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吴郡志[标点本] / 范成大

吴郡志卷第九

2025-08-20 15:33 吴郡志[标点本]

古迹

迹死亭湾,在阊门外七里。汉朱买臣妻,耻而自缢处也。

毛公坛,即毛公坛福地,在洞庭山中,汉刘根得道处也。根既仙身,生绿毛,人或见之,故名毛公。今有石坛,在观傍,犹漠物也。

白居易诗:

毛公坛上片云闲,得道何年去不还。

千载鹤翎归碧落,五湖空镇万重山。

皮日休:

却上南山路,松竹俨如庑。松根碍幽径,孱颜不能斧。

摆腰跨乱云,侧巾蹲怪树。三休且半日,始列毛公坞。

两水舍一涧,隙崖却为浦。相敌百千戟,共攂十万鼓。

喷散日月精,射破神仙府。唯愁绝地脉,又恐折天柱。

一窥耳日眩,再听毛发竖。次列炼丹井,井干翳宿莽。

下有蕊刚丹,勺之百疾愈。凝于白獭髓,湛似桐马乳。

黄露醒齿牙,碧粘甘肺腑。桧异松复怪,枯疏互撑拄。

干蛟一百丈,髓然半天舞。下有毛公坛,坛方不盈亩。

当时云龙篆,一片苔藓占。【有刘先生镇坛符,今存于堂。】

时时仙禽来,忽忽祥烟聚。我爱周息元,忽起应明主。【周征君名息元。】

三谏却归来,回头唾圭组。伊余何不幸,斯人不复睹。

如何大开口,与世争枯腐。将山待夸娥,以肉投楔貐。

敛坐侵桂阴,不知已与午。兹地足灵境,他年终结宇。

敢道万石君,轻于一丝缕。

陆龟蒙:

古有韩终道,授之刘先生。身如碧凤皇,羽翼披轻轻。

先生盛驱役,臣伏甲与丁。势可倒五岳,不唯鞭群灵。

飘飒驾翔螭,白日朝太清。空遣古坛在,稠叠烟萝屏。

远怀步罡夕,列宿森然明。四角镇露兽。三层差羽婴。

回眸眄七炁,运足驰疏星。象外真既感,区中道俄成。

尔来向千祀,云峤空峥嵘。石上橘花落,石根瑶草青。

时时白鹿下,此外无人行。我访岑寂境,自言斋戒精。

如今君安死,字君安。魂魄犹膻腥。有笈皆绿字,有芝皆紫茎。

相将望瀛岛,浩荡凌沧溟。

石射堋,在石城山。有石鼓,鼓呜即有兵。山有石马,望如人骑。

东城,昆山《古图经》云:县故有城,在县东三百步,今县东,犹谓之东城头。近岁,耕者于东寺之后,多得古城砖及铜箭镞。

神运殿基,即昆山慧聚寺殿。事具慧聚寺门。

龙柱,昆山慧聚寺柱也。梁张僧繇画龙其上,其后数出在江湖中,僧繇又画铄铄之。唐会昌中废佛寺,柱留人郡中。寺复,郡以柱还寺。横合于殿东问楣上,余犹及见之。淳熙中,寺火,柱亦随烬。

乌夜村,晋穆帝后,何淮〔准〕女。寓居县南,产后于此。将产之夕,有群乌夜惊于聚落,尔后乌更呜,众共异之。及明,大赦。

北禅院,晋戴颢旧宅,后为唐司勋陆郎中宅。皮、陆《北禅联句》云:献蒸何处避,来人戴颢宅。龟蒙又有《游北禅》诗云:居士只今开梵处,先生曾是草玄堂。

支遁庵,在南峰。古号支硎山,晋尚僧支遁常居此。剜山为宠,甚宽敞。相传有村妇生子于中,庵顶遂中裂。道林又尝放鹤于此,今有亭基。道林喜养骏马,今有白马磵,云饮马处也。庵傍石上有马足四,云是道林飞步马迹也。

