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道 / 张君房

纪传部·卷十一·传八

2025-07-09 10:40 知道

○洞仙传

◎元君

元君者,合服九鼎神丹,得道,著经九卷。

◎九元子

九元子者,炼紫金、合神丹,登仙,其经曰《庚辛经》。

◎长桑公子

长桑公子者,常散发行歌曰:巾金巾,入天门,呼长精,吸玄泉,鸣天鼓,养丹田。柱下史闻之曰:彼长桑公子所歌之词,得服五星、守洞房之道也。

◎龚仲阳

龚仲阳者,受嵩山少童步六纪之法。

◎上黄先生

上黄先生者,修步斗之道,得隐形法。

◎蒲先生

蒲先生者,常乘白鹿,采芝草于茅山。

◎茅蒙

茅蒙,字初成,咸阳南关人也。即东卿司命君盈之高祖。入华山修道,后乘云驾龙,白日升天。先是,其邑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秦始皇闻之,因改腊曰嘉平。

◎常生子

常生子者,常漱水成玉屑,服之以升天。

◎长存子

长存子者,学道成,为玄洲仙伯。

◎蔡琼

蔡琼,字伯瑶,师老子,受《太玄阳生符》、《还丹方》,合服得道,白日升天。常以《阳生符》活已死之人,但骸骨存者,以符投之即起。

◎张穆子

张穆子者,修太极上元年纪以升仙,后以此法授龚叔进、王文卿、尹子房,皆得道。

◎童子先生

童子先生者,于狄山学道,修《浴契铃经》得仙。

◎九源丈人

九源丈人者,为方丈宫主,领天下水神,及阴精水兽蛟鲸之类。

◎谷希子

谷希子者,学道得仙,为太上真官。东方朔师之,受阆风、钟山、蓬莱及神州真形图。

◎王仲高

王仲高,常在淮南市行卜,父老传云比世见之。伍被言于淮南王安,安欣然迎之。谓安曰:“黄帝,吾父之长子也。昔师硃襄君,受长生之诀。”即以传安。

◎阳生

阳生者,住少室西金门山,山有金罂浆,服之得道。

◎西门君惠

西门君者,少好道,明诸谶纬,以开山图授秦始皇,而不能用。

◎玄都先生

玄都先生者,受仙人《黑玉天地铃经》,行而得道。

◎黄列子

黄列子者,尝游猎九江,射中五色神鹿,逐迹寻穴,遇神芝,服而得风仙。

◎公孙卿

公孙卿者,学道于东梁甫山,一云滋液山。山宫中有合成仙药,得服之人立仙。日月之神,并在宫中。合药时颂曰:玉女断分剂,蟾蜍主和捣,一丸练人形,二丸颜容好。

◎蔡长孺

蔡长孺者,蜀郡人。夫妻共服十精丸,体气充盈。年九十生一男,名度世;一百五十岁复生一男,名无极。年三百岁视之如少童。

◎延明子高

延明子高者,服麋角得仙。

◎崔野子

崔野子者,服术以度世。

◎灵子真

灵子真者,服桃胶得仙。

◎宛丘先生

宛丘先生者,服制命丸得道。至汤之末世已千余岁。以方传弟子姜若春,服之,三百年视之如十五童子。彭祖师之,受其方三首。

◎马荣

马荣者,住梁国谷城中,两眼赤烂,瞳子不见物,而能明察洞视。北方多病癞,乡里不容者,辄来投荣,荣为治之,悉差。荣云患脚,常乘鹿车,行无远近,不见人牛推引,而车自至。或一日赴数十处请,而各有一荣。凡与人语,自称厄子。作牵三诗,类乎谶纬。孝建二年三月初,作书与两国人别,至十六日中时,果卒。

