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吴郡志[标点本] / 范成大

吴郡志卷第一

2025-08-20 14:49 吴郡志[标点本]

沿革

吴,古扬州之域也。初,周大王三子:大伯、仲雍、季历。季历有圣子昌,大王欲立季历以及昌。大伯、仲雍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荆蛮义之,从而归者千余家,号曰句吴,立为吴大伯。

自大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商,即封其后为二:曰虞、曰吴。后十二世,当周惠王二十二年,晋献公灭虞。自武王元年至虞灭,合四百七十八年。又二世,合七十一年。至寿梦而吴益兴,始通中国。

寿梦卒,子诸樊立,(谯周云:又名诸樊遏。)伐楚,为巢门人射伤,卒。弟余祭(侧界反)立,余祭卒,弟余昧(莫葛反)立。余昧卒,子僚立。诸樊之子光杀僚自立,是为阖庐。破楚伐越,越败吴于携李,又败之于姑苏。阖庐伤指而卒,子夫差立。三年,乃伐越以报怨,败之于夫椒,栖句践于会稽。句践入臣于吴,群臣祖于浙江上。勾践返国,厚献夫差。夫差悦之,乃赐书,增之以封:东至句甬,西至携李,南至姑末,北至平原,纵横八百余里,举今四明、三衢、嘉兴等地,悉以与越。十四年,越遂入吴。十八年,又败吴于笠泽。二十一年,遂围吴。二十三年,灭吴。欲以夫差居甬东,夫差自刭,越遂并吴而有其地。是时鲁哀公之二十二年也。

勾践卒,传六世至王无疆,凡一百四十余年。楚威王伐越,杀无疆,尽取吴故地。威王曾孙考烈王,以吴封其国相春申君黄歇,使其子为假君,留吴。

秦始皇二十五年,并天下,以吴越地为会稽郡,治于吴。

汉因之,领县二十六。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汉改九江曰淮南,即以封布。十一年,布诛。立皇子长为淮南王,后封兄子濞为吴王。以上三国,尽得扬州之地,吴与会稽皆在封域中。景帝四年,濞诛,乃复为郡,治于吴。元鼎五年,除东越。因以其地并属于此,而立东部都尉,后徙章安。阳朔元年,徙鄞,又徙句章。顺帝永建四年,阳羡周嘉吾上书,以县远赴会难,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为吴郡,领县十三;以东为会稽郡,会稽还治山阴。按《会稽典录》以为是年岁在己巳,刘府君上书也。

孙皓宝鼎元年,分吴郡为吴兴郡。晋吴郡领县十一。宋领县十二。

元嘉时,以扬州、浙江西属司隶校尉;以浙江东五郡立会州。及始平,王子鸾初封新安王、南徐州刺史,又割吴郡属之。《旧经》所谓大明七年,废属南徐者是也。八年,属扬州。齐不改,陈为吴州。

隋平陈,改曰苏州,以姑苏山为名。大业六年,复为吴州,领县五。

唐武德四年,复为苏州,领县四。置都督,督苏、湖、杭、暨四州。九年,罢都督,属润州。贞观元年,隶江南道。天宝元年,改为吴郡。乾元元年,复为苏州,置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使,管苏、常、润、杭、湖、睦六州。后移使额于润州,而苏州属焉。

乾宁之后,属钱氏吴越国。黄巢之乱,钱镠聚兵淮南,杨行密据扬州。镠奔,渡江据苏州,遂定浙西数州。光启三年,六合镇将徐约攻陷苏州。龙纪元年,镠遣其弟銶讨约,破走之。大顺元年七月,杨行密将李友陷苏州。九月,孙儒围苏州,十一月,陷之,杀李友。二年,镠复苏州,诏以镠兼苏、杭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乾宁三年,杨行密将台蒙陷苏州,五年九月,镠讨平之。梁开平二年,杨行密复围苏州;三年,镠复讨平之。

