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春秋左氏古经说义疏 / 廖平

左傳漢義證二十卷序

2025-06-01 15:27 春秋左氏古经说义疏

唐人設科,以《左氏》爲大經,固以卷帙繁重,亦因晚出,師法闕亡,貫通者稀,故與《戴記》同號難治。范升謂《左氏》授受無人,孝平以後乃暫立學,不如二《傳》師説詳明,其難一也。太常指爲不傳《春秋》,《傳》中義例閒説史事,與《經》例不同,二也。史稱「左氏《春秋國語》」,《劉歆傳》云:「引《傳》解《經》,由是章句理解 注 備焉。」近人遂疑解經爲歆附益,三也。古文博士各立門户,《傳》爲劉立,《異義》引爲古學,而禮説不同《周禮》,或古或今,疑不能明,四也。三《傳》同説一《經》,自異則嫌於迕《經》,隨同又疑於反《傳》,五也。全《經》要例,《公》《穀》文詳,本《傳》多僅孤證,欲削則疑於本有,補之則近於膚引,六也。古先著作惟存杜氏,通塞參半,高下在心,未可依據,七也。漢師根據《周禮》,間乖《傳》義,一遇盤錯,皆没而不説,八也。六朝以來,辨難皆在小節,不究《經》義,無所采獲,九也。《公》《穀》既已紛争,攘臂助鬬,更形轇轕,十也。積兹十難,久爲墜學。季平素治二《傳》,近乃兼治《左氏》。庚寅成《經説》十二卷。舟車往反,相與辨難,因得盡悉其義。季平經營《左氏》已久,倉卒具草,固無足奇。然巨經墜學,隱議難通,卒能犯險攻堅,拾遺繼絶,不可謂不偉矣。綜其長義,凡有廿端:《傳》爲解《經》而作,以《經》爲主,《經》例著明,則三《傳》皆在所統,一。先成二《傳》,洞澈異同,補治《左氏》,故舉重若輕,二。以《左氏》歸還今學,理古學牽引之失,考《王制》合同之妙,一貫同源,門户自息,三。以編年解《經》出於先師,非《左氏》之舊,則《傳》義與博士舊説皆明,四。據《史記》爲始師,則《傳》非古學,説非劉羼,不待詳辨,五。於《傳》《經》立異,《經》見義一例,《傳》不合《經》者,可借以見筆削之旨,反爲要例,六。據《傳》不以空言説《經》爲主,推考事文,多關義例,雖同二《傳》,非由竊取,七。三《傳》大綱皆同,小有參差,不過百一,别立異同諸表,既喜大同,又免揉雜,八。取《戴記》爲舊傳,六藝子史,莫不同條共貫,闢國百里,如日中天,九。無《傳》之《經》説多詳於别條,鉤沉摭佚,具見詳備,十。杜氏通塞相防,周孔錯出,盡刊新舊之誤,不遺斷爛之譏,十一。據《五行志》所引劉氏諸條,皆不見《傳》,知劉無附益,「莊公篇」寧闕毋補,尤見謹嚴,説皆舊文,乃足尊貴,十二。於《傳》中推出新例,確爲授受微言,《傳》專傳《經》,不爲史文,二《傳》不書諸例皆得證明,十三。别出《經説》,附《經》而行,與二《傳》相同,則《傳》本三家,可以共用,古《經》易於誦習,二《傳》事實易明,十四。據《移書》不言授受,僞撰淵源,無從附會,十五。同盟赴告,《公》舉諸義例,皆以爲史法,今據本《傳》證爲《經》例,然後知《傳》非紀事之史,十六。三《傳》事、禮、例舊説以爲不同者,今考證其互文、參差、隱見諸例,不惟不背,反有相成之妙,十七。《傳》例不全,今就《傳》文爲之推考等差正變,作爲「補例」,每立一義,皆從《傳》生,不苦殘佚,又無嫌膚引,十八。筆削爲《春秋》所重,二《傳》但詳其筆削,説則略焉,今將不見《經》事依《經》例編成一書,删削乃詳,因其所棄,知其所存,十九。賢者作《傳》,祖述六藝,故不獨傳《春秋》,凡所引用,多屬六藝微言,今搜考群經佚説,並可由《傳》以通群經,廿。有此廿長,故足以平兹十難。余初學《公羊》,用武進劉氏説,以爲《左》不解《經》,今觀所論述,凡余之素所詬病者,皆非《傳》義。且旌旗既改,壁壘遂新,不惟包舉二《傳》,六經亦藉以愈顯。吁,何其盛也!自來説三《傳》者,皆有門户之見,入主出奴,不能相通。季平初刊《凡例》,亦屬分途,乃能由 注 疑而信,深探本原。禮樂刑政本屬故物,爲注誤者所蒙蔽自絶者二千年,一旦歸依故國,復覩冠裳,此非季平之幸,乃《傳》大幸也。鄭盦師既爲之序矣,時余方治《周禮》,力申本經,與季平宗旨小别,然通經致用,詳制度而略訓詁同也。二《經》皆爲世詬病,歸獄劉歆,今正前失、搜佚義,彌縫禦侮,以期存亡繼絶者,又相合也。既歎季平之勤,自感著述之苦,故論其難易之故以歸之,殊未足自盡其意也。宋育仁序。