◎任敦

任敦,慱昌人也。少在罗浮山学道,后居茅山南洞。修步斗之道及《洞玄五符》。能役鬼召神,隐身分形。玄居山舍,虎狼不敢犯。

◎敬玄子

敬玄子,修行中部之道,存道守三一。常歌曰:遥望昆仑山,下有三顷田。借问田者谁?赤子字元先。上生鸟灵木,双阙侠两边。日月互相照,神路带中间。采药三微岭,饮漱华池泉。遨游十二楼,偃蹇步中原。意欲观绛官,正值子丹眠。金楼凭玉几,华盖与相连。顾见双使者,博著太行山。长谷何峥嵘,齐城相接邻。纵我飞龙辔,忽临无极渊。黄精生泉底,芝草披岐川。我欲将黄精,流丹在眼前。徘徊饮流丹,羽翼奋迅鲜。意犹未策外,子乔提臂牵。所经信自险,所贵得神仙。

◎帛举

帛举,字子高。尝入山采薪,见二白鹄飞下石上,即成两仙人,共语云:顷合阴丹成,就河北王母索九剑酒,服之至良。子高闻仙人言,就访王母者,得九剑酒,还告仙人,乞阴丹服之,即翻然升虚,治于云中,掌云雨之任。

◎徐道季

徐道季,少住鹄鸣山。后遇真人谓曰:夫学道,当巾天青,咏大历,跖双白,徊二赤。此五神道之秘事也。其语隐也。《大历》者,《三皇文》是也。道季修行,得道。

◎赵叔期

赵叔期,不知何许人。学道于王屋山中,遇卜者谓叔期曰:欲入天门,修三关,存硃衣,正昆仑。叔期请其要道,因以素书一卷与之,是《胎精中记》。拜受之,后得道。

◎毛伯道

毛伯道、刘道恭、谢稚坚、张兆期皆后汉时人也,同于王屋山学道三十馀年。共合神丹成,伯道先服,即死;次道恭服之,又死。稚坚、兆期不敢服,弃药而归。未出山,忽见伯道、道恭各乘白鹿在山上,仙人执节以从之。二人悲愕悔谢,道恭授以服茯苓方,二人后亦度世。

◎庄伯微

庄伯微者,少好道,不知求道之方,惟以日入时,正西北向,闭目握固想昆仑山,积三十年,后见昆仑山人,授以《金液方》,合服得道。

◎刘道伟

刘道伟,少入嶓冢山学道,积十二年,遇仙人试之,将一大石,约重万斤,以一白发悬之,使道伟卧其下,颜色无异,心安体悦。又十二年,遂赐以神丹,服之升天。

◎匡俗

匡俗,字子希,少以孝悌著称,召聘不起,至心学真,游诸名山。至覆笥山,见山上有湖,週回数里,多生灵草异物,不可识。其傍有石井,泉通湖中;又有石雁,至春秋时,皆能群飞;复有小石笥,中有玉牒,多记名山福地,及得道人姓名。后服食得道。

◎卢耽

卢耽者,少学道得仙。后复仕,为州治中,每时乘空归家,到晓则反州。尝元会,期会在列,时耽后至,回翔阁前欲下次,为威仪以帚掷耽,得一只履坠地,耽由是飞去。

◎范豺

范豺者,巴西阆中人也。久住支江百里洲,修太平无为之道。临目嘘漱,项有五色光起,冬夏惟单布衣。而桓温时头已斑白,至宋元嘉中状貌不变。其占吉凶,虽万里外事,皆如指掌。或问:先生是谪仙邪?云:东方朔乃黠我,我小兒时,数与之狡狯。又云:我见週武王伐纣洛城头,战,前歌后舞。宋文帝召见豺,答诏称我,或称吾。元凶初为太子,豺从东宫过,指宫门曰:此中有博劳鸟,奈何养贼不知?文帝恶之,敕豺自尽。江夏王使埋于新亭赤岸冈,文帝令发其棺,看柩无尸,乃悔之。越明年,豺弟子陈忠夜起,忽见光明如昼,而见豺入门就榻坐,又一老翁后至,豺起迎之。忠问是谁?豺笑而不答。须臾俱出门,豺问忠:比复还东乡,善护我宅,即百里洲也。

◎傅先生

傅先生者,学道于焦山中。精思七年,遇太极真人,与之木钻,使以穿一石盘,厚五尺许,戒云:石盘穿,仙可得也。于是昼夜钻之,积四十七年,钻尽石穿。仙人来,曰:立志若斯,宁有不得道者!即授以金液还丹,服之度世。