放鹤亭(见上)

白马磵(见上)

马迹石(见上)

般若台,在吴县西二里,晋穆侯何准舍宅置。东北角有般若桥,时人呼作朱明寺桥是也。(《吴地记》)

金昌亭,在昌〔闾〕门。宋少帝,景平二年废为营阳王,幽于吴郡。徐羡之等使邢安泰弑帝于金昌亭,帝有勇力,不即受制,突走出昌〔阊〕门,追以门关踣之。此云走出昌〔阊〕门,则亭尚在城中。陆龟蒙又谓:梁鸿墓在金昌亭下一里,又似在城外。恐在今城,有少迁徙耳。

梁双殿,在虎丘寺大殿前。二小殿相对,最为古迹。淳熙中,有僧庸凡,而好修造,始尽毁之。好事者至今以为恨。钱氏广陵王在姑苏,不喜追游,不事园苑。惟每游虎丘山寺,前路引望,则喜动颜色。比至山,必规画修缮,今寺多其经意处也。

越公井,今在治平寺前山冈上。径一丈八尺,石栏如屏绕之。上有刻字,多不可辨。又有唐广明元年,僧茂干《述大唐楞伽殿后》、《重修吴朝大井记》,略云:惟兹巨井,吴志坐当横山艮位,越来溪西百步。隋开皇十年,越国公杨素筑城创斯井焉。时屯师孔多,日饮万人。迩来三百余年,邑则可改,其道不革。按:此即是杨素井。盖素既平陈,尝迁吴郡于山下,至今谓之新郭。茂干《修井记》题首乃云:吴朝大井,盖传袭之误,僧辈不能辨也。楞伽寺。今名宝积寺。与治平为邻,又知古只一寺,井正在楞伽殿后也。井记又云,寺创于乾元元年。

白公桧,唐白乐天手植。在州宅后,汝光亭前水中。政和初已槁瘁,高不满二丈。后为朱冲取献京师,死道中,乃以他桧易之,禁中初不知也。今池中复植一株。(《石林避暑录》)

虎丘寺古杉,在殿前,相传为晋王瑉所植,唐末犹在。形状甚怪,不可图画。皮日休称其死(抱)奇节,不知雨露之可生,即是时已枯。日休诗曰:种日逢晋,枯来必自隋。陆龟蒙亦曰:后雕依佛氏,初植必僧弥。寺盖王氏别墅,僧弥,瑉小字也。

临顿,旧为吴中胜地。陆龟蒙居之,不出郛郭,旷若郊墅。今城东北有临顿桥,皮、陆皆有诗。

皮日休:

一方萧洒地,之子独深居。绕屋亲栽竹,堆床手写书。高风翔砌乌,暴雨失池鱼。暗识归山计,村边买鹿车。

篱疏从绿槿,檐乱任黄茅。压酒移溪石,煎茶拾野巢。静窗悬雨笠,闲壁挂咽匏。支遁今无骨,谁为世外交。

茧稀初上簇,醅尽未干。尽日留蚕母,移时祭曲王。趁泉浇竹急,候雨种莲忙。更葺园中景,应为顾辟疆。

静僻无人到,幽深每自知。鹤来添口数,琴列益家资。坏塑生鱼沫,颓檐落燕儿。空将绿蕉叶,来往寄闲诗。

夏过无担石,日高开〔闲〕板扉。僧虽与筒箪,人不典蕉衣。鹤静共眠觉,鹭驯同钓归。生公石上月,向〔何〕夕约谭微。

经岁岸乌纱,读书三十车。水痕侵病竹,蛛纲上衰花。诗任传渔客,衣从递酒家。知君秋晚事,白帧刈胡麻。

寂历秋怀动,萧条夏思残。久贫空酒库,多病东渔竿。玄想凝鹤扇,清斋拂鹿冠。梦魂无俗事,夜夜列金坛。

闭门无一事,安稳卧凉天。砌下翘饥鹤,庭阴落病蝉。倚杉闲把易,烧术静论玄。赖有包山客,时时寄紫泉。

病起扶灵寿,然强到门。与杉除败叶,为石整危根。薜蔓狂遮壁,莲茎卧枕盆。明朝有忙事,召客斫桐孙。

缓颊称无利,低眉号不能。世情都大薄,俗意就中憎。云态不知骤,鹤情非会征。画臣谁奉诏,来此写姜肱。

陆龟蒙:

近来唯乐静,移傍故城居。闲打修琴料,时封谢药书。夜停江上乌,晴晒箧中鱼。出亦图何事,无劳置栈车。

倩人医病树,看仆补衡茅。散发还同阮,无心敢慕巢。简便书露竹,樽待破霜匏。日好林间坐,烟萝仅〔近〕欲交。

倭僧留海纸,山匠制云床。懒外应无敌,贫中直是王。池平鸥思喜,花尽蝶情忙。欲问新秋计,菱丝一亩强。

故山空白掷,当路竟谁知。只有经时策,全无养拙资。病深怜灸客,炊晚信樵儿。馒欲陈风俗,周官未采诗。

福地能容渐,玄关诅有扉。静思琼板字,闲洗铁筇衣。乌破凉烟下,人冲暮雨归。故园秋草梦,犹记绿微微。

水影沈鱼器,邻声动纬车。燕轻梢坠叶,蜂懒卧妩花。说史评诸例,论兵到百家。明时如不用,归去种桑麻。

禹穴奇编缺。雷平异境残。静吟封藤检,归兴削帆竿。白石堪为饭,青萝好作冠。几时当斗柄,同上步罡坛。

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上阶来斗雀,移树去惊蝉。莫问盐车骏,谁看宦〔酱〕瓿玄。黄金如可化,相近买云泉。

野人青芜巷,陂侵白竹门。风高开栗刺,沙浅露芹根。进鼠缘藤桁,饥乌立石盆。东吴虽不改,谁是武王孙。

疏慵真有素,时势尽无能。风月虽为敌,林泉幸末憎。酒材〔杯〕经夏阙,诗债待秋征。只有君同癖,闲来对曲肱。

重玄寺药圃。唐末僧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凡所植者,多致白天台、四明、包山、句曲。丛萃纷糅,各可指名。皮日休尝访之而题诗。

皮日休:

雨筱烟锄怄偻资,绀牙红甲两三畦。药名却笑桐君少,年纪翻嫌竹祖低。白石静敲蒸术火,清泉闲洗种花泥。怪来昨日休持钵,一尺雕胡似掌齐。

香蔓蒙笼覆若邪,桧烟杉露湿袈裟。石盆换水捞松叶,竹径迁床避笋牙。藜杖移时挑细药,铜瓶尽日灌幽花。支公缦道怜神骏,不及今朝种一麻。

忠国师庵基,在穹窿山绝顶,叠石宛然。唐顾在熔留题,在光福山寺,墨迹尚存。

诗云:

苍岛孤生白浪中,倚天高塔势翻空。

烟凝远岫列寒翠,霜染疏林坠碎红。

溪渚式栖彭泽雁,楼台深贮洞庭风。

六时金磬落何处,遍傍苇丛惊钓翁。

虞山,今为海巫山,山即巫咸山所出。

李后主题额,在昆山惠聚寺大殿前二楼,曰:经台、钟台。淳熙中,寺焚无遗迹矣。

柳毅井,在洞庭东山道侧。按:小说载毅传书事,或以谓是岳之洞庭湖。以其说有橘社,故议者又以为即此洞庭山。蔡经宅,在朱明寺西。(事具《神仙门》、《吴地记》。)

