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朱东润

第五十八 毛奇齡 朱彝尊 [1]

2025-08-30 18:37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毛奇齡字大可,蕭山人,學者稱西河先生,明季諸生,明亡竄身山谷,康熙中召試博學鴻詞,授檢討,著書甚富,喜爲駁辯以求勝,凡他人所已言者必力反其詞,有集二百三十四卷。其評論詩詞者,有《西河詩話》、《西河詞話》。《詩話》所載以瑣聞逸事爲主,記清初事尤多珍異,然於批評無涉也,間有解釋前人作品者,如右丞之《陽關三疊》,少陵之《短歌行贈王司直》,及香山《霓裳羽衣譜歌》等。書中最凌厲處,爲其對於宋詩之攻擊,西河對於宋人,固已不滿,同時復因牧齋之稱道眉山、劍南,意氣激越,遂有此論,蓋習氣使然也。《詞話》原四卷,缺後二卷,今《西河合集》所載者,第一第二卷也,書中以論詞韻及詞曲變遷者爲特有見地。大率西河之論,重意氣,尚攻擊,其破壞之工爲獨著。

宋明論詩好言格調,迨入清初,異議紛起,漁洋以神韻救格調之偏,此一説也,西河之説則主氣,如云:

詩最忌卑薾,揚子雲以雄詞爲賦,然其自言猶曰:雕蟲小技,壯夫不爲。蓋文有士氣,有丈夫氣,舊人論詩極忌庸俗,以其無士氣也,且又惡纖弱,以其無丈夫氣也。故凡言格言律,言氣言調,當以氣爲主。李白無律,然氣足張之,使無氣,則格律與調俱不可問矣。向學宋詩者椎陋惡劣,下者類田夫,上者類市儈,醜象已極,然尚有氣也。近一變而爲元詩,爲初明詩,力務修飾,争采諸瑣細隱秘語字,裝綴行間,如吴下清客門巷,竹扉蕭蕭,又如貨郎兒攤都盛盤骨董,小有把弄,又如勾欄子弟,用膠清刷髩,蹋砑光襪,以自爲美好,士氣盡矣。此豈丈夫所爲者?嗟乎,初不意累變至此!

漁洋記西河與汪蛟門論宋詩話,蛟門舉東坡春江水暖鴨先知之句,以爲不可及,西河怫然曰:鵝也先知,豈獨鴨也!《西河詩話》云:

詩以雅見難,若裸私布薉,則狂夫能之矣;亦以涵藴見難,若反唇戛膊,則市井能之矣;又以不著厓際見難,若搬楦頭,翻鍋底,則獃兒能之矣。然則,爲宋詩者亦何難何能何才技,而以此誇人,吾不解也。故曰,爲臺閣不能,且爲堂皇,慎勿爲草野,況藩溷乎?嘗在金觀察許,與汪蛟門舍人論宋詩。舍人舉東坡詩春江水暖鴨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時,不遠勝唐人乎?予曰,此正效唐人而未能者。花間覓路鳥先知,唐人句也。覓路在人,先知在鳥,以鳥在花間故也,此先,先人也。若鴨則誰先乎?水中之物,皆知冷暖,必先以鴨,妄矣!且細繹二語,誰勝誰負,若以鴨字河豚字爲不數見,不經人道過,遂矜爲過人事,則江鰍土鱉,皆物色矣!

《西河詩話》又載西河席間遇一少年,入門即指其地曰:假如即事詩,鮮有能道見前者,善爲宋詩之人能之。緑草當門長似柴,中間留得一條街,不依然此境乎?唐人籠統,焉能有此。西河睨之,以爲不足答,及少年去,因謂生平凡即境偶有感發,每欲道一語必不得,唐人無不有,更列舉唐詩諸句以明其刻畫。其實適足以形其偏,蓋籠統未必盡非,刻劃何嘗足貴,《全唐詩》二千餘家四萬餘首,以西河之天資超邁,博覽强記,自當左右逢原,俯拾即是,此非唐人之無所不有,正以唐詩之易於取材故也。以是較唐宋之工拙,偏矣。

