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道 / 张君房

赞颂部·卷三·赞诗词

2025-07-08 11:25 知道

◎吴子来写真赞一首诗二首并序

费玄真者,成都双流县兴唐观道士也。大中末有道士自称吴子,止观中,淹留岁余,养气绝粒,时亦饮酒。其为志也,泛然自适,无所营为。忽谓玄真曰:吾欲为师写真,可乎?玄真笑曰:夫欲写真,先须自写。吴子如其言,引镜濡毫,自写其貌,下笔惟肖,顷刻而毕。复自为赞,兼诗二章,留遗玄真。为赞及诗,未尝抒思。

赞曰:

不才吴子,知命任真。志尚玄素,心乐清贫。涉历群山,翛然一身。学未明道,形惟保神。山水为家,形影为邻。布裘草带,鹿冠纱巾。饵松饮泉,经蜀过秦。大道杳冥,吾师何人?瞩念下土,思彼上宾。旷然无己,罔象惟亲。

诗曰:

终日草堂间,清风常往还。耳无尘事扰,心有玩云闲。对酒惟思月,餐松不厌山。时时吟《内景》,自合驻童颜。其一

此生此物当生涯,白石青松便是家。对月卧云如野鹿,时时买酒醉烟霞。其二

寂尔孤游,翛然独立。饮木兰之坠露,衣鸟兽之落毛。不求利于人间,绝卖名于天下,此山居之道士也。

题罢,振衣理策而去,莫知所在焉。

◎仙人贻白永年诗一首并序

白椿夫,字永年,湖南衡岳人也。少有高趣,习神仙之道。三元八节以诣岳中诸观,助焚修朝谒之礼,问玄经参真之义,颇为高尚之所叹异。至于负薪汲水,勤苦寻师,不以为替。因得丹书飞步核邪之术,修之二十年,由以济俗救民,惩袄祛疾,赖其力者众矣。巢寇犯阙,大驾西巡,海内干戈,纪纲凌紊。酋豪犷暴者,所在自树置,不遵法度。永年必约正道,以戒教之,从者多矣。时境内有豪师,亡其姓名,尝为其子娶妇。吉日之前一辰,忽有一少年,骑从十余辈,不知所从来,径造其?事,箕踞诟之曰:我先欲娉某氏,汝何为夺之?众虽惊骇,莫敢酬对。因使其徒取缠绛、羔雁、青钱、束帛,备物之数以还之,而欲迫其女。众疑其鬼物,豪师无以拒之,选迅足者,百余里召永年。诘明将至,少年初无惧色,良久,自谓曰:白尊师果来矣!乃泫然流涕,跳跃上屋,号呼数声而灭。所致之物皆在,永年乃散之以遗贫病者。因显以逆顺,理谕豪师。豪师知非,乃散释堡聚,祛解兵卫,复为编民廉使。州将嘉其事,湘衡间贤不肖者,皆美师之德,仰师之教焉。一日,有樵人扣户曰:西峰岩中有仙人会话,师可造之。永年疑其山水之妖也,睨其目睛,以辨邪正。方摄衣将行,樵者曰:师功行已著系仙籍,何邪之敢干?然毫厘之差,勿为恨也。言毕,由他径去。师策杖寻之,至即暝矣。但见崖壁有光,因熟视之,有诗焉,翰墨犹湿。其诗曰:清秋无所事,乘雾出遥天。凭伏樵人语,相期白永年。读讫,即空壁无字,光亦止矣。

◎李公佐仙仆诗一首并序

李公佐举进士后,为钟陵从事。有仆夫自布衣执役勤瘁,昼夕恭谨,迨三十年,公佐不知其异人也。一旦告去,留诗一章。其诗曰:

我有衣中珠,不嫌衣上尘。我有长生理,不厌有生身。江南神仙窟,吾当混其真。不嫌市井喧,来救世间人。苏子迹已往注云苏耽是也,颛蒙事可亲公佐字颛蒙。莫言东海变,天地有长春。

自是而去,出门不知所之,邻里见仆距跃凌空而去。

◎摅浩然泛虚舟辞遗栾浑之诗二首并序

栾先生者,名清,字浑之。好道术,与东海徐戡,字玄贞为方外之友。同游江南,泊舟于渚。雨霁微风,闻上流有清啸之声,乃相与上流望之。见二人共乘一舟,不刺不棹,顺风篸流。栾移舟迎之,见二客舟中有笔砚、莲叶及酒器,二莲叶上各有文字。因并舟问之,二客不对,栾先生坚诘之,笑持莲叶以遗焉。曰:熟读此,明日当便知我,无烦问也。

一叶题曰《摅浩然》其诗曰:

行时云作伴,坐即酒为侣。腹以元化充,衣将云霞补。纣虐与尧仁,可惜皆朽腐。

一叶题云《泛虚舟》,其诗曰:

