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 萨孟武

由五台山文殊院说到佛教流行的原因

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之后,逃到代州雁门县,又因官厅行文捕捉,便由赵员外的介绍,入五台山文殊院,剃发为僧(《水浒传》第三回)。文殊院能够收容犯人,本来不足为奇,因为人们既然寸草不留,就是表示六根清净,与世无争,他们是化外的人,当然不受王法制裁。不过我们所视为奇怪的,则为文殊院的经济力,文殊院的僧人有五七百人,他们念经拜佛,毫不劳动,而乃有很大的财产。挑担卖酒的汉子对鲁达说:我们见关着本寺的本钱,见住着本寺的屋宇,如何敢卖与你吃?酒店老板也对鲁达说:师父少罪,小人住的房屋也是寺里的,本钱也是寺里的,长老已有法旨,但是小人们卖酒与寺里僧人吃了,便是追了小人们本钱,又赶出屋。因此,只得休怪。由此可知在文殊院周围数十里之内,不但土地和房屋属于文殊院,便是经商的人的本钱也出自文殊院。文殊院既然有这样巨大的经济力,那么当然可以支配邻近的老百姓。现在试来研究文殊院何以有这样丰富的财产。

佛教传入中国,在汉明帝时代,三国鼎立,争战不已。晋虽统一中国,而仅仅十年,又发生八王大乱,引起五胡乱华。人民终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不但因为没有组织,不能作***运动,且又因为苦难的来源在于政权分裂,引起兵争,倘再加以***,则乱上加乱,人民何能忍受。据中外历史所示,政权腐化,固然可用***,以推翻腐化的政权。政权分裂,只有诉诸武力,用武力以统一分裂的政权。既然需要武力,则兵争之祸又何可免。

在五胡乱华时代,蛮族酋长本来只信武力,不信宗教,既见沙门化金销玉,行符敕火,奇方妙术,万等千候,遂认为神异,而去皈依。例如石勒之崇拜佛图佛,吕光之崇拜鸠摩罗什,绝不是由于佛教的理论,而是由于沙门的道术。

经东晋而至南北朝,佛教思想,尤其三世因果之说,似已深入人心。宋武帝令褚淡之进毒药于零陵王(晋恭帝),王不肯饮,曰佛教自杀者,不复得人身。宋文帝虑彭城王义康为乱,遣严龙赍药赐死,王不肯服药,曰佛教自杀者,不复得人身。观此可知当时的人如何崇信佛教。

现在试来研究佛教何以流行?南北朝是中国最纷乱的时代,军阀互相火并,一旦得到帝位,便屠杀前朝子孙,宋受晋终,司马氏遂为废姓,齐受宋禅,刘宗尽见诛夷。北齐文宣践极,也屠杀魏的子孙。其尤甚者,一家骨肉自相诛夷,宋孝武帝残杀文帝的子孙,明帝又残杀孝武帝的子孙,齐明帝残杀高帝及武帝的子孙,凶忍惨毒,唯恐不尽,致令皇族有不愿复生王家之言。

帝(宋废帝子业)素疾子鸾有宠遣使赐死,时年十岁。子鸾临死,谓左右曰:愿身不复生王家。

他们稍有天良,何能不因悔而疑,因疑而惧,因惧而思忏悔之法。高允曾言:天人诚远,而报速如响,甚可惧也。恰好佛教专讲因果报应,他们听了之后,怕自己堕入地狱,怕子孙食其恶果,于是遂向慈悲的佛,求其怜悯,这便是佛教流行于上层阶级的原因。吾人只看南齐巴陵王子伦之言,可知因果报应之说已经深入人心。

延兴元年,明帝遣中书舍人茹法亮杀子伦。子伦正衣冠,出受诏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先朝昔灭刘氏,今日之事,理数固然。

