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孙思邈

处疗痈疽第九

2025-09-06 10:49 读医

论一首 方三十三首

论曰∶诸痈,状多种不同,无问久近,皆五香连翘汤主之。先刺去热,小豆薄之,其间数数针去血,若已失疗溃烂者,犹常服五香漏芦等汤下之,当下大针入五分者则速愈。凡痈高而光者不大热,其肉正平无尖而紫色者不须治,但以竹叶黄 汤申其气耳。其肉正平为无脓也,痈卒痛,用八物黄 薄,大痈七日,小痈五日。其有坚疆者,诊宁生破发背及发乳,若热手不可得近者,内先服王不留行散,外摩发背膏。若背生破无苦在乳者,宜令极熟,熟之候,手按之随手即起者便熟,须针之,针法要得着脓,以意消息之,胸背不可过一寸,酌量。不得脓以食肉膏散着兑头内痈口中,如人身热气歇服木占斯散。五日后痈欲瘥者,服排脓内塞散。凡破痈之后,病患便绵 欲死。内寒外热肿自有似痈而非者,当以手按肿上无所连,即是风毒耳,勿针,可服升麻汤。外摩膏破痈口,当令上留三分近下一分,针唯令极热,极热便不痛,破痈后败坏不瘥者,作猪蹄汤洗之,日再。夏汤二日可用,冬六七日,汤半剂亦可用,胸中痛短气者,当入暗中以手中指按左眼视若见光者,胸中有结痈,若不见光者,疽内发,针伤脉,血不出住实不泻,当成痈也。凡脉来细而沉,时直者,身有痈疽,脉来大渐小者,阴结苦肌肉痹,痈疖寻寸口,如此来大而渐小也。

漏芦汤方∶漏芦 白蔹 黄芩 枳实(炙) 芍药 升麻 麻黄 甘草(炙,各二两) 大黄(三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无药处,单服大黄下之,一方白薇二两。

连翘五香汤方∶连翘 青木香 熏陆香 麝香 沉香 射干 独活 桑寄生 通草 升麻(各二两) 丁香(一两) 大黄(三两,别浸)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减半,纳竹沥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未瘥,中间常服,佳。

王不留行散 主痈疽及诸杂肿已溃,皆服之方∶王不留行子(一升) 五色龙骨(二两) 野葛皮(半分) 栝蒌(六合) 当归(二两) 干姜

上七味,捣筛为散。食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以四肢习习为度,不知,渐稍加之。

此浩仲堪方,隋济暗梨所名为神散。痈肿即消,极安稳(《千金》云∶治痈肿不能溃,困苦无聊赖)

黄竹叶汤

治胸背游热痈疽方∶黄 (三两) 生地黄(八两) 甘草(三两,炙) 芍药(三两) 黄芩(三两) 人参(二两)姜(五两,切) 大枣(三

上一十四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叶,取九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分四服。

相去如人行二十里间食,日三夜一之服。

黄汤

主痈肿热盛口干除热止渴方∶黄 升麻 栝蒌 干地黄 麦门冬(去心,各三两) 黄芩 芍药(各一两) 栀子(二十枚,擘)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温中汤

主痈疽取冷过多寒中下痢食完出方∶甘草(炙) 干姜 附子(炮,各一两半) 蜀椒(二百四十枚,汗)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黄散

主痈疽撮脓方∶黄 (五分,脓多倍之) 小豆(一分,热口干倍之) 芎 (半两,肉大,生倍之) 芍药(二分,痈不止,倍之) 栝蒌(二分,渴,小便利倍之) 白蔹(三分,有脓不合倍之)

上六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广济》有甘草三分)

瞿麦散

主诸痈溃及未溃,疮中疼痛,脓血不绝,不可忍之方∶瞿麦 白芷 黄 当归 细辛 芍药 芎 薏苡仁 赤小豆(各一两)

上九味,先以清酒渍豆,出,于铜器中熬之。干复渍,渍熬五过止。然后治末之合下筛。温酒服方寸匕。日夜各五,三日后痛者肌肉生。一方以苦酒渍小豆,多痛,倍瞿麦,疮未开倍白芷,脓多倍黄 、薏苡、芍药。

黄汤

主痈肿虚弱方∶黄 (四两) 升麻(三两) 桂心(冷用,二分) 黄芩(一两) 竹叶(切,一升)茯苓生姜(切) 甘草(各二两,炙)