《西河詞話》謂詞本無韻,故宋人不製韻,任意取押,雖與詩韻相通不遠,然要是無限度者。又謂支通於魚,魚通于尤,至若真、文、元之相通而不通於庚、青、蒸,庚、青、蒸之相通而不通於侵,此在詩韻則然,若詞則無不通者。其他歌之與麻,未必不通,寒之與鹽,未必不轉,但爲發端,尚俟踵事。至於入韻,則洵口揣合,方音俚響,皆許入押,是一入聲而一十七韻展轉雜通,無有定紀。其言泛溢無涯涘,戈載序《詞林正韻》譏之,以爲喪心病狂,且謂古人所作,豈無偶誤,要之誤者居其一,不誤者居其九,反借古人以爲文過,豈不可笑?語極辯。

彝尊秀水人,字錫鬯,號竹垞,晚稱小長蘆釣師。康熙中舉博學鴻詞,授檢討。工古文,詩與王士禛稱南北兩大宗,又好爲詞,與陳其年稱朱陳。有《曝書亭全集》,又輯有《明詩綜》《詞綜》等。竹垞頗不滿於牧齋,對於宋詩亦多所排擊,與西河之論合,然持論有條貫,不以意氣用事,皆非西河所及。

竹垞《答胡司臬書》云:僕之于文,不先立格,惟抒己之所欲言,辭苟足以達而止。恒自笑曰:平生無大過人處,惟詩詞不入名家,文不入大家,庶幾可以傳於後耳。《憶雪樓詩集序》亦云:予每怪世之稱詩者,習乎唐則謂唐以後書不必讀,習乎宋則謂唐人不足師,一心專事規模,則發乎性情也淺。惟夫善詩者暢吾意所欲言,爲之不已,必有出於古人意慮之表者。竹垞立論之根據如此。

清初論師,如侯、魏、西河諸人之論,皆縱横放恣,不必盡中於繩墨,獨竹垞較爲純正,故其論文論詩,皆以經術爲本,其言見《與李武曾論文書》及《與高念祖論詩書》,語如次:

西京之文,惟董仲舒、劉向經術最純,故其文最爾雅,彼揚雄之徒,品行自詭于聖人,務綴奇字以自矜,安知所謂文哉?魏晉以降,學者不本經術,惟浮誇是務,文運之厄數百年,賴昌黎韓氏始倡聖賢之學,而歐陽氏、王氏、曾氏繼之,二劉氏、三蘇氏羽翼之,莫不原本經術,故能横絶一世。蓋文章之壞,至唐始返其正,至宋而始醇。宋人之文亦猶唐人之詩,學者舍是不能得師也。北宋之文,惟蘇明允雜出乎縱横之説,故其文在諸家中爲最下。南宋之文,惟朱元晦以窮理盡性之學出之,故其文在諸家中最醇。(《與李武曾論文書》)

古之君子,其歡愉悲憤之思感於中,發之爲詩,今所存三百五篇,有美有刺,皆詩之不可已者也。夫維出於不可已,故好色而不淫,怨悱而不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後之君子誦之,世事之汙隆,政事之得失,皆可考見,故不學者比之牆面,學者斯授之以政,使于四方,蓋詩之爲教如此。魏晉而下,指詩爲緣情之作,專以綺靡爲事,一出乎閨房兒女子之思,而無恭儉好禮、廉靜疏達之遺,惡在其爲詩也?(《與高念祖論詩書》)

明人論詩文,有秦漢與唐宋之争,至清初論詩,則又有唐與宋之争。少陵之詩,與其他諸唐人之詩不同派也,宋人言之矣,而後世則混而一之。東坡之詩,與魯直之詩不同,江西派與非江西派之詩不同,即江西派中之詩亦不盡同也,宋人自言之矣,後世又混而一之。以各各不同之唐詩,與各各不同之宋詩,較其長短曲直,而有所左右袒於其間,往往有非論理所能許者,於是言者則又自詭於無派,而意存偏袒,往往流露,不能自圓其説,如竹垞者亦其一矣。竹垞《馮君詩序》,自謂於詩無取乎人之言派,此言是矣,然《橡村詩序》及《書劍南集後》兩篇,則于宋詩攻擊甚力,如云:

今之言詩者多主于宋,黄魯直吾見其太生,陸務觀吾見其太縟,范致能吾見其弱,九僧四靈吾見其拘,楊廷秀、鄭德源吾見其俚,劉潛夫、方巨山、萬里吾見其意之無餘而言之大盡。(《橡村詩序》)