唐同光二年升苏州为中吴军。

晋天福五年,割嘉兴县为秀州。

本朝开宝八年,改中吴军为平江军。

太平兴国三年,钱俶纳土。

【以上沿革,以《吴越春秋》、《史记》、《汉书》、《晋书》、《南史》、《会稽典录》、《十道四蕃志》、《九国志》、《吴越备史》及《旧图经》等参修。】

政和三年,以徽庙节镇之所,升苏州为平江府。

分野

黄帝分星次: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曰须女,又曰星纪。于辰在丑,谓之赤奋若。于律为黄钟。

斗建在子,今吴越分野。

费直分星次:斗十度至女五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分野属扬州。

蔡邕分星次:斗六度至须女二度,谓之星纪,大雪、冬至居之。吴越之分野。

陈卓、范蠡、鬼谷、张良、诸葛亮、谯周、京房、张衡分星次分野:斗、牵牛、须女。吴、越、扬州;九江入斗一度,庐江入斗六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阳入斗十六度,会稽人牛一度,临淮入牛四度,广陵入牛八度,泗水入女一度,六安入女六度。

唐一行所分星次分野:南斗、牵牛,星纪之次也。丑初起斗九度余千四十二秒十二太,中斗二十四度一千七百八半,终女四度。其分野:自庐江、九江、负淮水之南,尽临淮、广陵至于东海。又逾南河,得汉丹阳、会稽、豫章郡。西滨彭蠡,南涉越州,尽苍梧、南海。古吴、越及东南百越之国,皆星纪分也。南斗在云汉下流,殷淮海之间为吴分。牵牛在南河浸远,故其分野自豫章东达会稽,南逾岭微,为越分。岛夷蛮貊之人,声教之所不洎,皆系于狗国。

户口税租

《旧经》所记详矣,前汉领县二十六,故户至二十二万,口至一百三万。后汉领城十三,户止十六万。自后领县浸减,又多兵乱,户口亦耗。惟唐天宝元年,户止七万,口至六十三万,皆有奇。然《长庆集》以为十万户,此后来增衍也。

《大唐国要图》云:唐朝应管诸院,每年两浙场收钱五百五十五万贯,苏州场一百五万贯。观此一色,足以推见唐时赋入之盛矣。本朝户主二万七千八百八十九。元丰三年,户十九万九千,口三十七万九千,皆有奇,号为甚盛。故其输帛为匹者八万,苗为斛者三十四万九千,绩为两者二万五千,免役为缗者八万五千,皆有奇。

今考孙觐《普明寺记》载,宣和间产至四十三万。中更狄难,扫荡流离,城中几于十室九空。中兴为辅郡,涵养生息六十年矣。淳熙十一年,户十七万三千四十二,口二十九万八千四百有五,苗三十四万三千二百五十六石六斗九升六合四勺五抄,夏税折帛钱四十三万九千三百五十六贯四百五十八文,上供诸色钱共一百二十三万一千二百八贯九百文。

土贡

唐之土贡,考之《唐书》,所贡:丝、葛、丝绵、八蚕丝、绯、绫布、白角簟、草席鞋、大小香粳、柑、橘、藕、鲻皮、饭腊、鸭胞、肚鱼、鱼子、白石脂、蛇栗。《六典》又有红纶巾、蛇床子。《圃经》及《九域志圃叙》,唐贡:丝绵、丝布、八蚕丝、朱绫等外,又有丝布、菱、米、柑、橘、藕、灯心席、灯心草、鞋子、口味三十七,鲻鱼条、贩鱼条、鱼春子焉。二鱼条疑即鲻皮、饭腊,春子疑即鱼子也:《大唐国要图》又载,苏州贡:丝绢、绫绢、乌眼绫衫、段罗、纡布、折皂布、柑子、橘子、菱角。三书所载,不同如此。

