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 钧世
或曰:“古之着书者,才大思深,故其文隐而难晓;今人意浅力近,故露而易见。以此易见,比彼难晓,犹沟浍之方江河,虫岂垤之并嵩岱矣。故水不发山昆山,则不能扬洪流以东渐;书不出英俊,则不能备致远之弘韵焉。”
抱朴子答曰:“夫论管穴者,不可问以九陔之无外;习拘阂者,不可督以拔萃之独见。盖往古之士,匪鬼匪神,其形器虽冶铄于畴曩,然其精神,布在乎方策。情见乎辞,指归可得。且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经荒历乱,埋藏积久,简编朽绝,亡失者多,或杂续残缺,或脱去章句,是以难知,似若至深耳。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诏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丽也;《毛诗》者,华彩之辞也,然不及《上林》《羽猎》《二京》《三都》之汪濊博富也。然则古之子书,能胜今之作者,何也?然守株之徒,喽喽所玩,有耳无目,何肯谓尔。其于古人所作为神,今世所着为浅,贵远贱近,有自来矣。
“故新剑以诈刻加价,弊方以伪题见宝也。是以古书虽质朴,而俗儒谓之堕于天也;今文虽金玉,而常人同之于瓦砾也。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要当以为学者之山渊,使属笔者,得辨伐渔猎其中。然而譬如东瓯之木,长洲之林,梓豫虽多,而未可谓之为大厦之壮观,华屋之弘丽也;云梦之泽,孟诸之薮,鱼肉之(有脱文)虽饶,而未可谓之为煎火*敖之盛膳,渝狄之嘉味也。今诗与古诗,俱有义理,而盈于差美。
方之于士,并有德行,而一人偏长艺文,不可谓一例也;比之于女,俱体国色,而一人独闲百伎,不可混为无异也。若夫俱论宫室,而奚斯路寝之颂,何如王生之赋灵光乎?同说游猎,而叔畋卢铃之诗,何如相如之言上林乎?并美祭祀,而清庙云汉之辞,何台郭氏南郊之艳乎?等称征伐,而出车六月之作,何如陈琳武军之壮乎?则举条可以觉焉。近者夏侯湛潘安仁并作补亡诗,白华由庚南陔华黍之属,诸硕儒高才之赏文者,咸以古诗三百,未有足以偶二贤之所作也。
“且夫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莫不雕饰,时移世改,理自然也。至于罽锦丽而且坚,未可谓之减于蓑衣;辎车并妍而又牢,未可谓之不及椎车也。书犹言也,若入谈语,故为知有(音?),胡越之接,终不相解,以此教戒,人岂知之哉!若言以易晓为辨,则书何故以难知为好哉?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其功业相次千万者,不可复缕举也。世人皆知之,快于曩矣,何以独文章不及古邪?
东晋葛洪撰著的一部杂家著作。葛洪自号抱朴子,因以名其书。全书共七十卷,其中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内篇言及“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rang)邪却祸之事”,思想内容属道家,是现存体系最完整的“神仙家言”,对道教理论有一定的发展,是研究道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其中《金丹》、《黄白》、《仙药》等篇研究用矿物炼丹药,炼金银,用植物治疗疾病等,对化学和药物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外篇详谈人间得失,世事臧否,思想倾向属儒家,对当时官场内幕、贵族的残暴以及社会的伪善等揭露颇多,是研究当时社会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因本书基本上以道家思想为主,故道家将其奉为经典,并收入《道藏》“太清部”。本书内、外两篇,原本各自分别刊行,后《道藏》虽将两篇兼收,但却于二者之间插入《抱朴子别旨》一篇,故仍未合为一部。明代刻印本书时因不明此理,将其分为三种,总名为《抱朴子》。本书现有《道藏》和《四部丛刊》本。参考书有清俞樾《读抱朴子》、孙诒(yi)让《抱朴子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