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朱东润

第二十一 韓愈

2025-08-30 15:26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唐書文藝傳序》曰: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無慮三變。高祖太宗,大難始夷,沿江左餘風,絺句繪章,揣合低卬,故王、楊爲之伯。玄宗好經術,群臣稍厭雕篆,索理致,崇雅黜浮,氣益雄渾,則燕、許擅其宗。是時唐興已百年,諸儒争自名家。大曆、貞元間,美才輩出,擩嚌道真,涵泳聖涯,於是韓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和之,排逐百家,法度森嚴,抵轢晉、魏,上軋漢、周,唐之文完然爲一王法,此其極也。

古文之稱,至韓愈而大盛,然唐人之爲古文,不始於愈。唐初有陳子昂,開元間有蕭穎士、李華,其後有獨孤及、梁肅,皆以古文得名。李華序《蕭穎士文集》,稱君謂六經之後,有屈原、宋玉,文甚雄壯而不能經。厥後有賈誼,文詞詳正,近於理體。枚乘、司馬相如,亦瓌麗才士,然而不近風雅。揚雄用意頗深,班彪識理,張衡宏曠,曹植丰贍,王粲超逸,嵇康標舉。此外皆金相玉質,所尚或殊,不能備舉。左思詩賦有《雅》《頌》遺風,干寶著論近乎王化根源,此外皆敻絶無聞焉。近時陳拾遺子昂文體最正。獨孤及《集序》稱其發論措辭,皆王霸大略,梁肅《集序》稱其敦古風,閲傳記,硜硜然以此導引於人。此數人之議論,皆與韓愈之論相出入。

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史稱其每言文章自漢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後,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源,卓然樹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師説》等數十篇,皆奥衍閎深,與孟軻、揚雄等相表裏,而佐佑六經。韓愈言文,認定文與道之關係,此爲其立脚點所在。《原道》篇云: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此爲道統之説所自出。《題歐陽生哀辭後》云:愈之爲古文,豈獨取其句讀不異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見,學古道則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古之道不苟譽毁於人,然則吾之所爲文,皆有實也。此則並古文與古道論之,而以一身兼荷二者之重,故愈《答尉遲生書》,自稱所能言者,皆古之道。

韓愈之意,文與道雖爲一體而分内外,在内者謂之道,發之於外則爲文。故《答尉遲生書》稱夫所謂文者,必有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實。《答李翊書》亦云: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能如是,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

文道既相表裏,則有道者自然有文,不必學文,亦不必更言能文。然韓愈因學文而求道,始有所得,故伊川謂其學道爲倒學。其實退之之論,仍重在論文,《答劉正夫書》論文章之能者曰:

夫百物朝夕所見者,人皆不注視也,及睹其異者,則共觀而言之。夫文豈異於是乎?漢朝人莫不能爲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爲之最。然則,用功深者其收名也遠,若皆與世浮沉,不自樹立,雖不爲當世所怪,亦必無後世之傳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賴而用也,然其所珍愛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豈異於是乎?若聖人之道不用文則已,用則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樹立,不因循者是也。

韓愈此言,似謂能自樹立之文,始爲聖人所用,然以怪異非常爲喻,理論實未盡當。要之退之之學,因文見道,其言見於《上兵部李侍郎書》:

性本好文學,因困厄悲愁,無所告語,遂得究窮于經傳史記百家之説,沈潛乎訓義,反復乎句讀,磨礱乎事業,而奮發乎文章。

至其自稱學文之程序,見於《答李翊書》中段:

愈之所爲,不自知其至猶未也。雖然,學之二十餘年矣。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其觀於人,不知其非笑之爲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猶不改,然後識古書之真僞,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務去之,乃徐有得也。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其觀於人也,笑之則以爲喜,譽之則以爲憂,以其猶有人之説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後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懼其雜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後肆焉。雖然,不可以不養也,行之乎仁義之途,游之乎詩書之源,無迷其途,無絶其源,終吾身而已矣。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去陳言之意,退之于《樊紹述墓誌銘》中亦論之。氣盛言宜之論,則後代言古文者所宗述,凡文家之氣勢浩瀚者,皆從此入。