注  理解:《漢書楚元王傳》作「義理」。

注  由:原作「山」,據光緒《井研縣志藝文二》改。

是书又名《左氏古经説》、《春秋左氏古经説疏证》,是廖平于经学“二变”时改《左传》爲“今学”后的著作。成于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同年由成都府中学堂刊刻。全书十二卷,以鲁十二公爲次序,各爲一卷。廖平初治《左传》,分爲两端,其从《汉书·艺文志》中的《左氏微》得到啓发,将《左氏春秋》分爲义例的“説”和记事的“传”,沿着先“説”后“传”的次序,依次著成了《左氏古经説读本》、《左氏古经説汉义补证》(又名《春秋古经左氏説汉义补证》)、《左传汉义证》、《左传汉义补证》,而《春秋左氏古经説义疏》经、传同载,与《左氏古经説汉义补证》、《左传汉义证》之经、传别行不同,是廖氏集其《左氏》学诸成果而成之作。原书每卷下标有“井研廖氏学”。全书旨在阐发经义,广引二传、《礼记》、《论语》、《国语》、《史记》等以相印证,博采贾、服、许、班等汉儒师説,以匡杜説之失。其间采杜説较刘文淇爲严,多推传例、师説以补古注所无。主要版本有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成都中学堂刻本、民国八年(一九一九)重刻本、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四川存古书局《六译馆丛书》重印成都中学堂刻本。兹据成都中学堂刊本整理。

猜你喜欢

  • 卷一百十二 子部二十二

    ○艺术类一古言六书,后明八法,于是字学、书品为二事。左图右史,画亦古义,丹青金碧,渐别为赏鉴一途。衣裳制而纂组巧,饮食造而陆海陈,踵事增华,势有驯致。然均与文史相出入,要为艺事之首也。琴本雅音,旧列乐..

  • 卷一百十 子部二十

    ○术数类存目一△《正易心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宋麻衣道者撰。凡四十二章,章四句,句四言。又题希夷先生受并消息。《文献通考》载李潜序云,得之庐山异人。马端临注曰,或云许坚。又载张栻跋,亦信为..

  • 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

    ○载记类五马南浮,中原云扰。偏方割据,各设史官。其事迹亦不容泯灭,故阮孝绪作《七录》,“伪史”立焉。《隋志》改称“霸史”,《文献通考》则兼用二名。然年祀绵邈,文籍散佚,当时僣撰,久已无存。存于今者,大..

  • 卷六十四 史部二十

    ○传记类存目六△《西征记》·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卢襄撰。襄字赞元。观其《自序》,盖衢州人。此书载于《锦绣万花谷前集》之末,不知何人抄出别行。乃襄赴京春试时纪行之作。末题“庚辰仲春元日”。案北宋凡三..

  • 卷二十二 经部二十二

    ○礼类四△《三礼图集注》二十卷(内府藏本)宋聂崇义撰。崇义洛阳人。周显德中累官国子司业。世宗诏崇义参定郊庙祭玉,因取三《礼》旧图,凡得六本,重加考订。宋初上于朝,太祖览而嘉之,诏颁行。考礼图始于后汉侍..

  • 卷二十 经部二十

    ○礼类二△《仪礼注疏》十七卷(内府藏本)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出残阙之馀,汉代所传,凡有三本。一曰戴德本,以《冠礼》第一,《昏礼》第二,《相见》第三,《士丧》第四,《既夕》第五,《士虞》第六,..

  • 卷首三 凡例二十则

    一、是书卷帙浩博为亘古所无,然每进一编必经亲览,宏纲巨目悉禀天裁。定千载之是非,决百家之疑似,权衡独运,衮钺斯昭。睿鉴高深,迥非诸臣管蠡之所及。随时训示,旷若发蒙,八载以来不能一一殚记。谨录厯次恭奉圣..