◎石坦

石坦,字洪孙,渤海人也。游赵魏诸名山,得道。能分身同时诣十馀家,各家有一坦,所言各异。

◎郑思远

郑思远,少为书生,善律历候纬。晚师葛孝先,受《正一法文》、《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太清金液经》、《洞玄五符》。入庐江马迹山居,仁及鸟兽。所住山虎生二子,山下人格得虎母,虎父惊逸,虎子未能得食。思远见之,将还山舍养饲。虎父寻还,又依思远。后思远每出行,乘骑虎父,二虎子负经书衣药以从。时于永康横江桥,逢相识许隐,且暖药酒,虎即拾柴然火。隐患齿痛,从思远求虎须,欲及热插齿间得愈,思远为拔之,虎伏不动。

◎郭志生

郭志生,字通明,硃提郡人。晋元帝时,云已四百岁,见之如五十许人。有短卷书满两箧中,常负之。多止乌场张绩家,每叹曰:兵荒方生,毒流生民,将以沟渎为棺材,苍蝇为孝子,必然之期,可为痛心。后二年,孙恩妖乱,冬夏杀害及饿死者,十不遗一。忽谓绩曰:应亡,为吾备粗材器,殡不须钉,材亦不须埋,但送山岩中,以石镇材上。后少日而死,绩谨依斯教。经数日,绩亲人自富阳还,见志生骑白鹿山中行,作书与绩。

◎介琰

介琰者,不知何许人也。师白羊公,受玄白之道,能变化隐形。常随师入东海,暂过吴,为先主礼之。先主为琰起静室,一日之中,数过遣人问起居。琰或为童子,或为老翁,无所食啖,不受饷遗。先主欲学其术,琰以帝多内御,遂不传道法。先主大怒,敕缚琰著车甲辕,引弩射之,弩发而绳索独存,不知琰所之耳。

◎徐福

徐福,字君房,不知何许人也。秦始皇时,大苑中多枉死者横道,数有鸟如乌状,衔草覆死人面,皆登时活。有司奏闻,始皇使使者赍此草,以问北郭鬼谷先生。先生云:是东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一名养神芝,其叶似菰,生不丛,一株可活一人。始皇于是乃谓可索得,因访求精诚道士徐福,发童男童女各五百人,率楼船等入海寻祖洲,不返,不知所在。逮沈羲得道,黄老遣福为使者,乘白虎车、度世君司马生乘龙车、侍郎簿延乘白鹿车,俱来迎。

◎车子侯

车子侯者,扶风人也。汉武帝爱其清净,稍迁其位至侍中。一朝语家云:我今补仙官,此春应去,至夏中当暂还,还少时复去。如其言。武帝思之,乃作歌曰:嘉幽兰兮延秀,蕈,妖媱兮中溏。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皇天兮无慧,至人逝兮仙乡。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沾裳。

◎苏耽

苏耽者,桂杨人也。少以至孝著称。母食欲得鱼羹,耽出湘州市买,去家一千四百里,俄顷便返。耽叔父为州吏,于市见耽,因书还家,家人大惊。耽后白母曰:耽受命应仙,违远供养。作两大柜留家中,若欲须食扣小柜,欲得钱帛扣大柜,是所须皆立至。乡里共怪其独,如此白官,遣吏检柜无物,而耽母用之如故。先耽将去时云:今年大疫,死者略半,家此井水饮之无恙。果如所言,合门元吉。母年百馀岁终,闻山上有人哭声,服除乃止。百姓为之立祠矣。

◎张巨君

张巨君者,不知何许人也。许季山得病不愈,清斋祭太山请命,昼夜祈诉。忽有神人来问曰:汝是何人?何事苦告幽冥?天使我问汝,可以实对。季山曰:仆是汝南平舆许季山,抱疾三年,不知罪之所在?故到灵山,请决死生。神人曰:我是仙人张巨君,吾有《易》道,可以射知汝祸祟所从。季山因再拜请曰:幸蒙神仙回降,愿垂告示。巨君为筮卦,遇震幰之恒捴,初九、六二、六三有变。巨君曰:汝是无状之人,病安得愈乎?季山曰:愿为发之。巨君曰:汝曾将客东行,为父报仇,于道杀客,内空井中,大石盖其上。此人上诉天府,以此病谪汝也。季山曰:实有此罪。巨君曰:何故尔耶?季山曰:父有为人所搏耻,蒙此以终身,时与客报之,未至,客欲告怨主,所以害之。巨君曰:“冥理难欺,汝勤自首,吾还山为请命。”季山渐愈,巨君传季山筮诀,遂善于《易》占。但不知求巨君度世之方,惜哉!