楫棹无所假,超然信萍查。朝浮旭日辉,夕廕清月华。营营功业人,朽骨成泥沙。

有顷,遗浑之酒一卮,甚馨香,饮讫别去。浑之纵棹追之,杳不可及。须臾,风涛忽起,二人惊伏舟中,良久方定,失莲叶之所在。栾大醉,日暮及渔人家。至夜半,栾转侧啼叫良久,吐数斗物。徐生疾起,举烛视之,乃其五脏烂黑,皆在于地。先生欢然而起,拊掌而歌曰:

得饮摅公酒,复登摅公舟。便得神体清,超遥旷无忧。

歌毕,复长啸和之,清响激越,非昔所习。数月,栾谓徐曰:吾醉遗所佩九寸镜,今端午将及,议欲重铸。宜买酒收直,以备资费。开箧取药屑二升,和水十石,自寅及午便成酒,载于舟中,沿岸沽之,不知所适。徐玄贞与旅人硃仿熟,于江表相遇。玄贞维舟登岸,与仿展叙。未竟,风雨暴至。及霁,徐生与舟复失所在。其后有人于庐山悬岩中,见醉人抱樽而卧,识者疑是徐生,以其素好酒焉。时贞元十四年也。

◎灵响词五首并序

《道德经》云: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详乎老君之旨趋,盖喻以众庶之俗民,非修生之道民也。尹真人《节解经》云:内观者睹神光,不可谓之不明;返听者闻神声,不可谓之无音;握固者精神备体,不可谓之无形。凡在道中之民,当须视不见之形;听不闻之声,搏不得之名。三者皆得,谓之道民矣。余慕道年久,修持没功,夙夜自思,如负芒棘。尝因暇日,窃览《三清经》云:夫修炼之士,当须入静三关,淘炼神气,补续年命。大静三百日,中静二百日,小静一百日。愚虽不敏,情颇激切,神道扶持,遂发至恳。且试以小静。即开成三年戊午岁起,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克期百日,方出静堂。虽五谷并绝,而五气长修,幸免瘦羸,不知饥渴。未逾月而神光照目,百灵集耳,精爽不昧,此三者皆应,则知仙经秘典,言不虚设也。人不修,即不知。既不知,则信彼前。后学咸谓神仙之教,尽为诳诞之辞。今古相蒙,未始有极。小兆忝为前得者,故发言为词,以正将来之惑。因创五篇,篇之四句,贻诸同好,用纪玄深。其词曰:

此响非俗响,心知是灵仙。不曾离耳里,高下如秋蝉。其一

入夜声则励,在昼声则微。神灵斥众恶,与我作风威。其二

妙响无住时,昼夜常轮回,那是偶然事,上界特使来。其三

何以辨灵应?事须得梯媒。自从灵响降,如有真人来。其四

存念长在心,展转无停音。可怜清爽夜,静听秋蝉吟。其五

◎众仙步虚词五首

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霄。星宫日去远,光阴劫数遥。仰德金颜隐,倾想伫神飚。愿得映霞轸,焚香稽首朝。其一

玄风转飞盖,紫气泛仙车。浮空不待驾,倏忽升虚无。徘徊哀下界,顾眄愍群诸。三元真化毕,倏然入太虚。其二

万气浮空上,千光合太微。霄间望华盖,虚里眄霞衣。真仪入云路。圆曜逐风飞。愿得三元会,金容乘运归。其三

吉光腾紫气,霄路逸丹天。幡扬香风转,盖动超浮烟。道中还复道,玄中已复玄。真光不识际,大道竟无形。法轮常自转,希音不可听。空闲待三宝,虚中闻洞经。七变游魂反,万气驻颓龄。其四

香风飘羽盖,游气转飚车。冷冷上云路,窈窈入长虚。顾愍埃尘子,应运演灵书。妙果谐今日,冥契自然符。其五

◎青童天君常吟一首

欲植灭度根,当拔生死栽。沉吟随九泉,但坐惜形骸。

◎南岳夫人作与许长史一首

灵谷秀澜萦,藏身栖岩京。披褐均衮龙,带素齐玉鸣。形盘幽辽里,掷神太霞庭。霄上有陛贤,空中有真声。仰我曲晨飞,案此绿轩綍。下观八度内,俯叹风尘萦。解脱遗波浪,登此眇眇身。忧竟三津竭,奔驰割尔龄。

