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孙子章句训义 / 钱基博

九变篇第八

2025-08-26 14:06 孙子章句训义

(解题)王晳曰:晳谓九者,数之极;用兵之法,当极其变耳。或曰九地之变也。张预曰:变者,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之谓也。凡与人争利,必知九地之变;故次军争。

基博按:世之为军争者,往往知进而不知退,见可而不见不可,勇于敢而不勇于不敢;此军争所以为危,而覆军杀将之必以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五危也!如审知其不可,而变通以尽利,圮地无舍,衢地无闭,绝地无留,围地无守,死地无困;涂有不由,军有不击;城有不攻,地有不争;则通于九变之利,而军争为利矣。故以《九变》次《军争》。变者,谓杂于利害,而无意必固我,审知其不可以为变通尽利也。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

(训义)李筌曰:地下曰圮,行必水淹也。陈皞曰:圮,低下也;孔明谓之地狱。狱者,中下,四面高也。何氏曰:下篇言圮地吾将进其涂,谓必固之地,宜速去之也。

衢地合交。

(训义)李筌曰:四通曰衢。梅尧臣曰:夫四通之地,与旁国相通,当结其交也。何氏曰:下篇云:衢地吾将固其结,言交结诸侯,使牢固也。

基博按:交邻结援,当讲之于平日,岂暇合之于临敌。合交二字,或系合兵交战之谓;盖衢地,四战之地,宜于合兵交战也。下篇云衢地吾将固其结,结者,或指结阵而言;盖四战之地,防敌人四方而至,将结阵以自固耳。

绝地无留。

(训义)贾林曰:溪谷坎险,前无通路曰绝;当速去无留。郑友贤曰:绝当作轻;盖轻有无止之辞。

围地则谋。

(训义)贾林曰:居四险之中曰围地;敌可往来,我难出入;居此地者,可预设奇谋,使敌不为我患乃可济也。何氏曰:下篇亦云围地则谋,言在艰险之地,与敌相持,须用奇险诡谲之谋,不至于害也。

死地则战。

(训义)梅尧臣曰:此而上,举九地之大约也。何氏曰:下篇亦云死地则战者,此地速为死战,则生;若缓而不战,气衰粮绝,不死何待也。张预曰:走无所往,当殊死战;淮阴背水陈,是也。从圮地无舍至此,为九变;止陈五事者,举其大略也。《九地篇》中说九地之变,唯言六事,亦陈其大略也。凡地有势有变,《九地篇》上所陈者,是其势也;下所叙者,是其变也。何以知九变为九地之变?下文云:将不通九变,虽知地形,不能得地利;又《九地篇》云: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不可不察;以此观之,义可见也。下既说九地,此复言九变者,《孙子》欲叙五利,故先陈九变;盖九变五利,相须而用,故为言之。郑友贤曰:或问九变之法,所陈五事者,何也?曰:九变者,九地之变也。散、轻、争、交、衢、重、圮、围、死,此九地之名也;一其志,使之属,趋其后,谨其守,固其结,继其食,进其涂,塞其阙,示不活,此九地之变也。九而言五者,阙而失次也。下文曰: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是九变主于九地,明矣。故特于《九地篇》曰:九地之变,人情之利,不可不察也。然则既有九地,何用九变之文乎?曰:武所论将不通九变之利,又曰:治兵不知九变之术。盖九地者,陈变之利;故曰:不知变,不得地之利。九变者,言术之用;故曰:不知术,不得人之用。是故六地有形,九地有名,九名有变,九变有术。知形而不知名,决事于冥冥;知名而不知变,驱众而浪战;知变而不知术,临用而事屈;此所以六地、九地、九变皆论地利,而为篇异也。李筌以涂有所不由而下五利,兼之为十变者,误也。复指下文为五利,何尝有五利之义也?

