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吴郡志[标点本] / 范成大

吴郡志卷第二十四

2025-08-20 16:42 吴郡志[标点本]

人物五

张裕,字茂度,敞之子。为广州刺史,绥静百越,岭外安之。解职还家,征为都官,固辞以疾,就加金章紫绶。茂度内足于财,自绝人事。经始本县之华山为居止,优游野泽,如此者七年。为会稽太守,有吏能,职事甚理。卒于官守,谧曰恭子。子演,位太子中舍人。弟镜、永、辩、岱,俱知名,时谓张氏五龙。

张镜,裕之次子。少与颜延之邻居,延之常谈义,饮酒喧呼。镜静默无言声。后镜与客谈,延之从篱逞闻之,取胡床坐听。辞义清深,延之心服。谓客曰:彼有人焉。由是不复酣叫,仕至新安太守。

张永,字景云,裕之第三子。涉猎书史,能为文章,善隶书。骑射杂艺,触类兼善,又有巧思。大为文帝所知。纸墨皆自营造,上每得永表,启辄执玩,咨嗟自叹供御者不及。授扬威将军,都督诸将、经略河南,后为青、冀二州刺史。统诸将讨薛安都,封孝昌县侯。改吴郡太守,迁南兖州刺史,加都督。永少便躯驰,志在宣力。其为将帅,能与士卒同甘苦。年虽老,志气不衰。子镶,仕齐。

张岱,字景山,裕之幼子,仕为东迁令。殷冲为吴兴太守,谓人曰:张东迁栖迟下邑,名器方显,终当大至。历临海、豫章、晋安三王府咨议,自谓一心可以事百君。我为政端平,待物以礼。悔吝之事,无由而及。徙益州刺史,益上安其政。齐建元初,为吴郡太守。高帝知岱历任清直,至郡末几,手敕曰:大郡任重,未欲回换。但总戎务殷,宜须望实。今用卿为护军,加给事中。岱拜竞,诏以家为府。武帝即位,复为吴兴太守,更以宽恕著名。迁南兖州刺史,未拜。卒溢贞。

张邵,字茂宗,裕之弟。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亲故咸离弃之。唯邵情礼弥谨,流涕追送。时寇乱年饥,又资缉其妻子。武帝以邵勤练忧公,补州主簿。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帝受命,以佐命功封临沮伯。卒谧曰筒。遣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轿车,诸子从焉。子敷。

张敷,字景胤。生而母亡,年数岁,问之,便有感慕之色。求母遗物,唯得一扇,缄录之。每感思,辄开笥流涕。性整肃,风韵甚高。好请玄书,兼属文论。少有盛名,帝见而爱之。与高士宗少文谈系象,少文曰:吾道东矣。于是名价日重。宋武帝召见,奇之。曰:真千里驹也。仕至黄门侍郎、后军司徒、左长史。父亡,十余日始进水浆。葬毕,不进盐菜,毁瘠成疾,未期而卒。孝武旌其孝,追赠侍中。名其所居曰孝张里。

张畅,字少微,讳之子。少与从兄敷、演、镜齐名,为后进之秀。元嘉中,累迁安北长史。魏太武南侵,至彭城。畅于城上,与魏尚书李孝伯语,吐属如流,音韵详雅,风仪华润。魏人相视叹息。改为南谯王义宣长史。元凶杀逆,义宣举兵。畅哀容俯仰,荫映当时,见者皆愿为尽命。事平,封夷道县侯。义宣有异图,畅遣门生苟僧宝下都,因颜竣陈义兴〔宣〕衅状。义宣败,畅见原,转侍中、会稽太守。卒谧曰宣。

张绪,字思曼,演之子。少知名,清筒寡欲。从伯敷及叔父镜,并贵异之。镜语人曰:此儿今之乐广也。谢敷云:是我辈人。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谈。袁粲谓有正始遗风。出为吴郡太守,齐建元初,为中书令。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王俭尝云: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否?长于《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吐纳风流,听者皆忘饥疲。见者肃然,如在宗庙,虽终日与居莫能测焉。益州献蜀柳,状若丝缕。武帝植之灵和殿前,赏玩咨嗟。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每朝见,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其见赏如此。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清言端坐,或竞日无食。门生见绪饥,为之办飧,然未尝求也。死之日,无宅以殡。遗命作芦葭需车引,柩上置杯水香火,不设祭焉。溢简子。子充,仕齐。