本朝土贡,考之《九域图》,所贡:坐倚席、白墡、柑、橘、咸酸果子、海味、鮆鱼肚、糟姜。《元丰土贡录》载,户部:薰橘一万五千颗,治平四年罢。生丝鞋、皇祐敕罢。花席二十合。熙宁三年罢。又云,《进奏院状》称,见今逐年进奉土产:柑、橘、糟姜、咸酸果子。又云,今别贡葛二十匹,白石脂、蛇床子各十斤,席二十领。以上本朝故事。今惟遇圣节贡银五百两,绢五百匹,葛布二十匹。

一作《吴门志》。南宋范成大撰。五十卷。绍熙三年(1192)或四年成书。校官汪泰亨等于绍定二年(1229)至宝祐四年(1256)增订,后人续有增补。吴郡时称平江府,治吴县、长洲二县(今江苏苏州市)。全书分沿革、分野、户口租税、土贡、风俗、城郭、学校、宫宇、古迹、水利、人物、寺观、异闻、杂咏等三十九门。记载府城尤详,水利一门保存不少有关太湖流域重要资料,人物遗迹所占篇幅亦多。征引浩博、叙述简赅,是古方志中佳作。对研究南宋时期苏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参考价值。惟汪泰亨等所补,体例殊乖,或为正文,或作夹注,颇嫌淆杂。此为《吴郡志》标点本。

猜你喜欢

  • 吴郡志卷第四十三

    方技吴公子光欲谋杀王僚,未有可与议者。乃命善相者为吴市吏。伍子胥至吴,被发佯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市人罔有识者。市吏见之曰:吾相人多矣,未尝见斯人也,非异国之亡臣乎?遂与俱见王僚。(《吴越春秋》)*..

    0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四十二

    浮屠唐僧印宗,郡人,姓印氏,精涅盘经。咸亨中至京师,诏居大敬爱寺。辞往蕲春,谒忍师。遂至广州,遇六祖能大师,尽悟方外之旨。著《心要集》,行于世。*道钦,昆山人,姓朱氏。初业儒,有元素禅师者,为落发授学..

    0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四十一

    仙事二王可交,松江南赵屯村人,以钓耕〔耕钓〕自业。常取大鱼烹之,捣蒜萎大嚼,乐之不厌。一日棹舟,击楫高歌。江行数里间,见采肪,荡漾中流。中有道士七人,皆年少。玉冠霞帔,服色各异。侍者十余人,总角尝发。..

    0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四十

    仙事一后汉中散大夫王远,字方平。既得道,东欲入括苍山。过吴,住胥门蔡经家。经,小民也。远以其骨相当仙,语经曰:汝应得度世。然汝少不知道,气少肉多。当为尸尸,如从狗窦中过耳。告经以要言而去。经后忽身发热..

    0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八

    县记二常熟县常熟县,在府北一百五里。《题名记》:常熟为县,其来久矣。旧为毗陵郡南沙县,至梁改为常熟。自梁历唐,由唐迄于伪吴,几数百年。前尹是邑者,姓名莫或纪录,故不得而考。本朝太平兴国中,钱氏以图籍归..

    0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七

    县记一吴县,在府治之西二里。廨宇,绍兴二年,知县蒋结建。县门,淳熙十二年,知县赵善宣重建,并书额。厅之西,有平理堂、无倦堂,堂之西有延射亭,天圣七年,知县徐的建。亭之南北,各有小山,山有小亭,南曰松桂..

    0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六

    郭外寺五兴福寺,在常熟县西北九里。唐《寺记》云,始于齐始兴五年。按:齐无始兴年号,但有延兴、中兴二号,皆止一年,流传之误如此。既是唐碑,姑存之。即常建题诗处。*《再修功德记》:此寺始自齐始兴五年,因邑..

    1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五

    郭外寺四昆山县慧聚寺,在县西北三里。昆山,一名马鞍山。世传殿基,乃梁天监中鬼工所造。半叠石(室),半为虚阁,缥缈如仙府。他山佛宇,未有其比。山上下前后,皆择胜为僧舍。云窗雾阁,间见层出,不可形容绘画也..