上八味, 咀,以水二斗,煮竹叶,减五升,去之,澄取九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诸恶肿失治有脓者方∶烧刺榆针作灰,水服之。经宿即头出。服一针作一头,多针多头,无刺榆者烧蛇蜕皮灰水和封上。一日即孔出,仍别服五香汤,以筋作 任孔中勿令合,使引脓血,若已成大疮,去血尽,煮小儿 涂之,上着干姜末,以渐自消。

五利汤

主年四十已还强壮,常大患热,发痈疽无定处,大小便不通方∶大黄 升麻(各三两) 黄芩(二两) 栀子(十五枚) 芒硝(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四合,去滓,下芒硝,分四服,快利即止。

痈疽溃脓大多里虚方∶黄 麦门冬(去心,各三两) 生姜(四两,切) 五味子(四两) 桂心 芎 茯苓远志(去心) 当归 人参(各二两) 大枣(二十两,去核) 甘草(六两,炙)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

干地黄丸

主壮热人长将服之,终身不发痈疽,令人肥悦耐劳苦方∶干地黄(五两) 天门冬(去心,四两) 大黄(三两) 巴戟天 肉苁蓉 栝蒌 人参(各一两) 芍药 桂心 当归 黄芩 黄 远志(去心) 石斛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二,加至二十丸。

干地黄丸

主虚热消疮疖方∶干地黄(四两) 大黄(六两) 芍药 茯苓(各三两) 远志(去心) 升麻 桂心 黄芩麦门冬(去心) 人参 王不留行子 甘草(各二两,炙)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拾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长服,令人肥健。(《千金》有枳实二两)

干地黄丸

主虚劳客热,数发痈肿疮疖,经年不除者,悉主之方∶干地黄(四两) 天门冬(去心,五两) 人参(一两) 黄 黄连 大黄 黄芩(各三两)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散,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拾丸,日三夜一,加至二十丸,长服,延年益寿,终身不发痈疖,凡大黄皆薄切,五升米下蒸之曝干,热多者倍大黄。

排脓内塞散

主大疮热已退,脓血不止,疮中肉虚疼痛方∶防风 茯苓 白芷 远志(去心) 芎 桔梗 人参 当归 黄 甘草(炙,各一两)浓朴(炙) 桂心(各二两) 附子(炮,二枚) 赤小豆(三合,熬)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

瞿麦散

主排脓止痛利小便方∶瞿麦 麦门冬(去心) 黄 当归 白蔹(各一两) 芎 赤小豆(米合) 桂心(半两)芍

上九味,捣筛为散,先食,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薏苡仁散

主痈肿令自溃长肌肉方∶薏苡仁 干地黄 肉苁蓉 白蔹 当归 桂心(各一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先食,以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服。

五香汤

主恶气毒肿方∶沉香 丁香 麝香(汤成,入) 熏陆香 青木香(各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不瘥,更合服。以汤滓薄肿上。

兑疽膏方∶当归 芎 白芷 松脂 乌头(各二两) 巴豆(三十枚,去皮) 猪脂(三升)

上七味,切,纳膏中微火煎三沸。纳松脂耗令相得,以绵布绞去滓,以膏着绵絮兑头尖作兑兑之,随病深浅兑之,脓自出,食恶肉尽即生好肉,疮浅者勿兑,着疮中日三,恶肉尽止。

干痈疮凡是疮疡皆用之方∶雄黄 雌黄 硫黄 白矾(烧) 胡粉 松脂(各二两) 水银(三两)

上七味,细研如粉,以水银不见为度,纳后膏中,以十只筋搅之数千匝,冷密贮勿泄。

藜芦 漏芦 野狼牙 羊蹄根 青葙 地榆 当归 蓄 茹(各二两) 白蔹 蛇床子(各一两半)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散,以醋浸一宿,以成煎猪膏四升,煎三上三下,膏成绞去滓,以极微火煎之。凡一切恶疮癣疽 疥患,悉敷之,勿令近目及阴,其石等研之如粉膏,欲凝,仍食恶肉散方∶硫黄 雄黄 雌黄 漆头 茹 麝香 矾石(烧,各半两) 马齿矾石(烧,兑三分)

上七味,细作散敷之,兑食恶肉令尽(《千金》有丹砂半两)

灭瘢膏

主百痈疽恶疮赤疽,皆先以布揩作疮,以涂之鼻中息肉如大豆纳鼻中,痢血酒服如枣核大;病痔以绵裹梅子大纳下部中;中风涂摩取愈;妇人崩中产后中风皆主之方∶乌头 矾石(烧) 女萎 野狼毒 踯躅 附子 野葛 乌贼骨 皂荚(炙) 赤石脂 天雄黄细辛 白芷 干地黄