张镶,字逸祖,永之子。仕宋,不欲前兄璋处禄,免官不拜。遭永丧,还吴。升明元年,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齐高帝密令镶取遐,诸张世有豪气,镶与叔恕领兵十八人入郡,斩之,郡内莫敢动者。(事捷)。告张冲曰:镶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即)授吴郡守,锡以嘉名,封义成县侯。郡人顾皓、陆闲,少年未知名,镶引为纲纪,后并立名,皆以为知人。镶以既有国秩,不取郡俸。高帝敕上库别藏其俸,以表其清。郁林之废,朝臣参承明帝,镶托脚疾不至。见朝廷多难,屡启还吴。梁天监中卒。弟稷,子率,并仕梁。

张冲,字思约,敷弟,东之子。母戴颐女,有仪范,张氏内取则焉。冲少有至性,仕齐为青、冀二州刺史。冲父初卒,遗命曰:祭我必以乡土所产,无用牲物。冲在镇,四时还吴取果菜,流涕荐焉。后迁郢州,封定襄侯。梁武帝起兵,手书喻意,又遣辩士说之,冲确然不回。明年,梁兵围之,冲固守不出。病将死,属府僚以诚节,言终而卒。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张融,字思光,畅之子。弱冠有名,神明俊出,机辩如流。道士同郡陆修静,以白鹭羽尘尾扇遗之。曰:此既异物,以奉异人。仕宋,为封溪令。路经嶂崄,獠贼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贼异之,而不害也。融风止诡越,见者惊异聚观。齐高帝素爱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善草书,常自美其能。帝曰:卿书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义宣之乱,官军欲杀融父畅,张兴世以袍覆畅而坐之,得免。兴世卒,融著高履,负上成坟。兴世子欣,时坐罪当死。融又启竟陵王欲代欣时死,王义之。建武中病卒。遗令建白无,不设祭。三千买棺,无制新衾。有《玉海集》行于世。张氏前有敷、演、镜、畅,后有充、融、卷、稷。弟宝积。

张宝积,何点谓为保家之主。永元中,乘腰与谒萧颖胄,举动自若。颖胄问何至之晚?答曰:自本朝危乱,四海横流。既不能为比干之死,实末忍为微子之去,是以至晚。颖胄深善之。后仕御史中丞。

梁张稷,字公乔,镶之弟。幼有至性,所生母丧,常设神坐。出告反面如事生,州里谓之淳孝。父母没,庐墓六年。性疏率明悟,有才略。仕齐街尉卿,东昏之难,为梁武佐命,然常愧之。徐道角作乱,见害。奉禄皆颁亲,故家无余财。与族兄充、融、卷并知名,时号四张。子嵊,侄率,率弟盾。

张卷,字令远,稷族兄。少以和理著称,能清言。仕至都官尚书。

张嵊,字四山,稷子。少笃孝,年三十余,犹斑衣受稷杖。方雅有志操,能清言,感家祸,终身蔬食布衣,不执刀刃,不听音乐。仕梁湘东王长史,王为之筮,得节卦,谓嵊曰:卿后当东人为郡,恐不得终其天年。嵊曰:贵得其所耳。为吴兴太守,侯景图建邺,遣弟伊率兵赴援,贼将刘神茂遣使说嵊,嵊斩其使。景遣侯子鉴击嵊,嵊车败,释戎服,坐听事。贼临以刃,不屈。执送景,将舍之。嵊曰:

速死为幸。与子孙同遇害者十余人。景欲存其一子,嵊曰:吾一门已在鬼录,不就尔处求恩。于是皆死。元帝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谧忠贞子。弟睾。亦知名。

张率,字士简,镶之子。性宽雅,十二能属文。每日限为文一篇,至年十六,凡作二千余篇。陆少玄家有书万卷,率尽读之。齐建武中,举秀才,沈约目为南金。梁武帝时,为文德待认。帝见其文,曰: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谓兼二子之全矣。又谓曰:卿东南物望,名家奇才,若复以礼律焉意,便是宰相才,秘书丞,天下清官。东南望胄,未有为之者。今以相处,为卿定名誉。寻以为秘书丞,出为新安太守。率嗜酒,于家务尤忘怀。自少属文,《七略》及《艺文志》所载诗赋,今亡其文者,并补作之。所著《文衡》十五卷,《文集》四十卷,行于世。