涂有所不由。

(训义)杜佑曰:厄难之地,所不当从也;不得已从之,故为变也;道虽近而中不利,则不从也。王晳曰:途虽可从而有所不从,虑奇伏也。若赵涉说周亚夫,避殽黾厄陕之间,虑置伏兵,请走蓝田,出武关,抵洛阳,间不过差一二日,是也。

军有所不击。

(训义)杜牧曰:盖以锐卒勿攻,归师勿遏,穷寇勿迫,死地不可攻。或我强敌弱,敌前军先至,亦不可击,恐惊之退走也。言有如此之军,皆不可击。斯统言为将须知有此不可击之军,即须不击,益为知变也;故列于《九变篇》中。张预曰:纵之而无所损,克之而无所利,则不须击也。又若我弱彼强,我曲彼直,亦不可击。如晋楚相持,士会曰:楚人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义相近也。

城有所不攻。

(训义)杜牧曰:盖言敌于要害之地,深浚城隍,多积粮食,欲留我师,若攻拔之,未足为利;不拔,则挫我兵势,故不可攻也。宋顺帝时,荆州守沈攸之反,素蓄士马,资用丰积,战士十万,甲马二千,军至郢城。功曹臧寅以为:攻守异势,非旬日所拔,若不时举,挫锐损威;今顺流长驱,计日可捷,既倾根本,则郢城岂能自固!故《兵法》曰:城有所不攻,是也。攸之不从。郢郡守柳世隆拒攸之,攸之尽锐攻之,不克;众溃,走入林,自缢。后周武帝欲出兵于河阳以伐齐,吏部宇文进曰:今用兵,须择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之,恐难得志。如臣所见,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用武之地,莫过于此!帝不纳,师竟无功;复大举伐齐,卒用计以灭齐。张预曰:拔之而不能守,委之而不为患,则不须攻也。又若深沟高垒,卒不能下,亦不可攻。如士匄请伐偪阳。荀曰: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是也。

地有所不争。

(训义)张预曰:得之不便于战,失之无害于己,则不须争也。又若辽远之地,虽得之,终非己有,亦不可争。如吴子伐齐,伍员谏曰:得地于齐,犹获石田也。

君命有所不受。

(训义)曹操曰: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也;故曰:不从中御。张预曰:自涂有所不由至此,为五利。或曰:自圮地无舍至地有所不争为九变;谓此九事皆不从中覆,故统之以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训义)贾林曰:九变,上九事。将帅之任,机权遇势则变,因利则制,不拘常道,然后得其通变之利;变之则九,数之则十,故君命不在常变例也。梅尧臣曰:达九地之势,变而为利也。何氏曰:《孙子》以九变名篇,解者十有余家,皆不条其九变之目者,何也?盖自圮地无舍而下至君命有所不受,其数十矣,使人不得不惑。愚熟观文意上下,止述其地之利害耳,且十事之中,君命有所不受,且非地事,昭然不类矣。盖《孙子》之意,言凡受命之将,合聚军众,如经此九地,有害而无利,则当变之,虽君命使之舍留攻争,亦不受也。况下文言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其君命岂得与地形而同算也?况下之《地形篇》云: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厥旨尽在此矣。

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训义)张预曰:凡地,有形有变;知形而不晓变,岂能得地之利。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训义)曹操曰:谓下五事也。张预曰:凡兵有利有变,知利而不识变,岂能得人之用。曹公言下五事为五利者,谓九变之下五事也;非谓杂于利害已下五事也。

基博按:上云九变之利者,谓相地而通变也;此云九变之术者,言因利而制权也。利者,地之自然;术者,人之权谋。上下文递承而下,若曰:通于九变之利而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而不能通变以尽利者,人谋之不臧也。张预曰:知利而不识变,未是;宜曰通变而不知术。

右第一节,论九变之利。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训义)王晳曰:将通九变,则利害尽矣。张预曰: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此亦通变之谓也。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

(训义)杜牧曰:信,申也;言我欲取利于敌人,不可但见取敌人之利,先须以敌人害我之事,参杂而计量之;然后我所务之利,乃可申行也。

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训义)曹操曰:既参于利,则亦计于害;虽有患,可解也。王晳曰:周知其害,则不败矣。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