陸務觀《劍南集》句法稠疊,讀之終卷,令人生憎。詩人多舍唐學宋,予嘗嫌務觀太熟,魯直太生,生者流爲蕭東夫,熟者降爲楊廷秀,蕭不傳而楊傳,效之者何異海畔逐臭之夫耶?(《書劍南集後》)

竹垞又有《寄查德尹編修書》, [2] 謂少陵自詡晚節漸於詩律細,曷言乎細?凡五七言近體,唐賢落韻共一紐者不連用,夫人而然,至於一三五七句用仄字,上去入三聲,少陵必隔别用之,莫有疊出者。語極精闢,蓋得之李天生者。又竹垞《與王漁洋論明詩書》,于明代隆慶、萬曆兩朝作者,頗多推崇,而於牧齋之《列朝詩集》,則認爲不加審擇,甄綜寥寥,殊不以爲滿也。 [3]

* * *

[1] 1933年本《講義》此節題作《毛奇齡朱錫鬯》,有鉛筆批:西河可略。1937年修訂本目録改題毛奇齡朱彝尊,《大綱》改題,修訂稿不存。

[2] 朱先生存1937年修訂本殘稿,自本句始。以下至書末均據修訂本改寫。于1933年本即後收入《大綱》有刊落者,加注予以説明。增補文字,不作説明。

[3] 此下1933年講義有論詞一節,修訂本移至《清初論詞諸家》一章下。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理论著作。朱东润著。初稿为作者1931年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几经修改,1937年曾在武汉付排,因抗战爆发,未能出书。1944年由开明书店第一次出版。1957年12月古籍出版社在开明版的基础上再版,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古典文学版再版。书前有自序,书后有后记。正文皆以文言写成。包括绪言在内,共76讲。每一讲的题目相对集中,而且较少引证和注释。就内容而言,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批评家为线索,每讲以一个或几个批评家为中心,较少涉及时代与背景。认为,每个批评家的理论虽然和他的时代的文学潮流有关,但“就宗派而论,伟大的批评家也和伟大的政治家一样,他们的抱负往往是指导宗派而不受宗派指导。”2.中国古代批评家有诗文分论的习惯。认为,诗文各有特点,但更多的是相通,所以,在谈论古代批评家时,一般将他们的诗论和文论合并介绍。3.重视对宋以后的批评家的研究,在本书之前,一般谈中国文学都止于唐代,文学批评多谈到司空图。这实际上是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观点的影响。本书有意纠正这一偏差,而采用远略近详的原则,这是文学批评研究的一大进步。4.虽是“史”之论述,但其中融进了作者许多观点。如对严羽,指出其《沧浪诗话》多处抄袭前人,等等。作为中国现代较早出现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本书对现当代古典文论研究的影响颇大,迄今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性著作。

猜你喜欢

  • 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

    魏夫人--------------------------------------------魏夫人魏夫人者,任城人也。晋司徒剧阳文康公舒之女,名华存,字贤安。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三传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常..

    12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北堂书钞卷第五十八    设官部十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侍中六十二给事黄门侍郎六十三散骑常侍六十四通直散骑常侍六十五员外散骑常侍六十六散侍郎六十七给事中六十八 奉朝请六十九○侍中六十二侍中古官「环济要略云侍中古官也或曰风后為黄..

    11 北堂书钞 2025-10-03
  •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八卷目录 星变部选句 星变部纪事一庶徵典第五十八卷星变部选句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奔星更于闺闼。〈注〉师古曰:更历也。扬雄《反离骚》:带钩矩而佩衡兮,履欃枪以为綦。〈注〉邓展曰:欃枪,妖星也。晋灼..

  • 坤舆典第五十八卷

    舆图部汇考十六宋四按《宋书州郡志》:益州刺史 汉武帝分梁州立,所治别见梁州,领郡二十九,县一百二十八,户五万三千一百四十一,口二十四万八千二百九十三。去京都水九千九百七十。蜀郡太守 秦立。晋武帝太康中,..