    1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四

    郭外寺三孤园寺,在洞庭山。梁散骑常侍吴猛宅也,舍而为寺。*皮日休:艇子小且兀,缘湖荡白芷。萦纡泊一畸,宛到孤园寺。萝岛凝清阴,松门湛虚翠。寒泉飞碧螭,古木斗苍兕。钟梵在水魄,楼台入云肆。岩边足呜(上钱..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三

    郭外寺二尧峰院,在吴县横山,即唐免水院也。院有十景,谓清辉轩、碧玉沼、多境岩、宝云井、白龙洞、观音岩、偃盖松、妙高峰、东斋、西隐。*蒋堂《新井歌并序》云:尧峰颢暹弹师,有道行,居常游吴〔吾〕门。一日且..

    1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二

    郭外寺一云岩寺,即虎丘山寺。晋司徒王珣及弟司空王瑉之别业也。咸和二年,舍以为寺。即剑池而分东西,今合为一。寺之胜,闻天下。四方游客过吴者,未有不访焉。余见《虎丘山》门。*王随《记》:夫元黄判质,肇自乎..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一

    宫观在城仙佛之字,皆中兴重建。或谓天庆观门廊、三清殿、能仁、报恩大殿,比旧加壮云。*天庆观,在长洲县西南,即唐开元观也。兵火前,栋宇最为宏丽。绍兴十六年,郡守王唤重作两廊。画灵宝度人经变相,召画史工山..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

    土物下彭螖,吴人呼为彭越,盖语讹也。足上无毛,堪食。吴越间多以盐藏货于市。【《岭表录异》】*白鱼种子。隋大业六年,吴郡贡入洛京,敕付西苑内海中。以万〔草〕把别迁,著水十数日,即生小鱼。取鱼子法:候夏至..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九

    土物上干将、莫耶二剑,皆吴王阖庐所佩。干将,吴人,与欧冶子同师。莫耶,干将之妻。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干将不知其由,莫耶曰:子以善..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八

    进士题名进士题名端拱元年程宿榜:龚识淳化三年孙何榜:丁谓(宰相) 钱昆(谏议大夫) 谢涛(太子宾客) 凌咸 陆元圭 龚纬(识弟)咸平二年孙暨榜:李堪咸平三年陈尧咨榜:郑载 谭应 许式 龚纪(纬兄) 胡尧佐 许洞..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七

    人物八颜孚,字端中,长民幼子。崇宁问,有声大学,士行甚美,每试必居前列。时入目为颜夫子,争愿识其面。与兄采,相继高科。孚擢第,未几早卒。*郑景平,字希尹,居带城桥。刚正不挠,所莅官,有廉介称。尝为大理..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六

    人物七范仲淹,字希文。事具欧阳文忠公所撰神道碑及国史傅。其略云:皇祐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五代之际,世家苏州。生二岁而孤,母再适长山朱氏,仍其姓,始名说。既长知其世家..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五

    人物六杨收,字藏之。父遗直,客死姑苏。收七岁而孤,遂居吴。处丧若成人。母长孙亲授经,十三通大义。善属文,所赋辄就。吴人号神童,里人多造门观赋诗,至压败其藩。懿宗时,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子钜,散..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四

    人物五张裕,字茂度,敞之子。为广州刺史,绥静百越,岭外安之。解职还家,征为都官,固辞以疾,就加金章紫绶。茂度内足于财,自绝人事。经始本县之华山为居止,优游野泽,如此者七年。为会稽太守,有吏能,职事甚理..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三

    人物四顾雍,字元叹,吴人。曾祖奉,颍川太守。蔡伯喈尝避怨于吴,雍从学琴书。伯喈叹异之,故与伯喈同名,而字元叹。从宦有治迹,累迁领尚书令,封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为孙权所敬..

    1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