上二十七味,各一两,捣筛以成,煎猪脂四升和药,以此为率,三沸三下,纳三指撮盐其中下之,须服摩之。妊娠妇人勿服。其药绢筛猪膏,腊月当多合,用之神效。别取一升和鹰屎白三两,调和使熟敷之,灭瘢大验。

猪蹄汤

主痈疽及恶疮有息肉方∶猪蹄(一具,治如食法) 白蔹 白芷 野狼牙 芍药(各三两) 黄连 黄芩 大黄 独活(各二两)

上九味,切,以水三斗煮猪蹄,取一斗二升,去蹄纳药,煮取五升,分洗疮,日三,良治疖肿方∶生椒 曲末 釜月下土(末之)

上三味,末之,以大醋和敷上,干则易之。

禁痈方∶咒曰∶痈非痈,疖非疖,土块失痈即灭,三七遍,取一土块摩肿上,敷与病患,男左女右。

割一切肿方∶凡人身上有肿,肿在左割左,在右割右,足出少血即消,在足小指下横纹内畔棱上,此极良。

禁一切肿方∶凡一切肿亦觉阴,咒曰∶上有太山,下有大海,内有大鱼,主食痈疽,四岳使者,于我所须,痈疽小鬼,随手消除。急急如律令七遍。

又方∶取紫檀细研,大醋和之,涂,并治游肿。

疗身体手足卒肿方∶取驴脂盐末敷之。

又方∶取大醋和蚯蚓矢敷之。

又方∶捣苍耳敷之,冬用子,春用心。

又方∶取大醋和土消末敷之。

《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宋代印本在明代以前失传了,所幸印版保存了下来,明朝万历年间,翰林院纂修官王肯堂奉万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

猜你喜欢

  • 甘湿第六

    论二首 方三十八首论曰∶夫甘湿之为病也,或热或寒如病虎状,或时下痢,或痢则断,或常痢不止,无有时节,或时睡眠,有时思食,而气力渐弱,日日羸瘦,腹背挛急,头项无力,嗜卧食少,试法先指琢其脊上两边,若逐指..

    0 读医 2025-09-06
  • 丹疹第五

    方二十八首治丹毒肿,升麻拓汤方∶升麻 漏芦 芒硝(各二两) 蒴 根(五两) 黄芩(三两) 栀子(二十枚)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冷,分用渍拓,常令湿为佳。丹毒方 一名天火也,肉中忽有赤如朱涂,赤色大..

    1 读医 2025-09-06
  • 恶核第四

    论一首,方一十三首论曰∶凡恶核似射工,初得无定处,多恻恻然痛,时有不痛者,不痛便不忧,不忧则救迟,救迟则杀人,是以宜早防之,此尤忌牛肉鸡猪鱼驴马等肉,初如粟或如麻子,在肉里而坚似 ,长甚速,初得多恶寒..

    3 读医 2025-09-06
  • 瘭疽第三

    方八首瘭疽秘方,世所不传,神良无比。升麻 干地黄 枳实(炙,各二两) 大黄(二两半) 前胡(三分) 犀角(一两半)麝香上九味,以水九升煮三升,分三服,以瘥为度,不限剂数。猪蹄汤主瘭疽诸疽,十指头 赤痛痒已溃..

    1 读医 2025-09-06
  • 鼠第二

    论一首 方二十一首 灸法三首论曰∶一切痈疽,皆是疮 根本所患,痈之后脓汁不止,得冷即是鼠 ,是以漏方次之,大须急救之。治鼠 方∶马齿草(五升,切 白皮(一斤,水煮五升,取一升澄清) 麝香(半脐,干之,研末)..

    1 读医 2025-09-06
  • 痈疽发背第一

    方九首凡发背及痈疽肿,已溃、未溃方∶取香豉三升少与水和,熟捣成强泥,可肿作饼子,浓三分,已有孔,勿覆孔,可肿上布豉饼,以艾列其上,灸之使温,温热而已,勿令破肉也。其热痛,急易之。痈疽当便减,决得安,或..

    1 读医 2025-09-06
  • 卷第二十四 疮痈下

    痈疽发背第一鼠第二瘭疽第三恶核第四丹疹第五甘湿第六肠痔第七疥癣第八代指第九湿热疮第十

    1 读医 2025-09-06
  • 敷贴第八

    方三十一首松脂贴 主痈疽肿方(炼松脂采松脂法附∶)松脂(二斤,成炼者) 脂(三两) 细辛(半两) 黄柏 白芷 芎 白蔹 芍药莽草白蜡 黄 黄芩 黄连 大黄 当归 防风(各一两)上一十六味,切,先以火暖铜铛令热,以蜡..