张盾,字士宣,率之弟。以谨重称,为湘东王记室。出监富阳令,廓然独处,无所用心。身死之日,家无遗财,唯有《文集》并书千余卷,酒米数瓮而已。

张种,字士苗,永从孙。祖辩,宋大司农。父略,太子中庶子。种少恬静,居处雅正,傍无造请。时人语曰:宋称敷、演,梁则卷、充。清虚学尚,种有其风。仕梁始丰令。母卒,毁瘠过甚。又迫凶荒,未葬。服虽毕,居家饮食,常若在丧,景平初,王僧辩以闻,起为中从事。并为具葬礼,葬讫。方即吉,陈武帝受禅,累迁中书令。种沈深虚静,识量宏博,时以为宰相之器。卒赠特进,溢元子。种虽历显位,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

张棱,仕梁。种之弟,清静有识度,位司徒左长史、光禄大夫。

张充,字延符,绪之子。少好逸游,尝臂鹰牵狗吴西郭中。年三十,便修改,多所该通,尤明《老》《易》,能清言。与从叔稷,俱有令誉。仕齐,历尚书殿中郎。王俭用事,方聚亲宾,充毅巾葛帔,至便求酒。言论放逸,一坐尽倾。迁义兴太守,为政清净,人为侍中。梁武帝兵至建邺,东昏遇祸。百官集西钟下,召充,充不至。历梁吏部尚书,居选以平允称。迁尚书仆射,顷之,为吴郡太守。卒谧穆子。

张绎,字士和,郡人。学道讲经,理致深密,词端华辩,当时所宗。梁武帝雅相钦赏。时陶隐居著《法检论》,明释老二教。绎往复讨论,甚有条理,隐居嘉焉。专心道法,居贫守约。善八体书,别制云篆。作《茅山南洞碑》,甚工。【《太平经》】

张昭,字德明;弟干,字元明,吴人。昭幼至孝,父叹病消渴,嗜鲜鱼,昭结网捕鱼以供。弟干,聪敏好学,亦有至性。父卒,兄弟并不衣绵,不食盐醋,日食一升麦屑粥。每感恸,必欧血。父服未终,母陆氏又卒。兄弟毁瘠骨立,家贫未得大葬。布衣蔬食,十有余年。衡阳王伯信临郡,举干孝廉,固辞。兄弟因毁成疾,昭一目失明,干亦中冷苦癖。年未五十,并终于家。嗣息俱绝。

张仲,字叔玄,郡人。仕陈左中郎将。好覃思经典,撰《春秋义略》、《丧眼》、《孝经》、《论语义》、《前汉音义》。官至汉王侍读。

张后胤,字嗣宗,昆山人。祖僧绍,梁零陵太守。父冲,陈国子博士。入隋为汉王谅并州博士。后胤以学行禅其家,以经授太宗,封新野县公。终散骑常侍,谧曰康。

张承休,后嗣〔胤〕孙。张说撰其《墓志》云:后嗣〔胤〕之子小师,小师生承休。承休希言笃行,去华崇实。非法不由,非礼不动。精于理物,敏于从政。历朝议大夫、上柱国、恒州刺史。说之文曰:昌〔阊〕门一分,辉我诸侯。盖居昌〔阊〕门云。

张镒,字季权,后嗣五世孙。父齐丘,朔方节度使,东都留守,谧贞献。镒累殿中侍御史,将救卢枞死,白其母曰:枞免而镒贬。默则负官,贬则为太夫人忧。母曰:儿无累于道,吾所安。遂执正其罪,坐贬抚州司户。建中二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卢杞忌镒刚直,挤之,出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帝幸奉天,镒罄家资,将自献行在。营将李楚琳尝事朱泚,夜率其党作乱,遂遇害。史臣曰:镒暴忠王室,为贼奸所乘,以殁其身。盖福善祸淫之训,有时而挠。要躬可陨,而名与岱、嵩等矣。