◎冯伯达

冯伯达者,豫章建昌人。世奉孝道,精进济物。道民陈辞得旨,与戴矜生相似,又是同时人也。元嘉中,伯达下都,后寄戴乡人,还南行,至梅根,阻风连日。伯达谓船主曰:欲得速至家,但安眠,慎勿开眼。其夜,闻舫下剌树杪,而不危抗,窃有窥者,见两龙侠梁翼船,迅若电逝,未晓到舍,伯达寻入庐山,不返。

◎韩越

韩越者,南陵冠军人也。心慕神仙,形类狂愚。随师长斋诵咏,口不辍响。常著屐,行无远近,入山或百日、五十日辄还。家人问越,未尝实对。后乡人斫枯木作弓,于大阳山绝崖石室中,见越与六七仙人读经。越后山中还,于峦村暴亡。家迎觉棺轻,疑非真尸,发看,唯竹杖耳。宋大明中,越乡人为台将北使,于青州南门遇越,容貌更少,共语移时,访亲表存亡,悲欣凝然。越云:吾妇患嗽未差,今因与卿散一裹,令温酒顿服之。台将还都番下,具传越言,而越妇服散,嗽即愈。

◎郭璞

郭璞,字景纯,河东人也。王敦欲反,使之占梦,曰:吾昨梦在石头外江中扶犁耕,卿占之。璞曰:大江扶犁耕,耕亦自不成,反亦无所成。敦怒,谓璞曰:卿自占命尽何时?璞曰:下官命尽今日。敦令诛璞。璞谓伍伯曰:吾年十三时,于栅塘脱袍与汝,言吾命应在汝手中,汝可用吾刀。伍伯感昔深惠,衔涕行法。殡后三日,南州市人见璞货其平生服饰,与相识共语。敦闻之不信,使开棺,无尸。璞得尸解之道,今为水仙伯。

◎戴孟

戴孟,字成子,武威人也。汉武帝时为殿中将军,本姓燕,名济,字仲微。得道后改姓名。入华阴山,授秘法于清灵真人裴君,得《玉佩金珰经》、《石精金光符》。仙人郭子华、张季连、赵叔达、山世远,常与之游处。

◎郭文举

郭文举,河内轵人。少爱山水,常游名山,观华阴石室。洛阳陷,入吴居大辟山,停木于树,苫覆而止。时猛兽为暴,文举居之,十馀年无患。丞相王导使迎至京师,朝士咸共观之,文举颓然箕踞,旁若无人。週顗问曰:猛兽害人,先生独不畏邪?文举曰:吾无害兽之心,故兽不害人。週顗、庾亮、桓温、刘恢共叹:文举虽无贤人之才,而有贤人之德。咸和元年,恳求还山,导不许。复少日,遁入临安白土山。明年,苏峻作乱,时人谓文举逆知,故去也。有《老子经》二卷,缊盛悬屋,未尝见读之。山外人徐凯师事文举,受箓箓上将军,吏兵并见形于凯,使役之。今凯见社灶神,戒凯曰:不可有房室,不复为卿使。凯后娶暨氏女,诸神即隐,唯馀箓吏二人,不复从命。语凯云:汝违师约,天曹已摄吏兵,留我等守《太上箓》,不复可使。文举亡,如蝉蜕。山下人为之立碑。文举书箬叶上,著《金雄诗》、《金雌记》。后人于其所住床席下得之,次第寻看,谶纬相似,乃传于世。

◎姚光

姚光者,不知何许人也。得神丹之道,能分散形影,坐在立亡,火之不焦,刀之不伤。吴主身临试之,积荻数千束,令光坐,荻千束旅裹十馀重,火焚之,烟焰翳日。观者盈都,咸谓光为煨烬矣。火息后,见光从灰中振衣而起,神容晏如也。手把一卷书,吴主读不能解,后不知所之。