    2 读医 2025-09-06
  • 相五色疽死生法第七

    禽疽发如轸者数十处,一云四日肿,食饮疼痛,其状若变,十日可刺,其内发方根寒齿如噤俞若坐,如是十五日死(俞若生未详。)钉疽发两肩,此起有所逐恶血,结流内外,荣卫不通,发为钉疽,三日身肿痛甚,七日噤如 状..

    2 读医 2025-09-06
  • 候人年得疽法第六

    歧伯曰∶赤疽发于额不泻,十余日死。可刺也。其脓赤多血死,未有脓,可治。人年二十五、三十一、六十、九十五人神在额不可见血,见者死。杼疽发项,若两耳下不泻,十六日死。其六日可刺,其色黑见脓而痈者死不可治。..

    2 读医 2025-09-06
  • 诊痈疽有脓法第五

    凡痈按之大坚者未有脓,半坚半软者半有脓,当上薄者都有脓。有脓便可破之,不尔,侵食筋骨也。破之法,应在下递上破之,令脓易出,用铍针,脓深难见,肉浓而生者用火针,若不别有脓者,可当其上数按之,内便隐痛,殃..

    2 读医 2025-09-06
  • 诊知是痈疽法第四

    痈疽之发,未辨是非饥渴为始,始发之时,或发自疽,或似小疖,或复大痛,或复小痛,或发米粒大白脓子,皆是微候,宜善察之。欲知是非,重按其处,是即便隐痛,复按四边,比方得失审实之,是即灸。第一使灸其上二三百..

    1 读医 2025-09-06
  • 候痈疽色法第三

    论曰∶夫痈疽初发如微,人多不以为急,此实奇患,唯宜速治之,治之不速,病成难救,以此致祸能不痛哉。且述所怀以悟后贤,谨按黄父痈疽论,论痈所着缓急之处,死生之期如下∶发皮肉浅肿高而赤,贴即消,不治亦愈。发..

    2 读医 2025-09-06
  • 诊痈疽发起处第二

    方一首黄帝曰∶愿尽闻痈疽之形与忌日名。歧伯曰∶略说痈疽极者有十八种。痈发于咽中,名曰猛疽。不急治则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而死。其化为脓者脓泻已,则含豕膏,无食三日,已(一云无冷食。)发于颈,名曰夭疽..

    1 读医 2025-09-06
  • 黄父相痈疽论第一

    《九江黄父相痈疽论》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赤而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

    2 读医 2025-09-06
  • 卷第二十三 疮痈上

    黄父相痈疽论第一诊痈疽发起处第二候痈疽色法第三诊知是痈疽法第四诊痈疽有脓法第五候人年得疽法第六相五色疽死生法第七敷贴第八处疗痈疽第九

    2 读医 2025-09-06
  • 解石及寒食散并下石第四

    论一首 方六十九首论曰∶凡是五石散先名寒食散者,言此散宜寒食冷水洗取寒,唯酒欲清,热饮之,不尔,即百病生焉。服寒食散,但冷将息,即是解药热实大盛热,服三黄汤也。治石发动上气热实不解心腹满,小便赤,大便..

    1 读医 2025-09-06
  • 服诸石药及寒食散已,违失节度,发病疗之法合四十五条第三

    论三首论曰∶服石丸散及酒,亦有单服异石者,既见未即有效,谓不得药力,至后发动之日,都不自疑是石,不青作石法将息,乃作异治,多致其患。略述将息节度法如后∶一、或头痛欲裂者,由热食作癖故也。急下之,即瘥。..

    2 读医 2025-09-06
  • 飞炼研煮五石及和草药服疗第二

    方二十一首 论一首服白石英方∶白石英(上者无问多少)上一味,先以绢袋盛,于七升米饭下甑中蒸四五遍,然后细捣,以密绢筛之,用玉槌研令细,入肉者澄取清水飞取,更以白练袋盛,急缝面裹饭中蒸三遍,取猪脂一斤,..

    2 读医 2025-09-06
  • 飞炼研煮钟乳及和草药服疗第一

    方六首炼钟乳法∶钟乳无问浓薄,但令颜色明净光泽者即堪入炼,惟黄赤二色不堪用。一斤置金银器中,可镇心益气,无者用瓷器亦得。大铛中着水,置乳器于水令没煮之。常令如鱼眼沸。水减更添,若薄乳三日三夜,若雁齿及..

    6 读医 2025-09-0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