我们再看齐明帝残杀骨肉,往往先烧香火,又可知道当时的人必以果报之权操之于佛。

延兴建武中,凡三诛诸王,每一行事,高宗辄先烧香火,呜咽涕泣,众以此辄知其夜当相杀戮也。

所以人们一旦想到果报,惨毒之事亦常为之小止。

明帝所为惨毒之事,周颙不敢显谏,辄诵经中因缘罪福事,帝亦为之小止。

上层阶级既信奉佛教,所以常将财产捐于佛寺,南朝的齐高帝、梁武帝、陈武帝,北朝的魏孝文、齐文宣、周文帝均曾舍其宫苑,以造佛寺。其中最可令人注意者,南齐的明帝残杀高武子孙,忍心害理,自古未有,而乃用百姓卖儿贴妇钱,以起佛寺。北朝的胡太后,恣行淫秽,鸩杀孝明,而亦喜建浮图,其造永宁佛寺之时,且不惜减少百官的禄。人主笃好佛理,天下便从风而化。

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咸从风而化。

世宗笃好佛理上既崇之,下弥企尚,至延昌中,天下州郡僧尼寺积有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所,徒侣逾众。

北朝朝士死者,其家多舍居宅,以施僧尼。

朝士死者,其家多舍居宅,以施僧尼,京邑第舍略为寺矣。

南朝豪贵亦常舍其邸宅,以起佛寺(《梁书卷三十七何敬容传》)。至于以金钱货宝田地捐给佛寺者为数尤多,梁武帝三次舍身同泰寺,公卿大臣以钱一亿万奉赎,这是读史者共知的事。佛寺财产年年增加,在北朝,魏孝文迁都洛阳之后,二十年中,洛中土地三分之一属于佛寺。

自迁都以来,年逾二纪,寺夺民居,三分且一非但京邑如此,天下州镇僧寺亦侵夺细民,广占田宅。

在南朝,例如,长沙寺僧业富沃,铸黄金为龙数千两埋土中,所以政府每于财政困难之际,向僧尼借债,只此一端,可知佛寺财产之多。

有司又奏军用不充,扬南徐兖江四州,富有之民家资满五千万,僧尼家资满二千万者,并四分换一,过此率讨事息即还。

下层阶级何以也欢迎佛教?现世的苦痛,他们是经验过的。他们受了苦难的压迫,当然想到苦难的来源及解脱苦难的方法。恰好佛教提倡三世因果,即有过去当今未来,人为善恶,必有报应。他们遂谓今生的苦难由于前生作孽,那么,要使来生不受苦难,只有皈依三宝,修炼今生,这是佛教能够得到下层阶级信仰的原因。兼以南北朝时代,内乱外战造成了无数贫民,贫民的赈恤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当时政府对于这个问题,竟然毫无措置。反之,佛教是以慈悲为本,佛寺财产不少,而僧尼的生活又不可太过奢侈。他们的收入既然超过于他们的消费,他们就把剩余物资充为救济贫民之用。佛寺既然负担了这个责任,结果,个人或政府的慈善事业也委托佛寺办理。

太子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立六疾馆,以养穷民。

灵太后数为一切斋会,施物动至万计。

后主武平七年春正月壬辰诏:去秋已来,水潦人饥,不自立者,所在付大寺及诸富民济其性命。

而北朝且许人民输粟于佛寺。输者,户为僧祗户,粟为僧祗粟。又许犯人及官奴投靠于佛寺,称之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兼营田输粟,于是佛寺更有财产,借以控制贫民,到了大部分贫民沦为无产者之时,佛寺在民间愈有势力。但是佛寺又不是专讲布施,而不谋自己利益的,佛寺既有财产,所以常常利用财产,放债取息。

甄彬尝以一束苎就州长沙寺库卖钱。后赎苎还,于苎中得五两金,以手巾裹之。彬得,送还寺库。道人惊云:近有人以此金质钱,时有事,不得举而失,檀越乃能见还。辄以金半仰酬,往复十余,彬坚然不受。

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万,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

而令政府不能不下令取缔。例如:

永平四年夏诏曰:僧祗之粟,本期济施,俭年出贷,丰则收入山林,僧尼随以给施,民有窘敝,亦即赈之。但主司冒利,规取赢息,及其征责,不计水旱,或偿利过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细民嗟毒,岁月滋深,非所以矜此穷乏,宗尚慈拯之本意也。

当时徭役繁重,而佛教又大开方便之门,凡人出俗入佛,均有免役的权利。如在北朝:

愚民侥幸,假称入道,以避输课。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工役尤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

南朝固然没有明文可稽,但是宋孝武帝大明二年的诏既说:

佛法讹替,沙门混杂,未足扶济鸿教,而专成逋薮。

而齐虞玩之又以生不长发,便谓为道,填街塞巷,是处皆然。为人民弄巧逃役的现象,是则南朝人民亦多寄身佛寺,以避徭役了。人民惮役甚于惮税,供役于佛寺者不过扫洒耕种,供役于国家者,乃至老稚服戎,空户从役,所以人民逃匿于佛寺,犹如投靠于豪族一样,日益增加。北朝民多绝户,而为沙门,正光已后,所在编民相与入道,略而计之,僧尼大众二百万矣,其寺三万有余。南朝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而真伪混居,往来纷杂,生不长发,便谓为道,填街塞巷,是处皆然。人民出家,财政上减少了国家的税收,军事上减少了国家的兵队,于是国家和佛寺便发生了斗争,而有魏太武帝及周武帝灭佛之事。

灭佛运动不在信仰之不同,而在利害的冲突,即如颜之推所说:

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

郭祖深说:

时帝(梁武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养女皆服罗纨,其蠹俗伤法,抑由于此。请精加检括,若无道行,四十已下皆使还俗附农,罢白徒养女,听畜奴婢,婢唯着青布衣,僧尼皆令蔬食,如此则法兴俗盛,国富人殷。不然,恐方来处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复国有帝虽不能悉用,然嘉其正直。

人民出家入佛乃有其社会的原因。朝廷灭佛的财政政策与人民信佛的经济动机(求免课役),本来不能相容。朝廷不务其本,而谋其末,所以灭佛运动无不失败。到了人民厌弃佛教,而新的神之观念尚未发生之时,世上又传布一种消息: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佛而降世。这种传说到了隋炀帝时代又表现为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出世之言。天上权威已经变更,地上皇朝也应更换,于是李唐代兴,而有贞观开元之治。

但是唐代沙门亦有免课的权利。武后时狄仁杰说:逃丁避罪并集沙门。德宗时,彭偃亦说:况今出家者皆是苟避征徭。文宗时,李训复说:天下浮屠避徭役。

沙门分为两种,一是受度出家,二是受度而不出家。前者是化外人民,自古就不必负担国家的课役,后者得到度牒之后,也可以免除徭赋。

宋时,凡赈荒兴役,动请度牒数十百道济用,其价值钞一二百贯至三百贯不等,不知缁流何所利而买之,及观李德裕传,而知唐以来度牒之足重也。徐州节度使王智兴奏准在淮泗置坛度人为僧,每人纳二绢,即给牒令回。李德裕时为浙西观察使,奏言江淮之人闻之,户有三丁者必令一丁往落发,意在规避徭役,影庇资产。今蒜山度日过百余人,若不禁止,一年之内即当失六十万丁矣。据此则一得度牒,即可免丁钱,庇家产,因而影射包揽,可知此民所以趋之若鹜也。然国家售卖度牒,虽可得钱,而实暗亏丁田之赋,则亦何所利哉。

最初度牒大约不由朝廷贩卖,所以中宗时魏元忠说:今度人既多,缁衣半道,不行本业,专以重宝附权门,皆有定直。昔之卖官钱入公府,今之卖度钱入私家,以兹入道,徒为游食。到了安史作乱,军费增加,国家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就把度牒收归国家贩卖,其数之多,不可胜计。