◎徐弯

徐弯者,吴郡海盐人也。少有道炁,能收束邪精。钱塘人杜氏女患邪,弯召魅,即见丈夫著白侠葛单衣入门,弯一叱,即成白龟。一旦与群从兄弟数人,登石崎山斫春柴,日暮弯不返。明旦寻觅,见弯在山上,腋挟镰,倚而不动。或乃抱弯,唯有空壳。

◎丁令威

丁令威者,辽东人也。少随师学得仙道,分身任意所欲。尝暂归,化为白鹤,集郡城门华表柱头,言曰:我是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旧,人民非,何不学仙离冢累?夫左元放为羊,令威为鹤,斯并一时之迹耳,非永为羊鹤也。《辽东诸丁谱》载,令咸汉初学道得仙矣。

◎王嘉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久在于东阳谷口,携弟子登崖穴处。御六炁,守三一,冬夏不改其服,颜色日少。符坚累徵不就。坚寻大举南征,以弟融为大将军,遣人问嘉,嘉曰:金坚火强。仍乘使者马,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因堕其衣裳,奔马而还,踞床而不言。坚又不解,更遣人问:世祚云何?嘉曰:未央。坚欣然以为吉征。明年岁在癸未,坚大败于寿春,遂亡秦国。是殃在未年也。以秦居西为金,晋都南为火,火能铄金也。嘉寻移嵩高山。姚苌定长安,问嘉:朕应九五不?嘉曰:略当得。苌大怒曰:小道士答朕不恭。有司奏诛嘉及二弟子。苌先使人陇右逢嘉将两弟子,计已千馀里,正是诛日。嘉使书与苌,苌令发嘉及二弟子棺,并无尸,各有竹杖一枚。苌寻亡。

◎寇谦之

寇谦之者,不知何许人也。弱年好道,入东岳岱宗山,精苦累年。一旦得真人分以成丹,白日升天。谦之符章,救治百姓神验。于今北方犹行其道者,多焉。

◎董幼

董幼者,海宁人也。兄弟三人,幼最小。早丧父,幼母偏念其多病,不能治家。年十八,谓母曰:幼病困,不可卒愈,徒累二兄,终不得活。欲依道门洒扫,以度一世。母许之。幼在师家,恭谨勤修,长斋笃学,未尝暂怠,遂洞明道术。年四十一,夜有真人降,授幼水行不溺之道。以一马鞭与幼,令幼以鞭水,行于水上,如行平地。晋义熙中,幼还家辞母云:幼已得道,不复留人间,今还与家别。母曰:当应往何处去?复几时可还?幼曰:应往峨嵋山,更受业,未有归期。中表乡邻共送幼,至区阳西江,见幼鞭水而行,渐渐而远,顾谓二兄曰:世世传道业矣。

◎刘丱

刘忄画者,不知何许人也。长大多须,垂手下膝。久住武当山,去襄阳五百里,旦发夕至。不见有所修为。颇以药术救治百姓,能劳而不倦,用药多自采,所识草石,乃穷于药性。雍州刺史刘道产忌其臂长,于襄阳录送文帝。每旦槛车载将往山采药,暮还廷尉。忄画后以两短卷书与狱吏,吏不敢取,忄画焚之。一夜失忄画,关钥如故。阊阖门吏行夜得忄画,送廷尉,忄画语狱吏云:官寻杀我,殡后勿钉棺也。后果被杀。死数日,文帝疑此言,使开棺,不见尸,但有竹杖耳。

