癸子初经。大灵大应,救难救灾。掌管丹台,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太旻虚广,司箓真君..

    5 知道 2025-07-15
  • 四值功曹宝诰

    文司谕,奏事英雄。三界显德,四府注功。身披金盔银铠,手执白剑青锋。跨马乘骑时而下入地府,踏云步雾时而上达天庭。设醮修斋,处处赖驾以鉴察。录功记过,般般凭神以达通。一年十二月,月月劳神。一日十二时,时时..

    5 知道 2025-07-15
  • 南斗六司延寿星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太微正曜,南极都曹。主司阳官,宰御火帝。位离宫而名符日曜,随斗柄而环应七元。助天地丰育之功,体道德光明之照。受性降神,握品物生成之统纪;陶魂铸魄,管人天迁化之枢机。注秩消灾,延龄溥福。至圣至..

    5 知道 2025-07-15
  • 本命星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紫微垣内,北极宫中。每岁一临于凡世,适劬劳生我之辰。流年六度降人间,正高上赋形之日。作人身之主宰,为造化之枢机。判人间善恶之期,司阴府是非之目。五行共禀,七政同科。凡有祈祷,无不应验。大悲大..

    5 知道 2025-07-15
  • 九幽宝诰

    志心皈命礼五台混融,一袖独建。赞真常之不静,发妙炁以周旋。历劫度人,施恩光以阴境;存流仙化,诗参读于上天。大开利益之门,拔度沉轮之苦。慈悲应物,阐教分形。超四爽于冥途,度神鬼于众处。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6 知道 2025-07-15
  • 天魂正将庞天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上清混元主宰,玉府飞天捷疾神王。奏事捉察妖魔使者,伐恶报应神君。掌来霹雳大神,三界通人大吏。统辖雷部大将军,天令雷霆副元帅。九天辅玄,雷声显化天尊。..

    5 知道 2025-07-15
  • 夏帅宝诰

    至心皈命礼。位居北府,职司坎宫。手执铁简追魂袋,腰悬金牌缚鬼索。上辅北帝伏群魔,下赴西台摄邪精。现青鬼面,黑雾迷空天地暗。示赤马相,旌旗招展邪巫惊。捉三尸以固守真元,驱九虫而明通报应。威雄勇猛,宪法森..

    5 知道 2025-07-15
  • 伏羲宝诰

    志心皈命礼昊天洞位,太古王夫。圆融道果,造化玄枢。成伦执礼,击易为巫。法继千秋清净色,新传万世润沾雏。五行四象两仪证,八卦九宫太极图。阴阳凶吉,日月星惧。毋人毋炁,必地必吾。开山启教,立圣宣儒。消苦海..

    5 知道 2025-07-15
  • 巨门星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紫微垣内,地元宫中。阴骘下民,惟神拯之所以妙。股肱上帝,非圣德而孰能然。斡天星于指掌之中,敛地煞于罡之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中天大圣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大道星君。巨门星君,即北斗第二阴精巨门..

    3 知道 2025-07-15
  • 三茅真君宝诰

    至心皈命礼。天人道德 仙圣真师。孝悌通于神明,恩泽被于家国。隐恒山而悟道,栖句曲以升天。主岱宗衡霍之山,职赤城华阳之洞。劫运阴阳而统斡,雷霆水泽以兼司。接二弟之英姿,授登真之秘诀。咸领神仙之籍,共膺玉..

    4 知道 2025-07-15
  • 湘祖宝诰

    至心皈命礼三天教主,八洞飞仙弱冠矢弥罗之愿,终南受道德之经拔火载莲,显惊人之妙术临风弄笛,谱盖世之幽思度阿叔于蓝关道上,成孝即所以成忠屏美色于草苇庵前,守性不外夫守己超五百年未了之劫,法洽天人广亿万众..

    5 知道 2025-07-15
  • 玉华帝君张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鹤发童颜叟,长生不老仙,恒州寄跻,往来汾晋之间,秦政乱平,养息嵩华之穴,坐骑之变幻偏奇,齿落之重生更异,太宗高宗,徒切白驹之慕,百岁千岁,畴知年数之长,佯卒于姤女庙前,欺武实所以拒伪,乐素..

    7 知道 2025-07-1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