(训义)曹操曰:害,其所恶也。张预曰:致之于受害之地,则自屈服。或曰:间之使君臣相疑,劳之使民失业,所以害之也。

役诸侯者以业,

(训义)曹操曰:业,事也;使其烦劳,若彼入我出,彼出我入也。杜佑曰:能以事劳役诸侯之人,令不得安佚;韩人令秦凿渠之类,是也。张预曰:以事劳之,使不得休。或曰:压之以富强之业,则可役使;若晋、楚国强,郑人以牺牲玉帛奔走以事之,是也。

趋诸侯者以利。

(训义)杜牧曰:言以利诱之,使自来趋我也,堕吾画中。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训义)曹操曰:安不忘危,常设备也。张预曰:言须思患而预防之;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右第二节,承上九变之利,而论虑之离于利害以思患预防。

故将有五危;

(训义)李筌曰:下五事也。

必死,可杀也。

(训义)杜牧曰:将愚而勇者,患也。黄石公曰:勇者好行其志;愚者不顾其死。《吴子》曰:凡人之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耳!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将也!

基博按:一九〇四年,日俄之战,俄国远东之陆军,兵力不厚。苦鲁伯坚以满洲军总指挥,训令东路司令官,谓:敌众我寡,不可当也!不如集中兵力,且战且退,既以阻日军之猛进,而以渐与在后之大军会合,毋陷于孤危以逞敌志!顾司令查苏立声言:尝受圣乔治勋章之武士,只知杀敌致果尔!不惯作逃将军也!苦鲁伯坚亦无如何;遂为日军所歼,而陷于大败!此必死可杀之适例也。

必生,可虏也。

(训义)孟氏曰:将之怯弱,志必生返,意不亲战,士卒不精,上下犹豫,可急击而取之!新训曰:为将怯懦,见利而不能进。太公曰:失利后时,反受其殃。

基博按:一九三九年九月,希特勒之进攻波兰也,德军之在西境齐格菲防线者,仅三师以至十一师耳;而法军总司令甘末林以三十五师之兵力,不能疾捣其虚,而顿兵犹豫;以谓:法为人口生殖低落之国,而第一次欧战之牺牲尤巨;吾法人宁堪如此流血之战争乎!我不能于大战之方始,而遽用凡尔登决战之战略也!英伦《太晤士报》著论誉之曰:法国之军事思想,在以攻为守;而甘氏则守而不攻,似相剌谬!顾有其不可及者,待机而动;慎重民命;自开战以迄于今,曾无有一卒焉而作无为之牺牲者!如甘氏为将,必坚持此重民命,节流血之策略,以待可胜,而保持法国之国力以不堕矣!然失利后时,卒为德乘,而马奇诺防线以溃!法军之为希特勒所俘者一百九十万人;而所缴之军械,可以装备八十二师。呜呼!甘末林以国家久经训练,历年储备之精兵利器,身为统帅,成师以出,不用以杀敌致果,争机先而制胜;而节流血,慎民命,俾之束手就缚,堕军实而长寇雠,亡无日矣!岂非必生可虏之大戒乎!拿破仑大帝言:我之战术,所以无不胜者有三:一集中兵力。二活泼。三活泼之中,持以坚定,扎硬寨,打死仗。死而英雄,何惜一死!生而战败,不如无生!呜呼!甘末林独不闻之乎!