吴国古馆三:曰升月,曰乌鹊,曰江风。升月,在带城桥东。乌鹊,在乌鹊桥,今为营寨。江风,在渴乌巷。又新馆二:曰通波,曰全吴。(《吴地记》)又《绩圃经》载,旧传古馆八:曰全吴、通波、龙门、临顿、乌鹊、升羽、江风、夷亭云。升月,疑即升羽,今此亭尚存。

洗马池,在府学之南。(杨备:一一牵来种是龙,临深欲下更嘶风。金鞍玉勒抛何处,腾踏渥洼寒影中。)

一作《吴门志》。南宋范成大撰。五十卷。绍熙三年(1192)或四年成书。校官汪泰亨等于绍定二年(1229)至宝祐四年(1256)增订,后人续有增补。吴郡时称平江府,治吴县、长洲二县(今江苏苏州市)。全书分沿革、分野、户口租税、土贡、风俗、城郭、学校、宫宇、古迹、水利、人物、寺观、异闻、杂咏等三十九门。记载府城尤详,水利一门保存不少有关太湖流域重要资料,人物遗迹所占篇幅亦多。征引浩博、叙述简赅,是古方志中佳作。对研究南宋时期苏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参考价值。惟汪泰亨等所补,体例殊乖,或为正文,或作夹注,颇嫌淆杂。此为《吴郡志》标点本。

猜你喜欢

  • 吴郡志卷第四十三

    方技吴公子光欲谋杀王僚,未有可与议者。乃命善相者为吴市吏。伍子胥至吴,被发佯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市人罔有识者。市吏见之曰:吾相人多矣,未尝见斯人也,非异国之亡臣乎?遂与俱见王僚。(《吴越春秋》)*..

    4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四十二

    浮屠唐僧印宗,郡人,姓印氏,精涅盘经。咸亨中至京师,诏居大敬爱寺。辞往蕲春,谒忍师。遂至广州,遇六祖能大师,尽悟方外之旨。著《心要集》,行于世。*道钦,昆山人,姓朱氏。初业儒,有元素禅师者,为落发授学..

    4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四十一

    仙事二王可交,松江南赵屯村人,以钓耕〔耕钓〕自业。常取大鱼烹之,捣蒜萎大嚼,乐之不厌。一日棹舟,击楫高歌。江行数里间,见采肪,荡漾中流。中有道士七人,皆年少。玉冠霞帔,服色各异。侍者十余人,总角尝发。..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四十

    仙事一后汉中散大夫王远,字方平。既得道,东欲入括苍山。过吴,住胥门蔡经家。经,小民也。远以其骨相当仙,语经曰:汝应得度世。然汝少不知道,气少肉多。当为尸尸,如从狗窦中过耳。告经以要言而去。经后忽身发热..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八

    县记二常熟县常熟县,在府北一百五里。《题名记》:常熟为县,其来久矣。旧为毗陵郡南沙县,至梁改为常熟。自梁历唐,由唐迄于伪吴,几数百年。前尹是邑者,姓名莫或纪录,故不得而考。本朝太平兴国中,钱氏以图籍归..

    4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七

    县记一吴县,在府治之西二里。廨宇,绍兴二年,知县蒋结建。县门,淳熙十二年,知县赵善宣重建,并书额。厅之西,有平理堂、无倦堂,堂之西有延射亭,天圣七年,知县徐的建。亭之南北,各有小山,山有小亭,南曰松桂..

    4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六

    郭外寺五兴福寺,在常熟县西北九里。唐《寺记》云,始于齐始兴五年。按:齐无始兴年号,但有延兴、中兴二号,皆止一年,流传之误如此。既是唐碑,姑存之。即常建题诗处。*《再修功德记》:此寺始自齐始兴五年,因邑..