安禄山反,司空杨国忠以为正库物不可以给士,遣侍御史崔众至太原纳钱度僧尼道士,旬日得百万缗而已肃宗即位以天下用度不充度道士僧尼,不可胜计及两京平,又于关辅诸州,纳钱度道士僧尼万人。

但是这个方法只能救一时之穷,接着而来者则为丁口减少,徭赋乏匮,中宗时,已经发生问题。李峤说:

国计军防并仰丁口,今丁皆出家,兵悉入道,征行租赋何以备之。

何况国家既许官僚沙门免除课役,那么,人民当然想尽方法,求官买职,其不能得到官职者,亦必托足沙门。

中宗时,公主外戚皆奏请度人为僧尼,亦有出私财造寺者。富户强丁皆经营避役,远近充满。

安史乱后,又继之以藩镇之乱,干戈云扰,人民更设法逃避兵役。德宗时,杨炎曾言:

凡富人多丁者率为官为僧,以色役免。贫人所无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天下残瘁,荡为浮人,乡居地著,百不四五。

敬宗时,李德裕亦说:

泗川户有三丁,必令一丁落发,意在规避王徭,影庇资产,自正月已来,落发者无算。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只唯富人才有担税的能力,又只唯富人才有逋税的资格,辛替否说:

当今出财依势者,尽度为沙门,避役奸讹者,尽度为沙门,其所未度,唯贫穷与善人。

为官而免除课役,为僧又免除课役,唐代赋税虽以户口为基础,其实,在整个户口之中,不课者却占极大部分。试看天宝中的情形吧!

天宝十四载,管户总八百九十一万四千七百九,应不课户三百五十六万五千五百一,应课户五百三十四万九千二百八。管口总五千二百九十一万九千三百九,不课口四千四百七十万九百八十八,课口八百二十万八千三百二十一。

肃宗时代,不课户反多过课户。

肃宗乾元三年,见到帐百六十九州,应管户总百九十三万三千一百七十四,不课户总百一十七万四千五百九十二,课户七十五万八千五百八十二。管口总千六百九十九万三百八十六,不课口千四百六十一万九千五百八十七,课口二百三十七万七百九十九。

课户减少,赋役便落到贫民身上,贫民受了赋役的压迫,只有破产。

富户幸免徭役,贫者破产甚众。

于是他们也复逃亡,逃出本乡,变成不著户籍的浮浪户。唐代租赋以田、身为主,浮浪户无田,又不著籍,当然无法令其缴纳租税。其有田而又著籍者,官僚可以免课,沙门也可以免课。国家非取消官僚与沙门的特权,财政上毫无办法。然而官僚为自己利益打算,哪肯放弃权利。因之国家所能压迫者只有沙门,于是就发生了武宗灭佛之事。合北朝之二武,史家称之为三武灭佛。然而武宗崩后,宣宗即位,又修复废寺,度僧几及其旧。灭佛以增加租收的目的并未达到。

唐亡,经五代而至于宋,情况还是一样,不但官户可以免役免税,沙门亦得免役免税,人民争相出家,国家不能不加限制,然诸路每岁所度人数乃逐渐增加,由三百人度一人,增至一百人度一人。于是特许出家遂成为政府财源之一。凡欲出家者须购买政府所发行之度牒。宁宗时,度牒每道为钱一千贯,后增至一千五百贯,此时金每两为钱四十贯。度牒变成钞票,可以用之为本钱,可以用之易米谷,可以用之充赐予,可以用之助经费。度牒之贩卖只能救一时之急,结果则丁口减少,徭赋乏匮,而国家财政愈益困难。政府为弥缝赤字预算,只有向小民尽量榨取。于是宗教问题又转变为社会问题。

宋代佛寺大概也和南北朝的佛寺一样,常常放债取息。看吧!不要贪酒为佛家五戒之一,文殊院固然禁止本院僧人喝酒,然而又把金钱借给酒家做本钱,把房屋借给别人开酒店(《水浒传》第三回),这样一来,佛寺的财产当然天天增加。以上所说佛寺救济贫民和放债取息的话,并不是我杜撰的,也不是我单看《水浒传》而说,在正史上,亦有确实的证据。北魏宣武帝曾于永平四年(511年),下诏说:

僧祗之粟,本期济施,俭年出贷,丰则收入山林,僧尼随以给施,民有窘敝,亦即赈之。但主司冒利,规取赢息,及其征责,不计水旱,或偿利过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细民嗟毒,岁月滋深,非所以矜此穷乏,宗尚慈拯之本意也。

这不是国家委托佛寺救济贫民,而佛寺竟然放债取息的证据么?佛寺有财产的原因在此,五台山文殊院有巨大经济力的原因亦在此。

一切宗教无不产生于民众受难最苦的时代,但是宗教乃不能拯救民众的苦难,反而民众的苦难却因宗教的麻醉而愈益延长。因为宗教常把乐园建设在幻想的世界,民众受了幻想的迷惑,忘去现世的苦痛,其结果,常常不想改造现实的社会,而只想离开现实社会,由是民众渐次失去***性,苦难也因之而延长。在各种宗教之中,最可使人失去***性的,莫如佛教,南北朝人民深中了佛教的毒,所以当时政治虽然非常腐化,而在历史上,我们只看见军阀们的苦迭打(coup dtat)(***),却不见民众们的暴动,甚至于中央政府也不巩固。隋室虽然统一了南北朝,然而不及三十年而即亡,天下又复分裂。继此出来收拾残局的,虽然是唐,然而唐能统一天下,乃有恃于突厥的援助,唐高祖且不惜向突厥称臣(侥幸这种国耻,由唐太宗报复了),由此可知当时人民因中佛教的毒,失去政治的能力了。所以民众不先打倒宗教,绝对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反抗高利贷的鲁达因逃命而入空门,一旦为了实行***,又不能不逃出空门,跳上梁山,我们看到这里,当能知道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本书是一部由小说“闲”看中国社会的著作。但作者贯通古今,引证诸多历史材料阐发其社会学理论,且借题发挥,谈的是政治、经济、伦理、兵制、士人、社会组织、婚姻问题等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作者有着看透社会与政治的火眼金睛,因此看似游戏走笔,但分析中国社会却要言不烦,深入精当。

猜你喜欢

  • 燕青何以能列在三十六天罡星之内

    季布为楚将,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赦季布,拜为郎中。其弟丁公亦为楚将,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羽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

  • 吴用何以只能坐第三把交椅

    流氓可以做皇帝,地主也可以做皇帝。知识阶级呢?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中国历史上,由流氓而做皇帝的,有刘邦、朱元璋二人,其他开国始祖则大率非出身于公卿之门,即出身于地主。流氓和地主何以都有做皇帝的资格?..

  • 林冲的地位何以在关胜之下

    在梁山泊诸好汉之中,有大将风度的,似只有林冲一人。林冲的武艺高强,我们可以不必再说,至于林冲的才识过人,我们只看他火并了王伦之后,就请晁盖坐第一把交椅,吴用坐第二把交椅,公孙胜坐第三把交椅,以为鼎分三..

  • 由祝家村与曾头市说到中国的军队与官僚

    官军累次讨伐梁山泊,无不给梁山泊打得落花流水,将官送到山里做首领,兵卒送到山里做喽啰,一言以蔽之,不论将官或兵卒,没有一个存必死之心,降的降,逃的逃,官军讨伐梁山泊一次,即助长梁山泊的气焰一分,反之,..

  • 宋江得到天下之后李逵的命运如何

    李逵是宋江的心腹,宋江得到天下,李逵当然封王封侯,这是普通人的见解。若据我的观察,宋江得到天下之日,便是李逵被诛之时。不过宋江之杀李逵,又和汉高祖之杀韩信不同,而有似于唐太宗要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尝侍..