忿速,可侮也。

(训义)杜牧曰:忿者,刚怒也;速者,褊急也;性不厚重也。若敌人如此,可以凌侮,使之轻进而败之也。十六国,姚襄攻黄落,前秦苻生遣苻黄眉、邓羌讨之,襄深沟高垒,固守不战。邓羌说黄眉曰:襄性刚狠,易以刚动。若长驱鼓行,直压其垒,必忿而出师,可一战而擒也。黄眉从之;襄怒出战,黄眉等斩之。

廉洁,可辱也。

(训义)梅尧臣曰:徇名不顾。

爱民,可烦也。

(训义)杜牧曰:言仁人爱民者,惟恐杀伤,不能舍短从长,弃彼取此,不度远近,不量事力,凡为我攻,则必来救,如此可以烦之,令其劳顿而后取之也。张预曰:民虽可爱,当审利害。若无微不救,无远不援,则出其所必趋,使烦而困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训义)何氏曰:将材古今难之,其性往往失于一偏尔!故《孙子》首篇,言将者智信仁勇严,贵其全也,张预曰:庸常之将,守一而不知变,故取则于己,为凶于兵;智者则不然,虽勇而不必死,虽怯而不必生,虽刚而不可侮,虽廉而不可辱,虽仁而不可烦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训义)张预曰:言须识权变,不可执一道也。

右第三节,论将有五危;而究其所以为危,以执一而不通变也。

《孙子章句训义》以清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为底本,并以明正统道藏本、谈恺嘉靖本、崇文官书局《百子全书》本对勘。害中所称“章句”,是指对诸本所长择善而从;所称“训义”,是指对《十家注》中前后重复、相互矛盾的句子“削其繁剩,笔其精粹”。钱基博先生在选辑古注精华的同时,非常注意运用近代军事观点和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例对孙子军事原则予以发挥,见解透辟,析理精微,校勘也有自己独到之处。此书是民国期间较有影响的《孙子》注本之一。

猜你喜欢

  • 下编 新文学

    一、新民体康有为 附简朝亮、廖平、徐勤 梁启超 附陈千秋、谭嗣同当代之文,理融欧亚,词驳今古,几如五光十色,不可方物,而要其大别,曰古文学、曰今文学二者而已。谭古文学者,或远祧中古以上,或近祢近古而还。..

    4 现代中国文学史 2025-08-26
  • 上编 古文学

    一、文魏晋文王闿运 章炳麟 附黄侃 苏玄瑛方民国之肇造也,一时言文章老宿者,首推湘潭王闿运云。王闿运,字壬秋,又字壬父。生时,父梦神榜其门曰:天开文运。因以闿运为名。顾天性愚鲁,幼读书,日诵不及百言,又..

    4 现代中国文学史 2025-08-26
  • 编首

    一、总论昔清儒焦循以为一代文学有一代之所胜,欲自楚骚以下,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而胡适亦谓: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周秦有周秦之文学..

    4 现代中国文学史 2025-08-26
  • 用间篇第十三

    (解题)曹操曰: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李筌曰:《孙子》论兵,始于计而终于间者,盖不在以攻为主。郑友贤曰:或问间何以终于篇之末?曰:用兵之法,惟间为深微神妙,而不可易言也;所谓非圣智不能用间,非..

    5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火攻篇第十二

    (解题)曹操曰:以火攻人。王晳曰:助兵取胜,戒虚发也。基博按:此篇历举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以火攻佐战胜攻取。今之交战国,有以空军大举轰炸,而毁敌人之人民财产,物资军需者,不必古今异宜也。孙子..

    5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九地篇第十一

    (解题)张预曰:用兵之地,其势有九;此论地势,故次地形。基博按:此篇勘《地形篇》未发之蕴而补其义。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训义)曹操..

    3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地形篇第十

    (解题)王晳曰:地利,当周知险、隘、支、挂之形也。张预曰:凡军有所行,先五十里内山川形势,使军士伺其伏兵;将乃自行视地之势,因而图之,知其险易。故行师越境,审地形而立胜,故次行军。基博按:行军必明地形..

    5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行军篇第九

    (解题)张预曰:知九地之变,然后可以择利而行军,故次九变。基博按:《孙子》以为通于九变之利者,乃可以择利而行军,故以《行军》次《九变》。然行军而不知处军,则何以自立于不败而为不可胜;不能相敌,则何以不..