韓愈自評其文者,見於《進學解》中,其自負處,有不可抹殺者:

抵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勞矣。沈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爲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録,子雲、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韓愈於文章方面,推崇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然對於諸家,評論尚未深切,獨對於李、杜之詩,則言之極詳盡,語亦捶幽鑿險,至其所謂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者,舊説謂其爲元稹之言而發,不盡諦。蓋時人對於二公之詩,妄加貶黜,退之始以所見駁正之也: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後,舉頸遥相望。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惟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剪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流落人間者,太山一豪芒。我願生兩翅,捕逐出八荒。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乞君飛霞珮,與我高頡頏。(《調張籍》)

與韓愈並世之人,孟郊之詩,最爲愈所傾倒。韓、孟聯句,工力悉敵,東野之詩,縱横桀驁,其見推許,良有以也。吕氏《童蒙訓》述徐師川問山谷云:人言退之、東野聯句,大勝東野平日所作,恐是退之有所潤色。山谷云:退之安能潤色東野,若東野潤色退之,即有此理也。山谷之語,不知何所據,然東野自有使人傾倒之處,故愈《送孟東野序》稱其詩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漢氏。《薦士》詩云:

周詩三百篇,雅麗理訓誥。曾經聖人手,議論安敢到。五言出漢時,蘇李首更號。東都漸彌漫,派别百川導。建安能者七,卓犖變風操。逶迤抵晉宋,氣象日凋耗。中間數鮑謝,比近最清奥。齊梁及陳隋,衆作等蟬噪。搜春摘花卉,沿襲傷剽盜。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興得李杜,萬類困凌暴。後來相繼生,亦各臻閫隩。有窮者孟郊,受才實雄驁。冥觀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横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敷柔肆紆餘,奮猛卷海潦。榮華肖天秀,捷疾愈響報。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猜你喜欢

  • 第十二章 明清戏曲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这一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从明太祖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1368),到清代鸦片战争(1840),这五百年间,中国历史上构成一个特定的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存在,而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

    28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一章 元代文学 [1]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概况元代文学是很有成就的一个时期的文学。在这时,是从列宁所说两种文化看来,富有人民性的文学压倒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的时期。在这时,是最鲜明地说明伟大的现实斗争是文学作品的动..

    6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章 宋词的发展

    第一节词的兴起及发展的原因词在初期的面貌作为中国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词,就其存在的作品的一般内容 论,又系具有和传统的诗有显著的不同的特色的词,是起源于中唐,发展在五代,而特别流行于两宋的。这是什么..

    37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九章 唐代的传奇文学

    第一节近古文学的序幕及其历史背景在我们讲唐代诗歌的时候,曾说天宝之乱是唐代政治的转折点(见第八章,第一节 ),并说天宝之乱是唐代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水岭(见第八章,第六节 ),其实这几..

    2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八章 唐代的诗歌

    第一节这一个时期文学发展大势及其背景唐代的诗歌是前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诗歌的继续发展,但又有了更高的成就的时期。我们说它是前一时代的诗歌的继续发展,这是因为前一代所创造的格律为唐代所承袭了,前一代对于诗..

    2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文学批评

    第一节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和文学发展大势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以前,亦即从公元2世纪到6世纪,这四五百年间,在社会状况上和文学发展上都成为一个具有若干特点的段落。它不同于以前的周、秦、西汉,也不同于后来的隋..

    2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六章 汉代的散文和词赋

    第一节在统一帝国形成后的几次伟大起义在屈原死后55年(前 222),楚国灭亡了。次年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秦统一全国。秦的统一是有它的贡献的,它的政治制度不但是为汉代所承袭了 [1] ,而且给后来很多的统..