◎南岳夫人作一首

玄感妙象外,和声自相招。云书郁紫晨,兰风扇绿轺。上真宴琼台,邈为地仙标。所期贵远迈,故能秀颓翘。玩彼八素翰,道成初六辽。人事胡可豫?使尔形气消。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1019),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年”。此书按张君房自序,原为一百二十卷,《中兴书目》(《玉海》引)、衢本《郡斋读书志》、袁本《郡斋读书后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著录。《遂初堂书目》无卷数。   《直斋书录解题》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统道藏》《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辑要》本不分卷,亦无张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则此书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种。百二十二卷本为今通行本。载《正统道藏》太玄部。张君房虽称此书乃“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但这仅指它的内容是掇《大宋天宫宝藏》七部之英,而不是体例也按七部分类,实际上它是将摘录的七部内容按性质加以归类的。 如卷一道德部,采摘《老君指归》《韩非子》《淮南鸿烈》《混元圣纪序》《唐开元皇帝道德经序》中之语,以总论老子的道德概念,即道教的立教之旨;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引“道君曰”及《太始经》《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经》之语,以论宇宙生成变化,并特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详述老君开天辟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师;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引《上清源统经目注序》《灵宝经目序》《上清经述》《三皇经说》《云台治中内录》等,以论上清、灵宝、三皇诸家的传授系统。其他各卷无不以纲带目,在一个总题目下引录若干道书。有的题目内容较多,如杂修摄、说戒、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符图,以及仙籍语论、纪传等、则各列若干卷,以摘录多种道书。可见此书引录的道书虽多,但纲目颇为清晰。至于引录道书的具体数字,已难作出准确统计,因为所引之书,有的标出原名,有的只是某书中的篇名,有的甚至是张君房所拟之名。不过“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面貌。这是它最具历史价值之所在。 《云笈七箓》以上清派为正统,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体现出上清派占居显学地位的时代特征。此外,收录唐代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然而本书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赵玄朗)崇拜。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太上道君纪》《混元皇帝圣纪》之上。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翊圣保德真君传》,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本书在体例上,明显继承了《无上秘要》以“道”为首,以“验”为足,以“法”为主干的格式特征,但结构更为紧凑,分类愈趋合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此书虽属抄录,实具概论性质,对道教的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这部分论道藏源流,条分缕析,叙说清楚,《灵宝略纪》《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和陆修静所撰《灵宝经目序》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书中还增加了“语论”和“内丹”两大内容,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全面了解道教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凡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云笈七签》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猜你喜欢

  • 纪传部·卷一·纪一

    ◎真宗皇帝御制《先天纪叙》盖闻幽通造化,是谓神功;胥洎范围,斯云圣迹。若乃六合无外,亿世相因。仰之若日星,遵之若绳墨,上宾之御,默赞于高旻;长发之祥,隆兴于丕绪。故当遹追盛烈,昭示群伦,广五典之阙疑,..

    4 知道 2025-07-08
  • 赞颂部·卷二·歌诗

    ◎太微玄清左夫人歌一首并序太微玄清左夫人,太微之上真也。晋兴宁三年乙丑十二月十七日,与太元真人众真降于句曲金坛真人杨羲之室,吟北淳宫中歌,词曰:郁蔼非真墟,太元为我馆。玄公岂有坏,萦蒙孤所难。落凤控紫..

    4 知道 2025-07-08
  • 赞颂部·卷一·赞颂歌

    ◎太微天帝君《赞大有妙经颂》一章丹晖映云庭,紫烟光玉林。焕烂七宝花,璀璨瑶灵音。宫商自相和,妙灵开人衿。玄唱种福田,广度无界心。◎天帝君《赞大有妙经颂》一章玄化本无迹,有迹生道宗。遨游九天际,息驾六领..

    4 知道 2025-07-08
  • 仙籍语论要记部·卷四

    ◎法性虚妄《妙林经》云:天尊告度命真士曰:所谓安乐,皆从心生。心性本空,云何修行?知诸法空,乃名安乐。譬如愁人,心意昏乱,烦毒热闷。于此人前,设诸幻术,木男木女,木牛木马,罗列施张,作诸戏术。愁者见之..

    4 知道 2025-07-08
  • 仙籍语论要记部·卷三

    ◎坐忘论并序凡七篇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涸辙之鱼,犹希升水。弱丧之俗,无心造道。恶生死之苦,爱生死之业。重道德之名,轻道德之行。喜色味为得志,鄙恬素为穷辱。竭难得..

    3 知道 2025-07-08
  • 仙籍语论要记部·卷二

    ◎神仙可学论《洪范》响用五福,其一曰寿。延命至于期颐,皇天犹以为景福之最,况神仙度世永无穷乎!然则长生大庆,无等伦以俦拟,当代之人,忽而不尚,何哉?尝试论之,中智已下,逮于庶民,与飞走蛸翘同。其自生自..

    4 知道 2025-07-08
  • 仙籍语论要记部·卷一

    ◎众真语录安妃告曰:冲风繁激,将不能伐君之正性;绝飚勃郁,焉能回己之清淳?尔乃空中自吟,虚心待神,营摄百绝,栖澄至真。当使忧累靡干于玄宅,哀念莫挠于绛津。太上曰:高才英秀,惟酒是,麦蘖薰心,性情颠倒。..