  • 由宋江的家族关系说明中国古代的政治

    在宋江尚未落草以前,因为做吏最难,恐怕连累父母,教爷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各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吾国在秦汉时代,官与吏未曾区别,经魏晋南北朝之士族政治,而至于隋..

  • 历代创业之主神话表

    这种神权观念可远溯于远古。盖一个朝代成立既久,帝室便有权威,复由权威而发生正统观念,正统观念乃基于神权思想。在民智幼稚之时,推翻神权思想所维护的王朝,必须利用另一个神权观念,而谓新王朝之建立亦由上帝所..

  • 九天玄女与三卷天书的来源

    一治一乱是中国的社会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中国的政治史。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副之,数千年来,技术未曾改良,然而人口是会增加的,收获是会递减的,所以数传之后,消费力就超过于生产力,引起物价尤其..

  • 快活林酒店的所有权问题

    快活林酒店,果如武松所说,是施恩花钱开设的(《水浒传》第二十九回),则施恩当然有所有权。所有权受人侵害,照常理说,应该向官厅起诉。但是施恩竟然不用法律手续,而必等到武松来了之后,才假借武松的武力,把酒..

  • 由潘金莲与西门庆谈到古代的婚姻问题

    人类所视为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食,一是色。人类为了解决食的问题,就有经济组织;为了解决色的问题,就有婚姻制度。食的问题不能解决,当然可以发生许多纠纷;色的问题不能解决,社会也不免混乱。古人说:食色..

  • 王伦何以不配做梁山泊领袖

    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我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这是苏秦的话。同时张仪呢?张仪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座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

  • 十万贯生辰纲之社会学的意义

    阔人过生发财,穷人过生花钱。阔人过生,固然是恭喜的事,穷人过生,则甚烦恼。请客么?没有钱。不请客么?客来了,面子不好看。逃避么?逃到哪里?阔人的过生,则不然了。他们请客,固然也要花钱,但是他们所得的贺..

  • 何以草料场的火烧不死林冲

    社会愈黑暗,果报思想愈流行。中国的小说不管怎样地诲淫,或怎样地诲盗,其结局无非证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太上感应篇》、《科场异闻录》、《阅微草堂笔记》固不必言,甚而至于正史里面,也含..

  • 小霸王劫婚与中国社会之“性”的缺点

    人类爱其子女,一半由于生理上的本能,一半由于经济上的必要。在生产力幼稚的社会,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增加了一个消费者,所以爱惜子女的感情很弱。在生产力进步的社会,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增加了一个生产者,所以爱..

  • 杀猪的郑屠何以能在延安府称霸

    男耕女织为中国经济的特征,所以中国人很崇敬牛郎织女,而牛郎织女确实不愧为中国的经济神,更确实可以表示中国农民的生活。牛郎日夜耕田,织女日夜织布,他们为了中国的经济问题,终日劳苦,工作之余,身体已觉疲倦..

  • “替天行道”的意义

    替天行道,为梁山泊的口号。这个天道观念不但含义复杂,而且性近玄学,我现在只研究政治上的天道观念,由此说明梁山泊终是草寇集团,没有得到天下的希望。原始社会都是血统团体,而以氏族为基础,到了血统团体进化为..

  • 梁山泊的社会基础

    一 流氓集团在中国历史上,有争夺帝位的野心者不外两种人,一是豪族,如杨坚、李世民等是。二是流氓,如刘邦、朱元璋等是。此盖豪族有所凭借,便于取得权力,流氓无所顾忌,勇于冒险。豪族所凭借的是什么?吾国自古..

  • 佛教正能量经典语录

    1、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2、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3、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

    39 好句大全 2025-07-19
  • 佛教语录人生哲理四字

    1、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3、知足常乐,风清月明。4、白云无心,真如佛性。5、真心应物,不生分别。6、苦海无边,回头是岸。7、命由己造,相由心生。8、但契本心,不用求..

    28 好句大全 2025-07-17
  • 佛教语录人生哲理

    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2、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3、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

    38 好句大全 2025-07-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