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心集 / 刘一明

会心集序

2025-08-06 17:50 会心集

盈天地间者,皆阴阳之道;盈天地间者,皆性命之道;人能于阴阳之道,会悟于一心,则知阴阳之道即性命之道,性命之道即阴阳之道,阴阳性命总无二道,所以古圣云:人在道中而不知道。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不知者,以其视天地为天地,视人为人,视物为物,未曾会得天地、人、物一道耳。世间修养之士,不穷究实理,不印证真师,性命二字尚未认的,得其一言半语,自为大彻大悟,即便冒然下手,无怪乎入于旁门曲径,空空一世,到老无成。或有知性命为阴阳者,而不知真阴真阳,强于有形有象处揣摸,认鸟为鸾,指鹿为马,乃乱乃萃,识不得阴阳,焉能知的性命!不知性命,焉能修的性命!余自得仙留龛谷之旨,实会的盈天地间者,皆是阴阳之象;盈天地间者,皆是吾性命之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可以一道而贯无穷之道,可以一心而统无数之心,纵横逆顺,左右前后,黄芽满地,白雪飞空,信步走去,头头是道,故生平因物书怀,就事写意,无非会之于心,发之于言,故将吟咏拙句,编为内外二集,分为四卷,名曰会心集。愿结知音道侣,早会性命之道于一心,勿为旁门曲径所误可也。至于集中所会之是非,余亦弗知,惟有会道于心者自知之耳。

大清嘉庆六年岁次辛酉重阳节,悟元子自序。

《会心集》包括《会心内集》和《会心外集》,大约完成于嘉庆六年刘一明68岁时。在《会心集》开篇序言中,刘一明介绍了其基本内容和写作缘由:余自得仙留龛谷之旨,实会的盈天地间者,皆是阴阳之象;盈天地间者,皆吾性命之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可以一道而贯无穷之道,可以一心而统无数之心,纵横逆顺,左右前后,黄芽满地,白雪飞空,信步走去,头头是道。故生平因物书怀,就事写意,无非会之于心,发之于言,故将吟咏拙句,编为内外二集,分为四卷,名曰《会心集》。愿结知音道侣,早会性命之道于一心,勿为旁门曲径所误可也。至于集中所会之是非,余亦弗知,惟有会道于心者自知之耳。刘一明告诉人们,《会心集》中的诗词曲是他得了道教内丹学传承之后“会之于心,发之于言”的吟咏。众所周知,诗词曲都属韵文,是典型的文学体裁,一般说来,其内容以抒情为主,也可以有叙事和说理。而《会心集》中的400余首诗词曲,其数量最多的作品却是“说理”的,其次才是“抒情”的,也有少量叙事作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会心集》中的作品所说之“理”不是寻常之理而是玄妙的“道理”;其所抒发的“情”也并非人之常情,而是别具一格的“道情”。因刘一明“会之于心”的“道理”和“道情”与众不同,《会心集》“发之于言”的诗词曲也就具有了不同于普通诗词曲的特殊价值。

猜你喜欢

  • 会心外集卷下

    歌行类十二叹可叹世人说我迷,这些话头真个奇,我迷不知天和地,要把虚空去耕犁。可叹世人说我狂,这些话头最荒唐,我狂常把璇玑弄,驱得日月入中央。可叹世人说我鲁,这些话头何足数,我鲁专寻龟蛇耍,一灵妙有知宗..

    2 会心集 2025-08-06
  • 会心外集卷上

    诗类五言绝句正道(二首)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一点真灵物,凡人未易知。龙虎诚虚比,乾坤亦枉然。但能知二八,自可炼先天。睹物有感满山树木栽,那有栋梁材。非是求全备,斧斤削不来。圣凡分途圣凡相隔者,只是在..

    4 会心集 2025-08-06
  • 会心内集卷下

    歌类铸剑歌铸宝剑,铸宝剑,铸得宝剑行道[足*詹]。取来灵山五色铜,丙丁炉内起红焰。炼成些子白毫光,能刚能柔锋芒闪。行住坐卧不离身,动静语默有效验。三尸六贼皆遁藏,五蕴八识尽收敛。邪魔外道俱无踪,誊下宅室..

    4 会心集 2025-08-06
  • 会心内集卷上

    诗类七言绝句汉上遇师一十三年未解愁,仙留镇上问根由。而今识得生身处,非色非空养白牛。悟道二首日用常行道在身,虚灵不昧是原因。万般色象都离去,才见当年旧主人。混沌初分一物圆,不色不空要真传。明师点破些儿..

    4 会心集 2025-08-06
  • 三丰托孙碧云转奏书词

    圣师亲口诀,名方万古遗。传与世间人,能有几人知!衣破用布补,树衰以土培。人损将何补,阴阳造化机。取将坎中实,金花露一枝。庆云开天际,祥光塞死基。归已昏昏默,如醉亦如痴。大丹如黍米,脱壳证无为。优游天地..

    2 无根树解 2025-08-06
  • 永乐皇帝访张三丰书

    皇帝敬奉书真仙三丰张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奉香致书,遍谒名山虔请。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

    2 无根树解 2025-08-06
  • 三丰张真人源流

    真人辽东懿州人,姓张名君实,字符元,号三丰子,又号昆阳。或云姓张名玉,字君宝,号元元子。宋末时人。生有异质,龟形鹤骨,大耳圆目。身长七尺余,修髯如戟,顶作一髻,常戴偃月冠。一笠一衲,寒暑御之。不饰边幅..

    3 无根树解 2025-08-06
  • 无根树解序

    余自童子时,常闻道者诵三丰真人《无根树》词,虽不知取义,而心窃爱之。及长慕道,常读此词,细研深究,无门可入。后遇先师龛谷老人,指示端倪,方知其中藏造化之机,泄性命之源,言简理明,包括丹道始终之序,吐露..

    2 无根树解 2025-08-0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