    3 知道 2025-07-08
  • 七部名数要记部·卷一

    ◎九守凡九篇△守和第一老君曰:天地未形,窅窅冥冥。浑而为一,自然清澄。凝浊为地,清微为天。离为四时。分为阴阳。精气为人,烦气为虫。刚柔相成,万物乃生。精神本乎天,骨骼根乎地,精神入其门,骨骼及其根,我..

    4 知道 2025-07-08
  • 七部语要部·卷一

    ◎连珠凡六十五首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七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志气者,五脏之使候也。耳目诱于声色,鼻口悦于芳..

    3 知道 2025-07-08
  • 诸真语论部·卷一

    ◎经告安非告曰:冲风繁激,将不能伐君之正性。绝飚勃郁,焉能回己之清淳。尔乃空冲自吟,虚心待神,营摄百绝,栖澄至真。当使忧累靡干于玄宅,哀念莫挠于绛津。太上曰:高才英秀,惟酒是耽,麹蘖薰心,性情颠倒。破..

    3 知道 2025-07-08
  • 仙籍旨诀部·卷一

    ◎道生旨 ──谷神子裴铏述钟陵郡之西山,有洪崖坛焉。坛侧有栖真子杨君,知余有道,诣予请述道生之宗旨。余曰:子不听《西升经》云:人徒知天地万物,而不知生之所由。又曰: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非效众..

    4 知道 2025-07-08
  • 诸真要略部·卷一

    ◎太清神仙众经要略 ──武当山隐士南阳翟炜撰抱朴子初受业于从祖玄,其览悟超至,包纶身神,以为奇伟所达也。精旷之流,佥亦归属,乃分居浙阳之山。既而患门人学者有征众之惑,复追玄于宜都,问曰:夫晷以度征,人..

    4 知道 2025-07-08
  • 尸解部·卷三

    ◎洞生太帝君镇生五脏诀太极金华真人以此经文刻于太微帝君紫微宫玄珠玉殿东壁牖上。其文曰:五石异方,津光合形。有终而死,有始而生。万类反本,千条归真,气适浮烟,血奔流精,哀哉!兆身,非真不成!何不竭以云草..

    4 知道 2025-07-08
  • 尸解部·卷二

    ◎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夫尸解者,尸形之化也。本真之炼蜕也,躯质遁变也,五属之隐适也。虽是仙品之下第,而其禀受所承未必轻也。或未欲升天,而高栖名山;或崇明世教,令生死道绝。欲断子孙之近恋,盖神仙为难矣..

    3 知道 2025-07-08
  • 尸解部·卷一

    ◎太极真人石精金光藏景录形经说上宰总真西城王君,昔受之于紫阳公。施行道成后,以付弟子茅盈,以传南岳夫人,使授学道者当为真人。◎释石精金光藏景录形法夫石者,铁之质;精者,石之津;金者,剑之干;光者,刃之..

    3 知道 2025-07-08
  • 庚申部·卷三

    ◎中山玉柜经服气消三虫诀昔大黄帝君太古无名,云大黄帝君者,则黄帝有熊。会群臣于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曰:夫人养生全真,游观于天庭间,止息于洞房中,得与众圣齐群,驻童颜而不败者,则何法最宝?广成子曰:夫..

    3 知道 2025-07-08
  • 庚申部·卷二

    ◎三尸篇《洞章》曰:太上三气,化为神符,号曰《三元无量洞章》,制命六甲,运使五行,率离还合,却死来生,消除三鬼,涤荡五神。五神一曰五尸,三鬼一曰三虫。虫尸互名,参神乱鬼。三尸,上尸、中尸、下尸也;五尸..

    4 知道 2025-07-08
  • 庚申部·卷一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凡二门又名解形遁变流景玉光三恶门△三尸三恶门第一门名色欲门,一名上尸道,一名天徒界。第二门名爱欲门,一名中尸道,一名人徒界。第三门名贪欲门,一名下尸道,一名地徒界。此三恶之门,一..

    5 知道 2025-07-08
  • 符图部·卷二

    ◎洞玄灵宝三部八景二十四住图大运告期,赤明开光,三景朗焕,五劫始分。元始天尊与十方大圣、至真尊神、无极太上大道君、飞天神人、玄和玉女、无鞅之众,同坐南浮洞阳上馆柏陵舍中,清淡空泊,素语自然。灵音十合,..

    4 知道 2025-07-08
  • 符图部·卷一

    ◎五岳真形图序 ──东方朔《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于旧笔,锋芒暢乎岭崿。云林玄黄,有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纵趣向,因如字之韵,而随形而名山..

    7 知道 2025-07-0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