张从师,郡人。张说撰其《墓志》云:河南府法曹参军,有唐逸士吴郡张从师,冲和纯粹,辩博闳达,卓荦好古,傥荡逸群。秀才高第,历官五政。忘怀乐道,如浮云无心,野鹤独立。上元二年终,葬虎丘西原。子惟俭、惟静,弱岁皆精《左氏》、《台梁》、《春秋》。弟从申,时为秘书省正字。从师祖损之,隋侍御史水部郎。损之生泫,硕学丽藻,名动京师,从师之父也。从申自有时名,书法甚高。

张旭,吴人。草书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初仕为常熟尉,有老人陈蝶求判,宿昔又来,旭怒其烦。老人曰:观公笔迹奇妙,欲以藏家尔。旭因问所藏,尽出其父书。旭视之,天下奇笔也,自是尽其法。后人论书,欧、虞、褚、陆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传其法,惟崔邈、颜真卿。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裴曼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张仅,字几道。与里人顾棠,字叔思,皆客于王荆公。公作《三经义》,二人与焉。仅至著作佐郎卒。方于通作挽诗,极哀楚,诵者为出涕。吴人因门子通为方挽诗。

吴郡声名顾舆张,龙门当日共升堂。

青衫始见登华省,丹旐俄闻入故乡。

含泪孤儿生面垢,断肠慈母满头霜。

可怜十载人间事,不及南柯一梦长。

一作《吴门志》。南宋范成大撰。五十卷。绍熙三年(1192)或四年成书。校官汪泰亨等于绍定二年(1229)至宝祐四年(1256)增订,后人续有增补。吴郡时称平江府,治吴县、长洲二县(今江苏苏州市)。全书分沿革、分野、户口租税、土贡、风俗、城郭、学校、宫宇、古迹、水利、人物、寺观、异闻、杂咏等三十九门。记载府城尤详,水利一门保存不少有关太湖流域重要资料,人物遗迹所占篇幅亦多。征引浩博、叙述简赅,是古方志中佳作。对研究南宋时期苏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参考价值。惟汪泰亨等所补,体例殊乖,或为正文,或作夹注,颇嫌淆杂。此为《吴郡志》标点本。

猜你喜欢

  • 吴郡志卷第四十三

    方技吴公子光欲谋杀王僚,未有可与议者。乃命善相者为吴市吏。伍子胥至吴,被发佯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市人罔有识者。市吏见之曰:吾相人多矣,未尝见斯人也,非异国之亡臣乎?遂与俱见王僚。(《吴越春秋》)*..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四十二

    浮屠唐僧印宗,郡人,姓印氏,精涅盘经。咸亨中至京师,诏居大敬爱寺。辞往蕲春,谒忍师。遂至广州,遇六祖能大师,尽悟方外之旨。著《心要集》,行于世。*道钦,昆山人,姓朱氏。初业儒,有元素禅师者,为落发授学..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四十一

    仙事二王可交,松江南赵屯村人,以钓耕〔耕钓〕自业。常取大鱼烹之,捣蒜萎大嚼,乐之不厌。一日棹舟,击楫高歌。江行数里间,见采肪,荡漾中流。中有道士七人,皆年少。玉冠霞帔,服色各异。侍者十余人,总角尝发。..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四十

    仙事一后汉中散大夫王远,字方平。既得道,东欲入括苍山。过吴,住胥门蔡经家。经,小民也。远以其骨相当仙,语经曰:汝应得度世。然汝少不知道,气少肉多。当为尸尸,如从狗窦中过耳。告经以要言而去。经后忽身发热..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八

    县记二常熟县常熟县,在府北一百五里。《题名记》:常熟为县,其来久矣。旧为毗陵郡南沙县,至梁改为常熟。自梁历唐,由唐迄于伪吴,几数百年。前尹是邑者,姓名莫或纪录,故不得而考。本朝太平兴国中,钱氏以图籍归..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七

    县记一吴县,在府治之西二里。廨宇,绍兴二年,知县蒋结建。县门,淳熙十二年,知县赵善宣重建,并书额。厅之西,有平理堂、无倦堂,堂之西有延射亭,天圣七年,知县徐的建。亭之南北,各有小山,山有小亭,南曰松桂..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六

    郭外寺五兴福寺,在常熟县西北九里。唐《寺记》云,始于齐始兴五年。按:齐无始兴年号,但有延兴、中兴二号,皆止一年,流传之误如此。既是唐碑,姑存之。即常建题诗处。*《再修功德记》:此寺始自齐始兴五年,因邑..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五