◎王质

王质者,东阳人也。入山伐木,遇见石室中有数童子围棋歌笑。质聊置斧柯观之,童子以一物如束核与质,令含咽其汁,便不觉饥渴。童子云:汝来已久,可还。质取斧柯,烂已尽。质便归家,计已数百年。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1019),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年”。此书按张君房自序,原为一百二十卷,《中兴书目》(《玉海》引)、衢本《郡斋读书志》、袁本《郡斋读书后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著录。《遂初堂书目》无卷数。   《直斋书录解题》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统道藏》《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辑要》本不分卷,亦无张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则此书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种。百二十二卷本为今通行本。载《正统道藏》太玄部。张君房虽称此书乃“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但这仅指它的内容是掇《大宋天宫宝藏》七部之英,而不是体例也按七部分类,实际上它是将摘录的七部内容按性质加以归类的。 如卷一道德部,采摘《老君指归》《韩非子》《淮南鸿烈》《混元圣纪序》《唐开元皇帝道德经序》中之语,以总论老子的道德概念,即道教的立教之旨;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引“道君曰”及《太始经》《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经》之语,以论宇宙生成变化,并特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详述老君开天辟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师;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引《上清源统经目注序》《灵宝经目序》《上清经述》《三皇经说》《云台治中内录》等,以论上清、灵宝、三皇诸家的传授系统。其他各卷无不以纲带目,在一个总题目下引录若干道书。有的题目内容较多,如杂修摄、说戒、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符图,以及仙籍语论、纪传等、则各列若干卷,以摘录多种道书。可见此书引录的道书虽多,但纲目颇为清晰。至于引录道书的具体数字,已难作出准确统计,因为所引之书,有的标出原名,有的只是某书中的篇名,有的甚至是张君房所拟之名。不过“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面貌。这是它最具历史价值之所在。 《云笈七箓》以上清派为正统,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体现出上清派占居显学地位的时代特征。此外,收录唐代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然而本书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赵玄朗)崇拜。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太上道君纪》《混元皇帝圣纪》之上。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翊圣保德真君传》,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本书在体例上,明显继承了《无上秘要》以“道”为首,以“验”为足,以“法”为主干的格式特征,但结构更为紧凑,分类愈趋合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此书虽属抄录,实具概论性质,对道教的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这部分论道藏源流,条分缕析,叙说清楚,《灵宝略纪》《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和陆修静所撰《灵宝经目序》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书中还增加了“语论”和“内丹”两大内容,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全面了解道教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凡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云笈七签》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猜你喜欢

  • 灵验部·卷四

    ◎处州青田县清溪观古钟自归验处州青田县清溪观,古有铜钟,因袁晁乱,后失其所在,有墨书《青田》字,人或记焉。其后温州岛屿山下水中,舟人时闻钟声,幽咽不远。一旦,有人忽见水中一物,如半钟之形,侧露水上,荡..

    3 知道 2025-07-09
  • 灵验部·卷三

    ◎昭成观壁画天师验绢画验附昭成观壁画天师,岁月既深,彩粉昏剥,在通廊之下,未尝有香灯之荐。颁政坊内居人姓李,患痁逾年,医不能愈,日以羸瘠,待时而已。忽梦一道流,长八九尺,来至其前,以大袖布衣,拂其面目..

    5 知道 2025-07-09
  • 灵验部·卷二

    ○尊像见◎木文天尊见像验木文天尊者。开元七年,蜀州新津县新兴尼寺,四月八日设大斋。聚食之次,有一道流后至,就众中坐,众人轻侮之,不与设斋。斋毕,道流起,入佛殿中,良久不出。人皆异之,争入殿寻求,无复踪..

    5 知道 2025-07-09
  • 灵验部·卷一

    ○宫观◎真宗皇帝御制叙夫妙道本于混成,至神彰于不测。经诰所以宣契象,宫观所以宅威灵,符箓所以备真科,斋词所以达精恳。验徵应之非一,明肸苾之无差,诚觉悟于苍黔,而彰亶于善恶也。朕顾惟寡昧,获纂隆平,荷祉..

    7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七·传十四

    ◎南溟夫人南溟夫人者,居南海之中,不知品秩之等降,盖神仙得道者也。有元彻、柳实二人,同志访道,于衡山结庐栖遁。岁余,相与适南,至广州合浦县,登舟将越海而济,南抵交?止。维舟岸侧,适村人享神,箫鼓喧奏,..