  • 第十二章 明清戏曲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这一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从明太祖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1368),到清代鸦片战争(1840),这五百年间,中国历史上构成一个特定的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存在,而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

    28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一章 元代文学 [1]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概况元代文学是很有成就的一个时期的文学。在这时,是从列宁所说两种文化看来,富有人民性的文学压倒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的时期。在这时,是最鲜明地说明伟大的现实斗争是文学作品的动..

    6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十章 宋词的发展

    第一节词的兴起及发展的原因词在初期的面貌作为中国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词,就其存在的作品的一般内容 论,又系具有和传统的诗有显著的不同的特色的词,是起源于中唐,发展在五代,而特别流行于两宋的。这是什么..

    37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九章 唐代的传奇文学

    第一节近古文学的序幕及其历史背景在我们讲唐代诗歌的时候,曾说天宝之乱是唐代政治的转折点(见第八章,第一节 ),并说天宝之乱是唐代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水岭(见第八章,第六节 ),其实这几..

    2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八章 唐代的诗歌

    第一节这一个时期文学发展大势及其背景唐代的诗歌是前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诗歌的继续发展,但又有了更高的成就的时期。我们说它是前一时代的诗歌的继续发展,这是因为前一代所创造的格律为唐代所承袭了,前一代对于诗..

    21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文学批评

    第一节这一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和文学发展大势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以前,亦即从公元2世纪到6世纪,这四五百年间,在社会状况上和文学发展上都成为一个具有若干特点的段落。它不同于以前的周、秦、西汉,也不同于后来的隋..

    2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六章 汉代的散文和词赋

    第一节在统一帝国形成后的几次伟大起义在屈原死后55年(前 222),楚国灭亡了。次年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秦统一全国。秦的统一是有它的贡献的,它的政治制度不但是为汉代所承袭了 [1] ,而且给后来很多的统..

    62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五章 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第一节关于战国晚期政治形势的说明作为一个坚定而有远见的政治活动家的屈原之时代背景我们讲过古代神话,把古代神话储存得最多而应用在文艺创作上最多又最好的就是屈原;我们讲过《诗经》,《诗经》的最大价值是它的..

    4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四章 战国时代的诸子散文

    第一节春秋到战国的基本历史事实《诗经》之后,到屈原出现以前,是辉煌的先秦诸子散文的时代。散文的成就给屈原长篇巨制的写成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或在组织形式上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散文主要是产生在战国时代。战..

    23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三章 最早的诗歌和诗歌总集

    第一节最早的诗歌最早的文学是人民的口头创作,除口头创作和神话传说之外,就是歌谣。最早的歌谣是什么样子?我们提到过的《葛天八阕》《弹歌》《蜡词》,可以帮助我们想象一部分。传说伏羲时有《网罟歌》 [1] ,神..

    75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二章 古代的神话传说

    第一节文艺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包括精神财富在内。恩格斯在1876年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开头就说:政治经济学家们肯定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确实跟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

    66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第一章 导论

    导论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和方法文学史是社会科学的一部门,是历史科学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它的科学方法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所遵循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分析方法,反对..

    49 中国文学史略稿 2025-08-31
  • 附録三

    中國文學批評史授課試題 [1]其一十七日交卷,任作一題,以二千字完篇。盛唐、大曆詩論述略。白居易論李、杜謂不得《風》《雅》遺意,果有當耶,試就《風》《雅》之旨辨之。論劉勰、鍾嶸與齊梁時代之關係。其二讀《談..

  • 附録二

    歷次講義删存及《大綱》再版後記一、1932年本講義節存題記中國文學批評史,現時惟有陳鐘凡著一種。觀其所述,大體略具,然倉卒成書,罅漏時有。略而言之,蓋有數端。荀卿有言,遠略近詳。故劉知幾曰:史之詳略不均,..

  • 附録一

    《大綱》與歷次講義章節異同表 [1](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陸機 陸雲 附摯虞,下節摯虞 李充删。②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括去。③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前擬增殷璠 高仲武。(續表)① 講義目録批改此節作司空圖 附皎..

  • 第七十六 陳廷焯

    自常州派之興數十年後而有莊、譚。莊棫字中白,號蒿庵,丹徒人;譚獻字仲修,號復堂,仁和人。蒿庵叙《復堂詞》曰:夫義可相附,義即不深,喻可專指,喻即不廣。托志帷房,眷懷君國,温、韋以下,有跡可尋,然而自宋..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