  • 樂府二十首

    歸安沈炳震東甫撰湖之俗以蠶為業,甲午蠶月,余避囂梅莊,丙舍比鄰育蠶,自始事以觀厥成皆與焉。凡蠶一眠,即率錢賽神,相與族飲盡歡。余篝燈夜坐,偶亦見召,閒語父老曰:賽神必有辭,何弗聞也。父老曰:唯訖事賽神..

    7 蚕桑辑要 2025-08-27
  • 卷十一 春秋下

    太史公纪传本于春秋 二十四史之体例增损 史笔有二 史记与汉书 史记与三国志 四史文章 晋书与晋略 梁书 魏书与西魏书 新唐书与五代 史附南唐书 金史 明史与明史稿 二十四史补志十四家补表七家 赵翼廿二史劄记远胜钱大..

    9 古籍举要 2025-08-25
  • 卷十 春秋上

    春秋三传之不同 例 兼采三传 刘敞春秋传 焦循与章炳麟 朱一新论公羊改制 凌曙以公羊言礼而开湘学蜀学 康有为与廖平 左绣春秋外传 廖平五经异义论《春秋三传》之渊源者,莫析于马、班。《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曰:孔..

    16 古籍举要 2025-08-25
  • 二十二、舟楫竞渡 争采杂药

    [原文]是日,竞渡,采杂药。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戈]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而观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

    18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二十、俗称恶月 禁忌上屋

    [原文]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按:《异苑》云:新野庚[冖是]尝以五月曝席,忽见一小儿死在席上,俄失之,其后[冖是]子遂亡。或始于此。或向董勋曰:俗五月不上屋。云五月脸或上屋见影,魂便..

    1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吴郡志卷二十

    人物春秋,吴公子庆忌,王僚之子。以勇闻于世,万人莫当。走追奔兽,手接飞鸟。追之,驷马驰而不及。射之,接矢而不可中。僚死,出奔。闻庐得要离,用之。为离所刺。*被离,吴王阖庐之臣。楚白喜既入吴,伍子胥言于..

    11 吴郡志[标点本] 2025-08-20
  • 畿輔通志卷一百二十

    詩 五言排律唐太宗望海披襟眺滄海憑軾翫春芳積流横地軸疏派引天潢仙氣凝三嶺和風扇八荒拂潮雲布色穿浪日舒光照岸花分彩迷雲鴈斷行懐卑運深廣持滿守靈長有形非易測無源詎可量洪濤經變野翠島屢成桑之罘思漢帝碣石想秦..

    14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20
  • 畿輔通志巻二十二

    川保定府清苑河 在清苑縣南一名沈水源出雞距泉經縣城南折而東北合徐河北平縣有沈水東經其城又東南入徐水〈水經注〉清苑縣因清苑河為名〈太平寰宇記〉清苑河源出府西雞距泉亦名沈水〈方輿紀要〉清苑河流經縣城南分流..

    14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畿輔通志卷二十

    山大名府沙麓山 府城東四十五里沙鹿山名陽平元城縣東有沙鹿土山〈春秋註〉沙鹿者河上之邑〈公羊傳〉林屬於山為鹿沙山名也〈榖梁傳〉王翁孺徙魏郡委粟里元城建公曰昔春秋沙麓平晉史卜之曰後六百四十五年宜有聖女興今..

    15 雍正畿辅通志 2025-08-19
  • 渠水

    本篇导读渠即鸿沟运河,这是一条战国中期魏国开凿的人工水道。魏国的都城原本在河东(今山西省南部)的安邑(今运城市安邑镇),魏惠王前元九年(前三六一),为了争霸中原,迁都至黄河中游南岸的大梁(今河南省开封..

    19 水经注译注 2025-08-15
  • 卷之一百二十二灵验部六

    道教灵验记衢州东华观监斋隐欺#1常住验衢州东华观,物产殷赡,财用丰美。主持纲领,多恣隐欺。有监斋一人,其过尤重,不知祸福,不信神明,或闻罪福报应,谓之虚诞。常曰: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孙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24 云笈七签 2025-08-14
  • 卷一百二十 灵验部四

    ◎处州青田县清溪观古钟自归验处州青田县清溪观,古有铜钟,因袁晁乱,后失其所在,有墨书《青田》字,人或记焉。其后温州岛屿山下水中,舟人时闻钟声,幽咽不远。一旦,有人忽见水中一物,如半钟之形,侧露水上,荡..

    14 云笈七签 2025-08-14
  • 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

    ◎总说天地五方《外国放品隐元内文经》云:天地五方,皆有制御刚柔之色,使不得落。其地深二十亿万里,得润泽。润泽下二十亿万里,得金粟泽。金粟泽下二十亿万里,得金刚铁泽。金刚铁泽下二十亿万里,得水泽。水泽下..

    21 云笈七签 2025-08-1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