    3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军争篇第七

    (解题)曹操曰:两军争胜。李筌曰:争者,趋利也,虚实定,乃可与人争利。张预曰:以军争为名者,谓两军相对而争利也;先知彼我之虚实,然后能与人争胜,故次虚实。基博按:形之而知虚实,则可举军可争利;故以军争..

    6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虚实篇第六

    (解题)李筌曰:善用兵者,以虚为实。善破敌者,以实为虚。杜牧曰:夫兵者,避实击虚,先须识彼我之虚实也。张预曰:《形篇》言攻守;《势篇》说奇正。善用兵者,先知攻守两齐之法,然后知奇正;先知奇正相变之术,..

    3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势篇第五

    (解题)曹操曰:用兵任势也。王晳曰:势者,积势之变也;善战者,能任势以取胜,不劳力也。基博按:势与形不同:形者量敌而审己,筹之于未战之先。势者因利而制权;决于临敌之日。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4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形篇第四

    (解题)王晳曰:形者,定形也;谓两敌强弱有定形也。善用兵者,能变化其形,因敌以制胜。张预曰:两军攻守之形也。隐于中,则人不可得而知;见于外,则敌乘隙而至。形因攻守而显,故次谋攻。基博按:形者,形敌之可..

    4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谋攻篇第三

    (解题)曹操曰:欲攻敌,必先谋。李筌曰:合阵为战,围城曰攻,故以次战之下。基博按:谋与计不同:计者兼政略而言,筹之于未战之先;谋者指战略而言,决之于临战之日。谋攻以次作战之后者,一以战胜而后攻取,攻乃..

    5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作战篇第二

    (解题)李筌曰:先定计,然后修战具,是以战次计之篇也。张预曰:计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械,运粮草,约费用以作战备,故次计。陈启天曰:作,有兴起造作之意。作战,谓发动侵略战争也;与现代所谓作战有别。基..

    4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计篇第一

    (发凡)基博按:《汉书艺文志》著录兵家四种:曰权谋,形势,阴阳,伎巧。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伎巧者也。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穷,以轻疾制敌者..

    3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卷头语

    孙子章句训义,仆旧日之所刊也;新战史例,则今之所增订也。往者德国兵家克老山维兹诏人:欲学兵法,只有读史。人谓理论为事实之母;不知事实乃理论之母;无事实,无理论;而有理论矣,苟不能验之以事,抑亦无征不信..

    3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卷十七 朱子

    朱子与汉学 清初之倡汉学者不诋宋儒 方东树汉学商兑 宋学之流变 宋学之派别 朱一新无邪堂答问陈氏《郑学篇》引王西庄云:学者若能识得康成深处,方知程、朱义理之学,汉儒已见及。程、朱研精义理,仍即汉儒意趣,两..

    4 古籍举要 2025-08-26
  • 卷十六 三国

    王肃与郑玄 孔子家语 何晏王弼 王弼易注 魏学与汉学东汉经学之所为不同于西京者,由专而通。魏、晋经学之所以立异于东汉者,由郑而王。由专而通者,大道无方,学术会通之自然。由郑而王者,世情忌前,后生夺易之私意..

    7 古籍举要 2025-08-25
  • 卷十五 郑学

    郑玄喜通学 郑玄之著书 郑玄与许慎汉儒有专家,有通学。十三经所采者,《诗》有《毛公传》,《公羊》有何休学,专名一经,学无旁涉,专家也。独郑君戒子,自称博稽六艺,不限专经,通学也。大抵西京多专家,而后汉喜..

    8 古籍举要 2025-08-25
  • 卷十四 西汉

    陈澧东塾读书记之论汉儒 陆贾新语 贾谊新书 董子繁[63]露 司马迁之史记 淮南子 盐铁论 刘向所序六十七篇 扬雄太玄经 扬雄 儒家与儒生 汉儒之理学唐蔚老诒我番禺陈澧兰甫《东塾读书记西汉》一卷,原十三,坊本未刻,..

    6 古籍举要 2025-08-2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