    4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六·传十三

    ◎梁母梁母者,盱眙人也。孀居无子,舍逆旅于平原亭。客来投憩,咸若还家,不异住客还钱多少,未尝有言,客住经月,亦无所厌。粗衣粝食之外,所得施诸贫病。曾有少年,住经月,举动异于常人。临去云:我是东海小童。..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五·传十二

    ◎墉城集仙录叙《墉城集仙录》者,纪古今女子得道升仙之事也。夫去俗登仙,超凡证道,驻隙马风灯之景,享庄椿蟾桂之龄,变泡沫之姿,同金石之固,长生度世,代有其人。绵历劫年,编载经诰,玄图秘箓,灿然可观。神仙..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四·传十一

    ◎任生任生者,隐居嵩山读书,志性专静。常夜闻异香,忽于帘外有谓生曰:某以冥数,合与君偶,故来耳。生意其异物,坚拒不纳,其女子开帘而入。年可二十余,凝态艳质,世莫之见。有双鬟青衣,左右翼侍。夜渐久,顾谓..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三·传十

    ○神仙感遇传◎吉宗老吉宗老者,豫章道士也。巡游名山,访师涉学,而未有所得。大中二年戊辰,于舒州村观遇一道士,弊衣冒,风雪甚急,忽见其来投观中。与之道室而宿,即暝,无灯烛,雪又甚。忽见室内有光,自隙而窥..

    4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二·传九

    ○洞仙传◎于吉于吉者,琅琊人也。其父祖世有道术,不杀生命,吉精苦有逾于昔人。常游于曲阳流水上,得神书百馀卷,皆赤界、白素、青首、硃目,号曰《太平青箓书》。孙策平江东,进袭会稽,见士民皆呼吉为于郎,事之..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传七

    ○神仙传◎广成子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曰:敢问至道之要。广成子曰:尔治天下,云不待族而雨,木不得黄而落,奚足以语至道哉!黄帝退而闲居,三月复往见之,膝行而前,再拜请问..

    3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九·传六

    ○列仙传◎赤松子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宁封子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

    4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八·传五

    ◎陶先生小传 ──吴兴谢瀹永明十年作先生讳弘景,丹阳人也。幼标异操,聪明多识,五经子史,皆悉详究。善书,得古今法。不肯婚宦,以资营未立,且薄游下位,为宜都王侍读。年二十余,便稍就服食,遵行道要,所得符..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七·传

    ◎清虚真人王君内传 ──弟子南岳夫人魏华存撰华存师清虚真人王君,讳褒字子登,范阳襄平人也,安国侯七世之孙。君以汉元帝建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诞焉。洪基大业,世籍贵盛。君父讳楷,以德行懿美,比州所称,举茂才..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六·传三

    ◎清灵真人裴君传 ──弟子邓云子撰清灵真人裴君,字玄仁,右扶风夏阳人也,以汉孝文帝二年,君始生焉。为人清明,颜仪整素,善于言笑,目有精光,垂臂下膝,声气高彻,呼如钟鸣。家奉佛道,年十余岁,昼夜不寐,精..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五·传二

    ◎玄洲上卿苏君传 ──週季通集先师姓苏,讳林,字子玄,濮阳曲水人也。少禀异操,独逸无伦,访真之志,与日弥笃。常负担至赵,师琴高先生,时年二十一,受炼气益命之道。琴高初为週康王门下舍人,以内行补精术及丹..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四·传一

    ◎宋真宗御制《翊圣保德真君传序》盖闻天心降顾,邦家所以会昌;灵命丕昭,神道所以协赞。考载籍之攸记,固今古而同符。矧复吾宗,在于战国,基绪方始,精感实繁。或山祇而见形,或帝所而协梦,其来已久,斯谓不诬。..

    4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三·纪三

    ◎混元皇帝圣纪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盖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焉。夫道者,自然之极尊也,于幽无之中..

    4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二·纪二

    ◎元始天王纪元始天王,禀天自然之胤,结形未沌之霞,托体虚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际。时玄景未分,天光冥远,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气清,二晖缠络,玄云紫盖映其首,六气之电翼其真。夜生自明,神光烛室。散形灵..

    4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一·纪一

    ◎真宗皇帝御制《先天纪叙》盖闻幽通造化,是谓神功;胥洎范围,斯云圣迹。若乃六合无外,亿世相因。仰之若日星,遵之若绳墨,上宾之御,默赞于高旻;长发之祥,隆兴于丕绪。故当遹追盛烈,昭示群伦,广五典之阙疑,..

    7 知道 2025-07-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