    4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五

    郭外寺四昆山县慧聚寺,在县西北三里。昆山,一名马鞍山。世传殿基,乃梁天监中鬼工所造。半叠石(室),半为虚阁,缥缈如仙府。他山佛宇,未有其比。山上下前后,皆择胜为僧舍。云窗雾阁,间见层出,不可形容绘画也..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四

    郭外寺三孤园寺,在洞庭山。梁散骑常侍吴猛宅也,舍而为寺。*皮日休:艇子小且兀,缘湖荡白芷。萦纡泊一畸,宛到孤园寺。萝岛凝清阴,松门湛虚翠。寒泉飞碧螭,古木斗苍兕。钟梵在水魄,楼台入云肆。岩边足呜(上钱..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三

    郭外寺二尧峰院,在吴县横山,即唐免水院也。院有十景,谓清辉轩、碧玉沼、多境岩、宝云井、白龙洞、观音岩、偃盖松、妙高峰、东斋、西隐。*蒋堂《新井歌并序》云:尧峰颢暹弹师,有道行,居常游吴〔吾〕门。一日且..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二

    郭外寺一云岩寺,即虎丘山寺。晋司徒王珣及弟司空王瑉之别业也。咸和二年,舍以为寺。即剑池而分东西,今合为一。寺之胜,闻天下。四方游客过吴者,未有不访焉。余见《虎丘山》门。*王随《记》:夫元黄判质,肇自乎..

    4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一

    宫观在城仙佛之字,皆中兴重建。或谓天庆观门廊、三清殿、能仁、报恩大殿,比旧加壮云。*天庆观,在长洲县西南,即唐开元观也。兵火前,栋宇最为宏丽。绍兴十六年,郡守王唤重作两廊。画灵宝度人经变相,召画史工山..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

    土物下彭螖,吴人呼为彭越,盖语讹也。足上无毛,堪食。吴越间多以盐藏货于市。【《岭表录异》】*白鱼种子。隋大业六年,吴郡贡入洛京,敕付西苑内海中。以万〔草〕把别迁,著水十数日,即生小鱼。取鱼子法:候夏至..

    4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九

    土物上干将、莫耶二剑,皆吴王阖庐所佩。干将,吴人,与欧冶子同师。莫耶,干将之妻。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干将不知其由,莫耶曰:子以善..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八

    进士题名进士题名端拱元年程宿榜:龚识淳化三年孙何榜:丁谓(宰相) 钱昆(谏议大夫) 谢涛(太子宾客) 凌咸 陆元圭 龚纬(识弟)咸平二年孙暨榜:李堪咸平三年陈尧咨榜:郑载 谭应 许式 龚纪(纬兄) 胡尧佐 许洞..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七

    人物八颜孚,字端中,长民幼子。崇宁问,有声大学,士行甚美,每试必居前列。时入目为颜夫子,争愿识其面。与兄采,相继高科。孚擢第,未几早卒。*郑景平,字希尹,居带城桥。刚正不挠,所莅官,有廉介称。尝为大理..

    4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六

    人物七范仲淹,字希文。事具欧阳文忠公所撰神道碑及国史傅。其略云:皇祐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五代之际,世家苏州。生二岁而孤,母再适长山朱氏,仍其姓,始名说。既长知其世家..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五

    人物六杨收,字藏之。父遗直,客死姑苏。收七岁而孤,遂居吴。处丧若成人。母长孙亲授经,十三通大义。善属文,所赋辄就。吴人号神童,里人多造门观赋诗,至压败其藩。懿宗时,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子钜,散..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四

    人物五张裕,字茂度,敞之子。为广州刺史,绥静百越,岭外安之。解职还家,征为都官,固辞以疾,就加金章紫绶。茂度内足于财,自绝人事。经始本县之华山为居止,优游野泽,如此者七年。为会稽太守,有吏能,职事甚理..

    4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三

    人物四顾雍,字元叹,吴人。曾祖奉,颍川太守。蔡伯喈尝避怨于吴,雍从学琴书。伯喈叹异之,故与伯喈同名,而字元叹。从宦有治迹,累迁领尚书令,封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为孙权所敬..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