    6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五章 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第一节关于战国晚期政治形势的说明作为一个坚定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家的屈原之时代背景我们讲过古代神话,把古代神话储存得最多而应用在文艺创作上最多又最好的就是屈原;我们讲过《诗经》,《诗经》的最大价值是它的..

    4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四章 战国时代的诸子散文

    第一节春秋到战国的基本历史事实《诗经》之后,到屈原出现以前,是辉煌的先秦诸子散文的时代。散文的成就给屈原长篇巨制的写成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或在组织形式上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散文主要是产生在战国时代。战..

    2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三章 最早的诗歌和诗歌总集

    第一节最早的诗歌最早的文学是人民的口头创作,除口头创作和神话传说之外,就是歌谣。最早的歌谣是什么样子?我们提到过的《葛天八阕》《弹歌》《蜡词》,可以帮助我们想象一部分。传说伏羲时有《网罟歌》 [1] ,神..

    7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二章 古代的神话传说

    第一节文艺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包括精神财富在内。恩格斯在1876年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开头就说:政治经济学家们肯定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确实跟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

    6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一章 导论

    导论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和方法文学史是社会科学的一部门,是历史科学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它的科学方法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所遵循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分析方法,反对..

    49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附録三

    中國文學批評史授課試題 [1]其一十七日交卷,任作一題,以二千字完篇。盛唐、大曆詩論述略。白居易論李、杜謂不得《風》《雅》遺意,果有當耶,試就《風》《雅》之旨辨之。論劉勰、鍾嶸與齊梁時代之關係。其二讀《談..

  • 附録二

    歷次講義删存及《大綱》再版後記一、1932年本講義節存題記中國文學批評史,現時惟有陳鐘凡著一種。觀其所述,大體略具,然倉卒成書,罅漏時有。略而言之,蓋有數端。荀卿有言,遠略近詳。故劉知幾曰:史之詳略不均,..

  • 附録一

    《大綱》與歷次講義章節異同表 [1](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陸機 陸雲 附摯虞,下節摯虞 李充删。②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括去。③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前擬增殷璠 高仲武。(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司空圖 附皎..

  • 第七十六 陳廷焯

    自常州派之興數十年後而有莊、譚。莊棫字中白,號蒿庵,丹徒人;譚獻字仲修,號復堂,仁和人。蒿庵叙《復堂詞》曰:夫義可相附,義即不深,喻可專指,喻即不廣。托志帷房,眷懷君國,温、韋以下,有跡可尋,然而自宋..

  • 第七十五 曾國藩

    有清叔季之間,以事業文章著者,無踰曾國藩右。國藩字滌笙,道光進士,累官禮部侍郎,丁憂歸,再起治兵事,負天下重望,以大學士任兩江總督,卒于任,諡文正,有《曾文正全集》。曾氏治古文於桐城派中衰之後,一以雄..

  • 第七十四 張惠言 周濟

    張惠言,字皋文,武進人,少爲詞賦,惲子居嘗以爲自相如、枚乘没後,二千年無此作。既而與子居同爲古文,遂爲陽湖派鉅子。其學深于《易》《禮》,嘉慶中以進士官編修卒,有《周易虞氏易》《儀禮圖》及《茗柯詩文集》..

  • 第七十三 惲敬 包世臣

    繼桐城派古文而興者有陽湖派,而爲之宗主者,惲敬、張惠言二家。惲、張之學古文,皆由桐城派入。惠言《送錢魯斯序》云:魯斯大喜,顧而謂余,吾嘗受古文法于桐城劉海峰先生,顧未暇以爲,子儻爲之乎?余愧謝未能。已..

  • 第七十二 阮元 [1]

    乾隆、嘉慶之間,主張駢體,與古文家争文章之正統者,則有阮元。元字伯元,號芸臺,儀徵人,乾隆進士,道光時官至大學士,有《揅經室集》。芸臺早歲受知于孫梅,梅字松圃,號春浦,烏程人,乾隆進士,官太平府同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