    郭外寺四昆山县慧聚寺,在县西北三里。昆山,一名马鞍山。世传殿基,乃梁天监中鬼工所造。半叠石(室),半为虚阁,缥缈如仙府。他山佛宇,未有其比。山上下前后,皆择胜为僧舍。云窗雾阁,间见层出,不可形容绘画也..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四

    郭外寺三孤园寺,在洞庭山。梁散骑常侍吴猛宅也,舍而为寺。*皮日休:艇子小且兀,缘湖荡白芷。萦纡泊一畸,宛到孤园寺。萝岛凝清阴,松门湛虚翠。寒泉飞碧螭,古木斗苍兕。钟梵在水魄,楼台入云肆。岩边足呜(上钱..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三

    郭外寺二尧峰院,在吴县横山,即唐免水院也。院有十景,谓清辉轩、碧玉沼、多境岩、宝云井、白龙洞、观音岩、偃盖松、妙高峰、东斋、西隐。*蒋堂《新井歌并序》云:尧峰颢暹弹师,有道行,居常游吴〔吾〕门。一日且..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二

    郭外寺一云岩寺,即虎丘山寺。晋司徒王珣及弟司空王瑉之别业也。咸和二年,舍以为寺。即剑池而分东西,今合为一。寺之胜,闻天下。四方游客过吴者,未有不访焉。余见《虎丘山》门。*王随《记》:夫元黄判质,肇自乎..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一

    宫观在城仙佛之字,皆中兴重建。或谓天庆观门廊、三清殿、能仁、报恩大殿,比旧加壮云。*天庆观,在长洲县西南,即唐开元观也。兵火前,栋宇最为宏丽。绍兴十六年,郡守王唤重作两廊。画灵宝度人经变相,召画史工山..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三十

    土物下彭螖,吴人呼为彭越,盖语讹也。足上无毛,堪食。吴越间多以盐藏货于市。【《岭表录异》】*白鱼种子。隋大业六年,吴郡贡入洛京,敕付西苑内海中。以万〔草〕把别迁,著水十数日,即生小鱼。取鱼子法:候夏至..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九

    土物上干将、莫耶二剑,皆吴王阖庐所佩。干将,吴人,与欧冶子同师。莫耶,干将之妻。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干将不知其由,莫耶曰:子以善..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八

    进士题名进士题名端拱元年程宿榜:龚识淳化三年孙何榜:丁谓(宰相) 钱昆(谏议大夫) 谢涛(太子宾客) 凌咸 陆元圭 龚纬(识弟)咸平二年孙暨榜:李堪咸平三年陈尧咨榜:郑载 谭应 许式 龚纪(纬兄) 胡尧佐 许洞..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七

    人物八颜孚,字端中,长民幼子。崇宁问,有声大学,士行甚美,每试必居前列。时入目为颜夫子,争愿识其面。与兄采,相继高科。孚擢第,未几早卒。*郑景平,字希尹,居带城桥。刚正不挠,所莅官,有廉介称。尝为大理..

    3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六

    人物七范仲淹,字希文。事具欧阳文忠公所撰神道碑及国史傅。其略云:皇祐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五代之际,世家苏州。生二岁而孤,母再适长山朱氏,仍其姓,始名说。既长知其世家..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五

    人物六杨收,字藏之。父遗直,客死姑苏。收七岁而孤,遂居吴。处丧若成人。母长孙亲授经,十三通大义。善属文,所赋辄就。吴人号神童,里人多造门观赋诗,至压败其藩。懿宗时,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子钜,散..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三

    人物四顾雍,字元叹,吴人。曾祖奉,颍川太守。蔡伯喈尝避怨于吴,雍从学琴书。伯喈叹异之,故与伯喈同名,而字元叹。从宦有治迹,累迁领尚书令,封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为孙权所敬..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吴郡志卷第二十二

    人物三顾琛,字弘璋,吴县人。和曾孙。祖履之,父谈,并为司徒左曹掾。琛谨确不浮华。孝建初,为吴郡太守,以起义功,封永新侯。三年,竟陵王诞反,遗客陆延稔资书板琛及子弟官。琛执其使斩之,遣二子送延稔首启闻,..

    2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